最新第十七章常见筋骨关节病-PPT文档.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30514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第十七章常见筋骨关节病-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最新第十七章常见筋骨关节病-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最新第十七章常见筋骨关节病-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最新第十七章常见筋骨关节病-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最新第十七章常见筋骨关节病-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第十七章常见筋骨关节病-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第十七章常见筋骨关节病-PPT文档.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一、应用解剖 桡骨茎突处有一浅沟,有拇长展肌腱及拇短伸肌腱经此走行。,第一节 腱鞘炎,二、病因病理 多为手腕过度劳动,造成局部纤维管狭窄、炎症,使肌腱滑动困难,而产生临床症状。 三、诊断要点 .多见于中年妇女。 .桡骨茎突及舟状窝的桡侧疼痛及压痛,凡是有拇指外展或内收动作参与的活动,均可因疼痛加剧而受到影响。,.握拳尺偏动作时疼痛加重(芬克斯坦试验阳性)。,四、治疗方法 急性期可采用纸板或夹板固定于腕略桡偏位23周,配合药物外敷。 若未自愈或进入慢性期,可采用手法、封闭、小针刀及手术等方法治疗。,指屈肌腱鞘炎,一、概述 1.又称“弹响指”或“板机指”。 2.好发于拇指、中

2、指、环指。 3.女性多见,中老年发病较多。,二、应用解剖 1.掌骨颈的掌侧,有一浅沟与鞘状韧带形成无弹性之纤维骨管即鞘管。 2.屈指肌腱通过此管进入手指。,三、病因病理 1.病因:手指长期从事握持硬物工作,屈指肌腱 在环状韧带上摩擦劳损所致。 2.病理 .环状韧带、腱鞘增厚; .骨韧带管狭窄; .肌腱膨大; .屈伸手指时,膨大肌腱通过狭窄腱鞘,即产 生弹响。,四、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手指关节掌侧酸痛晨起或劳动后出现,活动或遇热后缓解; 2.手指屈伸受限,强力屈伸时,有弹响伴跳跃感; 3.掌指关节掌面可触及一米粒大小的痛性结节。 五、治疗 1.理筋手法:适用于初期患者,揉按弹拨痛性结节,伸展

3、、屈伸掌指关节。,2.封闭疗法:用2普鲁卡因1ml加醋酸氢化考的松12.5mg作腱鞘内注射。 3.小针刀疗法:无菌条件下,用小针刀挑割松解腱鞘,切勿损伤肌腱。 4.手术疗法:如上述方法疗效欠佳时,可考虑手术切开狭窄的腱鞘。 5.药物治疗,第二节、腱鞘囊肿,一、概念:腱鞘囊肿是发生在关节或腱鞘附近的囊性肿物,又称滑液囊肿。其内含物多为无色透明或微白色、淡黄色的浓稠胶冻状粘液。,二、病因病理 长期持续的腕部劳损,造成局部软组织退行性病变,出现囊肿。 三、诊断要点 好发于青年女性。以腕背最常见,次为踝背。 局部肿块,起势快,增长缓慢,多无自觉症状及不适。易复发。 局部可触及一有韧性、外形光滑、张力较

4、大的 肿块,有囊样感或波动感。,三、治疗方法 手法治疗 药物治疗 针刺破挤法 (四)手术治疗,第三节、腕管综合征,一、概念:腕管综合征是指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到卡压,而引起的以手指麻木乏力为主的症候群。腕管是指腕部掌横韧带与腕骨所构成的骨纤维管。,腕管内有手指的九根指屈肌腱及正中神经共10个 内容物,正中神经位于肌腱与腕横韧带之间。,二、病因病理 病因内容物增多:劳损,创伤,骨病等; 容积减小:挤压创伤等 病理病因腕管压力卡压正中神经或肌腱 三、诊断要点 1.病史与职业 2.症状:三个半手指感觉异常 3.体征:肌萎缩;肌力减弱 4.特殊体征:叩诊试验;屈腕试验;压脉带试验;出汗试验,4.肌电

5、图 5.X线,四、鉴别诊断 1.颈肋,2.颈椎病与颈椎间盘突出症 3.多发性神经炎:袜套状感觉麻木区 4.脊髓肿瘤 五、治疗要点 继发性腕管综合征应治疗原发疾病。原发性腕管综合征则按以下方法治疗: .固定:适用于初期患者,固定12周。 .封闭:注意勿误伤正中神经。,.手法:不宜过多,轻度按压拔伸及旋转。 .药物治疗 .非手术治疗无效,可采用手术治疗。,病因,1外伤或退行性变导致的足跟脂肪垫萎缩。,2足跟滑囊炎。,3跟骨骨刺。,4跖筋膜炎。,跟痛症,跟痛症是指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的跟骨跖面的疼痛。,第五节 跟痛症,1.跟后滑囊炎,2.跟腱止点撕裂伤,5.跖腱起点筋膜炎,跟痛症好发部位,8.肾虚性跟

6、痛症,3.痹症性跟痛症,7.跟骨下脂肪垫炎,4.跟骨骨骺炎,6.跟下滑囊炎,9.跟腱周围炎,检查可触知跟痛症的压痛点。若是因脂肪垫萎缩引起,压痛点在足跟负重区偏内侧,有时可触及皮下的脂肪纤维块。若是因跖筋膜炎引起,则压痛点局限于跟骨大结节的跖筋膜。若是因足跟滑囊炎引起,则压痛点局限于足跟内侧结节下,局部无红、肿。X线片检查有时可见跟骨刺,但与临床表现大多无明显相关。,临床表现,检查及诊断,其临床表现与病因联系紧密,主要是慢性劳损和 退行性变化。,诊断要点,治疗要点,跟痛证的患病率很高,今天奉献一个个人用于治疗跟痛证的一个小经验方,屡试不爽,效果很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川芎,白芷等份,高度白酒侵

7、泡2-3天,捞出,晾干,研成粉末状,每次10-15克,用纱布包包裹,垫在患足足跟。每份可以使用3天。有时候药包会移动,可以将其缝在鞋垫上。效果很好,大家不妨试一试。本人是西医出身,对中医基本不懂,偶然得到此验方,用了以后效果很好,所以奉献出来,其中具体中医理论实在不懂,见笑! 2592231 edited on 2009-09-20 19:31,病因,1平足症,2穿鞋,由于第一楔骨、跖骨与其他楔骨、跖骨的联系较弱,故穿着高跟尖头鞋时,易受非生理压力的影响而向内移位,而拇趾被迫外翻,使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加大,而第一跖骨头在足内侧形成一骨赘,第二趾被拇趾挤向背侧,趾间关节屈曲,形成锤状趾。,拇趾滑囊炎,拇趾滑囊炎是拇外翻畸形的继发病,又称为拇指滑液囊肿。,拇外翻形成机制,第六节 拇趾滑囊炎,跖趾关节突出部因长期受鞋帮的摩擦而产生滑囊,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囊内积液,滑囊壁增厚,则形成拇趾滑囊炎。,临床上拇外翻一般无症状,只有少数患者出现疼痛及功能障碍。但患拇滑囊炎时则大多出现症状,甚至可因感染而造成化脓性拇指滑囊炎。,诊断要点,(一)手法治疗 (二)固定方法 (三)练功方法,治疗要点,(四)药物治疗 (五)其他疗法 (六)手术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