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PPT课件-PPT文档.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31385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6.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PPT课件-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最新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PPT课件-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最新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PPT课件-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最新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PPT课件-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最新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PPT课件-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PPT课件-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PPT课件-PPT文档.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1,第一节 脊髓损伤的概述,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2,一、概念及发病情况,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于各种不同伤病因素引起脊髓结构及其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等)的障碍。,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3,常见SCI原因,自高处坠落 41.31% 车祸 21.81% 暴力 16.71% 在高坡下跌或滑倒 14.61% 运动损伤 2.78% 刀枪伤 1.62% 其他 1.62%,车祸 43.5% 运动损伤 16.0% 跌伤 15.0% 火器伤 12.0% 其他 12.0%,我国:,美国:,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

2、出版社,4,完全性四肢瘫,34%,不完全性四肢瘫,32%,完全性截瘫,27%,不完全性截瘫,6%,正常,1%,完全性四肢瘫,不完全性四肢瘫,完全性截瘫,不完全性截瘫,正常,发病情况,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5,015岁:4.0% 16 30岁:54.1% 31 45岁:23.3% 46 60岁:10.9% 61 75岁:6.0% 76岁 :1.7%,发病情况,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6,二、分类,根据致病因素可分为: 外伤性脊髓损伤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根据脊髓损伤部位可分为: 四肢瘫和截瘫,根据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可分为: 脊髓震荡、脊髓横断、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和 完全性脊髓损伤,疾病康复 人民

3、卫生出版社,7,脊髓中央综合征(central cord syndrome): 上肢重、下肢轻 前脊髓损伤综合征(anterior cord syndrome) : 运动丧失而轻触觉及本体觉存在 后脊髓损伤综合征(posterior cord syndrome) : 运动功能、痛觉、轻触觉保留,本体觉及精细感觉丧失。 脊髓半侧损伤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 同侧运动丧失、深感觉消失;对侧痛、温觉消失。 脊髓圆锥综合征(conus medullaris syndrome) : 双下肢运动和感觉保留正常,大小便不能控制。 马尾综合征(cauda equina syndr

4、ome) : 下肢不对称性损伤明显,预后较好。,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8,运动功能障碍 感觉功能障碍 自主性反射障碍 疼痛 呼吸功能障碍,四、主要的功能障碍,循环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障碍 体温调节障碍 二便功能障碍,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9,第二节 康复功能评定,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10,损伤平面判定: 指身体双侧有正常的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关键肌(key muscle) 关键点( key point),一、神经损伤平面评定,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11,关键肌,C4 膈肌 C5 肘屈肌(肱二头肌、肱桡肌) C6 伸腕肌(桡侧腕伸肌长、短头) C7 伸肘肌(肱三头肌)

5、 C8 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T1 小指外展肌 L2 屈髋肌(髂腰肌) L3 伸膝肌(股四头肌) L4 踝背屈肌(胫前肌) L5 长伸趾肌 S1 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12,运动指数评分法(motor index score,MIS) 选用身体两侧各10个关键肌(key muscle)进行评定 记分方法:肌力级评1分 肌力级评5分 正常者两侧运动平面总分值为100分,运动损伤平面的评定,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13,感觉指数评分法(sensory index score,SIS) 每种感觉按3个等级分别评分:0为缺失 1为异常(减退或过敏) 2为正常 正常

6、感觉功能总评分为122分,分数越高表示感觉越接近正常。,感觉损伤平面的评定,两侧的感觉关键点,C2 枕骨粗隆 T8 第八肋间(T6T10中点)* C3 锁骨上窝 T9 第九肋间(T8-T10中点)* C4 肩锁关节顶部 T10 第十肋间(平脐)* C5 肘前窝的外侧面 * T11 第十一肋间(T10-T12中点) C6 拇指近节背侧皮肤 T12 腹股沟韧带中点 C7 中指近节背侧皮肤 L1 T12与L2之间的1/2处 C8 小指近节背侧皮肤 L2 大腿前中部 T1 肘前窝的外侧面 L3 股骨内髁 T2 腋窝的顶部 L4 内髁 T3 第三肋间 * L5 足背第三跖趾关节 T4 第四肋间(乳线)*

7、 S1 足跟外侧 T5 第五肋间(T4T6中点)* S2 腘窝中点 T6 第六肋间(剑突水平)* S3 坐骨结节 T7 第七肋间(T6T8中点)* S4S5 肛门周围(一个平面),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15,检查时记录两侧最尾端的感觉和运动水平,即记录四个水平(左右两侧的感觉和运动)。 肌力按05分级法测定,二、运动感觉功能的评定,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16,方法:肛黏膜皮肤反射和肛指诊反射阳性 阳性:肛门外括约肌收缩(或足趾可跖屈),三、严重程度的评定,完全性损伤: 指脊髓最低位即骶段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丧失,不完全性损伤 : 指脊髓最低位即骶段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部分丧失,疾病康复 人

8、民卫生出版社,17,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截瘫患者,四肢瘫患者,改良的Barthel(MBI)评定量表,四肢瘫功能指数法 (Quadeiplegic index of function,QIF),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18,五、脊髓损伤平面和功能预后的评定,C1-C4(完全依赖) C5(大部依赖) C6(中度依赖) C7-C8(大部分自理) T1-T12(大部或基本自理) L1-S5(完全自理),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19,六、康复疗效的评定,注: 显著有效:升级 有效:加分 无效:分数无变化,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20,第三节 SCI的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21

9、,不同脊髓损伤水平患者的 康复目标,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22,原则:尽早(伤后6小时内)、预防并发症、有效制动固定、重建稳定(早期手术),尽可能保留残存功能。 目标:解剖学复位、有效的椎管减压、重建脊柱稳定、脊髓功能重建(脊髓胚胎细胞移植、施万细胞移植、大网膜移植术等)。,早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23,仰卧位 侧卧位,1.保持床上正确体位,呼吸训练 辅助咳嗽训练 体位排痰训练,2.呼吸及排痰训练,叩击排痰法 振动法,早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24,3.关节被动活动,早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25,4.早期坐起及起立床站立训练,早期康复治疗,疾病

10、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26,条件:生命体征稳定、脊柱稳定性好、能离床坐于轮椅上2小时以上。,中后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27,1.肌力增强训练,2.ROM及肌肉牵张训练,中后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28,3.翻身训练,中后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29,4.坐起、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4.1 坐起训练(被动),中后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30,中后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31,4.2 坐位平衡训练 (床上坐位平衡),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32,中后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33,4.2 坐位平衡的训练(床边坐位平

11、衡),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34,5.转移动作训练,5.1 床轮椅间的转移,中后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35,5.2 轮椅坐便器间的转移,中后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36,5.3 轮椅地面间的转移,侧方,中后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37,5.3 轮椅地面间的转移,前方,中后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38,后方,中后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39,6.轮椅应用训练,6.1 肌力训练,6.2 轮椅上的减压训练,中后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40,6.3 平地轮椅驱动训练,6.4 抬前轮,用后轮保持平衡训练,中后期康复

12、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41,6.5 上下马路沿的训练,上台阶,下台阶,中后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42,6.6 上下楼梯的训练,臀部移动法上楼梯,中后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43,坐在轮椅里上楼梯,中后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44,7、站立及行走训练,摆至步,摆过步,中后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45,四点步,两点步,中后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46,三点步,三点非负重步态,中后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47,使用腋杖上下楼梯,中后期康复治疗,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48,三、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防治,3.

13、1 压疮,压疮好发部位,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50,3.2 排尿障碍及泌尿系感染,膀胱引流 排尿训练,3.3 呼吸功能障碍,呼吸锻炼 增加胸壁运动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气管切开,三、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防治,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51,3.4 肌肉痉挛,3.5 骨质疏松,3.6 疼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和补充钙质。经常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周围神经痛 脊髓中枢痛 内脏痛 肌肉张力或机械痛 心理源性痛,三、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防治,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52,3.7 植物神经反射亢进,3.8 异位骨化,3.9 深静脉血栓,处理:抬高/活动下肢 抗凝治疗,三、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防治,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53,四、康复护理,正确变换体位 积极防治并发症 呼吸系统护理 饮食、二便护理 轮椅、杖和矫形器使用过程护理 ADL训练的护理 心理护理,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55,新进展:脊髓损伤患者的希望,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受损神经 管道法促神经再生 神经电子学:首块神经芯片已研制成功 细胞因子治疗的介入 基因治疗 电子助步器 坐骨神经连接脊髓治疗截瘫,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思考题:,脊髓损伤平面的临床诊断? SCI的康复治疗原则? SCI后期的治疗方法? 脊髓损伤平面与预后关系,一个C7脊髓损伤患者可达到怎样的康复目标?,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