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起搏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PPT文档.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32078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起搏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最新起搏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最新起搏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最新起搏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最新起搏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起搏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起搏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PPT文档.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肥厚型心肌病的分类,根据左室流出道(LVOT)有无梗阻: 梗阻型:持续、间歇、隐匿 非梗阻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LVOT梗阻 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HOCM血流动力学异常 Hemodynamics disorders,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LV流出道,二尖瓣前叶,增厚的间隔,舒张期,收缩期,HOCM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心脏性猝死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梗阻性HCM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维拉帕米 -受体阻滞剂 丙吡胺 手术治疗 左室心肌切开与心肌切除术(LOVT拓宽术) 左室心肌切开与心肌切除术和二尖瓣置换术 二尖瓣置换术 双腔起搏治疗 经导管室间隔化

2、学消融术,Martin S 2003年,1101例HCM随访6.36.2年。 结论:休息下LVOT压差30mmHg是HOCM死亡、心衰的独立然险因素。,N Engl J Med 2003; 348:295-303,DDD起搏后 after pacing,对双心腔起搏的反应,舒张期,收缩期,起搏 导线,流出道压差改变 reduce of LVOT gradients,经导管测流出道压差,起搏前,起搏治疗后,LV 收缩压,动脉压,起搏治疗HOCM机制,右室心尖部预激, 改变心脏活动顺序 RV apical 延迟间隔的收缩, 减轻流出道梗阻obstruction 减轻SAM现象 减轻二尖瓣返流 de

3、creased mitral regurgitation 降低心肌的收缩性constraction,起搏治疗梗阻性HCM的适应症,LVOT压差静息30mmHg 激发后50mmHg 室间隔基部而非室尖部、心室中部肥厚 无慢性或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双腔起搏治疗梗阻性HCM,心室起搏位点: 起搏电极必须置于真正的右室尖 AV间期(25msec125msec): 必须短于窦性心律的PR间期, 且不降低主动脉压,最佳AV间期?,最佳AVD取决 有效的AVD短于自身PR间期 保持适当房室同步 Jeanrenaud观察13例不同AVD的血流动力学变化,Lancet,1992,339:1318-1323,D

4、DD起搏治疗不能改善LVOT梗阻的原因,起搏器参数程控不当 心室激动提前不适当(AV延迟值过长) 干扰左房排空( AV延迟值过短) 其他相关的异常 心室电极位于室间隔的近端或高位 异位乳头肌阻塞LOVT 原发的二尖瓣反流 左室腔中部梗阻 心房或/和心室的快速心律失常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药物治疗不当,多中心,随机,双盲,3个月交叉试验 药物治疗无效的83例患者,平均年龄53岁,随访1年。比较主动起搏(DDD,最适AV间期)对非主动起搏(AAI起搏,30次/分)的疗效。 84%患者生活质量和症状改善.,PIC study,药物治疗无效的48例患者,LVOT压差50mmHg 随机双盲3个月交叉试验

5、在双盲试验阶段,患者生活质量和症状改善,DDD起搏和AAI起搏组无差别。 6个月非盲试验阶段 患者生活质量和症状在DDD组明显改善。 安慰剂效应?,M-PATHY study,DDD起搏对HOCM的远期疗效仍 争论,没有证明提示DDD起HOCM患者的总病死率有影响。 严格选择病例-HOCM伴窦性心动过缓/不能耐受BB者 程控最佳的AVD 药物控制房颤,争论还将存在?,起搏治疗神经心源性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 是最常见的晕厥类型 发生于健康人群 预后较好 一般首选药物治疗 频繁发作影响生活质量, 且造成跌落受伤 伴有严重心脏停搏的患者是猝死的高危人群,称恶性VVS,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机理,外周化学

6、或机械感受器受到刺激,冲动传入髓质的心血管调节中枢,引起神经血管反射,患者从交感神经兴奋突然转为抑制;当迷走神经过度激活时,传出纤维分别作用于血管和心脏,导致外周血管张力突然降低,引起低血压。当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受抑制,引起窦性心律突然骤降,造成大脑缺氧、缺血从而导致短暂的意识丧失、晕厥发生。,交感兴奋突抑制迷走兴奋 心动过速心率骤降心动过缓,分类: 1) 血管抑制型 vasomotoric response type 2) 心脏抑制型 cardio-inhibitory response type 3) 混合型 Mixed type,神经心源性晕厥,颈动脉窦过敏综合症(HCCS),血管迷走性晕

7、厥 (VVS),心脏抑制型 Cardio-inhibitory,混合型 mixed,血管抑制型 vasomotoric,按压颈动脉窦 carotid sinus massage,窦性停搏3秒 Sinus arrest,收缩压下降50mmHg SBP,起搏器适应证 Pacing indications,心房起搏+颈动脉窦按压,颈动脉窦按压,心房起搏,VVI 仍然会低血压 AAI 因AVB发生心脏停顿,起搏方式选择:DDD,DDDR-闭环刺激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DDD 频率骤降反应性起搏 (rate drop response) 正性滞后Positive rate hysterisis,立即高频

8、率起搏 防止快速回至自身心率,DDD 频率骤降反应性起搏(RDR) (rate drop response),Vitatron Clarity 860 Medtronic Kappa KDR701,频率骤降功能,RDR(Rate-drop response) 设定心率为某值时(峰值频率),起搏器判定为心率开始下降,下降到某一频率时进行起搏干预,以防止在心率为生理性下降时触发起搏干预。 在起搏干预前,起搏尚可对数次心搏(2-3次)进行确认,以防止个别长间歇触发起搏,同时可设定起搏频率与起搏时间。 另一种方法是,当下降心率(1-5个内可程控)低于监测滞后带(150-750ms 之间可程控),即进行

9、干预。,抗频率骤降反应示意图 Medtronic Kappa KDR701,抗频率骤降起搏器干预心电图,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31,闭环刺激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CLS)(DDDR),新型的传感器:感知心肌阻抗 在交感兴奋时感知到心肌阻抗增加后,负反馈至CNS。 能感知情绪、思维活动 在迷走兴奋前起搏干预,更能防止晕厥发作。 Occhetta等荟萃报道INVASY和Pre-INVASY研究,92例置入DDD-CLS闭环刺激起搏器的患者,随访1-4年,其中晕厥复发率仅有1.1%,有晕厥前症状占6.5%。,Europace,2004,6:538,DDD起搏与药物治疗效果比

10、较,Circulation. 2000;102:294.,DDI正性滞后,VASIS试验,Circulation. 2000;102:294.,Circulation. 2001;104:52,Ammirati报道用DDD-RDR起搏与BB对比研究结果,频率骤降反应性起搏优于正性滞后DDI起搏,Ammirate报道20例比较DDD rate drop vs. DDD rate hysteresis,随访17个月: DDD正性滞后组:5/8例tilt test 阳性,3/8 syncope 复发; DDD Rate drop组:3/12例tilt test 阳性,0/12 syncope 复发。

11、,选择病人:植入环状心律记录仪? TTT?,ISSUE II试验:可植入环状心律记录仪指导治疗可减少晕厥再发,ISSUE II试验:不明原因晕厥国际研究II 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 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442例二年内3次晕厥发作。 没有明显心脏病证据。 排除体位性低血压、颈动脉窦性晕厥。 植入ILR后随访到首次发生晕厥(第一阶段) 103例依ILR指导治疗(PM、RFCA、DRUG)(第二阶段) 以前治疗缺乏发作时ECG标准,主要是倾斜试验,依此试验安PM的治疗效果不佳。,2002年AHA/ACC/NCSPE,“明显症状的VVS,合并自发或TIT诱发的心动过缓”-IIa类适应证,

12、起搏治疗长Q-T综合征,LQTS标准治疗,抗肾上腺素能 B受体阻滞剂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left cardiac sympathetic denervation 永久起搏器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那些LQTS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收益大? 基因型选择,心脏事件诱发因素,Circulation 2001;103:89-95,致命心脏事件的诱发因素,Circulation 2001;103:89-95,推测LQT1病人可从BB获益最多,而LQT3病人可从起搏中获益更多。 得出“LQT1病人不能从起搏中获益”结论为时为早! 显示起搏有益效果的临床研究并未按基因型预先选择病人,那些LQTS患者

13、PM治疗有效? 心律失常记录,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类型,长间歇依赖型TdP 心动过速依赖型TDP,长短周期现象-易发TDP!,同一患者同时存在二种机制的TdP,起搏因消除长间歇而达到防止TdP发作 仅限于有长间歇的TdP显然不妥 症状与紧张有关的病史和长间歇不矛盾 儿茶酚胺依赖型TdP,超速起搏亦有抑制作用 此二种类型可存在同一个病人身上,起搏治疗长Q-T综合征机制,LQTS病人两个独特特征 心率与QT间期的逆向关系 突发长间歇 起搏治疗的目的 提高心率后QT间期缩短消除长间歇 让病人更能耐受阻断剂,起搏器的频率程控,起搏频率(Moss报道5/6例PM后症状复发,是因频率70次/分*) 相

14、对快的低限频率 Lower rate limit LRL 心率不应低于TdP发作前周长 应分析发作TDP启动情况,然后程控安全界限 成人LQTS通常选择LRL为80次/分,高危患者可能更高 高频率有致心动过速心肌病可能? 目前不知长期使用最大安全频率?,Criculation 2000,101:616,起搏方式的程控,起搏方式 主要选择DDD 其次AAI 某些QT间期非常长的小孩,在TDP发作前会形成功能性的AV传导阻滞,故选DDD为好。* 起搏频率比内在的窦率快(尤其BB使用时),不宜选择VDD,VVI。,AAI文氏传导伴交叉感知 易出现长间歇!,AAIR=85.7次/分,S波落在T波上 D

15、DD比AAI优越!,频率应答?,建议频率应答 理论上,程控一种超常的频率应答可能降低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因感受器驱动的快速起搏将缩短QT间期。 这种方法对LQT1可能更有效,因为这些病人常紧张时有症状并且对活动的频率应答受损,AV延迟?,AVD长些: 易出现室性融合波,从宽QRS至窄QRS过渡时将影响复极,是否会增加心律失常仍不清楚。 AVD短些: 心室起搏可能增加激活时间离散进一步使复极离散增加 加速电池消耗。,LQTS起搏程控的特殊性,必需关闭的功能 滞后方式 睡眠功能:LQTS夜间QT延长更明显 频率滞后搜索:起搏输出的突然抑制 +PVARP ON PVC方式(防止PMT的功能):在某些起

16、搏设定方式中,每次PVC启动480ms的PVARP延迟和350ms的心房警戒期以防PMT,这830ms间期对LQTS可能是致心律失常作用。 防止T波感知过度:捕获失败引起的长间歇也可能引起心律失常 快速起搏的突然中断:可延长AP时程和心室REP,频率平滑化,为防止PVC后长间歇,“频率平滑下降”功能,已有的临床观察证据,Circulation. 1999;100:2431,BB+PM联合治疗时27/37例无症状 10例仍严重的心脏事件.,心脏起搏在LQTS中的治疗地位仍缺乏临床对照研究的证据而尚不十分明了 起搏疗效与LQTS患者基因、起搏方式、起搏器程控参数的选择密切相关 BB是LQTS治疗的基础,PM按置后不能停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