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物药理学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物-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32881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367 大小:9.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动物药理学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物-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7页
最新:动物药理学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物-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7页
最新:动物药理学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物-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7页
最新:动物药理学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物-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7页
最新:动物药理学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物-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动物药理学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物-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动物药理学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物-文档资料.ppt(3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物,概述: 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在动物疾病中占有比较高的比例,并且给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有的微生物还会引起人和动物共同患病(人畜共患病) 。 像近几年连续发生的非碘、禽流感猪链球菌感染等,都是由于微生物的感染而发病的。,2,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的作用: 微生物是传染性疾病的病原,要控制并消灭传染病,就要消灭致病微生物。 抗微生物药定义: 用来杀灭或阻抑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就是抗微生物药物。,3,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包括: 1、防腐消毒药 2、抗生素 3、合成抗菌药 4、抗病毒药,4,第一节 防腐消毒药,一、防腐消毒药的概念 (一)防腐消毒药

2、 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一类药物。分为: 1、防腐药 2、消毒药,5,一、防腐消毒药的概念,1、防腐药 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 主要用于抑制生物体表局部皮肤、粘膜和创伤的微生物感染;也用于食品、生物制品等的防腐。 2、消毒药 能迅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主要用于环境、厩舍、动物的排泄物、用具和器械等非生物表面的消毒。,6,一、防腐消毒药的概念,3、防腐药、消毒药的关系: 防腐药和消毒药是根据用途和特性来区分的,两者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 消毒药浓度低时也能抑菌,而高浓度的防腐药也能杀菌。所以一般不将他们分开,总称为防腐消毒药。,7,一、防腐消毒药的概念,(二)防腐消毒药的特点:

3、 1、抗菌谱 防腐消毒药的抗菌谱与抗生素药物及其他抗菌药物不同,这类药物的抗菌范围没有明显的抗菌谱,对多数病原微生物都有抑杀作用。 2、损害、毒性 防腐消毒药在防腐消毒的浓度时,对动物机体也会不同程度的造成损害,甚至出现毒性反应。所以大多只用作外部防腐消毒。,8,二、防腐消毒药的作用机理,1、使蛋白质凝固、变性 大部分的防腐消毒药都是通过蛋白质凝固、变性起作用的。 对蛋白的凝固作用不具选择性,可凝固一切生活物质,使之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称为“原浆毒”。 应用: 这类菌不但能杀灭病原微生物,而且对动物组织也能破坏,只用于环境消毒。 酚类、醇类、酸类、重金属盐类等。,9,二、防腐消毒药的作用机理,

4、2、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表面活性剂等的杀菌作用是通过减低菌体细胞膜的表面张力、增加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 使得本来不能转到细胞膜外的酶类和营养物质露出膜外;膜外的水超出限量的进入菌体细胞内,使菌体爆裂、溶解和破坏。 新吉尔灭、洗必泰等。,10,二、防腐消毒药的作用机理,3、干扰或破坏病原体的酶系统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使菌体酶的活性基团遭到损坏; 或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细菌体内的代谢产物类似,可竞争性地或非竞争性地与菌体内的酶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导致菌体的抑制或死亡。 氧化剂、重金属盐等。,11,二、防腐消毒药的作用机理,4、综合作用 有的消毒药不只通过这一途径发挥消毒作用,而具有多种作用机制。

5、如苯酚在高浓度时可使蛋白变性,而在低于凝固蛋白的浓度时,可通过抑制酶或损害细胞膜来杀菌的。,12,三、影响防腐消毒药作用的因素,1、浓度和作用时间 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消毒药物的杀菌效力一般随其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随药物作用的时间延长,消毒效果也增加。 浓度越高,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但对机体组织的刺激和损害也越大。 达不到有效的作用浓度或作用时间,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13,三、影响防腐消毒药作用的因素,药物浓度与杀菌速度: 一般情况下,增加药物浓度可提高消毒杀菌的速度,缩短效力达到相同杀菌所需的时间。 浓度越高,时间越短。 但有部分药物例外,如乙醇。,14,三、影响防腐消毒药作

6、用的因素,2、温度 在一定的温度变化范围内,消毒药的抗菌效果与环境的温度及消毒药液的温度成正比,温度越高,杀菌力越强。 一般为温度每升高10,抗菌效力增强1倍。 对热稳定的防腐消毒药可使用热溶液,以提高药效。 对防腐消毒药物的抗菌效力的检测鉴定,通常是在1520气温下进行。 对热敏感,不稳定的药物不要加热。如过氧乙酸、乙醇等。,15,三、影响防腐消毒药作用的因素,3、有机物 消毒环境中的粪尿以及创伤上的脓血、体液等有机物存在时,防腐消毒剂后与这些有机物结合成不溶解的化合物,形成一层凝固的有机物保护层,使药物不能与深层微生物接触,影响药物对深层的作用。 或是有机物与消毒药物结合后减弱或消除药物的

7、作用。,16,三、影响防腐消毒药作用的因素,4、病原微生物的类型特点 不同肿型的微生物以及处于不同状态的微生物,对同一种消毒药的敏感程度不同。 革兰氏阳性菌一般比革兰氏阴性菌对消毒药物敏感; 病毒对碱类消毒药物敏感,而对酚类消毒药物有耐药性。 生长繁殖阶段的细菌对消毒药物敏感,具有芽胞的细菌对消毒药物抵抗力很强。,17,三、影响防腐消毒药作用的因素,5、药物之间的相互拮抗(配伍禁忌) 两种以上药物合用,或消毒药与清洁剂、除臭剂合用,药物之间会发生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变化,使消毒药效降低或失效。 如高锰酸钾、过氧乙酸等氧化剂与碘酊等还原剂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但减弱消毒药效,还会对皮肤的刺激性

8、增强,甚至产生毒害。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肥皂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合用,发生置换反应,使药效消失。,18,三、影响防腐消毒药作用的因素,6、其他因素 消毒物的表面形态、结构、化学活性、pH、剂型、消毒液的表面张力、在溶液中的解离度等。,19,附:理想防腐消毒药的条件,抗菌范围广、活性强,而且在有体液、脓液、坏死组织、及其他有机物存在时仍能保持抗菌活性,能与去污剂配伍使用; 作用产生迅速,其溶液有效寿命长; 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和分布均匀的特点; 对人和动物安全,防腐药物不能对动物组织有损害,不具有存留表面的活性; 药物本身应无臭、无色、无着色性、性质稳定,可溶于水; 无易燃性或易爆性;对金属、橡胶塑料、

9、衣物等无腐蚀作用;价廉易得。,20,四、防腐消毒药的分类和应用,21,四、防腐消毒药的分类和应用,防腐消毒药分类: 1、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 2、皮肤粘膜用消毒药 3、创伤用消毒防腐药,22,(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1、酚类 酚类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 作用机制: 损害菌体细胞膜; 较高的浓度使蛋白变性,所以,具有杀菌作用。 通过抑制细菌脱氢酶和氧化酶的活性,产生抑菌作用。,23,(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酚类作用特点: 大多数对不产生芽胞的繁殖型细菌和真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但对芽胞和病毒作用不强; 酚类抗菌活性不受环境中有机物和细菌数的影响,可消毒排泄物等; 化学性质稳定,贮

10、藏或遇热等一般不会影响药效。,24,(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1)煤酚(甲酚) 是从煤焦油中分馏得到的三种异构的甲酚的混合物。 理化性质 几乎物色或淡黄色澄明液体,有类似苯酚的臭味(微带焦臭)。放置较久或在日光下颜色逐渐变深。难溶于水。 作用与应用 对一般繁殖型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芽胞无效。对病毒作用不可靠。 抗菌作用较苯酚强35倍,并且消毒使用浓度比苯酚低,所以较苯酚安全。,25,(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制剂 使用植物油、氢氧化钾、煤酚制成的含50%煤酚的肥皂溶液为煤酚皂溶液(甲酚皂溶液),就是平时说的来苏儿。 35%的煤酚皂溶液可用于厩舍、场地、排泄物等的消毒。 1

11、2%溶液皮肤、手臂的消毒。 0.51%的溶液用于口腔和直肠粘膜的消毒。 注意事项有臭味,不宜在食品加工厂使用。,26,(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2)苯酚(石炭酸) 理化性质 无色或微红色针状结晶或结晶状块。有特臭,吸湿,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水溶液若酸性。遇光或暴露空气颜色渐深。碱性环境、脂类、皂类等能减弱其杀菌作用。 作用与应用 苯酚可凝固蛋白。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5%的溶液可在48小时内杀死炭疽芽胞; 25%的苯酚溶液可用于厩舍、器具、排泄物的消毒处理。,27,(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制剂 临床常用的是复合酚(含苯酚4149%,醋酸2226%),深红褐色粘稠液体,特臭。 对细

12、菌、霉菌、病毒、寄生虫卵等都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100200倍稀释液可喷雾消毒。 注意事项 浓度大于0.5%时有局部麻醉作用;5%溶液对组织产生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可能有致癌作用。,28,(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2、醛类 醛类消毒药的化学活性很强。 特性在常温下易挥发。 作用机制 可使菌体蛋白变性、酶和核酸功能发生改变,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29,(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1)甲醛 理化性质 室温条件为无色气体,有特殊刺激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醇,在水中以水合物的形式存在。 作用与应用 既可以杀死细菌的繁殖型、也能杀死芽胞,还能杀死抵抗力强的结核杆菌、病毒、真菌等。,30,(一)环

13、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主药用于厩舍环境、器具、衣物等的消毒。 由于甲醛具有挥发性,多采取薰蒸消毒的方式。 2%的溶液可用于器械消毒; 10%的福尔马林溶液可以用来固定标本; 厩舍空间薰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1520ml甲醛溶液,加等量的水,加热蒸发即可。,31,(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制剂 40%在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无色液体。 注意事项 福尔马林在冷处久贮可生成聚甲醛发生混浊和沉淀。存放甲醛溶液温 度不要太低,或加入1015%的甲醇可防止聚合。 甲醛对皮肤粘膜有很强的刺激性,使用时应注意。,32,(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2)聚甲醛 理化性质 为甲醛的聚合物,白色疏松粉末,具有

14、甲醛的臭味,在冷水中溶解缓慢,在热水中很快溶解,溶于稀碱和稀酸溶液。 作用与应用 聚甲醛本身无消毒作用,在常温下可缓慢解聚,释放出甲醛。加热的100很快释放出大量甲醛气体而具有杀菌作用。主药用于环境薰蒸消毒。,33,(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3)戊二醛 戊二醛是病理标本固定剂,近几年兽药市场开发使用的一种较新的防腐消毒药, 理化性质 无色油状液体,味苦,有微弱的甲醛臭,但挥发性较低,可与水或醇作任何比例的混合,溶液呈弱酸性,在pH高于9时可迅速聚合。,34,(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作用与应用 近10年来才发现其碱性水溶液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PH在7.58.5时,作用最强,可杀灭

15、细菌的繁殖型和芽胞、真菌、病毒,其作用强度是甲醛的210倍。 有机物对其作用影响不大。一般使用浓度为2%。 制剂 浓戊二醛溶液、稀戊二醛溶液。 注意事项 对组织刺激性弱,碱性溶液可腐蚀铝制品,不能用铝制品盛装。,35,(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3.碱类 碱类杀菌作用的强度取决于其解离的离子浓度,解离度越大,杀菌作用越强。 碱对细菌和病毒的杀灭作用都较强,高浓度溶液可杀死芽胞。 遇有机物,碱类消毒药的杀菌力稍微减低。碱类无臭无味,可作厩舍场地的消毒,也可作食品加工厂舍的消毒。 碱溶液可损坏铝制品、油漆面、纤维织物等。,36,(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1)氢氧化钠(苛性钠、火碱、烧碱

16、) 理化性质 白色不透明固体,吸湿性强,易潮解;暴露空气吸收空气中的CO2,逐渐变成碳酸钠。 作用与应用 能杀死细菌的繁殖型、芽胞和病毒,还能皂化脂肪、清洁皮肤。,37,(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12%的溶液可用于消毒厩舍场地车辆等,也可消毒食槽、水槽等。但消毒后的食槽、水槽应充分清洗,以防对口腔及食道粘膜造成损伤。 5%溶液用于消毒炭疽芽胞污染的场地。 注意事项 应密闭保存。对机体组织有腐蚀性,使用时应激注意防护。,38,(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2)氧化钙(生石灰) 生石灰是用石灰石经煅烧而成的,俗称白灰。其主药成份为氧化钙。 理化性质 白色干块,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份,与水结

17、合而成氢氧化钙。,39,(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作用与应用 生石灰本身并无消毒作用,与水混合后变成熟石灰(氢氧化钙),熟石灰才具有消毒杀菌作用。 常用1020%的石灰水混悬溶液涂刷墙壁、地面、护栏等,也可用作排泄物的消毒; 也可将生石灰直接加入被消毒的液体、排泄物、阴湿的地面、粪池、水沟等处。,40,(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注意事项 生石灰不具消毒作用,只有与水反应,变成熟石灰才有消毒作用,所以各饲养场在门口铺撒生石灰粉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消毒作用不大,只能给人一种安慰。 但铺撒的生石灰也有它的作用,就是在潮湿地方可以吸潮后发挥作用。或铺撒生石灰粉后药及时地泼水。,41,(一)环

18、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熟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碳酸钙而失去杀菌作用。所以,用生石灰消毒时应现将生石灰与水混合,并及时使用,如混合后存放时间越长,其消毒效果越低。,42,(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4.过氧化物类 又称:氧化剂, 过氧化物类消毒药多依靠其强大的氧化能力来杀灭微生物的。杀菌能力强。 但这类药物不稳定,易分解,具有漂白和腐蚀作用。,43,(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过氧乙酸(过醋酸) 是由过氧乙酸和乙酸的混合物。 非典时期到处使用的消毒剂就是过氧乙酸。 理化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弱酸性,有刺激性酸味,易挥发,易溶于水酒精和醋酸。 性质不稳定,遇热或有机物、重金属离

19、子、强碱等易分解。低温下分解缓慢,所以应低温(34)保存。浓度高于45%的溶液容易爆炸。,44,(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作用与应用 过氧乙酸具有酸和氧化剂的双重作用,其挥发的气体也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较一般的酸或氧化剂作用强。 是高效、速效、广谱的杀菌剂。对细菌、芽胞、病毒、真菌等都具有杀灭作用。低温时也具有杀菌和抗芽胞作用。 用于厩舍、场地、用具的消毒。,45,(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制剂 市售的过氧乙酸为20%的过氧乙酸溶液。 注意事项 腐蚀性强,有漂白作用,溶液及挥发气体对呼吸道和眼结膜等有刺激性;浓度较高的溶液对皮肤有刺激性。 有机物可降低其杀菌力。,46,(一)环境、

20、用具、器械的消毒药,5、卤素类(卤素氟、氯、溴、碘) 卤素和易释放出卤素的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氯和含氯化合物均以改变细胞的通透性,或氧化作用杀灭细菌的。 其中氯的杀菌能力最强,碘较弱,碘主药用于皮肤消毒。,47,(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1)漂白粉(含氯石灰) 是将氯气通入消石灰制成的。是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含有效氯不得少于25%,一般在2536%之间。 理化性质 灰白色粉末,有氯臭,在水中部分可溶解,在空气中吸收水份和二氧化碳而缓慢分解,而失效。,48,(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作用与应用 漂白粉放入水中,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再释放出活性氯和新生态氧而具

21、有杀菌作用。能杀灭细菌、芽胞、真菌和病毒。 520%的混悬溶液消毒以发生传染病的厩舍场地、墙壁、排泄物等。饮水消毒为每100ml水中加入0.31.5g漂白粉。 注意事项 不可与易燃易爆物品放在一起,现用现配。,49,(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2)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 新型高效消毒药。 理化性质 白色或微黄色晶粉,有浓厚的氯臭味。 性质稳定,在高温、潮湿处存放,有效氯含量下降也很少; 易溶于水,溶液呈弱酸性,水溶液稳定性较差,应现用现配。,50,(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作用与应用 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细菌繁殖型、芽胞、病毒、真菌等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PH溶液越低,杀菌作用

22、越强,加热可增强杀菌效力。 有机物对其杀菌作用影响较小。 主要用于厩舍、场地、排泄物、用具等的消毒。 制剂含有效氯6064%。 注意事项具有腐蚀和漂白作用,,51,(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6.百毒杀 是双季胺类表面活性剂。 理化性质 无色无味的液体,能溶于水,性质较稳定。,52,(一)环境、用具、器械的消毒药,作用与应用 对动物主要病原菌、病毒和虫卵有杀灭作用,具有清洁作用。 使用0.05%的溶液对厩舍、场地用具等进行浸泡、洗涤、喷洒等消毒处理,消毒的同时可以进行清洗去污。 1ml百毒杀加入1万2万ml饮水中进行饮水消毒。,53,请放松一下,54,(二)皮肤、粘膜用消毒药,这类药主要用

23、于局部皮肤、粘膜、创伤表面的感染预防和治疗。 如外科的清创及手臂皮肤的消毒。,55,(二)皮肤、粘膜用消毒药,1、乙醇(酒精) 理化性质 无色澄明的液体,易挥发,易燃烧,与水能作任何比例的配合。,56,(二)皮肤、粘膜用消毒药,作用与应用 乙醇含量在70%以下时,含量高,作用强。在70%达到最强。超过75%以后,随浓度的增加,杀菌效力减弱。 70%的乙醇凝固蛋白的速度较慢,在表层蛋白完全凝固之前,通过细菌胞膜的乙醇量足可以使细菌死亡,所以,临床使用的乙醇含量为70%。,57,(二)皮肤、粘膜用消毒药,可杀灭繁殖型细菌,但对芽胞无效。主要用于皮肤局部、手术部位、手臂、体温计、注射部位、注射针头、

24、医疗器械等的消毒。 制剂 凡未标明浓度的均为95%乙醇? 乙醇有扩张局部血管的作用、在作静脉注射时,如静脉血管不明显,可用酒精棉球涂擦局部,使血管扩张后,容易进行静脉注射。,58,(二)皮肤、粘膜用消毒药,2、碘制剂 碘属卤素类,碘与碘化物的水溶液或醇溶液均可用于皮肤消毒或创面消毒。 理化性质 碘呈灰黑色或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片状结晶或块状物,有特殊臭味,具有挥发性; 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碘化钾或碘化钠水溶液中,也溶于酒精(113)和甘油(130),所以在使用碘与酒精配制碘酒的时候,多使用碘化钾促溶。,59,(二)皮肤、粘膜用消毒药,作用与应用 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芽胞、真菌、病毒、

25、及原虫。 制剂 2%碘酊、 5%碘酊、 碘溶液、 碘甘油。,60,(二)皮肤、粘膜用消毒药,3、硼酸 理化性质 为白色或微带光泽鳞片的粉末,能溶于冷水,更溶于沸水、醇和甘油。 作用与应用 有比较弱的抑菌作用,但没有杀菌作用。 由于硼酸刺激性小,多用来处理对刺激敏感的粘膜、创面、清洗眼睛、鼻腔等。 常用浓度为24%。硼酸也可以同甘油或磺胺粉配合使用。,61,(三)创伤用消毒防腐药,1、新洁尔灭(苯扎溴铵) 新洁尔灭属于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理化性质 为无色或黄色透明液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性质稳定,无刺激性,耐热,无腐蚀性。,62,(三)创伤用消毒防腐药,作用与应用 具有杀菌和去污的

26、作用,对病毒作用较差,常用于创面、皮肤、手术器械等的消毒和清洗。 术前手臂的消毒可用0.050.1%浓度清洗并浸泡5分钟; 0.1浓度可用于皮肤消毒和手术部位的清洗;也可用于手术器械、敷料的清洗和消毒(浸泡30分钟左右)。,63,(三)创伤用消毒防腐药,注意事项 禁与肥皂、其他阴离子活性剂、盐类消毒药、碘化物、氧化物等配伍使用。 禁用于合成材料消毒,不用聚乙烯材料容器盛装。,64,(三)创伤用消毒防腐药,2、高锰酸钾 理化性质 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金属光泽,无臭。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深紫色。 作用与应用 强氧化剂,遇有机物、或加热、加酸、加碱等即可释放出新生态氧,(非离子态氧,不产生

27、气泡),而呈现杀菌、除臭、解毒作用。,65,(三)创伤用消毒防腐药,低浓度对组织有收敛作用,高浓度对组织有刺激和腐蚀作用。 其抗菌作用较过氧化氢强,但极易被有机物分解而失去作用。所以在清洗皮肤创腔时,污物过多,应不断更换新药液,以保持药效。 0.050.2%的溶液创伤、溃疡、粘膜等,尤其适用深部化脓疮的脓液清洗。 多种药物误食中毒都可用高锰酸钾洗胃解毒。,66,(三)创伤用消毒防腐药,注意事项 与某些有机物或易氧化的化合物研磨或混合时,易引起爆炸或燃烧。溶液放置后作用减低或失效,应现用现配。 遇有机物失效。手臂消毒后会着色,并发干涩。,67,(三)创伤用消毒防腐药,3、双氧水(过氧化氢) 理化

28、性质 含过氧化氢3%的水溶液,无色澄明液体,无臭或有类似臭氧的臭气。 遇氧化物或还原物或有机物迅速分解并放出泡沫。 遇光、遇热、长久放置易失效。,68,(三)创伤用消毒防腐药,作用与应用 有较强的氧化性,与有机物接触时,迅速分解,释放出新生态氧而具有抗菌作用。 由于作用时间短,有机物可大大减弱其作用,杀菌力很弱。,69,(三)创伤用消毒防腐药,在与创面接触时,由于分解迅速,会产生大量气泡,机械低松动脓块或脓液、血块、坏死组织等,有利于清创。 尤其处理清洗向下而又深远的创腔,脓物不易排出时,用胶管插入后,用注射器注入双氧水,清洗较彻底。 对深部创伤还可防治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的感染。,70,(三)

29、创伤用消毒防腐药,制剂 3%过氧化氢溶液、 2628%浓过氧化氢溶液。 注意事项 遮光、密闭、阴凉处保存。 处理深部脓物时,如不产生泡沫,可能脓物已清理完毕,或是药物失效。,71,防腐消毒药结束 请继续学习 抗生素药物,72,第二节 抗生素,73,第二节 抗生素,一、概述 (一)抗生素概念 1、抗生素 是某些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74,(一)抗生素概念,2、抗生素的来源: 抗生素原称抗菌素,是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能杀死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75,(一)抗生素概念,3、抗生素的作用: 因开始对抗生素的

30、认识认为它只抑制或杀灭细菌,所以原来称抗菌素。 现在研究发现,有的抗生素不仅可以抵抗细菌,而且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寄生虫的作用。,76,(一)抗生素概念,4、抗生素的人工合成: 抗生素除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之外,随着化学合成的发展,现已有不少品种能够人工合成和半合成。 头孢菌素类是在天然提取物的基础上加入不同的活性基团得到的。,77,(二)抗菌谱及抗菌活性,1.抗菌谱 是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抗菌谱是兽医临床选药的基础。根据引起发病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的不同,及敏感药物的不同,可选用不同抗菌作用的抗菌药物。,78,(二)抗菌谱及抗菌活性,抗菌药的抗菌谱分类: 窄谱抗菌药 广谱抗

31、菌药,79,(二)抗菌谱及抗菌活性,(1)窄谱抗菌药: 凡仅作用于单一菌种或某属细菌的药物称窄谱抗菌药。 例如: 青霉素主要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作用; 链霉素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80,(二)抗菌谱及抗菌活性,(2)广谱抗菌药: 凡能杀灭或抑制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抗菌谱的范围广泛,称广谱抗菌药。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庆大霉素、广谱青霉素类、第三代头抱菌素、氟喹诺酮类等。 半合成的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多具有广谱抗菌作用。,81,(二)抗菌谱及抗菌活性,2、抗菌活性 (1)抗菌活性 就是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可用体外抑菌试验和体内试验治疗方法测定。 (2)最小抑菌浓度 能够抑

32、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称为最小抑菌浓度 (MIC)。体外抑菌试验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参考意义。,82,(二)抗菌谱及抗菌活性,(3)最小杀菌浓度 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称为最小杀菌浓度 (MBC)(使活菌总数减少99或99.5以上)。 抗菌药的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是相对的,有些抗菌药在低浓度时呈抑菌作用,而高浓度呈杀菌作用。,83,(二)抗菌谱及抗菌活性,(4)抑菌药 临床上所指的抑菌药是指仅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如:磺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等。 (5)杀菌药 是指具有杀灭病原菌作用的药物。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84,(三)分类,1、按抗

33、菌谱和应用分类: (1)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 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新生霉素、杆菌肽等。 (2)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等。 (3)广谱抗生素 即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均有作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等。,85,(三)分类,(4)抗真菌抗生素 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及两性霉素B等。 (5)抗寄生虫的抗生素 莫能菌素、盐霉素、马杜霉素、拉沙里菌素、伊维菌素、潮霉素B、越霉素A等。 (6)抗肿瘤的抗生素 丝裂霉素C、正定霉素、博来霉素、光辉霉素等。 (7)促生长抗生素 黄霉素、维吉尼霉素等。,86,(三)分类,2、根据化学结

34、构分类: (1) -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等)、头孢菌素类等(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西丁、头孢噻呋等)。 近年来发展了非典型-内酰胺类如: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单环-内酰胺类 (氨曲南)、-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和舒巴坦)及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等。,87,(三)分类,(2)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大观霉素、安普霉素、潮霉素、越霉素A等。 (3)四环素类 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米诺环素等。 (4)氯霉素类 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88,(三)分类,(5)大环内脂类 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

35、考星、吉他霉素、螺旋霉素、竹桃霉素等。 (6)林可胺类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7)多肽类 杆菌肽、多黏菌素B、黏菌素、维吉尼霉素、硫肽菌素等。,89,(三)分类,(8)多烯类 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等。 (9)含磷多糖类 黄霉素、大碳霉素、喹北霉素等,主要用作饲料添加剂。 (10)抗寄生虫药 大环内脂类的阿维菌素类抗生素和聚醚类 (离子载体类)抗生素,如莫能菌素等,均属抗寄生虫药,90,(四)作用机理,主要是影响病原微生物的结构和干扰其代谢过程。 主要包括: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3、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4、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91,(四)作用机理,1、抑制细

36、菌细胞壁的合成 (1)细胞壁的组成及功能: 大多数细菌细胞 (如革兰氏阳性菌)的胞浆膜 (细胞膜,如同鸡蛋壳内的膜)外有一坚韧的细胞壁(如同鸡蛋壳),主要由黏肽组成,具有维持细胞形状及保持菌体内渗透压的功能。,92,(四)作用机理,(2)作用机制: 一些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万古霉素、杆菌肽和环丝氨酸等能分别抑制粘肽合成过程中的不同环节。 这些抗生素的作用均可使细菌细胞壁缺损,菌体内的高渗透压使细胞外面的水分不断地渗入菌体内,引起菌体膨胀变形,加上激活自溶酶,使细菌裂解而死亡。,93,(四)作用机理,(3)应用范围: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强

37、(因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黏肽,占胞壁重量的 65%一95%;菌体胞浆内的渗透压高,约2030个大气压)。 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弱 (因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磷脂,黏肽仅110%;菌体胞浆内的渗透压低,约510个大气压)。 主要影响正在繁殖的细菌细胞,这类抗生素称为繁殖期杀菌剂。,94,(四)作用机理,2、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1)胞浆膜的组成与功能: 位于细胞壁内侧的胞浆膜主要是由类脂质与蛋白质分子构成的半透膜,它的功能在于维持渗透屏障、运输营养物质和排泄菌体内的废物,并参与细胞壁的合成等。,95,(四)作用机理,(2)作用机制 当胞浆膜损伤时,通透性将增加,导致菌体内

38、胞浆中的重要营养物质(如核酸、氨基酸、酶、磷酸、电解质等)外漏而死亡,产生杀菌作用。,96,(四)作用机理,(3)应用: 属于这种作用方式而呈现抗菌作用的抗生素有多肽类(如多黏菌素B 和硫黏菌素)及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 多黏菌素类化学结构中含有带正电的游离氨基,与革兰氏阴性菌胞浆上磷脂带负电的磷酸根结合,使胞浆膜受损。 两性霉素B及制霉菌素等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类固醇结合,使细胞膜受损;而细菌细胞膜不含类固醇,故对细菌无效。 动物细胞的胞浆膜上含有少量类固醇,长期或大剂量使用两性霉素B可出现溶血性贫血。,97,(四)作用机理,3、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1)细菌蛋白质合成: 细菌

39、蛋白质合成场所在胞浆的核糖体上。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分三个阶段,即起始阶段、延长阶段和终止阶段。,98,(四)作用机理,(2)作用机制: 许多抗生素均可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但作用部位及作用阶段不完全相同。与核蛋白体的不同部位结合,阻断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产生抑菌或杀菌作用。 有的抗生素对细菌蛋白质合成的三个阶段都有作用,如氨基糖苷类;有的仅作用于延长阶段,如林可胺类。,99,(四)作用机理,(3)对动物细胞蛋白质的影响 细菌细胞与哺乳动物细胞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基本相同。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核糖体的结构及蛋白质、DNA的组成不同。 所以,抗生素对动物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影响较小。这就是为什么抗生素对动物机体

40、毒性小的主要原因。,100,(四)作用机理,4、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 (1)核酸的功能: 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 (DNA)和核糖核酸 (RNA),核酸具有调控蛋白质合成的功能。,101,(四)作用机理,(2)作用机制: 新生霉素主要影响DNA聚合酶的作用,从而影响DNA合成;(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 灰黄霉素阻止鸟嘌呤进入DNA分子中而阻碍DNA的合成; 利福平与DNA依赖的RNA聚合酶(转录酶)的亚单位结合,从而抑制mRNA的转录。(广谱抗生素,尤其对结核杆菌作用强),抗肿瘤的抗生素丝裂霉素C、放线菌素等可抑制或阻碍细菌细胞DNA或RNA的合成。,102,(五)耐药性,1、耐药性 又名抗药

41、性,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两种。 (1)天然耐药性 属细菌的遗传特征,不可改变的。例如:绿脓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极少数金黄色葡萄球菌亦具有天然耐药性。 (2)获得耐药性 即一般所指的耐药性,是指病原菌在多次接触化疗药后,产生了结构、生理及生化功能的改变,而形成具有抗药性的变异菌株,它们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103,(五)耐药性,(3)交叉耐药性 某种病原菌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往往对同一类的药物也具有耐药性,这种现象称为交叉耐药性。有完全交叉耐药性及部分交叉耐药性之分。 完全交叉耐药性 是双向的,如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磺胺嘧啶产生耐药后,对其他磺胺类药均产生耐药; 部分交叉耐药

42、性 是单向的,如氨基糖苷类之间,对链霉素耐药的细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仍然敏感;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耐药的细菌,对链霉素也耐药。,104,(五)耐药性,2、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理: (1)产生酶使药物失活 主要有水解酶和钝化酶两种。它们能使青霉素或头抱菌素断裂而使药物失效。 钝化酶 又名合成酶,作用于氨基糖苷类的氨基及氯霉素的羟基,使其乙酰化而失效; 磷酸转移酶及核苷转移酶 作用于羟基,使磷酰化及腺酰化而失去抗菌活性。,105,(五)耐药性,(2)改变膜的通透性 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对四环素类及氨基糖甘类产生耐药性,系由于耐药菌所带的质粒诱导下产生三种新的蛋白,阻塞了外膜亲水性通

43、道,药物不能进入而形成耐药性。 革兰氏阴性菌及绿脓杆菌细胞外膜亲水通道功能的改变也会使细菌对某些广谱青霉素和第三代头抱菌素产生耐药性。,106,(五)耐药性,(3)作用靶位结构的改变 耐药菌药物作用点的结构或位置发生变化,使药物与细菌不能结合而丧失抗菌效能。 例如 :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是青霉素结合蛋白,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株体内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的质和量发生改变,导致与药物的结合能力下降; 链霉素耐药菌株,主要是细菌核蛋白体上的链霉素受体发生构型改变,使药物不能与菌体结合而失效。,107,(五)耐药性,(4)改变代谢途径 增强与药物的竞争力: 磺胺药是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二氢喋酸合成

44、酶而产生抑菌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次接触磺胺药后,其自身的对氨基苯甲酸产量增加,可高达原敏感菌产量的 20100倍。 对氨基苯甲酸与磺胺药竞争二氢喋酸合成酶,使磺胺药的作用下降甚至消失。,108,(五)耐药性,增强药物的排泄: 对四环素类耐药的细菌在胞浆膜可产生“四环素泵”,把菌体内的药物泵出细胞外; 对喹诺酮类耐药的细菌细胞膜上亦存在外排系统,能将药物从菌体内排出。,109,(六)抗生素的效价,效价是评价抗生素效能的标准,也是衡量抗生素活性成分含量的尺度。 每种抗生素的效价与重量之间有特定转换关系。我们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当知道每种抗生素的效价与重量的换算关系。,110,(六)抗生素的效价,

45、常用抗生素的重量单位与国际单位变换: 青霉素钠1 mg等于1667 IU。 青霉素钾1 mg等于155IU。 多黏菌素B游离碱1 mg为l0 000IU, 制霉菌素1 mg为3 700IU。 其他抗生素多是1mg为l000IU。 如: 100万IU的链霉素粉针,相当于1g的纯链霉素碱; 25万IU的土霉素片,相当于250mg的纯土霉素碱。,111,概述部分结束,请继续学习 抗 生 素 药 物,112,二、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抗生素,113,二、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抗生素,主要包括: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大环内酯类 林可胺类,114,(一)青霉素类,青霉素类包括:天然青霉素 半合成青霉素。

46、 天然青霉素 优点:是杀菌力强、毒性低、价廉; 缺点: 抗菌谱较窄; 易被胃酸、-内酰胺酶(青霉素酶)水解破坏; 金黄色葡萄球菌易产生耐药等。 半合成青霉素 具有耐酸、耐酶和广谱等。,115,(一)青霉素类,1、天然青霉素类 天然青霉素系从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获得,主要含有:青霉素F、G、X、K和双氢F五种。 其中以青霉素G的作用最强,性质较稳定,产量亦较高。,116,(一)青霉素类,青霉素G 又名苄青霉素。 理化性质 青霉素是一种有机酸,从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获得,性质稳定,难溶于水。 钾盐(青霉素G钾)或钠盐(青霉素G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117,(一)青霉素类,钾盐、钠盐的性质: 遇酸

47、、碱或氧化剂等迅速失效。 有引湿性;在水中极易溶解,乙醇中溶解,在脂肪油或液状石蜡中不溶。 水溶液在室温放置易失效;20万IU/ml青霉素溶液于30 放置24h,效价下降 56%,青霉烯酸含量增加200倍,临床应用时要新鲜配制。(所以只有粉制剂,没有注射液,用时用注射用水稀释;如使用不完,放置不要过久)。,118,(一)青霉素类,药动学 吸收: 内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仅少量吸收。但新生仔猪和鸡内服大剂量(8万 10万IU/kg)青霉素吸收较多,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肌注或皮下注射后吸收较快,一般1530分钟达到血药峰浓度,并迅速下降。常用剂量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仅38小时。,119,(一)青霉

48、素类,分布: 吸收后在体内分布广泛,能分布到全身各组织,以肾、肝、肺、肌肉、小肠和脾脏等的浓度较高;骨骼、唾液含量较低。 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当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组织有炎症时,青霉素则较易透入。 (脑膜炎时,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青霉素进入量增加,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20,(一)青霉素类,半衰期: 青霉素在动物体内的半衰期较短,(静注约为0.51.2小时;肌注0.522.56小时),种属间的差异较小。(书上已标明) 肌注给药的半衰期分别是马2.6、水牛1.02、犊牛1.63、猪2.56、兔0.52 h; 静注给药后的半衰期分别是马0.9、牛0.71.2、骆驼0.8、猪0.30.7、羊0.7、犬0.5、火鸡0.5 h。,121,(一)青霉素类,转化与排泄: 青霉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在体内不易破坏,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出,给药后1h内在尿中排出绝大部分药物。 肌注治疗剂量的青霉素钠或钾的水溶液后,通常在尿中可回收到剂量的6090%,在尿中约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