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新认识-林棱-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35877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新认识-林棱-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最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新认识-林棱-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最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新认识-林棱-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最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新认识-林棱-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最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新认识-林棱-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新认识-林棱-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新认识-林棱-文档资料.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定义 n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可能与自身免疫 有关的,以肝内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 症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进一 步可发展至肝纤维化与肝硬化 定义 n实际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个 不恰当的名称, PBC早期没有肝硬化,主 要是肝内小胆管的炎症和破坏,导致胆汁排 泄障碍,出现淤胆的生物化学和临床改变。 肝硬化则是PBC晚期的后果 n由于这个不恰当的命名,临床上往往在患者 出现肝硬化后才被识别,从而错过了早期诊 断和治疗的机会 定义 n国际上有些病理学家建议改名为:慢性非 化脓性肉芽肿性胆管炎。但因不全面或习 惯上的原因,这个名称未被普遍采用 流行病学 n由于筛查和评价方

2、法的差异(以临床或不同 的实验方法),各地报告患病率不一,而非 真正的流行率的地域差异 n总体上欧洲及北美患病率高(2.69 - 40.2 人/10万),年发病率0.23 3.1人/10万 n既往认为国人患病率低,随着检验水平的提 高,国内报告患病人数逐年增多 流行病学 n家族聚集性,同一家庭内成员(如姐妹、母 女)可相继发病,先证者一级亲属的发病率 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n常见女性,男、女之比为 1 : 9 10 n诊断时年龄分布以中老年 ( 40 60 岁) 为主,近年发现亚临床型病人年龄相对较轻 ,但未见儿童病例报道,20岁以下病例也少 见 病因及发病机制 n病因至今未明,由于常合并其它自身

3、免疫 性疾病,且几乎所有患者体内都有特异性 的自身抗体( AMA )及自身反应性T细胞 反应,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器官特异性的自 身免疫性疾病 n不支持点表现为对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无效 或不敏感 病因及发病机制 n目前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感染 、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 病因及发病机制 n遗传因素:可能与易感、进展及严重程度等 有关 MHC多态性 TNF-a启动子区域多态性 其它基因(如IL-1、IL-10、TAP1、 TAP2等) 病因及发病机制 n感染因素:可能与分子模拟有关 细菌(大肠杆菌、分枝杆菌、HP等弯 曲杆菌) 病毒( EB病毒、人嗜T细胞I型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等 )

4、病因及发病机制 n化学物品:可能与分子模拟有关 氟烷等 n环境因素: 同卵双生子发病不一致 低发地区移民到高发地区后发病增加 病理 n主要病理改变: 小叶间胆管炎 汇管区淋巴细胞聚集和肉芽肿形成 细小胆管增生 胆汁酸淤积的征象(汇管区周围肝细胞羽 毛样变及肝细胞玫瑰花环形成) 胆红素淤积 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 病理 n病理分期: 一期(汇管区炎症期):主要表现为小叶间 胆管肉芽肿性破坏伴汇管区炎症 二期(汇管区周围炎症期):界板性肝炎、 胆汁性碎痟样坏死伴胆管增生 三期(纤维化期):纤维组织向小叶内延伸 四期(肝硬化期):假小叶形成 病理 n病理分期有助于判断预后,但各期有重叠 ,且不同部位病变

5、可能不一致 nI、II期的病理改变对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 值,但发展至IV期可能已失去鉴别诊断的 价值 n对于AMA阴性的PBC,组织学检查是一重要 的鉴别手段 临床表现 n目前认为PBC属于一种实验室诊断疾病, 约半数的病人在无症状期即可得到诊断 n一旦出现典形临床表现,往往提示已进入 疾病中晚期,已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临床表现 n常见首发症状(由于认识水平及诊断水平不同,各家 报告不一) 乏力(5075%):特异性差,与肝脏病变严重程 度并不完全平行 瘙痒(5263%):比较特异,有诊断提示作用,可 出现于病程的任何阶段,呈间歇 性,夜间重 黄疸(6676%):呈胆汁淤积性黄疸表现,比较特

6、异,但已属于较晚期表现 临床表现 n其它常见症状及体征 纳差 消瘦 脂肪泻 肝大 脾大 腹水 黄色瘤等 临床表现 n其它可能合并的疾病 干躁综合征 硬皮病 类风湿关节炎 甲状腺疾病 胆囊结石 肾小管酸中毒等 实验室检查 生化检查 生化检查 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 AST ):正常或轻度升高( 35N ),有早期诊断价值,可以预测 是否对UDCA治疗产生完全疗效,r-GT升高与小叶间 胆管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生化检查 n血清胆红素 (Bil):呈阻塞性黄疸改变, 在除外其它影响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情况 下, Bil有助于判定PBC患者的预后及决 定肝移植的时机 n胆

7、汁酸(BA ):血清BA水平升高反映胆 汁淤积的敏感性高于BA,PBC早期,空 腹BA即可升高,但后期下降 生化检查 n血脂:PBC早期常见血清胆固醇(CHO), 高密度脂旦白(HDL)升高,低密度 脂旦白(LDL)也升高,但前者更明 显 实验室检查 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n免疫球旦白: PBC患者表现为高r-球旦白血症 IgM升高(7080),有一定特异性,可 见于PBC的早期 AMA阴性PBC患者可能IgM不升高而IgG升 高 免疫学检查 n抗线粒体抗体(AMA): 经典方法是以大鼠胃或肾 脏组织 作为抗原的免疫荧光法,PBC患者血清AMA 通常为高滴度阳性( 1: 40),诊断PBC的

8、敏感 性和特异性达86 95 优点:简单、廉价 缺点:敏感性、特异性相对不足,低滴度阳性 见于药物损害、SLE、类风湿关节炎以 及 一些感染如结核、梅毒、丙型肝炎等 免疫学检查 n目前为止,发现线粒体膜上存在9种自身抗原 ( M1M9 ) n与PBC关系最大的是M2,M2亚型诊断PBC 的特异性、敏感性均大于AMA nM2伴M4、M8多见于PBC的严重型 nM2伴M9多见于PBC轻型及PBC患者的亲属 nM3多于药物反应有关 nM5多于胶原性疾病有关 nM6于异烟肼有关 免疫学检查 nM2的靶抗原为线粒体内膜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PDC-E2)、支链二氧酸脱氢酶复合体( BCOADC-E2)

9、、二氧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OGDC-E2) nPDC-E2在PBC患者血清中阳性率为95%、 BCOADC-E2阳性率为5355、OGDC-E2阳 性率为39-88%、三抗原联合检测阳性率可明显 提高 免疫学检查 n目前应用克隆表达的人源M2抗原或猪心提 纯的M2抗原的ELISA方法、免疫印迹法检 测M2抗体灵敏度达97.3-100%、特异性 达80-98.9% 免疫学检查 n有人对AMA阳性(1:40)但无临床症状 且ALP正常的29例病人进行肝穿病理研究 ,除2例外,其它均有组织 学异常,12例 病理可诊断为PBC,随访10年,存活的24 例仍为AMA阳性,并且发生了胆汁淤积的 生化异常

10、改变,22例出现了PBC的临床症 状 免疫学检查 n鉴于AMA、M2抗体的诊断价值,有人提出 如临床符合肝内淤胆,并排除了胆道阻塞 性疾病,M2或AMA强阳性,即可诊断 PBC,不一定需要作肝组织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n核复合体210kDa糖旦白(核孔旦白之一)抗体( gp210抗体): AMA阳性PBC患者25(1040)阳性 AMA阴性PBC患者50阳性 gp210抗体对PBC高度特异(达99) gp210抗体可作为预后指标,阳性者提示预后不良 n核心旦白p62抗体(敏感性13%) n核纤层旦白B受体抗体 nSP100抗体(敏感性27%)等 n以上均属于抗核抗体范畴 n特异性强、灵敏性差 免

11、疫学检查 n其它抗体:包括抗平滑肌抗体、抗核抗体 、抗甲状腺抗体、抗DNA抗体、RF因子等 病程与预后 nPBC是一种进展缓慢的疾病 nPBC的自然史可分为4个阶段 AMA(M2)阳性、肝功正常、无症状 AMA(M2)阳性、肝功异常(ALP、r- GT升高)、无症状 出现慢性胆汁淤积的临床表现 出现肝硬化失代偿的临床表现 n从无症状到出现症状,平均约68年或更长,从出现症状 到死亡,平均810年 病程与预后 n在所有预测存活的指标中血清胆红素水平的 价值最大 n胆红素34mol/L,平均存活期(27)年 n胆红素102mol/L,平均存活期2年 n胆红素170mol/L,平均存活期1.4年 病

12、程与预后 n预测PBC患者预后的Mayo危险性积分公式 R = 0.871Log胆红素(mg/dl)+(-2.53) Log白旦白(g/dl)+0.039年龄(岁) +2.38PT(秒)0.859水肿积分(0,0.5 ,1) 病程与预后 项目 0分 1分 2分 3分 年龄 (岁) 6.4 白旦白(g/dl) 4.1 2.8-4.1 2.8 PT 正常 延长 水肿 无 有 简化的Mayo Risk Score表 当积分为6时,则一年存活概率为90.6 诊断 n美国肝病学会(AASLD)2000年发表的PBC诊断程序: 如病人有难以解释的ALP升高(超声显示胆管正常),应进行AMA检查 如ALP、

13、r-GT升高且无其它解释,同时AMA1:40,则可作出PBC的 诊断,肝活检组织学检查有助于证实诊断 AMA 1:40,而ALP正常的病人,应随访并每年进行肝功能检查 患者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的ALP升高(超声上胆管正常)而AMA阴性,此 时应进行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及免疫球蛋白的测定,甚至肝活检组 织学检查 如AMA阴性或AMA呈低滴度的弱阳性或病人的生化以转氨酶升高为主 时,肝活 检对于明确PBC的诊断或排除PBC的诊断是必须的。有许多其它病因可导致慢 性肝内胆汁淤积,大多数可以导致肝内胆管消失。至晚期肝硬化阶段,仅凭组 织学表现难以作出PBC诊断。 诊断 鉴别诊断 n早期当肝功异常时,易

14、误诊为未定型慢性肝 炎 n当黄疸出现后,主要进行胆汁淤积的鉴别 包括肝内外大胆管梗阻、原发性硬化性胆管 炎(PSC)、自身免疫性胆管炎(AIC)、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药物性肝内胆汁 淤积、慢性病毒性肝炎等 鉴别诊断 n自身免疫性胆管炎(AIC) 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与PBC相似但AMA阴性 n对AIC目前有几种观点 AIC是PBC的一个亚型 pAMA在病程中可能波动 p免疫荧光法AMA阴性AMA阴性 AIC是PBC与AIH的重叠表现 pAIC病人ANA及抗平滑肌抗体阳性率高,滴度高 p部分PBC+AIH病人治疗后AMA转阴向AIC转变 AIC是一独立的疾病 pAIC病人ANA及抗平滑肌抗体

15、阳性率高,滴度高 pANA核型不同于PBC p愈后较PBC差,肝功能衰竭发生率高 治疗 n由于病因未明了,目前尚无可以完全逆转 或治愈的方法 n由于本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背景,过去曾 试用过免疫抑制剂(如皮质类固醛、硫唑 嘌呤、氨甲喋呤、环胞菌素A等),但多无 效,或疗效不肯定,或不良反应明显,目 前多不推荐使用;近来有人试用骁悉(霉 酚酸酯)来长期治疗本病,但尚缺乏循证 医学证据 治疗 n 熊去氧胆酸(UDCA):是一亲水性二羟基胆酸, 国内外研究证明UDCA是目前唯一治疗PBC有效且 安全的药物 n 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促进胆汁分泌、抗凋亡、抗氧 化、膜保护及免疫调节作用 n 推荐剂量 :1315mg/(kgd) n 多项小规模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表明可显著 改善PBC患者血生化指标 ,延缓组织学进展,延缓 需要肝移植的时间 n 因不能去除病因,提倡早期、长期用药 治疗 n对于UDCA无效或疗效不明显者,应检查病 人的用药依从性、剂量是否足够及诊断是 否正确 n或可试加免疫抑制剂,但尚缺乏循证医学 证据 治疗 n对症治疗及并发症治疗 n肝移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