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妇产科第十六章 第四节-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36260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妇产科第十六章 第四节-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妇产科第十六章 第四节-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妇产科第十六章 第四节-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妇产科第十六章 第四节-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妇产科第十六章 第四节-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妇产科第十六章 第四节-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妇产科第十六章 第四节-文档资料.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六章第四节 产褥中暑,辽宁中医药大学 王 昕,产褥期因高温环境使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发,引起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的急性热病,称为产褥中暑(puerperal heat stroke)。 本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处理不当常遗留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 产褥中暑属中医“晕厥”、“产后发热”等范畴。,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当外界气温超过35时,机体靠汗液蒸发而散热,这需要空气流通才能实现。受旧的风俗习惯影响,产妇怕“受风”而紧闭门窗、包头盖被、衣着严实,使居室和身体小环境处在高温、高湿状态下,严重影响产妇出汗散热,导致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而出现高热,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和呼

2、吸循环功能衰竭。,3暑入心营 暑为火热之邪,传变迅速。若阳明之邪不解,或失治误治,邪陷心营,或触犯心包,甚至阴阳离绝而致本病。,2暑伤气津 夏月产妇失于调养,加之产后元气受损,暑热入侵,耗气伤津而发病。,1暑入阳明 暑热之季,产后机体百脉空虚,腠理不密,暑热之邪乘虚而入,燔灼阳明,营卫不和而发病。,二、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1中暑先兆 较短暂,表现为口渴、多汗、心悸、恶心、胸闷、四肢无力。体温正常或低热。,2轻度中暑 中暑先兆未能及时处理,产妇体温逐渐升高达38.5以上 随后出现面色潮红、胸闷、脉搏增快、呼吸急促、口渴、痱子满布全身,3重度中暑 产妇体温继续升高达4142,呈稽留热型 可出现

3、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谵妄、抽搐、昏迷 数小时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幸存者也常遗留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后遗症,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 (1)病史 产妇处于炎暑季节或闷热而空气又不流通的环境中。 (2)临床表现 发病急骤,初起产妇多诉胸闷、恶心,或烦躁不安,随之出现典型的中暑表现,如发热、昏迷、抽搐等。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液检查 重者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增高,血钠、氯化物含量降低。 尿液检查 重者出现蛋白尿、管型和红细胞。,2辨证要点 本病是以产褥期内出现身热、烦渴、汗出为主症,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脉综合分析。 壮热,烦渴,舌红,脉洪大者,为暑入阳明; 身热,烦渴

4、,汗出,体倦少气,舌红少津,脉虚数者,为暑伤津气; 灼热烦躁,神昏谵语,甚或猝然晕倒,不省人事,身热肢厥,舌绛,脉洪大或滑数者,为暑入心营。,3鉴别诊断 (1)产后子痫 发病无季节性,产前多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产后血压高,头晕眼花,重者昏迷抽搐,但无发热。同时伴有蛋白尿及浮肿。 (2)产褥感染 发病无季节性,有生殖道感染病史。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恶露有臭气。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治疗,一、治疗思路 治疗原则是立即改变高温和不通风环境,采取中西医方法,迅速降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迅速降低体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二、西医治疗 一般治疗 立即将患者置于阴凉、通风处,

5、脱去过多衣着,室内温度宜降至25。,2降温 (1)物理降温 冷水、酒精擦浴; 在头、颈、腋下、腹股沟、腘窝等浅表大血管分布区放置冰袋; 按摩四肢,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若发生循环衰竭者慎用物理降温,避免因血管收缩加重循环衰竭。,(2)药物降温 4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1500ml静脉滴注。 盐酸氯丙嗪25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12小时滴完,46小时可重复一次。血压下降时,停用盐酸氯丙嗪改用地塞米松。 紧急时可使用盐酸氯丙嗪加盐酸异丙嗪静脉滴注。 高热、昏迷、抽搐的危重患者,或物理降温后体温复升者,可用冬眠号(哌替啶100mg、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半量静脉

6、滴注。 药物降温时,需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当体温降至38时,停止再降温。,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24小时补液量控制在20003000ml,注意补充钾、钠盐。 4纠正脑水肿及抗惊厥 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抽搐常用地西泮、硫酸镁等。 5预防感染 给予抗生素。 6对症处理 心力衰竭时选用毛花苷丙、毒毛苷K等;呼吸衰竭时选用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必要时气管插管。,三、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暑入阳明证 证候 产后壮热,面赤气粗,烦渴引饮,头晕,头痛;舌质红,脉洪大或滑数。 治法 清暑泄热,透邪外达。 方药 白虎汤(伤寒论)加西瓜翠衣、竹叶、芦根。,2暑伤津气证 证候 产后

7、身热多汗,口渴心烦,体倦少气,小便短赤;舌红,少津,脉虚数。 治法 清热解暑,益气生津。 方药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3暑入心营证 证候 产后神昏谵语,灼热烦躁,甚或猝然晕倒,不省人事,身热肢厥,牙关紧闭;舌绛,脉洪大或滑数。 治法 清营泻热,清心开窍。 方药 清营汤(温病条辨)送服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或紫雪丹(温病条辨)或至宝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若失治、误治可致阳气暴脱,阴液衰竭,出现昏迷,汗出,肢厥,脉微欲绝等阴阳离绝之证,治宜益气养阴,回阳固脱,用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合参附汤(妇人大全良方)。,(二)外治法 针刺人中、足三里、十宣、涌泉等,用泻法强刺激,促进患者苏醒。,(二)中成药 1藿香正气水 口服,适用于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 2十滴水 口服,适用于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预防与调护,1做好卫生宣传,居室定时通风,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衣着宽大舒适。 2夏季鼓励产妇多饮水,及时发现和治疗先兆中暑。 3产褥中暑治疗期间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情况,意识不清者留置导尿。,预后,本病经积极治疗,轻度中暑的产妇容易康复,预 后良好。 重度中暑的产妇死亡率高,预后差。 脑水肿产妇出现抽搐、昏迷者,虽经抢救脱险, 但中枢神经系统多留有后遗症。,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