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病毒介绍-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38484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8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疱疹病毒介绍-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疱疹病毒介绍-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疱疹病毒介绍-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疱疹病毒介绍-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疱疹病毒介绍-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疱疹病毒介绍-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疱疹病毒介绍-文档资料.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 virus,HSV),流行病学,人群感染率高,广泛存在潜伏感染 病人和健康带毒者是传染源 密切接触与性接触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HSV-1一般通过口腔或污染的手及飞沫感染 HSV-2一般通过性接触传播,原发感染,唇疱疹,潜伏感染和复发,HSV1:三叉神经节,颈上神经节 HSV2:骶神经节 复发性局部疱疹,先天性感染,垂直传播或分娩时感染,免疫性,原发感染后1周左右血中可出现中和抗体3-4周达高峰,可持续多年 细胞免疫起更重要作用,防治原则,预防 避免同患者接触 防止医院内感染 剖腹产预防新生儿感染 HSV有致癌可能性,减毒活疫苗和死疫苗不宜用于人体 包膜蛋

2、白(提纯的gG、gD)亚单位疫苗 基因重组疫苗、多肽疫苗 治疗 国内用HSV gC gD单克隆抗体制成滴眼液,用于治疗疱疹性角膜炎,取得显著疗效 无环鸟苷(ACV)对疱疹病毒选择性很强的药物,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 皮肤是病毒的主要靶细胞 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 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 潜伏体内的病毒受到某些刺激后复发引起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VZV的基本性状,基本性状与HSV相似 只有一个血清型 对一般实验动物不敏 感,在人胚成纤维细 胞中增殖,并缓慢产 生细胞病变,水痘(Chicken Pox),病毒,经呼吸道、结膜、皮肤等处侵入人体,先在

3、局部淋巴结增殖,进入血液散布到各个内脏继续大量增殖,23周潜伏期,皮肤广泛发生丘疹,水疱疹和脓疱疹,带状疱疹(Shingles),儿童时期患过水痘愈合,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感染神经节中,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条件刺激,病毒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该神经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在皮肤上沿着感觉神经的通路发生串联的水疱疹,形似带状,微生物检查及防治,水痘一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典型,一般不需作微生物学诊断 VZV减毒活疫苗预防水痘感染和传播有良好效果 治疗可用无环鸟苷、阿糖腺苷和高剂量干扰素,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故名 CMV具有典

4、型的疱疹病毒形态,其DNA结构也与HSV相似 有高度的种特异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只能感染人 病毒在细胞培养中增殖缓慢,复制周期长 核内包涵体呈“猫头鹰眼”状,CMV的包涵体,致病性,通常呈隐性感染,少数感染者有临床症状 可长期带毒形成潜伏感染 潜伏部位常在唾液腺、乳腺、肾等 传播途径有接触感染、先天感染、血源性感染、性感染等,所致疾病,先天性感染 围产期感染 接触感染 输血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时的感染 细胞转化与致癌潜能,免疫性,主要是细胞免疫,微生物学检查,巨大细胞及核内嗜碱性包涵体 ELISA检测lgM抗体和lgG抗体,适用于早期感染和流行病学调查,治疗与预防,丙氧鸟苷(gancic

5、lovir DHPG)有防止CMV扩散作用 耐丙氧鸟苷的CMV感染可选用磷甲酸钠,但效果比前者差 CMV病毒活疫苗致癌潜能的问题有待解决 CMV包膜糖蛋白的亚单位疫苗是研究的方向,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时发现,故名 主要侵犯B细胞,EBV的增殖性感染,病毒增殖,感染细胞溶解死亡 增殖性感染相关抗原 EBV早期抗原(EA) 非结构蛋白,具DNA多聚酶活性 EBV衣壳抗原(VCA) 与病毒DNA组成EBV的核衣壳 EBV膜抗原(MA) EBV的中和抗原(gp320),EBV非增殖性感

6、染,包括: 潜伏感染 恶性转化 潜伏感染相关抗原 EBV核抗原(EBNA) 感染和转化的B细胞核内均可检出 潜伏感染膜蛋白(LMP) 潜伏感染B细胞的表面抗原,致病性,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 我国35岁儿童感染率达90%以上 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 感染B细胞进入血循环可造成全身性感染 病毒可长期潜伏,所致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 鼻咽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 三个典型症状为发热、咽炎和颈淋巴结肿大 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肝脾肿大、

7、肝功能异常,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可杀伤表面有EBV抗原表达的B细胞),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于中非、新几内亚和美洲温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 多见于512岁儿童 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 所有BL病人血清均含EBV抗体,其中80%以上滴度高于正常人 在肿瘤组织中发现EBV基因组,鼻咽癌,我国南方(广东、广西)及东南亚是鼻咽癌高发区 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 EBV与鼻咽癌 在所有病例的癌组织中有EBV基因组存在和表达 病人血清中有高效价EBV抗原(主要VCA和EA)的lgG和 lgA 抗体病情好转后,这些抗体的滴度也随之下降,微生物学检查,EBV分离培养困难 可用核酸杂交和PCR等方法检测细胞内EBV基因组及其表达产物 血清学诊断 EB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检测病毒VCAIgA或EAIgA抗 体,滴度1:51:10有诊断 意义 异嗜性抗体凝集试验 用于传染性单核白细胞增多症的 辅助诊断,防治原则,我国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同时表达EBV gp320和HBsAg的疫苗,重点使用在鼻咽癌高发区 gp320膜蛋白疫苗,正在英国大学生患者中作小规模接种,以期观察该疫苗是否能降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