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理学-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39303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生理学-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神经生理学-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神经生理学-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神经生理学-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神经生理学-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生理学-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生理学-文档资料.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研究对象:神经系统 基本任务:全面系统地阐述神经系统在人体功能活动整合调控中的主导调控作用,以及与内分泌调 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一.神经元的结构特点,第一节 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胞体( soma) 合成蛋白质;神经代谢和营养的 中心。,突起: 树突(dendrite)接受信息;产生局部兴奋。,轴突(axon)传导神经冲动;末梢释放递质。,神经元分类: 1.长轴突大神经元;短轴突小神经元 2.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 3.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4.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 神经纤维特点分类:传导速度、直径,一、神经元的跨膜物质 1.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 2.葡萄糖、氨基酸的跨

2、膜转运 3.离子的跨膜转运 4.水通道和水的跨膜转运 5.出胞和入胞,第二节 神经元的跨膜物质转运和轴突运输,钠通道有三种基本状态 备用状态 激活状态 失活状态,钠-钾泵(Na-K依赖式ATP酶),钠-钾泵的本质:是具有ATP酶活性的膜蛋白质,可分解ATP释放能量,用以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Na+、K+ 钠-钾泵的激活:细胞内的Na+和细胞外K+均可激活其酶活性 生电性,即每分解一分子ATP可泵出3个Na+,同时泵入2个K+,第三节 神经元的生物电现象,生物电现象 可兴奋细胞无论处于安静状态还是活动状态,都具有生物电现象。,脑电图记录与脑电图(EEG),细胞水平的生物电现象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3、 静息电位 resing potential ,RP 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AP 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十分微弱,必须通过精密的电学测量仪器记录,心电图(ECG),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一)静息电位的概念: RP-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通常表现为稳定的直流电位。,RP范围:10100mV. 骨骼肌细胞:90mV, 神经细胞:70mV, 平滑肌细胞:55mV, RBC:10mV,(二)RP形成的机制-离子学说,1.离子跨膜扩散的三个条件 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 膜两侧的电位差 膜对离子的通透性,(1)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Na+ 、K+分布不均衡,细胞膜内(i

4、) 、外(o)基本离子分布浓度比例 K+iK+o (30:1) K+具有向膜外扩散的趋势 Na+oNa+i (12:1) Na+具有向膜内扩散的趋势 CloCli 细胞内为An-有机负离子,(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的选择性通透 K+的通透性大 Na+的通透性极小 Cl-的通透性极小 An-有机负离子不通透,可兴奋细胞在安静情况下膜对K+通透性 较高, 而对其它离子,如Na+通透性较低,对有机负离子An-则不通透 膜内外K+浓度(化学)势能差驱动K+外向跨膜扩散,而由于其向外扩散所造成的外正内负电场力又阻止其进一步扩散 最终,促使K+ 外移的化学势能差与阻止K+外移的电势能差相等,即电-化学

5、力达到平衡, K+无跨膜净移动时,已移出K+形成的跨膜电位即为EK, K+的平衡电位,2.RP形成的机制,有少量Na+内漏(极少; Cl-); 钠泵生电作用的影响(2-16mV),改变膜外K+ 一定范围,K+o RP. 用四乙铵阻断K+通道RP或消失.,细胞膜内外K+ Na+浓度差 细胞膜对K+ Na+的相对通透性 K+_ Na+泵活动水平,3. 影响静息电位水平的因素,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AP),(一)AP的记录、特性、概念及意义 标本:神经纤维,1. AP概念:指给细胞一次有效刺激,在细胞膜RP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而可逆的、可向远处传播的电位波动. 2.AP意义:兴奋的标志, 传播信

6、息, 触发各种外部活动.,3. AP的波形及构成,动作电位组成 上升支 下降支 去极化后电位 (负后电位) 超极化后电位 (正后电位),锋电位 (Ap的标志),后电位,(二)AP产生机制,1.条件: RP ; 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 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先Na+后K+ 2. AP产生机制(过程),Na+,TP,Na+,Na+,内向离子流: 带正电的离子由膜外流入膜内,如Na+、Ca2+内流 外向离子流: 带正电的离子由膜内流出膜外或带负电的离子由膜外流入膜内,如K+外流 、CI-内流,Ca2+,Na+,K+,CI-,上升支:刺激达到阈值,膜上的钠通 锋电位 大量开放,Na+迅速内流引起 下降支:

7、钠通道关闭,钾通道开放, AP K+外流引起 负后电位:复极末,膜外K+蓄积妨碍K+ 后电位 继续外流. 正后电位:生电性钠泵活动加强,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小结,改变膜外Na+, 观察AP变化,4.钠通道有三种基本状态 备用状态 激活状态 失活状态,5. AP的特性,1)“全或无”特性 “无”:刺激小于阈值,不能产生AP; “全”:刺激达到或阈值 MP(RP) 阈电位(TP)爆发AP. AP一旦产生,其不再随阈上刺激而改变,也不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2) 不衰减传导.即动作电位沿细胞膜扩布时,其大小也不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3) 互不融合. 即SP不会发生总合.,三、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8、,兴奋性周期变化 组织/细胞发生兴奋后,反应能力发生改变,即兴奋过程中兴奋性顺序出现一系列变化,随后恢复至其兴奋前的状态。 组织兴奋性的高低, 通常用引起组织兴奋的阈值(强度) 来衡量,四. 兴奋的引起和传导,(一)引起兴奋的条件 阈强度 threshold intensity :引起细胞兴奋最小的刺激强度. 阈电位 threshold potential: 是使去极化突然转变为锋电位时的最小膜电位水平,也可以说是能使Na+ 通道突然大量开放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一般比RP的绝对值小1020mv。,AP“全或无”特性,2.外向刺激电流电紧张性扩布,刺激电流 stimulus curre

9、nt 指作用于细胞和组织的外加电流,其方向对细胞的兴奋发生有不同影响 外向刺激电流使膜去极化,易化细胞兴奋过程 内向刺激电流使膜超级化,细胞不易发生兴奋 电紧张性扩布 electrotonic propagation 阈下刺激所引起的膜电位变化沿细胞膜传导,随传导距离和时间延续,其电位幅度迅速衰减直至消失。,3. AP的特性,1)“全或无”特性 “无”:刺激小于阈值,不能产生AP; “全”:刺激达到或阈值 MP(RP) 阈电位(TP)爆发AP. AP一旦产生,其不再随阈上刺激而改变,也不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2) 不衰减传导.即动作电位沿细胞膜扩布时,其大小也不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3) 互不融合. 即SP不会发生总合.,(三)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的传导,细胞局部一旦受到刺激发生兴奋,则动作电位即向细胞的周围扩布 兴奋的传播过程是以兴奋的部位与相临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环路电流进行的,传导的特征: 双向性 完整性 绝缘性 相对不疲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