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内科学痉证-PPT文档.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0282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医内科学痉证-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最新中医内科学痉证-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最新中医内科学痉证-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最新中医内科学痉证-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最新中医内科学痉证-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中医内科学痉证-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医内科学痉证-PPT文档.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1/25,中医内科学,1,学习提纲,2019/1/25,中医内科学,2,1痉病的定义是什么?范围有哪些?谁明确提出内伤致痉? 2痉病的证候特征有哪些? 3痉病的常见病因有哪些?病机关键是什么? 4痉病与痫病、厥证如何鉴别? 5痉病的辨证要点有哪些?治疗原则是什么? 6痉病分哪几个证型?症状特点、治则方药各是什么? 7邪壅经络有哪几类常见变证?各用何方? 8热甚致痉与温热致痉病机,治法有何差异? 9痉病的调摄需注意哪些内容? 10中医治疗流脑、乙脑有何进展?,2019/1/25,中医内科学,3,概 念,2019/1/25,中医内科学,4,定义,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

2、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古亦称为“xxx”。,2019/1/25,中医内科学,5,源流,内经对痉证有较多论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灵枢。经筋也说:“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 素问骨空论又说:“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素问气厥论载有“柔瘗”之病名,由“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瘗”。 金匮要略在继承内经理论的基础上,明确了外感表实无汗为刚痉,表虚有汗为柔痉,并认为表证过汗,风寒误下,疮家误汗以及产后血虚,汗出中风等误治、失治也可以致痉,其有关伤亡津液而致痉的认识,不仅是对内经理论的发挥,同时也丰富了对内伤致痉的认识。,2019/1/25,中医内

3、科学,6,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痉候描述痉证的症状为“口噤不开,背强而直如发痫状”。 朱丹溪医学明理痉门论指出:“方书皆谓感受风湿而致,多用风药,予细详之,恐仍未备,当作气血内虚,外物干之所致。”认为痉证也可由于气血亏虚所致,切不可作风治而专用“风药”。 张景岳景岳全书痉证说:“凡属阴虚血少之辈,不能养营筋脉,以致抽挛僵仆者,皆是此证。如中风之有此者,必以年力衰残,阴之败也;产妇之有此者,必以去血过多,冲任竭也;疮家之有此者,必以血随脓出,营气涸也凡此之类,总属阴虚之证。”强调阴虚精血亏损致痉。,2019/1/25,中医内科学,7,清代,随着温病学说的发展,对痉证的认识日趋完善。 华岫云在临证指南

4、医案肝风按语中,首先阐述了痉证和肝脏的关系,他认为:“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倘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仆,甚则瘛疚痉厥矣”。 清吴鞠通则进一步将痉证概括为虚、实、寒、热四大纲领,他在温病条辨痉有寒热虚实四大纲论中说:“六淫致病,实证也;产后亡血,病久致痉,风家误下,温病误汗,疮家发汗者,虚痉也。风寒、风湿致痉者,寒证也;风温、风热、风暑、燥火致痉者,热痉也。” 王清任医林改错出了气虚血瘀可以致痉。,2019/1/25,中医内科学,8,中医学里尚有“瘛从WWW”一证,瘛,即抽搐。 清张璐张氏医通瘛疚说:“瘛者,筋脉拘急

5、也;YYYY者,筋脉弛纵也,俗谓之抽。” 吴鞠通温病条辨痉病瘛疯总论中又说:“痉者,强直之谓,后人所谓角弓反张,古人所谓痉也。瘛者,蠕动引缩之谓,后人所谓抽掣、搐搦,古人所谓瘛也。”可见瘛疚既可为痉证的症状之一,也可单独出现而为病。,2019/1/25,中医内科学,9,范围,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热性惊厥以及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毒性脑病、脑脓肿、脑寄生虫病、脑血管疾病等出现痉证表现,符合本病临床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2019/1/25,中医内科学,10,病因病机,2019/1/25,中医内科学,11,痉证的病因病机,归纳起来,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个

6、方面。 外感由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壅阻经络,气血不畅,或热盛动风而致痉。 内伤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亢阳化风而致痉,或阴虚血少,筋脉失养,虚风内动而致痉。,2019/1/25,中医内科学,12,病因,1.感受外邪 外感风、寒、湿邪,壅阻脉络,以致气血运行不利,筋脉失养,拘挛抽搐而成痉; 外感温热之邪,或寒邪郁而化热,邪热消灼津液,筋脉失于濡养;或热病邪人营血,引动肝风,扰乱神明,而发为痉证。,2019/1/25,中医内科学,13,2久病过劳 久病不愈,气血耗伤,气虚血行不畅,瘀血内阻,血虚则不能濡养筋脉;久病脏腑功能失调,或脾虚不化水湿,或肝火灼伤津液,或肺气不宣,蒸灼肺津等,皆能产生痰

7、浊,痰浊阻滞经脉,筋脉失养而致痉。先天禀赋不足,操劳过度,情志不畅,久之致肝。肾阴虚,阴不制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亢阳化风而致痉。 3误治或失治 误用或过用汗、吐、下法,如表证过汗及产后失血,风寒误下,疮家误汗等,导致阴精耗散;汗证、血证、体虚等病证失治,伤精损液,导致津伤液脱,亡血失精,筋脉失养,均可致痉证发生。,2019/1/25,中医内科学,14,病机,痉证病在筋脉,属肝所主,筋脉有约束联系和保护骨节肌肉的作用,其依赖肝血的濡养而保持刚柔相兼之性。 如阴血不足,肝失濡养,筋脉刚劲太过,失却柔和之性,则发为痉证。如景岳全书痉证说:“痉之为病,其病在筋脉,筋脉拘急,所以反张。” 病变脏腑除

8、肝之外,尚与心、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如热陷心包,逆乱神明,或脾失健运,痰浊阻滞,或胃热腑实,阴津耗伤,或肾精不足,阴血亏虚等,均与痉证发生有关。,2019/1/25,中医内科学,15,痉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两方面,虚为脏腑虚损,阴阳、气血、津液不足,实者为邪气盛。外感风、寒、湿、热致痉者,病理性质以实为主。内伤久病、误治失治所致者病理性质以虚为主。邪气往往伤正,常呈虚实夹杂。如热盛伤津,经脉失养,瘀血痰浊,阻滞经脉,则多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证。 痉证的病理变化主要在于阴虚血少,筋脉失养。外感因风、寒、湿邪壅阻经络,气血不运,阴血不得濡养筋脉;或热盛伤津,阴血亏乏,筋脉失于濡养。内伤由亡血、

9、过汗、误治失治,或久病伤正,导致阴亏血少,筋脉失养,发为痉证。故医学原理痉门认为痉证“虽有数因不同,其于津亏血少,无以滋荣经脉则一。” 本证预后由于病因不同,差异甚大。一般而言,危重者多,如救治不当,可以危及生命,或后遗头痛、呆痴、痫证诸疾。,2019/1/25,中医内科学,16,诊查要点,2019/1/25,中医内科学,17,诊断依据,1多突然起病,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其证候特征。 2部分危重病人可有神昏谵语等意识障碍。 3发病前多有外感或内伤等病史。,2019/1/25,中医内科学,18,病证鉴别,1痉证与痫证 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神志异常的疾病,其大发作的特点为突然仆倒,昏

10、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声,大多发作片刻即自行苏醒,醒后如常人。鉴别要点是:痫证多为突然发病,其抽搐、痉挛症状发作片刻可自行缓解,既往有类似发病史;痉证的抽搐、痉挛发作多呈持续性,不经治疗难以自行恢复,痉证多有发热、头痛等伴发症状。 2痉证与厥证 厥证是由于阴阳失调,气机逆乱,以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厥证以四肢逆冷,无项背强硬、四肢抽搐等表现为其鉴别要点。,2019/1/25,中医内科学,19,3 痉证与中风 中风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不经昏仆;而表现为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为主要特点。痉证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无偏瘫症状为临床特点。

11、4痉证与颤证 颤证是一种慢性疾病过程,以头颈、手足不自主颤动、振摇为主要症状,手足颤抖动作幅度小,频率较快,多呈持续性,无发热、神昏等症状。痉证肢体抽搐幅度大,抽搐多呈持续性,有时伴短阵性间歇,手足屈伸牵引,弛纵交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两目上视,神昏等症状,再结合病史分析,二者不难鉴别。 5痉证与破伤风 破伤风古称“金疮痉”,现属外科疾病范畴。因金疮破伤,伤口不洁,感受风毒之邪致痉,临床表现为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发痉多始于头面部,肌肉痉挛,口噤,苦笑面容,逐渐延及四肢或全身,病前有金疮破伤,伤口不洁病史,可与痉证鉴别。,2019/1/25,中医内科学,20,相关检查,痉证项背强急较甚

12、者多与西医学中的脑膜刺激征相似。四肢抽搐、角弓反张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的临床表现,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脑炎、高热惊厥、肝昏迷、尿毒症以及脑寄生虫病。 临证应根据不同疾病进行相关的检查,如感染性疾病可行血常规、细菌学检查,以明确感染的性质。进行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及肝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一般内科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和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明确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变部位与病变性质。,2019/1/25,中医内科学,21,辨证论治,2019/1/25,中医内科学,22,辨证要点,1辨外感与内伤 在临床辨证中,首先要根据痉证的特征,确定病人是属于外感

13、致痉,还是内伤致痉。外感致痉多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即使热邪直中,可无恶寒,但必有发热。内伤发痉则多无恶寒发热。 2辨虚证与实证 颈项强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抽搐频繁有力而幅度较大者,多属实证。实证多由外感或瘀血、痰浊所致。手足蠕动,或抽搐时休时止,神疲倦怠,多属虚证。虚证多由内伤所致气血阴津不足。,2019/1/25,中医内科学,23,治疗原则,痉证治疗原则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治标应针药并施,舒筋解痉。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而致痉者,祛邪为主,祛风散寒,清热祛湿,择而用之。肝经热盛者,治以清肝潜阳,熄风镇痉;阳明热盛者,治以清泄胃热,存阴止痉;心营热盛者,治以清心凉血,开窍

14、止痉;瘀血内阻而致痉者,治以活血化瘀,通窍止痉;痰浊阻滞而致痉者,治以祛风豁痰,熄风镇痉。病势较缓则治其本,治以养血滋阴,舒筋止痉。津伤血少在痉证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滋养营阴是痉证的重要治疗方法。 此外,各个证候之间,有时可以错杂出现,、例如热邪中夹痰浊,气血亏虚又感外邪等,廊明辨虚实,标本兼顾,有常有变,灵活运用。,2019/1/25,中医内科学,24,证治分类,1 邪壅经络证 主证: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肢体酸重,甚至口噤不能语,四肢抽搐。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燥湿和营。 证机概要:风寒湿邪侵于肌表,壅滞经络。 代表方:羌活胜湿汤加减。本方有祛风、

15、散寒、燥湿、解肌和营作用,适用于风寒湿邪阻滞经脉,四肢抽搐,项强头痛。,2019/1/25,中医内科学,25,常用药 羌活、独活、防风、藁本、川芎、蔓荆子祛风胜湿;葛根、白芍、甘草解肌和营,缓急止痛。 加减 若寒邪较甚,项背强急,肢痛拘挛,以葛根汤为主方,葛根、麻黄、桂枝、生姜温经散寒,解肌止痉;芍药、甘草、大枣酸甘缓急,调和营卫。 若风邪偏盛,项背强急,发热不恶寒,汗出,头痛者,以栝蒌桂枝汤为主方,方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表散邪;栝楼根清热生津、和络柔筋。 若湿热偏盛,筋脉拘急,胸脘痞闷,身热,渴不欲饮,溲短赤,苔黄腻,脉滑数,用三仁汤加地龙、丝瓜络、威灵仙,清热化湿,通经和络。,2019/1

16、/25,中医内科学,26,2肝经热盛证 主证:高热头痛,口噤蚧齿,手足躁动,甚则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舌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而数。 证机概要:邪热炽盛,动风伤津,筋脉失和。 治法:清肝潜阳,熄风镇痉。 代表方:羚角钩藤汤加减。本方有平肝熄风,清热止痉作用,适用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证。,2019/1/25,中医内科学,27,常用药 水牛角、钩藤、桑叶、菊花凉肝熄风止痉;川贝母、竹茹清热化痰以通络;茯神宁神定志;白芍、生地、甘草酸甘化阴,补养肝血,缓急止痉。 加减 若口苦苔黄,加龙胆草、栀子、黄芩清肝热,泄肝火;口干渴甚者,加生石膏、花粉、麦冬以甘寒清热生津止渴; 痉证反复发作,

17、加全蝎、蜈蚣、僵蚕、蝉衣,熄风止痉; 神昏痉厥者,选用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或紫雪丹,清心泄热,开窍醒神,熄风定痉,其中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力胜,至宝丹开窍醒神作用强,紫雪丹则长于熄风镇静止痉。,2019/1/25,中医内科学,28,3阳明热盛证 主证:壮热汗出,项背强急,手足挛急,甚则角弓反张,腹满便结,口渴喜冷饮。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 证机概要:阳明胃热亢盛,腑气不通,热盛伤津,筋脉失养。 治法:清泄胃热,增液止痉。 代表方: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前方清泄阳明实热;后方滋阴增液,泄热通便。二方合用有泄热通腑,存阴止痉作用,适用于阳明热盛,热结阴亏痉证。,2019/1/25,中医内科学,

18、29,常用药 生石膏、知母、玄参、生地、麦冬清热养阴生津,濡润筋脉;大黄、芒硝软坚润燥,荡涤胃腑积热;粳米、甘草和胃养阴。 加减 若热邪伤津而无腹实证者,可用白虎加人参汤,以清热救津。若抽搐甚者,加天麻、地龙、全蝎、菊花、钩藤等熄风止痉之品;热甚烦躁者,加淡竹叶、栀子、黄芩清心泻火除烦;热甚动血,斑疹显现,舌质红绛,加水牛角、生地、丹皮。,2019/1/25,中医内科学,30,4心营热盛证 主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苔黄少津,脉细数。 证机概要:热人心营,扰动神明,灼伤阴津,筋脉失养。 治法:清心透营,开窍止痉。 代表方:清营汤加减。本方有清心凉血解

19、毒,泄热养阴作用,适用于温邪传营,热伤营阴证。,2019/1/25,中医内科学,31,常用药 水牛角、莲子心、淡竹叶、连翘清心泄热,凉血解毒;玄参、生地、麦冬滋阴养津。 加减 若高热烦躁明显,加丹皮、栀子、生石膏、知母;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加全蝎、蜈蚣、僵蚕、蝉衣等凉肝熄风止痉之品;伴有神昏谵语,躁动不安,四肢挛急抽搐,角弓反张,酌情选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或紫雪丹。 本证为心营热盛致痉,临证时辨其营血热毒深浅轻重,可分别选用化斑汤、清瘟败毒饮、神犀丹化裁;若肢体抽搐无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气短汗出,舌淡,脉细弱,证属亡阳脱证,当予急服独参汤、生脉散。,2019/1/25,中医内科学,32,5

20、痰浊阻滞证 主证:头痛昏蒙,神识呆滞,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证机概要:痰浊中阻,上蒙清窍,经络阻塞,筋脉失养。 治法:豁痰开窍,熄风止痉。 代表方:导痰汤加减。本方有运脾豁痰作用。适用于脾不化湿,痰浊壅阻证。,2019/1/25,中医内科学,33,常用药 半夏、石菖蒲、陈皮、胆南星、姜汁、竹沥豁痰化浊开窍;枳实、茯苓、白术健脾化湿;全蝎、地龙、蜈蚣熄风止痉。 加减 若言语不利者,加白芥子、远志以祛痰开窍醒神;胸闷甚者,加瓜蒌、郁金理气行滞宽胸; 若痰郁化热者,身热,烦躁,舌苔黄腻,脉滑数,加瓜萎、黄芩、天竺黄、竹茹、青礞石; 若痰浊上壅,蒙闭清窍,突然

21、昏厥抽搐,可急用竹沥加姜汁冲服安宫牛黄丸。,2019/1/25,中医内科学,34,6阴血亏虚证 主证:项背强急,四肢麻木,抽搦或筋惕肉陶,直视口噤,头目昏眩,自汗,神疲气短,或低热。舌质淡或舌红无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失血或伤津,阴血亏耗,筋脉失养。 治法:滋阴养血,熄风止痉。 代表方:四物汤合大定风珠加减。前方以补血为主,用治血虚血滞,筋脉失养证;后方滋液育阴,柔肝熄风,适用于热灼真阴,阴血亏虚,虚风内动证。,2019/1/25,中医内科学,35,常用药 生熟地、白芍、麦门冬、阿胶、五味子、当归、麻子仁补血滋阴柔肝;生龟板、生鳖甲、生牡蛎熄风止痉;鸡子黄养阴宁心。 加减 若阴虚内热,手足心

22、烦者,加白薇、青蒿、连、淡竹叶; 抽动不安,心烦失眠者,加栀子、夜交藤、炒枣仁、生龙骨、生牡蛎; 阴虚多汗,时时欲脱者,加人参、沙参、麦冬、五味子;气虚自汗,卫外不固,加黄芪、浮小麦; 久病,阴血不足,气虚血滞,瘀血阻络,加黄芪、丹参、川芎、赤芍、鸡血藤,或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虚风内动,肢体拘急挛缩,重用养阴润筋之品,加全蝎、天麻、钩藤。,2019/1/25,中医内科学,36,单方验方,2019/1/25,中医内科学,37,转归预后,2019/1/25,中医内科学,38,预防调护,2019/1/25,中医内科学,39,1劳逸结合,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外邪侵袭和外伤感染。一旦感受外邪,要

23、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避免邪壅经络。若感受热邪,热盛于里,应及时清解并注意固护阴津。 2痉证发病前往往有先兆表现,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如发现双目不瞬,眼球活动不灵活,口角肌肉抽动,即可用全蝎、僵蚕等止痉药物研粉顿服,或配合针刺治疗,防止痉证发作。 3痉证病人多属急重症,病床要平整松软,并设床栏,发病时应尽量减少搬动病人。居室要安静,减少噪音刺激,应有专人护理。急性发作时注 意保护舌体和防止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假牙及呼吸道异物,以防堵塞气道。对频繁肢体抽动者,要避免强行按压和捆绑,防止骨折。因高热而痉,要给予降温。在发作停止后,治疗和护理工作要合理地集中安排,有利于病人安静休养,减少痉证发

24、作。,2019/1/25,中医内科学,40,临床禁忌,2019/1/25,中医内科学,41,结 语,2019/1/25,中医内科学,42,痉证是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 内经曾以外邪立论,金匮要略又分刚痉、柔痉。 后世医家结合临床实践,又提出内伤致痉理论。其发病原因,外则风、寒、湿、热之邪,内则脏腑失调、气血亏虚、痰阻血瘀而筋脉失养。 根据痉证的临床特点,一般不难作出诊断。 本病应与痂证、厥证、中风、破伤风、颤证等病证相鉴别。,2019/1/25,中医内科学,43,痉证治疗的原则是急则舒筋解痉以治其标,缓则扶正益损以治其本。同时,必须辨明外感与内伤、虚证与实证,切

25、勿滥用潜镇熄风之品。 一般来说,外感发痉多属实证,治当先祛其邪,如属风寒湿邪,宜祛风、散寒、除湿;若邪热炽盛,热动肝风,风火相煽,宜清热熄风止痉;若热邪人里而实热内结,消灼阴液致痉者,宜泄热存阴止痉;热人心营,扰动神明,宜清心透营止痉;痰浊壅阻经脉,蒙蔽清窍,宜熄风止痉,豁痰开窍。内伤发痉,多属虚证,重在治本扶正,临证当辨其损及脏腑而调之,若属伤津脱液,阴血亏虚者,当增液、养阴、补血为主。临证中还当根据病理转化而兼顾其变证。 痉证多起病急,变化较快。外感发痉,属邪实正盛,若能迅速祛散外邪,痉证得以控制,则预后较好。内伤发痉,多虚中夹实,治疗较为困难,应细察病机,审慎调治。古代医家根据临床经验,

26、认为痉证若见有口张目瞪、昏昧无知,或见有戴眼反折、遗尿,或见有汗出如油如珠等,均属预后不良的征象。,2019/1/25,中医内科学,44,研究进展,2019/1/25,中医内科学,45,病案分析,2019/1/25,中医内科学,46,5曾某,男,16岁,5天前有跌倒头部着地史。此后头痛如针刺状,呈持续性,近2天出现阵发性四肢抽搐,发作时颈背僵直,无发热。刻诊:神清,仰卧,颈项强直,四肢肌张力亢进,巴宾斯基征(一),凯尔尼格征(+),急查头颅CT示右侧颞及枕叶硬膜外血肿。舌紫暗少津,边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涩。 请分析本例的诊断、辨证、治则与方药。,2019/1/25,中医内科学,47,习题摘录,2019/1/25,中医内科学,48,1痉病的定义是指: 。 2痉病的病机关键是: 。 3痉病的治疗原则是 。 4痉病的常见证型有: 。,2019/1/25,中医内科学,49,THE END,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