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周铭心中医文化学术讲座20090811-PPT文档.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0814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8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周铭心中医文化学术讲座20090811-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最新周铭心中医文化学术讲座20090811-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最新周铭心中医文化学术讲座20090811-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最新周铭心中医文化学术讲座20090811-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最新周铭心中医文化学术讲座20090811-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周铭心中医文化学术讲座20090811-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周铭心中医文化学术讲座20090811-PPT文档.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内容提纲,1.中医文化评骘 传统文化载荷中医 以文化为背景学习中医 2.解除困惑,坚信中医。 认真体验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正确认识中医内脏名实关系问题 为历代医家的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而感恩 3.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五运六气作用下五脏脏气相对盛衰的公式推算,2,中医文化评骘,1.传统文化载荷中医 医者,易也。 医者,意也。 用药如用兵。 用药如为文。 用药如绘事。 医源于巫。 医本于阴阳五行。 各个击破,围魏救赵,断敌粮草 中医载荷传统文化(如:阴阳五行中医化),3,中医文化评骘,2.以文化为背景学习中医 社会发展规律: 一般规律: 原始社会-奴隶

2、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公有制-半公半私-私有制-半私半公-公有制 中国情况: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公有制-半公半私-私有制-半私半公-公有制,4,中医文化评骘,2.以文化为背景学习中医 科学发展规律: 一般规律: 整体论半整体半还原论-还原论-半还原半整体论-系统论 现代医学情况: 整体论半整体半还原论-还原论后还原论(强还原弱整体论)-系统论 中医学情况: 整体论半整体半还原论-整体系统论-系统论,5,中医文化评骘,2.以文化为背景学习中医 刘继祖医论及临床经验撷萃序 1有猎奇取巧者,好寻觅捷径,只期近效,无心医

3、经;既无根基,难有建树,虽至耄老,亦仅雏医耳。 2又有埋头诊务者,好自矜临证,惟信亲验,有忽典籍;学无源头,又少汇集,一泉细流,难成江河,则人老而医未必老也。 3又有泥古不化者,好索骥经方,但求偶中,无视新知;古木既成化石,全无生气,医老于古,人老于年,无补时用也。 4又有持中道、通古今者,既信经籍,又学新知,但恐缺遗,务求尽通;涉猎既多,难于精专,必失之宽泛,而欲成就大医精业者终非易也。 若继祖刘老则不然,虽亦耽习典藉,勤索经训,娴熟古方,却能览古阅今,更求新知,注重临证,随事权宜,从遇而化,决不执一隅之偏。而且认定内难为医理真源,仲景为医学正鹄,惟恐学之有乖,先穷源数典,后旁及诸家;复虑学

4、不济用,更旦暮苦思,诊验不辍。 前喻文化同喻文化后喻文化 王文才,6,解除困惑,坚信中医, 认真体验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不能规范化 正确认识中医内脏名实不符问题-造成中医理论和实践诸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但不影响中医学的科学性 为历代医家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而感恩我们坐享其成古人成果,7,解除困惑,坚信中医,1 认真体验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1.1首先要注意,辨证论治不同于辨病论治, 也不同于辨证分型治疗。 辨证论治是针对人的; 辨证分型是针对病的 辨证分型(治疗) =辨病+分型识证+对病分型治疗-同病异治 辨证论治 =辨病辨证辨三因+三因制宜+标本权衡+施治取舍 =辨病+分型识证+辨型外证+

5、辨三因+对病分型治疗+对型外证治疗+对三因治疗+标本权衡取舍论治-同病异治+同证异治 只有当三因、标本问题不突出,无须考虑治疗取舍时,才有 辨证分型(治疗) 辨证论治,8,解除困惑,坚信中医,1 认真体验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1.1首先要注意,辨证论治不同于辨病论治, 也不同于辨证分型治疗。 所以, 1.辨证分型狭而辨证论治广; 2.辨证分型板而辨证论治活; 3.辨证分型数之可数而辨证论治不可胜数; 4.辨证分型只能反映中医诊疗理论的部分特点,辨证论治才可体现中医诊疗理论的基本规律。 鉴此, 欲将中医辨证论治规范化是不可能的, 能规范化的只能是辨证分型, 强行规范化后势必失去中医特色和优势,9,

6、解除困惑,坚信中医,1 认真体验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1.2其次要了解辨证论治的优势。 辨证论治是整体地看待人和病, 既辨证又辨病,并兼及其他。 辨证论治在所有诊治模式中最为优越: 既辨证又辨病-预期疗效最高 只辨证不辨病-预期疗效次之 只辨病不辨证-预期疗效再次 只执一方不辨病证-预期疗效最低,10,二、引导学生,不同诊治模式的评价,11,解除困惑,坚信中医,1 认真体验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1.2其次要了解辨证论治的优势。 不同诊治策略的评价 辨证又辨病 -预期疗效最高最大预期疗效0.89 只辨证不辨病-预期疗效次之最大预期疗效0.66 只辨病不辨证-预期疗效再次最大预期疗效0.43 只执一方

7、不辨病证-预期疗效最低最大预期疗效0.10 不同r1、r2时预期疗效比较可见, 辨证又辨病 -预期疗效0.04-0.89 只辨证不辨病-预期疗效0.05-0.66 只辨病不辨证-预期疗效0.07-0.43 只执一方不辨病证-预期疗效0.10-0.10 不愿坚持辨证论治,只执一方治病,“千年磨一剑”,只辨病不辨证等问题均可从中得到解释。 真正的辨证论治是既辨证又辨病,又兼及三因标本权衡取舍,只要坚持下去,不断提高辨证和辨病的水平,就可取得较高疗效。,12,解除困惑,坚信中医, 认真体验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不同诊治策略的评价结果提示: 还是辨证论治好; 辨证论治不能规范化。,13,解除困惑,坚信中

8、医,2 正确认识中医内脏名实不符问题 最令人困惑的问题: 内脏不合解剖问题,14,解除困惑,坚信中医,2.正确认识中医内脏名实不符问题 2.1 认识徘徊是对还是错? 中医内脏名实分离现象本身已经构成影响中医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更重要的问题是中医学者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尚不统一,还存在许多模糊观念。,15,解除困惑,坚信中医,2 正确认识中医内脏名实不符问题 2.1 认识徘徊是对还是错? 中医内脏名实关系最令人困惑的问题。 都是解剖学惹的祸! 因中医解剖学 有不合实体解剖之处而使中医学受到指责、质疑心脑、五脏方位、三焦、肝脾部位,等等。 不少中医学者亦暗自生疑,讳言解剖 王清任等尝试改革修正,可惜无力

9、回天 在中西解剖学交汇之中常因偷换概念而屡见尴尬人与尴尬事诸如脾虚与脾切除问题,保肝与补肝问题,贫血与血虚问题,骨髓造血与肾生髓问题,肝位之左右问题,等等。,16,解除困惑,坚信中医,2 正确认识中医内脏名实不符问题 2.1认识徘徊是对还是错? 内脏形名之争自古有之,迄今不息: 肝之左右, 心之藏象, 神明之主, 脾之居处, 三焦之形态,等等。 以下举几个偷换概念的例子:,17,肝在左乎?,18,肝在右,其气升于左,19,既在右,何不右升,而舍近求远?,20,非也,欲左先右耳!,21,君乃脾虚夹湿,当无大虑。,22,请先生再诊,我不应脾虚。,23,我已诊之再三,决无所误!,24,先生错矣!我三

10、年前已行脾切除,既无脾,何来脾虚!,25,脾为后天根本,不可一日而无,君言三年无脾,岂非怪哉?,26,然则我两脾乎?,27,君证肝失疏泄。,28,何指?请明示!,29,即肝气之功能失调也。,30,难怪我刚做检查,肝功异常。,31,1 中医内脏名实关系最令人困惑的问题。,都是解剖学惹的祸! 因中医解剖学 有不合实体解剖之处而使中医学受到指责、质疑心脑、五脏方位、三焦、肝脾部位,等等。 不少中医学者亦暗自生疑,讳言解剖 王清任等尝试改革修正,可惜无力回天 在中西解剖学交汇之中常因偷换概念而屡见尴尬人与尴尬事诸如脾虚与脾切除问题,保肝与补肝问题,贫血与血虚问题,骨髓造血与肾生髓问题,肝位之左右问题,

11、等等。,32,内脏形名之争自古有之,迄今不息:,肝之左右,心之藏象,脾之居处,三焦之形态,等等。,33,应当将心主神明更正为脑主神明!是时候了!,34,心主神明本没有错,科学发展,心激素将被发现,终将证明心主神明之科学正确!,35,脑主神明!,36,心主神明!,37,应当脑主神明!,38,仍应心主神明!,39,脑主神明!,40,心主神明!,41,解除困惑,坚信中医,2 正确认识中医内脏名实不符问题 2.1认识徘徊是对还是错? 三种认识: 中医内脏功能与形态学内脏是一致的。 (一部分中医持此观点) 中医内脏解剖有误,应当纠正。 (以王清任为代表的中医持此观点) 中医内脏是功能内脏,不是专指形态学

12、内脏。 (大部分中医持此观点),42,解除困惑,坚信中医,1.2 正确认识中医内脏名实不符问题 2.1认识徘徊是对还是错? 许多难以解释的疑问: 连解剖位置都不确切的中医学能称得上科学吗? 承认中医解剖学落后是否无损于中医理论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在医学理论中允许有解剖实体与功能作用不一致的内脏吗? 既然中医内脏名实不一,其脏腑辨证可信吗? 建立在内脏名实不一基础上的辨证论治能有疗效吗? 这些疑问时常徘徊于中医同仁心中,但由于找不到合宜解答,往往心照不宣,不欲表露。,43,解除困惑,坚信中医,两种五行五脏配合法 内经: 心火(上、表) 肝木(左) 脾土(中) 肺金(右) 肾水(下、里),阴阳疗疾

13、法: 肺火(上、表) 脾木(左) 心土(中) 肝金(右) 肾水(下、里),44,两种医学方法论,今文说内经 下传后世 至今不衰 结果: 产生了东方医学,古文说阴阳疗疾法 下转华佗 失传 追认结果:如果华氏下转,则可同时产生现代医学。,45,解除困惑,坚信中医,2 正确认识中医内脏名实不符问题 2.2 系统论、控制论、黑箱学说走出困境的向导。 直至八十年代兴起的中医多学科研究, 尤其是有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等现代科学共同进行中医研究之后,对中医内脏名实不符问题的认识走出困境 对上述疑问才找到了解释,可以作出肯定的回答。,46,解除困惑,坚信中医,2 正确认识中医内脏名实不符问题

14、 2.2系统论、控制论、黑箱学说走出困境的向导。 上述疑问才找到了解释,可以作出肯定的回答。 连解剖位置都不确切的中医学能称得上科学吗? 能 承认中医解剖学落后是否无损于中医理论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是 在医学理论中允许有解剖实体与功能作用不一致的内脏吗? 允许 既然中医内脏名实不一,其脏腑辨证可信吗? 可信 建立在内脏名实不一基础上的辨证论治能有疗效吗? 能,47,解除困惑,坚信中医,2 正确认识中医内脏名实不符问题 2.2系统论、控制论、黑箱学说走出困境的向导。 中医学广泛地存在着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思想。作为中医理论核心的藏象学说正是反映这三论的集中体现。 藏象学说的五脏系统在阴阳五行

15、理论指导下的划分与联系,恰是系统论统一性、整体性、联系性的典型; 以藏象理论为基础的辨证论治则恰恰是控制论黑箱学说的范例。 黑箱理论的精髓是,在不能打开黑箱或未打开之前,可无论箱内所盛何物,亦无论箱内之物位置形态若何,通过对黑箱出入信息的分析便可对黑箱进行功能认识和调节控制。 这正是中医辨证论治之特色所在:通过对人体整体外部症状的观察分析,认识人体疾病变化并施以相应治疗。,48,解除困惑,坚信中医,2 正确认识中医内脏名实不符问题 2.2系统论、控制论、黑箱学说走出困境的向导。 从传统中医理论与实践而言:肝其居右居左无妨,脾之或名或实何碍!神明在心在脑不究,三焦有形无形不计。 由于系统论理论的

16、印证,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中医内脏名实不一,解剖位置不确切,解剖学发展滞后,并不妨害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实用性;内脏名实不一,脏腑辨证照样科学可信,辨证论治照样行之有效。 中医内脏名实不符问题, 造成中医理论和实践诸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但不影响中医学的科学性,49,解除困惑,坚信中医,3 为历代医家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而感恩 3.1中西医指导思想理论方法不同。 a中医自发运用三论,整体观察人体外部表现,在不能也不必了解内脏确切形态的情况下,辨证论治,积累了丰富诊疗经验,只要认真学习运用,便可收到显效。 b西医以还原论为指导,利用现代科学手段,解剖人体,详察内脏,深究病原,精细入微,诊治疾病,凡察

17、出异常变化者断为有病而治之,而未察出异常者便不认其有病,一般不注重病人外部表现。,50,解除困惑,坚信中医,3 为历代医家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而感恩 3.1中西医指导思想理论方法不同。 举例:吃苹果问题,中西观点不同: 西医还原论方法: 见到一果树挂有果子。-莫吃。 摘其叶验之;是苹果叶。-莫吃。 剪其枝验之;是苹果枝。-莫吃。 切其干一块验之;是苹果树干。-莫吃。 挖其根验之;是苹果树根。-莫吃。 喂以动物试之;无中毒反应。 -可吃矣!,51,解除困惑,坚信中医,3 为历代医家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而感恩 3.1中西医指导思想理论方法不同。 举例:吃苹果问题,中西观点不同: 中医系统论黑箱方法:

18、见到一果树挂有果子。-莫吃。 先望闻问切之: 望有苹果之色, 闻有苹果之香, 问得曾被人食, 切知苹果之质。-曰:可食。,52,解除困惑,坚信中医,3 为历代医家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而感恩 3.1中西医指导思想理论方法不同。 举例:吃苹果问题,中西观点不同: 中医系统论黑箱方法: 或问中医:不知其枝叶根茎是否苹果树者?何敢贸然食之? 曰:君食其果,非食其根茎枝叶,但果可食便食,何计其余!而况果有嫁接者乎! 问:倘若有毒奈何? 曰:昭乎哉问也,此正中医弥足珍贵之处。 问:何谓?愿闻其详。 曰:无他,盖古人尝之百遍,君何疑焉!但食无妨!非但此果,“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何其壮哉! 问者再拜曰

19、:甚善!,53,解除困惑,坚信中医,3 为历代医家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而感恩 3.2 感恩古人,感恩中医。 古人敢冒生命危险尝药治病,为后人作出巨大牺牲。 万千中药均经古人尝试。 古代医家将万千中药以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加以分类赋性,使用药有所遵循。 我们坐享其成古人成果,54,解除困惑,坚信中医 理清思路六点评说。,其一,中医藏象理论中的五脏及五脏系统中的六腑并奇恒之腑等,是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对人体整体的划分,古代解剖内脏之形态名称曾在划分之初发挥过奠基和命名作用。,55,解除困惑,坚信中医 理清思路六点评说。,其二,中医学藏象理论在阳阳五行学说指导下,以整体观与辨证论治为方法,自

20、发地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里箱学说,在建立五脏系统之后,便不自觉地抛开内脏解剖形态而独立发展并不断完善。中医解剖形态学因为无以致用而未能发展,至今仍处在原始粗疏状态。,56,解除困惑,坚信中医 理清思路六点评说。,其三,在中西内脏生理功能关系方面,中医内脏功能之和与西医内脏功能之和是不相等的。即:,57,解除困惑,坚信中医 理清思路六点评说。,其四,从系统论观点分析,中医藏象理论重视人体的整体功能,重视各脏腑之间的联系性和不可分割性,对每一内脏的功能表述远已超出其形态脏器本身而已经包含有各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联属性功能在内。西医目前仍以还原论思想占优势,重视内脏即解剖要素的局部功能而往往

21、忽视其间的整体联系。所以,就宏观整体联系性功能而言,中医内脏功能之和要大于西医内脏功能之和。,58,解除困惑,坚信中医 理清思路六点评说。,如上分析,可以拟出中西医内脏生理功能关系式: 式中a为西医微观层次生理功能之中其中医尚未觉察的部分,可发展为中医微观辨证的生理学基础。 为西医九系统脏器组识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综合功能,这一部分目前尚不被还原论制约下的西医所认识,但这部分功能却可为中医从病态辨证中加以反证认知,因此,从理轮上讲这部分功能可含于中医之中。,59,解除困惑,坚信中医 理清思路六点评说。,宏观部分,微观部分,西医认识,中医认识,人体系统,西医认识领域,中医认识领域,60,解除困惑,坚

22、信中医 理清思路六点评说。,其五,中医药学界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在不动摇传统藏象理论的前提下继承与弘扬中医理论。从系统论观点分析,这是可以实现的。,61,解除困惑,坚信中医 理清思路六点评说。,其六,在现代科学飞速前进的今天,中医理论也须与时俱进。许多中医同道大声疾呼,西医能用的现代检测手段,中医也要用!但如何用呢?这里提示两种思路。一种是仍走传统中医之路:利用现代检测仪器将中医四诊向微观层次延深,但这种延伸决不改变传统中医内脏之名实,而是一概以辨证论治原则为指导,将所有检测结果理化指标直接或间接与“证”建立相关联系,使前者纳入后者之中,成为新“证”或老“证”的组成部分,然后据此“证”以建立与中

23、医藏象的关系,使脏腑辨证向微观化迈进。其中要注意在宏观上不改变传统内脏称谓,不讨论谁主神明,不计较肝脾位置,三焦仍作水道看待;但在微观层次上包括组织、细胞、分子、粒子、基因等却在“证”的媒介下构建与五脏系统的隶属关系。,62,解除困惑,坚信中医 理清思路六点评说。,另一种是走中西医结合之路。也从系统论观点说明。现代科学发展史从方法论而言,已走过三个阶段:整体论 还原论 系统论。其中系统论阶段是不排斥还原论而在前二论基础上的新发展。西医学是在否定整体论基础上走上还原论阶段的,目前虽在积极向系统论发展,但基本上还未摆脱还原论束缚。中医学是极特殊的科学,它未曾经过还原论阶段,却直接具备整体论与系统论

24、两个特点,所以在还原论方面是缺如的,因而还不能称之为现代系统论方法的科学。要不要补还原论的课?上一种思路是无须补;而此处走中西医结合之路则需要部分地补走还原论之路。所谓部分补走,是指原中医学中某些明显名实不符之处可以更正。如让“脑主神明”,而保留“心主血脉”;让大小肠与膀胱共为水道,去除三焦之名;让脾只统血,其运化功能让位于胰和肝,等等。,63,解除困惑,坚信中医 理清思路六点评说。,综上所述,中医理论虽然有内脏名实不一问题,从系统论角度分析,并不妨碍中医理论仍可按照传统理法而继续向前发展,但中西医结合则可开辟与中医西医均不雷同的特色道路而发展中医藏象理论,不必要求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在脏腑理论和

25、辨证论治理论上保持一致。,64,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 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五运六气作用下 五脏脏气相对盛衰的公式推算,65,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1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 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子午流注针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子午流注纳支法(纳子法) 2、子午流注纳干法(纳甲法) 3、子午流注养子时刻注穴法 4、子午流注同宗开穴法 5、飞腾八法 6、灵龟八法,66,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1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1.1子午流注针法源流: 内经、难经发其端 金代南唐何若愚著子午流注针经继其理、创其说,闫明广为之作注始有子午流注之名。 元代窦汉卿

26、著针经指南,创飞腾、灵龟八法,云得宋子华针书,传“少室隐者”之法,而“不知孰氏之所述”,后曾误为“不知郭氏之所述”。 明代徐凤在针灸大全中编写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诀,法则成熟。 明代扬继洲著针灸大成专篇论述,遂为后世沿用。 建国后,1956年吴棹仙向毛主席敬献子午流注环周图。 承淡安等著子午流注针法。 1982年在石家庄召开全国子午流注学说座谈会,研用广泛开展,遍及全国。 1989年周铭心等著中医时间医学,将其主要方法编入其中。,67,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1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1.2子午流注纳支法(纳子法): 纳子法含义 纳子法,又称十二经纳支法。该法以十二经脉与每

27、日十二时辰相配,从而确定经穴开合而行针剌。 纳子法的取穴方法 有两种取穴方法。其一是全经取穴,其二是补母泻子取穴。,68,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1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1.2子午流注纳支法(纳子法): 全经取穴: 用穴范围:十二经穴 周期:每日十二时辰 单位取穴时间:一个时辰 某时配某经,其经各穴均可取用。,69,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子午流注纳支法(纳子法): 全经取穴:例:巳时,可取脾经所有经穴。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肺 大肠 胃 脾 心 小肠 膀胱 肾 心包 三焦 胆 肝 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手厥阴手少阳足

28、少阳足厥阴 太渊 曲池 解溪 大都 少冲 后溪 至阴 复溜 中冲 中渚 侠溪 曲泉 尺泽 二间 厉兑 商丘 神门 小海 束骨 涌泉 大陵 天井 阳辅 行间,纳子法取穴表,70,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1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1.2子午流注纳支法(纳子法): 补母泻子取穴: 用穴范围:十二经五俞穴之子母穴 周期:每日十二时辰 单位取穴时间:一个时辰 某经虚证,则于该经当旺时之下一时辰取本经母穴。某经实证,则于该经当旺时辰取本经子穴。,71,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子午流注纳支法(纳子法): 补母泻子取穴:例如:肺虚证,在肺经流注时辰寅时之后的卯时针取母穴太渊(土穴生肺金)。

29、 又如:肺实证,在肺经流注时辰寅时针取子穴尺泽(肺金生水穴)。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肺 大肠 胃 脾 心 小肠 膀胱 肾 心包 三焦 胆 肝 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 太渊 曲池 解溪 大都 少冲 后溪 至阴 复溜 中冲 中渚 侠溪 曲泉 尺泽 二间 厉兑 商丘 神门 小海 束骨 涌泉 大陵 天井 阳辅 行间,纳子法取穴表,72,2. 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1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1.2子午流注纳支法(纳子法): 纳子法的临床运用 随时取穴: 依病人未来诊时间,随时针剌当旺经穴,起到辅助治疗、调畅

30、气血、祛除病邪的作用。 如:病人巳时(9-11点)来诊,无论何病,先针其脾经穴。 定穴约期: 1、心经实火,即约病人于午时来针其心经子穴神门。 又:病人辨作胃经虚寒,即约病人于巳时来针其胃经母穴解溪。 又:若遇虚实夹杂,则依上法在多时多经行补与泻法。,73,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1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1.3子午流注纳干法(纳甲法): 纳甲法含义 纳甲法,又称十二经纳干法。该法以十天干日中各时辰与十二经配合关系为根据,取得对十二经五俞穴针剌的最佳时间而行针治。 纳甲法的取穴规律 用穴范围:十二经五俞穴(六十六穴) 周期:十日(考虑合用穴时为五日) 单位取穴时间:一个时辰

31、推演条件:天干纪日、干支纪时、五俞井荥俞原经合六十六穴流注生旺周期,74,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表,75,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1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1.3子午流注纳干法(纳甲法): 开穴次第(何氏法)七步: 1井穴生旺:值日经首先引气血流注生旺于本经井穴。时间是当日与日同干的时辰。 2荥穴生旺:在井穴生旺的下一个阴阳同性时辰,气血流注生旺于值日经之子经(即其所生经)的荥穴。 3俞穴生旺:在荥穴生旺的下一个同性时辰,气血流注生旺于该荥穴属经之子经的俞穴。 4原穴生旺:当阳经值日时,在俞穴生旺的同时,气血流注生旺于值日经的原穴,阴经值日则否。 5经穴生旺:在俞穴生旺的下一个同

32、性时辰,气血生旺于俞穴属经之子经的经穴。 6合穴生旺:在经穴生旺的下一个同性时辰,气血流注生旺于经穴属经之子经的合穴。 7三焦、包络经五俞穴生旺:在兮穴生旺的下一个同性时辰,气血纳归三焦经并流汪生旺于该经井荥俞原经合六穴(阳经值日时)或纳归包络经并流注生旺于该经井荥俞经合五穴(阴经值日时)。,76,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1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1.3子午流注纳干法(纳甲法): 开穴次第(何氏法)七步: 1例如,甲日胆经值日,胆经引气于甲戌时出胆井窍阴。 胆属阳木,生阳火小肠经,故于丙子时注小肠荥穴前谷。 小肠阳火生阳土胃经,故于戊寅时注胃俞陷谷,并过胆经原穴丘墟。 胃经阳

33、土生阳金大肠经,故于庚辰时注大肠经穴阳溪。 大肠经阳金生阳水膀胱经,故于壬午时注膀胱合穴委中。 五阳经井、荥、俞、原、经、合穴行毕,复于任午时的下一个阳时甲申时注三焦经六穴。 下一时辰为乙酉时,是乙日与日同干之时,当肝经值日,肝经此时引血出肝井大敦。 肝为阴木生阴火心经,故于丁亥时注心荥少俞。 心阴火生阴土脾经,故于已丑时注脾俞太白。 阴士生阴金肺经,故于辛卯时注肺经经渠。 肿阴金生阴水肾经,故于癸巳时注肾经合穴阴谷。 五阴经井、荥、俞、经、合五穴行毕,复于乙未时注心包经五俞穴。 其余八经仿此。 唯三焦、心包二经文俞穴除旺于各经俞穴之未外,尚有本经特定旺时。其井穴分别生旺于壬日的壬、癸两时。三

34、焦经于壬日壬子时注关冲,癸日甲寅时注液门,丙辰时注中渚,戊午时注支沟,庚申时注天井;心包经于壬日癸丑时注中冲,癸日乙卯时注劳宫,丁已时注大陵,已未时注间使,辛酉时注曲泽。,77,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1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1.3子午流注纳干法(纳甲法): 纳甲法的临床运用 随时取穴 合日互用(空穴时用合日互用穴:甲已、乙庚、丙辛、戊癸、丁壬为夫妻合用日) 定穴约期,78,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1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1.4 子午流注养子时刻注穴法 : 养子时刻注穴法含义 养子时刻注穴法,是逐时干旺气,注脏腑井、荥、俞(原)、经、合五穴,每时相生五度

35、,昼夜十二时流注六十六穴,据以针剌。法见子午流注针经。 养子时刻注穴法的取穴规律 用穴范围:十二经五俞穴(六十六穴) 周期:一昼夜,即 十二个时辰。 单位取穴时间:1/5时辰,即24分钟。 推演条件:天干纪日、干支纪时、五俞井荥俞原经合六十六穴流注生旺周期,79,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1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1.4 子午流注养子时刻注穴法 : 养子时刻注穴法的推演程序 “假如甲日甲戌时。甲,阳木也。故胆始窍阴木。木生前谷火。火生陷谷土。过丘墟原。土生阳溪金。金生委中水。再遇甲申时。注于三焦关冲、液门、中渚、阳池、支沟、天井六穴。不特甲戌时为然。一日之中凡遇甲时,皆如甲戌时

36、所注之穴也。又姑乙日乙酉时。乙,阴木也。故肝始大敦木。木生少府火。火迭太白土。土生经渠金。金生阴陵水。再遇乙未时,注于包络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池五穴。不特乙日乙酉时为然。一日之中凡遇乙时,皆如乙酉时所注之穴也。”可见,该法流注顺序与纳甲法同,只是周期短而变化频而已。 养子时刻注穴法的临床运用 也可随时取穴与定穴候时。,80,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1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1.5 飞腾八法 : 起源 首见于元代医学家王国瑞的扁鹊神应玉龙经。王是王开之后,而开为窦汉卿弟子,料此法出于窦氏。 定义 以八脉交会穴为基础,以卦气纳时为依据的按时取穴法。 取穴法 用穴范围:八脉交

37、会八穴 周期:五日凡六十时 单位取穴时间:一个时辰 推演条件:天干纪日、干支纪时、八脉交会八穴应卦纳时,81,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1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1.5 飞腾八法 : 取 穴 歌 壬甲公孙即是乾,丙居艮上内关然。 戊为临泣生坎水,庚居外关震相连。 辛上后溪装巽卦,乙癸申脉到坤传。 已士列缺南离上,丁居照海兑金全。 临床运用 随对取穴与定穴约期,82,飞腾八法卦气纳时八脉交会八穴气血生旺表,83,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1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1.6 灵龟八法 : 起源 始于元窦汉卿针经指南,名称见于明徐凤计灸大全。 定义 以九宫八卦气数与十二

38、经上八脉交会八穴气血生旺同出结合而搏时取穴之法。 取穴规律 用穴范围:八脉交会八穴 周期:六十日 单位取穴时间:一个时辰 推演条件: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八脉交会八穴应卦纳时,84,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1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1.6 灵龟八法 : 推演程序 一推日时干支气数,二求四数总和为当时气化数,三求卦气数,四由卦气数对应八穴。 一推日干支数: 甲已辰戌丑未十,乙庚申酉九为期。丁壬寅卯八成数,戊癸巳午七相宜。丙辛亥子亦七数,逐日干支尽可知。,85,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1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1.6 灵龟八法 : 推演程序 一推日时干支气数,二求

39、四数总和为当时气化数,三求卦气数,四由卦气数对应八穴。 一推日干支数: 甲已辰戌丑未十,乙庚申酉九为期。丁壬寅卯八成数,戊癸巳午七相宜。丙辛亥子亦七数,逐日干支尽可知。,86,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1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1.6 灵龟八法 : 推演程序 次推时干支: 申已子午九宜用,乙庚丑未八无疑。丙辛寅申七作数,丁壬卯酉六须知。戊癸辰戍各有五,已亥单加四共齐。 次推当时卦气数应穴: 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 挂气数算法:日时干支气数之和除以九(阳日)或六(阴日)所余数为卦气数即是应穴数。 例如:甲寅

40、日丁巳时当取何穴? g(abcd)nh(10864)9n289n 取n3,则g1 所以当时为坎卦主时,应取申脉穴。,87,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灵龟八法日时干支气数及卦气纳时八脉交会八穴生旺表,88,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1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1.7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1981年创干支纪时推算公式,1981年发表。 1986年创制干支万年历及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1987年发表。 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可供子午流注纳子法、纳甲法和飞腾八法三种方法按时取穴之用。,89,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1 子午流注针法概述及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1.7万年子午流注取穴卡: 子午流注

41、纳子法运用举例 纳甲法运用举例 飞腾八法运用举例,90,91,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2 五运六气作用下 五脏脏气相对盛衰 的公式推算,92,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2 五运六气作用下 五脏脏气相对盛衰的公式推算 简介太虚气化示意图 简介五脏应时盛衰脏气值分析表 简介脏气值推算公式 五脏脏气值推算举例,93,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2 五运六气作用下 五脏脏气相对盛衰的公式推算 脏气值推算公式 本公式可以纵横比较多周期中任何时间(时段和时点)的五脏脏气值。公式运用条件:干支万年历,运气加临图,五脏应时盛衰脏气值表,均为本研究者创制,见中医时间医学。,94,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2 五

42、运六气作用下 五脏脏气相对盛衰的公式推算 脏气值推算公式举例: 1.求1988年上半年的肺气值或燥化常值? 当年为戊辰岁,属齐化平气岁,中运太徵变为正徵,太阳寒水司天。要求时间单位为上半岁,故n=2。火运值岁,心值时,肺为我克脏,W1=1;上半岁寒水司天肾值时,肺为生我脏,W2=3,Ki值如表。代入公式: =46+h 用同样方法,可以求得1988年上半年心气值或火化常值, Z=48+h 可见,1988年上半年心气比肺气旺,火比燥盛。,95,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2 五运六气作用下 五脏脏气相对盛衰的公式推算 脏气值推算公式举例: 2.问1970年2月10日下午6点肝、肺两脏孰旺? 肝之Z=51+h,肺之Z=54+h,可知肺气比肝气旺。 3.比较1976-1980年五年的火热气化情况。,96,中医时间医学推演方法介绍,火化值与气温比较,97,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