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复习方案(山西专版):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课件(第10-14课时,147张ppt).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3355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147 大小:7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中考历史复习方案(山西专版):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课件(第10-14课时,147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2013中考历史复习方案(山西专版):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课件(第10-14课时,147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2013中考历史复习方案(山西专版):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课件(第10-14课时,147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亲,该文档总共1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中考历史复习方案(山西专版):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课件(第10-14课时,147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中考历史复习方案(山西专版):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课件(第10-14课时,147张ppt).ppt(1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1课时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2课时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13课时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时 中国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 中国现代史,第三单元 中国现代史,第三单元 中国现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第10课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0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1 了解政治协商会议制度。讲述开过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背景:随着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和人

2、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成立新中国的条件成熟了。 (2)时间和地点:1949年9月,北平。,第10课时 考点聚焦,(3)会议的内容:通过了_ _,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_为新中国的国旗,以_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4)历史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政治上的准备。在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情况下,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毛泽东,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第10课时 考点聚焦,2.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首次会议召开 (1)时间和地点: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北京。 (2)会议内容:政府领导人宣布就职。决定以_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_为政务院(后改称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3.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_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标志着新中国诞生了。,共同纲领,周恩来,毛泽东,第10课时 考点聚焦,4.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国际

4、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第10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2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1.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为实现全国统一,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以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 2. 时间:_年。,1951,第10课时 考点聚焦,3. 重要人物: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4.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阿沛阿旺晋美,第10课时 考点聚焦,【特别提示】 西

5、藏自古是中国领土的有关史实 (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8 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2)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第10课时 考点聚焦,(3)清朝时期,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4)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协议,

6、西藏得以和平解放。 (5)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20 世纪60 年代初期,西藏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第10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3 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1. 背景:(1)1950年6月,朝鲜_爆发,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2)同时,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_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3)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内战,台湾,第10课

7、时 考点聚焦,2. 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维护世界和平,争取和平建设环境的正义战争。 3. 经过:1950年10月,以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朝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彭德怀,第10课时 考点聚焦,4. 英雄人物及其精神:_(上甘岭战役用身体堵枪眼)、_(严守纪律壮烈牺牲)等。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5. 历史意义: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粉碎了以

8、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黄继光,邱少云,第10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4 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理解发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1. 原因: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2)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2. 时间:19501952年底。 3. 目的:巩固中国革命的胜利成果;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第10课时 考点聚焦,4. 措施:1950年,颁布_,依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_的土地所有制。 5. 结果: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

9、,大陆基本上完成了_。 6.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_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土地改革,地主阶级,第10课时 考点聚焦,【特别提示】 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的共同作用是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第10课时 拓展提升,1. 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同建国前的土地革命或土地改革相比有什么特点? (1)范围不同:建国前,1927年至1937年在农村革命根据地,1946年至1949年在老解放区,建国后是在全国范围

10、内进行。(2)目的不同:建国前,是激发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保障。建国后,为巩固新中国政权奠定社会基础;为解放农村生产力,恢复经济和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第10课时 拓展提升,(3)结果及影响不同:建国前,局部废除农村中的封建生产关系或限制封建剥削;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第10课时 拓展提升,2. 请说明地主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区别。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掌握大部分的土地所有权,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却没有土地,或

11、者只有很少量的土地。农民土地所有是土地归农民所有,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土地改革只是变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并没有改变土地私有制。这两种土地所有制的最大区别就是存不存在剥削。,第10课时 应用示例,例 分析说明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第10课时 应用示例,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

12、民所有。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第10课时 应用示例,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民生主义”思想的是哪一点?材料二出自新中国哪一法律文件?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民生问题的内容有何相同之处?结局如何?,第10课时 应用示例,答案 (1)平均地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都关心的是农民的土地问题。材料一所述的民生主义政治目标最终没有实现;材料二所述情况在土地改革中得到落实,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最终废除。,第11课时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取得的成就,考点1 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

13、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11课时 考点聚焦,第11课时 考点聚焦,重工业,工业化,第11课时 考点聚焦,【特别提示】 “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进行;全国人民热情高涨;工人展开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2. 三大改造(19531956 年底) (1)对农业、手工业改造 原因:农业、手工业落后,无法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形式:组织分散的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参加生产合作社。 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第11课时 考点聚焦,(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开始之初,采取的改造形式是_。改造过程中,又实行了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

14、过渡。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结果:1956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11课时 考点聚焦,公私合营,(4)三大改造的实质: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11课时 考点聚焦,第11课时 考点聚焦,【特别提示】 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第11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2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1954年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时间和地点:_年9 月,北京。

15、(2)主题: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内容:坚持_专政,坚持_道路,一切权力属于_。,1954,人民民主,社会主义,人民,(2)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 第一届人大召开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意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步骤。,第11课时 考点聚焦,第11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3 了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1. 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召开 (1956年,北京) (1)国内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国际背景:20世纪

16、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第11课时 考点聚焦,(2)正确分析社会矛盾: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_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确定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意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农业国,第11课时 考点聚焦,2. 严重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1)表现: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_,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大跃进

17、”运动的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3)人民公社化的特征:“共产”风。企图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总路线,第11课时 考点聚焦,(4)失误原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5)影响:这是党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第11课时 考点聚焦,3.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建设成就: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_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

18、来。 (2)模范人物:雷锋、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大庆油田,第11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4 了解“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1. 起因: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 发动:1966 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3. 老一辈革命家和人民的抗争:二月抗争。 4. 粉碎_反革命集团: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九一三事件),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林彪,第11课时 考点聚焦,5. 粉碎_反革命集团:1976年4月,“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压制人

19、民群众悼念周恩来的活动,爆发了“四五运动”。这次反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6.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政府的领导遭到严重削弱,_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遭受到破坏,人民生活水平倒退。中国与世界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差距拉大。,江青,民主法治,第11课时 考点聚焦,【特别提示】 “文化大革命”教训: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逐步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

20、来。社会主义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等。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健全民主与法制,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不应忘却历史,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第11课时 拓展提升,1. “一五”计划实施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1)新中国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祖国大陆实现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2)国民经济获得了恢复和发展,为国家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3)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党和人民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建设经验。,第11课时 拓展提升,(4)抗美援朝战争即将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有了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国内环境。 (5)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

21、就,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帮助。,第11课时 拓展提升,2. 对1953年至1959年社会主义探索进行反思,有哪些启示? 三大改造由于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有绝对化的、片面化的理解,加上缺乏实际经验,在中国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国家全部取消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使公有制经济成了唯一的经济成分,这就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再加上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经济发展缺乏内在的推动力,企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第11课时 拓展提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失误,使我们认识到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适当的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2、,第11课时 应用示例,A,第11课时 应用示例,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切入点“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报喜队”“公私合营新生搪瓷厂”,可见与“三大改造”有关。三大改造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选择A 项。,第11课时 应用示例,例2 2012绵阳 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表是吴斌同学整理的一张表格。你认为这个表格的主题是( ),D,第11课时 应用示例,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D.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第11课时 应用示例,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别图表能力、提取信息能力。从“一五计划”到“人民公社

23、化运动”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的过程。故选择D项。,第12课时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12课时 考点聚焦,1. 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内开始出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人们迫切要求解决“文革”时期的冤假错案。(2)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_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考点1 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真理标准,第12课时 考点聚焦,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实事求是,经济建设,邓小平,第12课时 考点聚焦,【

24、特别提示】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历史上伟大的转折? 从党的指导思想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彻底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从党的工作重心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第12课时 考点聚焦,从经济体制上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开始改变,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从对外政策看:从封闭保守到对外开放。 从文化上看:从轻视知识、践踏人才转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第12课时 考点聚焦,1新中国成立后,_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4年,第一届

2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_,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_”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刘少奇案”成为共和国最大一起冤案。,考点2 了解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和发展的历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文化大革命,第12课时 考点聚焦,41982年颁布了第_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比较完善的一部宪法。 51986年,又颁布了_。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_劳动和社会保障法_等一系列的法律。这样,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政治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第1

26、2课时 考点聚焦,6.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农村和城镇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有力地保障了城乡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一系列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第12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3 知道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12课时 考点

27、聚焦,对外开放,海南,上海浦东,国有企业,多种所有制,市场经济体制,第12课时 考点聚焦,第12课时 考点聚焦,【特别提示】 海南特区地域面积最大的特区。 上海浦东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第12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4 简述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作用,1.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实行改革开放后,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酝酿) 2.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际上形成了以_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国历史

28、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形成了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基础),邓小平,第12课时 考点聚焦,3. 1982年,中共“_”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明确提出) 4. 1987年,中共“_”,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发展) 5.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解决了姓“资”姓“社”的争论,强调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_才是硬道理。,十二大,十三大,发展,第12课时 考点聚焦,6. 1992 年,中共“_”提出建立社

29、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这次会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7. 1997 年,中共“_”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确定) 8. 国内外的共识: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十四大,十五大,第12课时 考点聚焦,【特别提示】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尊崇他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第12课时 拓展提升,1. 中国共产党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召开的会议。,第12课时 拓展提升,2. 促进思想解放,有利于改革开放的两个重要

30、事件。,第12课时 拓展提升,3. 当今对外开放与近代旧中国“开放”的主要区别。,第12课时 拓展提升,第12课时 拓展提升,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1)第一次是1950年至1952年的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第二次是1953年至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产力。,第12课时 拓展提升,(3)第三次是195

31、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它提高了公有化程度和扩大了公有制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第四次是1978年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方式,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第12课时 应用示例,例 探究题。 探索篇 (1)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精髓。请你以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为例,说明这一思想是如何体现的?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建设篇 (2)从1949年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为恢复国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做了哪些努力?(至少回答出两个方面),第12课时 应

32、用示例,会议篇 据统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先后召开会议八百多次。其中,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党历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分别指出上述三次会议在组织上作出了哪些重大决定? 贡献篇 (4)中国共产党经过90 多年的奋斗,对中华民族作出了哪些贡献?,答案 (1)秋收起义时,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敌强我弱,在大城市起义很难取得胜利。而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示例:完成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实施“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实施

33、三大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社会主义宪法等。,第12课时 应用示例,(3)中共“一大”: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4)示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改革开放,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回答具体成就也可),第12课时 应用示例,第13课时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3课时

34、 考点聚焦,1. 背景:中国是一个由_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_、_的格局。 2. 提出: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_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考点1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56,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第13课时 考点聚焦,3. 实行区域:全国已建立_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在其他省级行政区内还设有许多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 4.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

35、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它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五,第13课时 考点聚焦,5. 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和事例 (1)西藏在20世纪60年代完成民主改革后,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已成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一五”计划修成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川藏公路。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通车。 (2)内蒙古的莫力达瓦_ 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达斡尔,第13课时 考点聚焦,(3)云南西双版纳_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4)1999年,中共中央提出_战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

36、的新气象。 (5)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内地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_是援藏的杰出代表。,傣,西部大开发,孔繁森,第13课时 考点聚焦,【特别提示】 (1)民族区域自治概念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_,由当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2)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如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有很大提高。,民族区域自治,第13课时 考点聚焦,1“一国两制”的构想 (1)邓小平针对_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等历史遗留

37、问题提出。 (2)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_,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前提:_。,考点2 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认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台湾,社会主义制度,一个中国,第13课时 考点聚焦,(4)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在这一构想下,成功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也为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条件。 2港、澳回归 (1)过程 香港回归:1984年,中英正式签署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38、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第13课时 考点聚焦,(2)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成功回归的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一国两制”的提出;外交人员的努力和人民的支援和推动;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第13课时 考点聚焦,【特别提示】 (1)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最突出的不同是社会制度不同。 (2)香港和澳门回归前后的最大变化是主权归属不同。,第13课时 考点聚焦,1中国近代史上与台湾问题有关的史实 (1)1895年_签订,台湾割让给日本。 (

39、2)1945年_,台湾重回祖国怀抱。(3)1949年解放战争后国民党败逃台湾,造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 2我国的对台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考点3 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马关条约,抗日战争胜利后,第13课时 考点聚焦,(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4)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第13课时 考点聚焦,3海峡两岸交往史实简表,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

40、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汪辜会谈,第13课时 考点聚焦,4.阻挠台湾回归的势力 (1)利用台湾问题牵制我国的外国反华势力。 (2)蓄意制造分裂的“台独”势力。 5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有利条件:都是中华民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字、传统文化。我国对台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海峡两岸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第13课时 考点聚焦,1人民海军的建立和发展 (1)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_建立;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建立了北海、_和南海舰队。 (2)装备研制: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_,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1974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

41、潜艇。,考点4 了解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发展,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华东军区海军,东海,导弹驱逐舰,第13课时 考点聚焦,(3)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_、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2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1)人民空军是在_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民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_战争的考验。 (2)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了_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_。,潜艇部队,陆军,抗美援朝,国产化,歼5型歼击机,第13课时 考点聚焦,3导弹部队的发展 (1)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42、,主要担任_任务。 (2)我国导弹部队在几十年中不断发展壮大,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_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核反击,洲际,第13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5 了解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取得的成就,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1.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_外交政策。,和平,第13课时 考点聚焦,2. 外交活动简表,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第13课时 考点聚焦,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第13课时 考点聚焦,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第13课时 考点聚焦,3. 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43、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第13课时 拓展提升,1. 什么叫民族区域自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何历史意义? (1)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政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组成部分。它们既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第13课时 拓展提升,(2)意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对于发挥各族人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实现民族平等、增强民族团结,巩

44、固祖国统一,加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13课时 拓展提升,2.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比较,第13课时 拓展提升,3. 亚非会议获得成功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1)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追求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许多与会国家的代表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反对霸权主义的正义立场。,第13课时 拓展提升,(2)意义:亚非会议的成功,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促进了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后来,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亚非会议也是民族独立运动

45、的典型事例。,第13课时 应用示例,例 探究题。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展示一:近代屈辱外交篇 材料一 1842年,英国同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材料一中,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是什么?,第13课时 应用示例,展示二:现代独立自主篇 材料二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46、,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20世纪50年代,中国率先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举出两例即可),第13课时 应用示例,展示三:新时期改革开放篇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设立“经济特区”始于哪一年?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5)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经历了屈辱外交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演变历程,对此你有何感想?,第13课时 应用示例,解析 此探究题,以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为主题,考查了近现代外交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考查中,多为识记层次的考查,最后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对比得出感悟。第(1)问注意问题中的“五处为通商口岸”和“赔款2100万元”,可见是中英南京条约。第(2)问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考查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3)问考查70年代的外交,比较容易回答。第(4)问考查知识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第(5)问考查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情感升华,得出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13课时 应用示例,答案 (1)南京条约。(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