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名师伴你行》系列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三专题二《文化传承与创新》(共100张ppt).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3494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4.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名师伴你行》系列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三专题二《文化传承与创新》(共100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2014《名师伴你行》系列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三专题二《文化传承与创新》(共100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2014《名师伴你行》系列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三专题二《文化传承与创新》(共100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名师伴你行》系列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三专题二《文化传承与创新》(共100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名师伴你行》系列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三专题二《文化传承与创新》(共100张ppt).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案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判断: (1)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然弱化民族文化。 ( )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不会弱化民族文化,反而能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3)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文化的多元性。 ( )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而文化的多元性则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的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任何国家,其主流意识形态都是一元的),(4)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2、 ( ) (今天,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旧的传媒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5)文化交流会冲击民族文化。 ( )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发展并壮大的。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取长补短,促进文化发展) 2.国家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有何意义? 2.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考点1 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的多样性 (1)作用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

3、2)表现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3)文化多样性的独特形式 民族节日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 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意义: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2.尊重文化多样性 (1)必要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

4、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意义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3)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原则 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

5、的共性: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所以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3)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

6、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文化多样性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1)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看。所谓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内容的差异、地域文化的特色,都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多元文化则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由于产生的社会基础不同,不同地域文化之间,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则也不同。因此,各种文化性质上的差异,就是在“多元”的意义上理解的差异。 (3)多元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

7、的发展方向。 3.民族节日与传统习俗的关系 (1)内涵不同: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传统习俗则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2)民族节日中蕴含着一个民族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是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的,它还可以通过其他文化载体来展现。,【误区警示】 1.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提示: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2.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就是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提示:我们坚持各

8、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但是各种文化中既有积极、先进的文化,也有落后、腐朽甚至反动的文化,我们需要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优秀的外来文化。,【例1】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A.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B.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C.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答案】 B 【解析】鲁迅先生的论断其实就是告诉国人,必须尊重中华民

9、族的传统文化,因此此论断的另一种说法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民族只有珍视、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A、C、D三项都不是阐述这一思想,故不选。,1.欧盟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赛日安博大使说:“欧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虽然不同,但能够相互尊重,并且都愿意在此基础上加强交流与了解,在对话与合作中相互学习与丰富。”可见() A.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处理文化关系的基本原则 B.文化交流中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C.世界各国在文化方面不存在利益之争 D.不同民族文化、不同信仰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1.B(A、D两项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10、C项观点错误,世界各国在文化方面存在利益之争,甚至把文化和经济、政治一起向外输出。),2.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尽管很多人在外打工,离家千里之外,但“千万里,一定要回到我的家”,人们忙碌了一年,总是要赶在除夕前回家与家人团聚。这说明() A.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2.C(民族节日同经济、政治制度本身并无直接关系,A项表述错误;B项混淆了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的概念;D项材料没有体现。每到春节,人们都往家赶,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因

11、此选C项。),考点2 文化传播的途径、方式及其意义,1.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商贸活动是重要的文化传播途径。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的发展 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

12、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 (3)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文化交流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使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

13、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1.现代社会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特点,2.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文化的交流,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

14、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因此,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文化传播的手段之间的关系 (1)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如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 (2)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误区警示】 1.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促使旧的传媒消失 提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

15、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旧的传媒仍然在当今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2.文化交流有利于消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融合 提示:文化交流的目的在于发展本民族文化,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3.中华文化主导世界文化的发展 提示:我国主张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我国由于自身政治、经济的原因,不可能起主导作用。,【例2】郑和首次下西洋距今已有600多年,600多年前郑和七次率船队浩浩荡荡驶入大海,历时28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传播中华文化的先河。下列关于文化传

16、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文化传播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 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从古至今,每一次文化之旅都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A. B. C. D. 【答案】D 【解析】600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它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文化与邻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注意本题是“正确选项”,那就意味着一定有两个题肢说法错误,所以确定哪些题肢错误非常重要。不是关于文化传播的表述,不符合题目要求;错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排除。,3.随着网络和数

17、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 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A. B. C. D. 3.C(错,技术是文化创新的因素,但不能说是不确定因素。错,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世界的多样化,而不在于技术。符合题意。) 4.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名言强调了() A.知识的重要性 B.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C.文化交流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知识的力量是巨大的 4.B(本题考查文化传播

18、的重要性。培根的名言说的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并不是知识本身,故排除A、D两项;C项说法不正确,文化交流的结果也很重要。故答案选B项。),一、选择题,1.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如美国人随意、好胜、敢冒险;俄国人深沉、内向,显得有文化底蕴;英国人矜持、文雅,富有绅士风度;德国人认真、刻板,有组织纪律性;西班牙人热情、豪放,充满探险精神;法国人优雅、浪漫,富有艺术气质差异分明的民族性格背后,影射出的是各个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心理积淀的不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 A.各民族间的文化水平高低不同 B.各民族间所处的地貌、气候等自然环境不同 C.各民族间的宗教信仰、生活

19、习俗不同 D.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 1.D(世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正是由于各个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心理积淀的不同,造就了差异分明的民族性格。所以选D。A表述与题意不符。B、C均包含在D中,D更具概括性。),2.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外国人来中国观光,同时又有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到世界各地旅游。观赏自然风光和领略“异国风情”是跨境旅游的两个主要目的。领略“异国风情”,实际上是在感受和体验()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世界文化的趋同

20、性 不同文化的排他性 A. B. C. D. 2.A(“异国风情”是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差异性的体现,正是这种差异性才构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因此符合题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尤其在某些“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世界其他民族文化面临被“同化”的危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文化的趋同性”;不同文化具有差异性,但是不同民族文化完全可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实现共同发展。说法错误,舍去,故选A。),3.电影刮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国许姓老人到美国探亲,他发现孙子发高烧,因不认识药瓶上的英文,无法给孙子吃药,只能采用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刮痧。当其孙子不慎摔伤被送往医院救治时,美国医生发现孩子背部有

21、刮痕,认为是受家庭暴力虐待所致。许家因此被告到了法庭,于是引发了一场“虐待儿童”的官司。最后,这种治疗方法得到法庭的理解,消除了误会。根据这则故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西医乃至中西文化存在差异 B.不同的国家,不但有着不同的法律制度与社会管理机制,还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 C.文化交流就是要消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D.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3.C(从材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在法律、思维等文化层面上的差别,故A、B观点正确。对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别,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故D也正确。文化交流是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前提下进行借鉴和融合,而不是

22、消除差异,故C观点错误。),4.图书漂流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图书漂流() A.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B.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 4.A(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方式。所谓图书漂流就是指将图书放到公共场所让大家阅读,这个过程当然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过程,A符合题意。B知识性错误,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知识性错误,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

23、途径。D表述的是大众传媒的功能,与题干不符。),二、非选择题,5.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广东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广东文化品牌,大力提升广东文化形象,推动岭南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广东省委宣传部在全省组织开展了评选“岭南文化十大名片”活动。经过广泛的网络投票和专家集中论证,“岭南文化十大名片”评选结果公布。“粤菜、粤剧、广东音乐、广东骑楼、黄埔军校旧址、肇庆端砚、开平碉楼、广交会、孙中山、六祖惠能”折射出广东厚实的文化家底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实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积极地推动岭南文化走向世界。 5.(1)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推动岭

24、南文化走向世界。(2)批判地继承岭南传统文化,在弘扬优秀传统的岭南文化中推动岭南文化走向世界。(3)加强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4)做岭南文化传播的使者,增强岭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复习至此,请做练案25 文化与社会,学案4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判断: (1)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 ) (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继承传统文化,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肯定,要发扬。继承,并不是全盘接受。文化的发展,就是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

25、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因此,题目观点把继承与发展分为先后,是错误的) (2)对待传统文化就是继承。 ( )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三点:继承(取其精华)批判(去其糟粕)创新(推陈出新)。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态度: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3)对待外来文化就是排斥。 ( ) (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三点:吸收(取其精华)批判(去其糟粕)创新(洋为中用)。对待外来文化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态度: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 (4)传统文化是包袱而不是财富。 ( )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面对传统文化,要

26、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展。不能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而全盘否定、全部抛弃) (5)传统文化的影响是积极的。 ( ) (不能简单地将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归结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要取决于传统文化的性质和传统文化是否能够因时而变、与时俱进),2.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1)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

27、和去粗取精的历史选择过程,现存的文化无一不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活跃在人民群众中,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人民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从传统文化的性质上来说,传统文化既有民族的精华,也有民族的积垢,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国家兴旺、个人发展;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上说,是否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也决定着文化能否满足人民的需求,决定着其是成为社会的推动力量还是阻碍力量,因此,必须正视传统文化。,考点1 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1)含义:传统文化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保留在现实

28、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差异,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3)影响: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

29、神纽带,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双重的,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应该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 (4)必

30、须反对两种错误态度:一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传统虚无主义,二是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和保守主义。,正确区分文化、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则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全面发展。 (3)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文化形态上的反映,同

31、时它又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文化是大范畴,包括了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包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不包括其糟粕。,【误区警示】 1.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 提示:传统文化经过不同的时代仍然会保留着原有的基本特征。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会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2.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提示: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全盘否定 提示:传统文化本身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其精华应该继承,对其糟粕应该抛弃

32、,而不是全盘否定或肯定。,【例1】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来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团圆;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幼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价值判断正确的是()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保持不变 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只有彻底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答案】C 【解析】在社会发展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

33、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和谐、和睦、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基本特征。在今天追求和平发展的世界体系中,仍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据此回答12题。 1.“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当前我国提出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与中国古代的“和谐”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对我国古代的继承() A.传统建筑 B.传统文艺 C.传统习俗 D.传统思想 1.D(传统思想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而“和谐”是中国传统文

34、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是意识形态的范畴,也是我国传统思想的一部分。故选D。),2.中华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和谐、和睦、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基本特征。这启示我们() A.传统文化是优秀文化,应全部继承和发扬 B.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 C.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应继承和发扬 D.对于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取缔 2.B(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A错误;传统文化中糟粕的内容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消极作用,故C错误;题目

35、中涉及传统文化的精华,故D不符合题意。),考点2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继承对传统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同时,又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2.影响文化发展

36、的重要因素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最大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内在因素)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助推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科学技术改变

37、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科学技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2.如何认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教育具有保存、传递文化传统的功能。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传递、保存和延续的过程。任何一种文化只有通过教育完成对文化的保存、传递,才能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它的生命力和价值,才能出现文化繁荣的局面。 (2)教育具有选择、整理传统文化的功能。教育通过选择和整理,使人类文化去伪存真,逐步系统化,使其精华得以突出,从而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呈现出更为繁荣的景象。 (3)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不同文化的交流,很大程度上依靠语言文字,而语言文

38、字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靠该民族的教育。通过教育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有一个积极的选择过程取其精华。教育使各民族文化得以吸收、融合和创新,为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打下了基础。,【误区警示】 1.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提示:这一认识是错误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先继承后发展 提示:这一认识是错误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两个阶段。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提示: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不是主要手段。,【例2】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

39、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了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了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答案】 A 【解析】“古城复兴”属于文化继承,扬州通过古城复兴,“实现了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了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体现出文化继承是推进城市发展的前提。B、C、D与题干联系不够紧密。,3.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

40、无暇顾及传统文化。”这是发生在“佛山传统文化知多少”的论坛上的真实情景。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 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 传统文化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A. B. C. D. 3.A(为什么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首先是因为其中有些有益的东西,其次也是为了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不符合题意,说法错误。),4.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 A.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B.

41、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必定能实现发展 D.只有发展才体现继承 4.A(题干强调继承传统文化。B、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故答案选A项。),一、选择题,1.当前,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积淀。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的文明。这一文明包含“和平”、“和谐”、“包容”、“开明”、“革新”、“和为贵”等丰富内涵。这说明() 应重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传统文化应得到全面继承 我国重视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创新 A. B. C. D. 1.A(错误,传统文化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因此不能全面继承传统文化。与题意不

42、符,题中没涉及到文化的传播。),2.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 B. C. D. 2.D(本题实际考查传统思想的继承。解答本题要注意其限定条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所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所涉及的是德与才之间的关系,也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含或的A、B、C三项,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符合题意,所以选D项。),3.温家宝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

43、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家宝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C.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3.C(总理“以诗言志”体现的是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发展还具有重要影响,而不是说明传统文化的形成,故B项错误。现代思想的源头是当前的社会实践,经济发展是民族生存的基础,故A、D两项错误。),4.下图中“教”字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教”字的右边象征一只手拿着一根“教鞭”(棍棒),左下是一个“子”字,左上两个又是被“教鞭”抽打的象征符号,金文、小篆只是甲骨文略加变形而已,演变至楷体,字形变化较大。宋朝朱

44、熹依据“教”的楷体字形训话字义:“文孝谓之教。”这一演变告诉我们() A.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要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4.C(“教”字的演变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故选C。A、B、D与题干无关。),二、非选择题,5.前不久,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以一篇告别中医中药的文章,拋出彻底反对中医药的惊人观点,在全国激起强烈反响。浙江省医药学会名誉会长、85岁的国家级名老中医何任认为,“否定中医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无知!”他说,西医进入中国,也就是短短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了四五千年,历经了那么多次的瘟疫和传染病,都没有发生过一起

45、像欧洲那样的动辄死亡上千万人的“瘟疫病”,靠的就是中医药这块瑰宝。 (1)中医是世界医学的瑰宝,针对中医存废的争议,你赞成哪种观点? (2)面对争议,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5.(1)坚决支持中医的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复习至此,请做练案26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学案5 文化创新,1.判断: (1)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

46、以离开社会实践。( )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文化创新的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不科学。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是一方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但是文化创新还有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从而也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3)文化创新是文化事业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吸取营养,创造出无愧时

47、代和人民的文学作品,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4)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矛盾的。( ) (不矛盾。文化创新不能离开传统而空谈,否则就失去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要求文化创新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5)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是一样的。( ) (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有两条:从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借鉴,即: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2.(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文化创新的基本

48、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考点1 文化创新的源泉、意义,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4)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成果的标准。 (5)推动

49、社会实践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6)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2.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进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1)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文化创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