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名师伴你行》系列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四专题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共122张ppt).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3504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6.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名师伴你行》系列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四专题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共122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2014《名师伴你行》系列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四专题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共122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2014《名师伴你行》系列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四专题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共122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名师伴你行》系列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四专题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共122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名师伴你行》系列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四专题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共122张ppt).ppt(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政 治,高考一轮总复习,专题三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学案7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探究讨论: 漫画中的妈妈错在什么地方? 1.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的客观性要求人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2.辨析:联系的普遍性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吗? 2.(1)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具体事物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转变,事物之间及其内部各个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 (2)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要求我们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握不同联系对事物的不同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变不利条件

2、为有利条件,使事物之间的联系向好的方面发展。不能认为联系的普遍性就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考点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点拨提示: (1)辩证法有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之分,笼统地说辩证法是正确的和科学的,是不准确的。 (2)辩证法和唯物论相结合,就

3、是唯物辩证法,这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相结合,就是唯心主义辩证法,比如黑格尔的辩证法,他的辩证法是对的,但唯心主义是错误的。,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的普遍性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b.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点拨提示:关于联系的观点的几个“不能认为”: 不能认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不能认为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主观的;不能认为人

4、们建立具体的联系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 (2)联系的客观性 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体现: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如果不顾联系的客观性,主观臆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联系,则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3)联系的多样性 原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意义

5、: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 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但也是具体的,任何事物的联系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没有抽象的、无条件的联系。当条件改变时,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类别,项目,2.正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及其与人的关系 (1)从联系的特点看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不

6、是外部力量强加给事物的或主观臆想的。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 任何联系都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任意虚构和抽象的。人不能凭空“创造”一种联系强加给客观事物,也不能任意“消灭”事物之间所固有的联系。现实生活中,不仅存在着这种主观臆造联系的现象,更严重的是存在着大量无视客观联系、甚至破坏客观联系的现象。 联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客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不是思维的结构和某种神秘力量的产物。,(2)从人的能动性来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性。意识的主观创造

7、性,还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和幻想的世界。意识的能动性更重要的还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并不是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3)既要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也不能否认人的能动性。,【误区警示】 1.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在客观事物的具体联系面前是无所作为的 提示: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联系的形式是可变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改变事物联系的条件,使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发生改变。所以

8、不能说人们在客观事物的具体联系面前无所作为。 2.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提示:(1)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2)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它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由人们按照一定目的、计划或方案而形成或建立的联系,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渗透着人的目的性、能动性,但这些“人为联系”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所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例1】

9、某研究机构发布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 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答案】D 【解析】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题中氢气的制造过程体现了这一点。哲学要揭示物质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A项错误。任何研究活动都离不开世界观的指导,任何研究活动都是有意识地进行的,排除B、C两项。,1.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

10、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 B. C. D. 1.A(观念自身不能改造世界,排除。该公司捕捉商机,是根据联系的客观性,建立了新的具体的联系。这尊重了联系的多样性,把握了事物内在本质的联系,但不是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排除。故选A项。),2.北极

11、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涵哲理相一致的是() 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 B. C. D. 2.A(“北极熊减肥”的现象,启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可否认联系的客观性。中的“水集鱼聚”与“木茂鸟集”是一种联系的观点,与材料中分析“北极熊减肥”的方法是一致的。中内容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与材料无关。中的“上律天时,下袭水土”(中庸)是说事物的发展必须要符合天地水土,这是一

12、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材料中的内容(污染问题)是一致的。中的“物我一体,心物一体”主要是强调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与材料无关。),考点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3)方法论要求:首先,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其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3、(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部分、各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特别提醒:不能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完全等同。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还有层次性和有序性。要素也是部分的一种形式,是组成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的部分。所以,只能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

14、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理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实现最优目标 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因此,我们在一切活动中都应该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它要求人们从整体出发,在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综合地考察对象,立足整体,统览全局,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果各个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不协调时,整体功能就会减弱。如果各个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

15、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因此,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反对错误 反对分裂主义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思想。,【误区警示】整体大于部分,整体功能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提示:(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同于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 (2)整体一定大于部分,但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第一种情形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时,就会产生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整体功能;第二种情形是,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三种情形是,当部分

16、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甚至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3)这一观点的前半句是正确的,后半句应区别对待,具体分析。,【例2】画家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 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 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 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 A. B. C. D. 【答案】 D 【解析】材料强调了建立新的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正确。物质材料间的必然联系是客观

17、的,不是创造的,不选;联系不能主观臆造,说法错误。,3.“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虽然日日不见君,用君污染水。”这是一首被修改的古诗,反映了近几年发生在我国江河流域“跨界污染”的现状。有专家指出,各地政府只对本地区环境负责,这种“独善其身”的环保思想是造成“跨界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 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 把握好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A. B. C. D. 3.A(被修改的古诗明显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故应选。),4.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火焰形成一个火圈,向一个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蚂蚁眼看就要葬身火海。这时,

18、蚂蚁们迅速聚集,抱成一团,滚成一个黑色的“蚂蚁球”,尽管被烧得噼啪作响,“蚂蚁球”却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大多数蚂蚁得以绝处逢生。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办事情要树立全局观念、整体观念 部分居于主导地位,部分统率着整体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从整体着眼,才能寻求最优目标 A. B. C. D. 4.D(大多数蚂蚁之所以能绝处逢生,是因为它们“迅速聚集,抱成一团,滚成一个黑色的蚂蚁球”,靠集体的力量战胜了灾难,故选;说法错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一、选择题,1.“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

19、是() 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的作用影响整体的作用 A. B. C. D. 1.D(材料体现了部分对整体的影响。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D。),2.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整体离不开部分 部分影响整体 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A. B. C. D. 2.B(在材料中不能体现;表述错误。),二、非选择题,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山东省“十二五”规划提出

20、,未来5年将做大做强青岛、济南,形成济南、青岛双中心,“一群一圈一区一带”的总体格局。 “一群”是以青岛为龙头、以青岛和济南为双中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该区域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全省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一圈”是以济南为中心的济南都市圈。该区域是我省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快全省城镇化进程的前沿,这一区域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引导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全面对接。 “一区”是以东营、滨州为中心,依托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培植环渤海经济圈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城镇发展区。 “一带”是以日照为对外开放平台,以临沂、济宁为中心,构筑欧亚大

21、陆桥东部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城镇带。 山东省制定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3.(1)山东省制定的区域发展战略注重了东部沿海与中部、西部、南部地区的经济联系,坚持了协调发展。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2)坚持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山东省制定的区域发展规划站在全局的高度,确立了整体发展目标,每一地区的发展都在这一目标下实施;同时注重根据各地区情况,重视每个局部的发展,力求达到整体最优目标。(本题考查联系的属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至此,请做练案39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8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探究讨论

22、: “九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九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九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九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历程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辨析: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2.(1)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2)判定一个事物是“新”还是“旧”,其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3)以事物出现的时间先后来判定一个事物是新还是旧,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尽管新事物是后来出现的,但

23、却不等于说,凡是后来出现的事物都是新事物。,考点1 发展的概念,1.发展的含义 发展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2.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运动作为物质存在的方式,是一般的变化;而变化则侧重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单纯的数量增减,位置的变更,状态的重复和循环、进化和退化、上升和下降等,都是运动和变化。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决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趋向才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就是要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

24、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简单地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或以事物的名称、旗号来判断新旧事物,都是不科学的。 4.发展的意义 有了发展才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5.反对僵化保守的思想和静止的观点,克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不良习惯。,1.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也是永恒发展的;二者是统一的。 (2)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内部诸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即内因。事物的外部诸要素相

25、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即外因。没有联系就没有运动、变化和发展。 (3)联系离不开运动、变化和发展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也离不开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实现的。如果事物之间不运动、不变化、不发展,即事物是完全静止不动的,那么事物之间也谈不上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也就没有任何联系。运动、变化、发展本身就表现了联系。没有运动、变化、发展就没有联系。,2.正确把握“运动、变化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者关系如下表所示:,【误区警示】 1.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提示:错误。只有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2.联系、发展、

26、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提示:错误。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例1】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 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 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 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 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A. B. C. D. 【答案】C 【解析】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故入选;说法绝对化;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故入选;说法绝对化。,1.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从哲

27、学的角度看,诗句主要体现了()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与自然是协调发展的 A. B. C. D. 1.B(暮春诗句的内涵是留的根在,明春又发芽,即事物是发展的,故选。),2.近年来,一种新的祭祖方式在网络上悄然流行。网上祭祖这种方式既节省时间又经济环保,尤其是为许多远在异乡的游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下面对这种祭祖方式看法正确的是() 网上祭祖是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网上祭祖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网上祭祖作为新出现的事物要被大众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网上祭祖发展的速度慢,不可能成为新事物 A. B. C. D. 2.B(新出现的事物未必是新

28、事物,只有那些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才是新事物,错误;观点错误。是对网上祭祖的正确看法,选B。),考点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

29、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2.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

30、1)量变的含义及呈现状态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是量变的呈现状态。 (2)质变的含义及呈现状态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是质变的呈现状态。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相互作用、循环往复的结果。 (4)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注重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

31、发展。 反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等错误倾向。,点拨提示: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质变有两种方向:既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只有向上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1.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事物向前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中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这正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不可能

32、是一帆风顺的,只能是螺旋式或波浪式的,有曲折、有起伏。 (3)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2.事物发展的实质与发展的趋势 (1)发展的实质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必须把握发展的实质,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和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2)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是指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总体方向和总体趋势,而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至于事物发展中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既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

33、退的。但这只是暂时的,事物向前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新事物最终必定要战胜旧事物。 (3)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积极支持新事物,促成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推动事物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误区警示】 1.关于区分新旧事物标准的几个误区 (1)认为后来出现的事物是新事物 提示:新事物是后出现的事物,但后来出现的不一定是新事物。因此,不能以出现时间的先后来判断一个事物是新还是旧。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区分新事物的标准是客观的,因为这三个标准都是由客观事物本身所决定的,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2)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

34、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新旧事物 提示:从事物的最终发展来看,新事物要比旧事物更强大,发展速度更快,更加完善和成熟。但是,任何新事物的成长都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因此,在一定的时期内,新事物力量比较弱小,发展速度较慢,或者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也是必然的。 (3)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判断新旧事物 提示:有的人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这样不科学。我们要从本质上、内容上去作深入具体的分析,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甚至假象所迷惑。,2.关于量变和质变的几个误区 (1)质变一定比量变更重要 提示:质变比量变更重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35、要避免这个问题的片面性、绝对化。量变和质变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在认识上,不能用质变的重要性否认量变的重要性。任何否认量变重要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不能忽视量的积累。 (2)质变就是发展 提示: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它包括前进性的变化,也包括倒退性的变化。经过质变,事物实现了由旧质向新质的变化。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在新的质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和新的质变,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地进行下去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而那些后退的、堕落的质

36、变就不是发展。 (3)事物的发展经过一次量变到质变就完成 提示:事物的发展是经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不断循环,不断前进的过程。,(4)事物的发展只属于质变,不属于量变 提示: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认为事物的发展只属于质变,不属于量变的观点是错误的。 (5)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 提示: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因此并非任何量变都一定能引起质变。,【例2】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

37、规律的制约 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 B. C. D. 【答案】A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滥用”一词并结合“出现了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这一重要信息,可以直接选出。材料主要说明的是人类在抗病菌过程中出现了“超级病菌”这一曲折,不选;事物经过辩证否定会实现发展,而不是向自身的回归,错误。,3.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所包含的哲理是()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

38、从量变开始的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 B. C. D. 3.D(“截口”一点一点地随“交角”的不同而变化,由圆到椭圆,再到抛物线。这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交角”的变化是不显著的量变,“截口”的变化则是显著的质变。正确。中的内容均没有在材料中体现出来。),4.水磨镇的涅槃重生,离不开中央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广东省佛山市的对口援建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当地干部群众的自强奋进。这反映了() A.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B(水磨镇的涅槃重生,中央的正确领导、佛

39、山市的对口援建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是其涅槃重生的外因;当地干部群众的自强奋进是其涅槃重生的内因。这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B项当选。A、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一、选择题,1.在各种比赛中,有人尽管具备争金夺银的能力,但在关键时刻,却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缺乏信心,结果痛失良机。这启示我们() A.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B.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C.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不断往复,无限循环 1.B(材料明显显示选B项。),2.近年来,现代都市中出现了一类富有浓厚时代气息

40、的特殊人群“拼族”,就是几个消费意向相同的人聚在一起,共同进行消费。“拼车”的可以节约50以上的车费,“拼饭”的可以品尝几倍于自己餐费的美味。“拼族”这一消费行为说明了()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是不存在的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和结构上的改变可以引起质变 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 事物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A. B. C. D. 2.C(“拼族”具有积极的意义,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说法错误,材料中不能体现。),3.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4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 . B. C. D. 3.B(沉舟、病树、陈叶、前波,均为旧事物的代表,千帆、万木、新叶、后波,均为新事物的代表,体现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反映了事物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与题干联系不紧密,应排除。),4.“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两岸关系发展的动力来自民间,来自基层,来自两岸全体同胞。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作出应有的努力,两岸民间交流的涓涓溪水,终将汇聚成冲破一切障碍的澎湃大潮,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42、 新事物是占主导地位的事物 A. B. C. D. 4.A(“取代”、“新事物占主导”说法本身错误,故选。),二、非选择题,5.2013年我国大学生就业人数近700万人,创历史新高。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创业成为一些大学生的选择。“100人创业,95人死掉,只有少数人可以摇摇晃晃地走过去。”这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真实写照。正是由于成功率不高,大学生创业广受争议。其实,能选择自主创业,其进取精神就令人钦佩,即使失败,这段经历也是人生宝贵的财富。重要的是,大学生在创业时,要有足够的“抗击打”能力,要做好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准备。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更应该抓住时机,提高自己,适

43、应环境。 根据材料,从哲学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大学生创业为什么容易遭遇失败和挫折? (2)假如你是一名创业者,谈谈你将如何对待创业中可能遭受的失败和挫折?,5.(1)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大学生虽然有较高的理论文化素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但也存在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估计不足等弱点和缺陷。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义认识不足,支持不够,这些都容易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 (2)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树立克服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同时要对可能遭受的失败和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发展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要结合创业的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44、,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对自己创业的支持。(如果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复习至此,请做练案40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探究讨论: “三面荷花一面柳,半城山色半城湖”是济南魅力的真实写照。城南面有山势峻峭、香火缭绕的千佛山,中间是碧波荡漾的大明湖,里面有万亩争奇斗艳的荷花,荷花被尊为济南的市花;大明湖通过护城河与五龙潭、黑虎泉等泉群相连,乘坐画舫,荡漾其间,欣赏着河边婀娜多姿的垂柳,令人心旷神怡。泉水、垂柳、荷花映衬着泉城的美丽。 泉水、垂柳、荷花与济

45、南的美丽之间是什么关系? 1.魅力济南是矛盾的普遍性,泉水、垂柳和荷花等是矛盾的特殊性。一方面,济南的美丽通过泉水、垂柳和荷花等具体风景展现出来,即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另一方面,济南的泉水、垂柳和荷花共同勾勒出泉城的美丽画卷,具有济南浓郁的地方色彩,说明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2.辨析:矛盾越少越好。 2.矛盾具有客观性。人既不能制造矛盾,也不能消灭矛盾,矛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考点1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1.

4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2)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联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47、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一是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二是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点拨提示:生活与哲学上讲的矛盾不同于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某一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是违背“同一律”的表现;而辩证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不能把生活与哲学上讲的矛盾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矛盾相混淆。,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具有两方面的含义: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

48、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特殊性都包含着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