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概要与建设流程.ppt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3906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X 页数:83 大小:5.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概要与建设流程.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2017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概要与建设流程.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2017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概要与建设流程.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概要与建设流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概要与建设流程.pptx(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什么是胸痛中心? 通过急救医疗系统、院前、急诊、心内、心外、胸外、呼吸、消化、影像、超声、心电等多学科合作建立的区域协同就治体系,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 2为什么要建胸痛中心? 为急性胸痛患者建立起根据危险分层实施快速诊疗的通道,降低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五大要素及其主要目的,基本条件与资质 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 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 培训与教育 持续改进,重点是考查PCI医院对STEMI的救治能力,医院必须主动与院前急救系统合作以缩短救治时间,强调是在临床实践中执行ACS指南:将指南流程化,以缩短STEMI总缺血时间为目标,强

2、调逐步改进流程,让胸痛急救的各个环节协调工作,形成合力,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主要针对PCI医院,2015.11.13 广州 第五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正式发布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五大要素 基本条件与资质 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 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 培训与教育 持续改进,接诊量、基本急救及心血管条件、转运条件,30min:转出/溶栓PPCI,与PCI医院的联络机制,传输ECG、现场分诊、直达PCI医院或溶栓场所,医院全员、社区医院、社区大众教育与培训,保持持续改进的机制,改进效果,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任命胸痛中心总监,1.院长担任胸痛中心

3、委员会主任委员,2.医院对胸痛中心的支持与承诺,全力支持胸痛中心的建设与认证 承诺支持:标识与指引、急诊科功能分区改造、诊疗流程优化、急性胸痛优先、先救治后收费、各项管理制度更新等; 承诺与120及社区医院签署联合救治协议,以实现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立; 承诺支持并协助胸痛中心实施各类培训计划; 若救护车归属医院管理,承诺对救护车救治能力进行改造,包括人员培训及设备更新,以满足转运急性胸痛患者的需求。,3.胸痛急救的配套功能区设置及标识,2. 胸痛急救的功能分区 急诊分诊台:进门易识别且靠近抢救区;急诊量较小的医院应建立替代机制以确保急性胸痛患者得到快速诊疗; 急诊分诊台或功能替代区,4.人员

4、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至少有2名取得中级职称资格且从事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心血管内科医师 心血管专科开放床位不小于20张;应配有不少于2张的心脏重症监护室 每年接诊/转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少于30例 已建立为诊断明确的ACS患者尽快开始双联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的流程图 确立了本院STEMI患者的再灌注策略:三种策略的选择,4.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以溶栓为主要策略者应具备的条件: 溶栓场所:方便患者快速到达、具备监护、急救设备和人员 常备溶栓药物:最好备用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落实先救治后收费的原则,确保FMC2N30分钟 溶栓团队:应由急诊和心血管内科/ICU专业人员组成,能熟练掌握STEMI

5、的诊断、溶栓适应症、禁忌症、溶栓药物使用方法、溶栓注意事项、溶栓结果判定标准、各种并发症的处理以及心肺复苏能力,如果值班一线医师不具备上述能力,应建立支援机制,对于溶栓治疗策略,则必须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溶栓筛查表:包括STEMI确诊条件、溶栓适应症、禁忌症; 溶栓知情同意书:双方签字时间应精确到分钟; 溶栓方案:包括溶栓前准备、溶栓药物选择及剂量、用法、监测指标及时机、结果判断、并发症处理预案、溶栓后抗凝治疗方案等; 溶栓SOP:指引一线医师进行溶栓治疗; 流程优化:确保从自行来院或经120入院的STEMI患者能在FMC后30分钟内开始溶栓治疗(FMC-to-N); 溶栓后转运方案和转运机制

6、:其中包括转运时机、与PCI医院的联络机制、转运流程、转运途中病情变化时的应急预案等安全保障措施。,4.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4.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以PPCI为主要策略者应具备的条件: 导管室:状态良好的DSA、监护、呼吸机、除颤器、心脏临时起搏器、IABP等生命支持设备 介入人员资质:至少一名以上具备PPCI能力的介入医师,要求接受过规范的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年手术量不低于75例 常备PPCI相关的各类消耗性器材 导管室激活时间(急诊PCI手术组最后一名人员到达时间)30分钟,4.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以转运PCI为主要策略者应具备的条件: 与至少1家以上具有急诊PCI能力且导管室全

7、天候开放的医院建立了常规转诊机制,包括与PCI医院签订联合救治协议、共同制订的STEMI再灌注流程图、一键启动机制、绕行急诊直达导管室的机制等,能确保所有STEMI患者在120分钟内完成转运PCI; 具备全天候转运STEMI患者的救护车,包括车载设备和人员具备处理转运途中并发症的能力; 建立了确保本院首诊的STEMI患者能在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后30分钟内转出医院的机制,急诊超声检查:心脏及主动脉(60分钟内完成); 多排螺旋CT:急诊主动脉、肺动脉CTA检查, CT室启动时间30min ; 急性胸痛鉴别诊断所需的学科支持,5.胸痛鉴别诊断的基本支持条件,要素二、对急性胸痛的评估与救治,该要素主要

8、包括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快速临床甄别、STEMI患者的早期再灌注治疗 、NSTEMI/UA的危险分层及治疗、低危胸痛患者、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的评估及救治流程等,要求将当前专业学术组织制定的指南流程化,通过制订大量的标准流程图来规范和指引一线医护人员的诊疗过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诊疗过程中的延误和误诊、漏诊,改善患者预后,并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二、对明确诊断为STEMI患者的再灌注流程,以最新的STEMI诊治指南为依据,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订STEMI再灌注治疗策略;具备PPCI能力的医院(但当前无法达到PCI医院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者)应以PPCI为首选治疗策略;对于不具备PPCI能力的医院,应根据

9、是否能在120分钟内完成转运PCI确定本院STEMI优先选择的再灌注策略及不能实施优先选择策略时的次选策略,并明确定义优选及次选策略的选择条件,以指引一线医师选择; 请申请单位根据本单位目前实际开展的再灌注治疗方法进行下列选项 (单选或多选,已经开展的必须选择,根据选项计算分值): 溶栓 转运PPCI 本院PPCI ,三、NSTEMI/UA的危险分层及治疗,6. 建立规范的流程,使高危或中危患者能在指南规定的时间内接受早期或延迟介入治疗;若本院不具备条件,则应与PCI医院建立转运机制,实施转运PCI; 7. 对于低危ACS患者,若医院具备条件,应安排患者进行心脏负荷试验或冠状动脉CTA评估,并

10、根据结果决定是否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于不具备条件的医院应安排择期转院评估; 8. 双向转诊机制:与接受转诊医院共同制订了ACS患者在完成PCI治疗后病情稳定情况下即时转回本院进行后续康复治疗和长期随访的方案。,六、对AD及PE的诊断及处理,临床拟诊AD或PE时,能在30min内进行CTA检查,不具备CT增强扫描条件者应在病情允许时尽快转移至具有诊治条件的医院明确诊断; 怀疑A型AD、急性心包炎者能在60min内完成心脏超声检查。 制订了AD早期紧急治疗方案,若无禁忌症,在明确诊断后能尽快实施以-受体阻滞剂和静脉药物为主的降压和镇痛治疗方案,以降低主动脉夹层破裂的风险,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

11、明确/高度怀疑AD者,若本院不具备急诊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条件,应与具备诊疗能力的医院建立转诊关系,以尽快将不稳定的患者及时转运至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要素三 院前急救系统与 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一、与EMS建立合作机制,必须满足以下全部内容: 签署正式的急性胸痛救治合作协议,此协议必须在正式申请认证之前至少6个月签署生效; 对EMS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3. 急救预案、急救流程及联合演练: 4. 参加联合例会、质量分析和典型病例讨论会 5. 救护车的改造 6. 考核指标,二、提高了EMS的院前救治能力,10、对于首份心电图诊断为STEMI的患者,应满足以下三条之一: 以溶栓为主要再灌

12、注策略者,EMS能将患者直接送到进行溶栓治疗的地点; 在本院实施PPCI者,EMS能实施绕行急诊将STEMI患者直接送进导管室; 以转运PCI为主者,EMS能通过共享的信息平台的指引将患者绕行本院直接转运至PPCI医院,要素四 培训与教育,培训与教育,总体要求:分层实施、注重实效、客观记录、及时上报 全员培训:分层实施、看客下菜 院领导、医疗及行政管理人员、CPC核心科室、全院医、药、护、技人员、医疗辅助 基层医院培训 统一救治流程及再灌注方案 联络及转诊机制 社区培训 普及急救常识:拨打120、心肺复苏 健康教育,培训与教育,申请认证时应提交的培训证据 培训计划(包括预计培训时间、授课人、参

13、加培训人员、课时等内容); 讲稿; 培训记录; 签到表; 能显示授课时间、包括授课人及第一张幻灯片在内的照片以及包括听众在内的授课场景的照片或视频资料;,要素五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胸痛中心认证的精髓,要求胸痛中心制订各类促进流程改进和质量的措施和方法,并通过真实的云平台数据显示持续改进的效果,一、促进流程改进和质量改进的计划和措施,确定关键监控指标及阶段性奋斗目标值 首份心电图:10分钟;D2N :30分钟 制订流程改进流程图; 促进流程改进的制度落实记录 质量分析会:监控指标达标情况及调整 典型病例讨论会 联合例会,二、持续改进效果,胸痛中心通过流程改进后应改善ACS的救治效率和

14、预后,申请认证时至少在近6个月内下列指标中8项以上显示出改进的趋势,其中1-4条是必须满足的条件,5-7项中对应本院的再灌注策略项为必须满足的条件: 对自行来院或经救护车入院的所有急性胸痛患者,缩短了从FMC到首份心电图时间,且要求月平均小于10分钟; 对于STEMI患者,缩短了从首份心电图至确诊的时间,且要求月平均小于10分钟; 经救护车入院的STEMI患者,从急救现场远程传输心电图的比例不低于30%且在过去6个月内呈现增加趋势; 肌钙蛋白从抽血到获取报告时间20分钟;,二、持续改进效果,对于以溶栓为优先选择的再灌注治疗手段者,应满足以下至少4条,其中第和条为必备条件: 适合溶栓者接受溶栓治

15、疗的比例不低于50%且在过去6个月内呈现增加趋势; 经120入院的STEMI患者直达溶栓场所的比例大于50%或呈明显增加趋势; 接受溶栓治疗的全部STEMI患者D2N时间已缩短,月平均在 30min以内,且至少75%的病例达到此标准;如果目前无法达到,至少近6个月已经呈现出明显的缩短趋势且达标率50%,并已制定改进措施确保在1年内达到75%; 经救护车入院的溶栓患者,FMC2N呈缩短趋势,且小于30分钟的比例大于30%; 溶栓后早期(2小时内)转运至PCI医院的比例在增加;,二、持续改进效果,6. 以直接转运PCI为主者,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在除外合并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等需要PCI医院派

16、出救护车双程转运的患者之后,月平均DIDO时间应30min,如果目前达不到,应显示明显的缩短趋势,并且需要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制订改进措施,确保在通过认证后1年内逐步达到; 在过去6个月内实施转运PCI的患者中,向接收转诊的PCI医院传输心电图的比例不低于50%且呈现增长趋势; 在过去6个月内实施转运PCI的患者中绕行PCI医院急诊科和CCU直到导管室的比例不低于50%;,二、持续改进效果,7. 在本院实施PPCI的患者,应满足以下至少3条,不足3条者不记分,其中第条为必备条件: 月平均D2B90min,且达标率75%,若当前无法达到,则应呈现改进趋势,且应制订措施促进改进,确保在通过认证后

17、1年逐步达到上述要求; 导管室激活时间小于30min; 经救护车入院、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若从FMC到进门时间大于30min,绕行急诊和CCU直达导管室的比例不低于30%,且呈现增高趋势; 自行来院、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绕行CCU从急诊科直接送入导管室的比例不低于50%,且呈现增高趋势。,二、持续改进效果,STEMI入院患者呼叫120的比例在增加; 所有ACS患者从FMC到负荷量双抗给药时间有缩短趋势; 所有ACS患者从FMC到首剂抗凝给药时间有缩短趋势; 极高危NSTEMI/UA患者2h内实施紧急PCI的比例在增加; 高危NSTEMI/UA患者24h内实施早期介入

18、治疗的比例在增加; 全部ACS患者院内心力衰竭发生率在降低; 全部ACS患者院内死亡率在降低。,胸痛中心的建设流程,会员注册 chinacpc.org,启动中国胸痛中心建设,认证申请和预审,材料初审,专家审核,现场审核,专家投票 和认证,机构会员注册 完整无误填写信息 上传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通机构会员所有功能权限 填报和改进胸痛认证数据 接受基础和强化培训,发起认证申请 资格预审 申请资料上传和初审,材料初审和补充更新 下载打印成册 邮件和快递材料,三位评审专家在线审核 专家在线审核反馈,根据需求预检(到院指导) 微服私访 现场审核,专家投票 授牌(有效期3年),胸痛中心的认证流程,选

19、择申请哪个认证标准?,上年度PCI总量200例? 上年度急诊PCI量50例? 2名以上独立完成急诊PCI能力的介入医师?,中国胸痛中心 认证标准,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是,否,现场评审考核要点,要素二 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及救治,急性胸痛早期快速甄别 对明确诊断为STEMI患者的再灌注流程 对初步诊断为NSTEMI/UA患者的危险分层及治疗 对低危患者的评估和处理 院内发生ACS的救治 主动脉夹层及肺动脉栓塞的评估,占20%权重,流程、规范、绿色通道,绿色通道建设,对急性胸痛的早期甄别,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快速甄别(25分) 制定了急性胸痛分诊流程图 所有负责分诊的人员及其他首次接诊急性胸痛

20、患者的医护人员均熟悉上述分诊流程图 制订了急性胸痛鉴别诊断流程图 所有负责急性胸痛患者接诊的急诊医师熟悉上述诊疗流程图 所有急性胸痛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12/18导联心电图检查 确保在首份心电图完成后10分钟内由具备诊断能力的医师解读,若急诊医师不具备心电图诊断能力,心血管内科医师或心电图专职人员应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进行确认,或通过远程12导联心电图监护系统或微信传输等方式远程确认心电图诊断,对急性胸痛的早期甄别,所有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应在首次医疗接触(分诊台或挂号)后10分钟内由首诊医师接诊急诊科护士或医师或其它急诊检验人员熟练掌握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的方法,确保能在20分钟

21、内获得检测结果 制订了ACS诊治总流程图,当心电图提示为ACS时,该流程图能指引一线医师进行后续的诊疗过程 所有急性胸痛患者均应录入胸痛中心填报平台数据库,流程图未能体现出岗位化特点 分诊流程图不是为护士设计的,第一,ACS诊治总流程图不够具体,未能包括三种不同来院方式,第三,多种流程图共用,都是同一份流程图 分诊流程图与鉴别诊断流程图混淆或共用,第二,常见问题,注意事项: 现场核查或微服私访考核的项目,要注意在实践中养成习惯,3,2,前台护士1分钟内确认胸痛患者,在胸痛专用病历本上登记入门时间,送抢救室,同步请家属走急诊挂号优先通道完成挂号缴费,心内科值班二线医生指导患者下一步处理(服药及转

22、运目的地:CCU/导管室),1,急诊科护士,抢救室接诊护士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并即刻交值班医生阅读心电图。对STEMI或可疑患者立即连接远程心电传输系统,同时拨打胸痛中心专线电话:,3,2,接抢救室护士ECG后1分钟内读完,心内科值班二线医生指导患者下一步转运目的地:导管室/CCU/继续留观,1,急诊科抢救室医生,对确诊STEMI患者5分钟内给“一包药”,可疑患者立即交代护士连接远程心电传输系统,同时拨打胸痛中心专线电话:18475443106,未确诊STEMI患者20分钟内完成TNI检查,4,继续留观病人动态观察,参考ECG和TNI结果,决定患者去向,3,2,阅读远程传输ECG确认ST

23、MEI患者3分钟内回复急诊,电话指导患者下一步处理,1,心内科医生,可疑患者10分钟内到达急诊会诊,如当时不能去急诊情况下需1分钟内回复急诊电话,决定下一步处理,需行急诊手术患者,配合急诊科医生和患者及家属谈话,决定启动导管室流程,流程改进-120调度,基层胸痛中心STEMI流程,请申请单位根据本单位目前实际开展的再灌注治疗方法进行下列选项 (单选或多选,已经开展的必须选择): ,基层胸痛中心STEMI流程,溶栓 有规范的溶栓筛查表,其中包括STEMI的确诊条件、溶栓适应症、禁忌症 有规范、制式的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医患双方签字时间应精确到分钟 制订了溶栓治疗方案,包括溶栓前准备、溶栓药物选择

24、及剂量、用法、监测指标及时机、结果判断、并发症处理预案、溶栓后抗凝治疗方案等 制订了溶栓治疗标准操作流程图,指引一线医师进行溶栓治疗 建立流程优化机制,确保从自行来院或经120入院的STEMI患者能在首次医疗接触后30分钟内开始溶栓治疗(FMC-to-N) 制订了溶栓后转运方案和转运机制,其中包括转运时机、与PCI医院的联络机制、转运流程、转运途中病情变化时的应急预案等安全保障措施,基层胸痛中心STEMI流程,PPCI 制订明确的PPCI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制订STEMI患者PPCI治疗流程图,确保从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90分钟,其中包括:1.经救护车入院的STEMI患者应绕行急诊和C

25、CU直达导管室2.自行来院ST EMI患者绕行CCU从急诊科直达导管室3.先救治后收费机制 建立旨在缩短知情同意时间的有效方法 为救护车及急诊科提供了PPCI治疗的一键启动机制 建立导管室激活机制,确保在启动后30分钟内接纳STEMI患者,基层胸痛中心STEMI流程,转运 根据最快到达的原则与附近至少一家以上已经建立胸痛中心的PPCI医院建立转诊关系,并需签署联合救治协议,原则上应建立双向转诊机制,该协议应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若与两家以上接受转诊医院建立了转诊关系,应根据转运时间优先并结合导管室是否可用确定优选和次选转诊的医院,并制订流程图指导一线医护人员使用 与接收转诊医院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26、,建立心电图远程传输和远程会诊机制,申请认证时需提交流程图及实际应用证据 与接收转诊医院建立了联络及转诊机制,包括转运救护车的派遣、转运途中病情变化时应急预案以及达到接受医院的目标科室,其中应包括绕行PPCI医院急诊科和CCU 直达导管室的机制,申请认证时需提交流程图 与接收转诊医院的联络机制中应建立一键启动的快速响应机制,转诊决策者及参与转诊人员熟悉该电话号码 建立流程优化机制,确保转运PCI患者从入门至转出(Door-in and Door-out)的时间30分钟,常见问题,不清楚策略总图与关系流程图 药物治疗方案完全拷贝指南 绕行流程图用总图替代 无标准制式的知情同意书,版本众多,不能体

27、现签字 的具体时间 未能提交实例(溶栓筛查、知情同意扫描件等),NSTEMI/UA患者的危险分层及治疗(18分),NSTEMI/UA患者的危险分层及治疗 1、制订了对NSTEMI/UA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及再次评估的流程图,其中必须明确评估内容、危险分层工具及再次评估时间; NSTEMI/UA初始评估和再次评估流程图必须符合当前指南精神; 流程图应有首次、再次评估的具体内容; 应有公认的危险分层工具,包括缺血和出血评分工具;,NSTEMI/UA患者的危险分层及治疗(18分), 流程图中应明确根据情况确定心电图和肌钙蛋白复查的时间和再次评估的间隔时间,以便根据临床情况的变化调整相应的再灌注治疗策略,

28、必须满足以下三项: 确保症状复发或恶化时,应在15-30 分钟的间隔内重新采集心电图;无持续或复发性症状且临床情况稳定的患者应在不超过4小时内复查心电图; 应确保能在抽血后20分钟获得肌钙蛋白检测结果; 若首次肌钙蛋白为阴性,则应在入院后6小时内复查,若采用高敏肌钙蛋白,则应根据当前指南确定复查时间;,NSTEMI/UA患者的危险分层及治疗(18分),2.制订相应的流程,确保首次或再次评估为极高危的患者能在2小时内实施紧急PCI治疗;若不能在本院实施紧急PCI,则应与接受转诊的PCI医院合作,建立联络及转诊机制,包括转运救护车的派遣、转运途中病情变化时应急预案以及达到接受医院的目标科室; 3.

29、 强调一旦NSTEMI或UA转变为STEMI,应立即按STEMI流程执行后续治疗; 4. 上述评估过程和临床实际工作中应尽可能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防止过度检查和治疗;,NSTEMI/UA患者的危险分层及治疗(18分),5.依据指南制订了NSTEMI/UA患者的药物治疗规范,包括早期药物治疗及长期二级预防方案; 6. 建立规范的流程,使首次或再次评估为高危或中危的患者能在指南规定的时间内接受早期或延迟介入治疗;若不能在本院实施PCI,则应与接受转诊医院建立联络及转运机制,明确转运时机; 7. 对于初步和再次评估均为低危的ACS患者,若医院具备条件,应安排患者进行心脏负荷试验或冠状动脉CTA评估,

30、并根据结果决定是否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于不具备条件的医院应安排择期转院评估; 8. 与接受转诊医院共同制订了ACS患者在完成PCI治疗后病情稳定情况下即时转回本院进行后续康复治疗和长期随访的方案。,ACS管理-流程图,根据最新专业指南制定诊治流程图 流程图兼顾理想化和实际情况 建立相关制度保障流程图的实施,常见问题,NSTEMI/UA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及再次评估的流程图过于笼统,未包含细节 对急诊科、心内科人员要反复培训NSTEMI/UA的初始及再次评估、危险分层及再灌注治疗原则 未严格按照指南进行流程图的制定,对低危胸痛患者的评估及处理(15分),对低危胸痛患者的评估及处理 1、低危胸痛范

31、畴,应对此类患者给出具体的评估方法,确保既不浪费医疗资源又不漏诊。可采用的方法包括: 急诊短期留观、重复心电图检查 心脏生化标志物、心脏负荷试验、影像学检查等。 对于明确排除了ACS的低危胸痛患者,离院时应告知随访时机,并录入云平台数据库 2. 对于症状提示ACS但初始评估诊断不明确、暂时无急性心肌缺血证据的急性胸痛患者,应制订根据不同临床症状复查心电图、肌钙蛋白的时间间隔,确保病情变化或加重时能被及时评估,又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对低危胸痛患者的评估及处理(15分),3. 非心源性胸痛,指引一线医师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应尽量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4. 对于具备心电图运动试

32、验条件的医院,低危胸痛的评估流程中应包含心电图运动试验;对于不具备运动心电图条件的医院,应有替代性评估方法或建议患者转到上级医院做进一步评估; 5. 应根据病情制订后续诊疗和随访计划,并进行知识宣教; 6. 对于未完成全部评估流程的患者,应告知潜在的风险、再次症状复发时的紧急处理、预防措施等注意事项,签署并保存相关的知情文件。,低危胸痛处理流程图,常见问题,若无运动平板心电图,要有替代评估措施或者转上级医院继续评估 低危患者离院,要签署制式的知情同意书并留下证据 微服私访的患者采用了不正确的评估方式,如一开始就行CT检查以及其他浪费医疗资源的诊疗措施 出院记录和门急诊病历没有相关文字记录 宣教

33、手册不具体,不详细,院内发生ACS的救治(5分),院内发生ACS的救治 1、制订院内发生ACS时的救治流程图,该流程图应包括从明确诊断到实施关键救治的全部过程,明确患者所在科室的现场处理要点、会诊机制及紧急求助电话; 2. 全院各科室人员均应熟悉ACS现场救治的基本流程和会诊机制,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技能,熟悉紧急联系电话。,常见问题,其他科室有做心电图需求时,长时间无响应 访谈中不熟悉胸痛中心理念,不了解现场处理要点、会诊机制及紧急求助电话,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及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治,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及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处理(8分) 经临床初步评估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或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

34、能在30分钟内进行“增强CT扫描”,不具备CT增强扫描条件者应在病情允许时尽快转移至具有诊治条件的医院明确诊断; 2. 怀疑A型夹层、急性心包炎者能在60分钟内完成心脏超声检查。,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及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治,3. 制订了主动脉夹层的早期紧急治疗方案,若无禁忌症,在明确诊断后能尽快实施以-受体阻滞剂和静脉药物为主的降压和镇痛治疗方案,以降低主动脉夹层破裂的风险,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 4、明确诊断或高度怀疑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应与具备诊疗能力的医院建立转诊关系,并制定明确的转诊适应症和转运途中病情变化时的应急措施,以尽快将不稳定的患者及时转运至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及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治,5. 制订了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筛查流程图; 6. 制订了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标准治疗方案,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能根据危险分层及时开始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具备溶栓适应症的患者能在诊断明确后及时开始溶栓治疗; 7. 对于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若本院不具备条件,应与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建立转诊关系,能在诊断明确后及时转诊; 8. 急诊接诊医师熟悉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常见问题,注意填报数据,夹层及肺栓塞并非罕见,但常常被忽略 强调增强CT与超声的重要性,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