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川省三台县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文档资料.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5104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四川省三台县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文档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四川省三台县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文档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四川省三台县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文档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四川省三台县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文档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四川省三台县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文档资料.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台县2018年秋季七年级半期学情调研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

2、,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历 史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

3、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

4、述,错误的是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但能直立行走C已经会用火烧烤食物和长时间保存火种 D能够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并过群居生活 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 B C D3我国古代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神话传说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农耕文明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4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A尧舜禹时期 B黄帝、炎帝、蚩尤时期 C北京人时期 D半坡氏族时期 5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

5、从处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6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手段。请问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最主要的是A自然灾害严重,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B开国君主是一代明君C王朝末代君主昏庸残暴 D少数民族入侵7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8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9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不包括A齐桓公 B晋文公 C周平王D楚庄王10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

6、有城濮之战 桂陵之战 长平之战 马陵之战A B C D11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王室地位衰落12右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所示位置分别是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C燕、秦、齐、楚 D燕、齐、楚、秦13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14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

7、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奈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A变法违背民意 B变法深入贯彻 C变法遇到阻力 D变法宣告失败15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A有教无类 B温故知新 C因材施教 D仁者爱人16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教育学生的思想可能和以下哪本著作的思想一致?17“光盘行动”是2019年

8、1月初起,公众自发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厉行节约,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同时就提倡“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18下表内容是某著名水利工程的相关说明。这项水利工程是部位主要作用鱼嘴将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外江主要用于排洪,内江主要用于引水灌溉飞沙堰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多余水量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排入岷江,起到泄洪减灾作用;排出内江水中挟带的沙石,确保内江通畅宝瓶口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内江水流入宝瓶口后,经过不断分闸调节,形成灌溉成都平原的自流灌溉渠系A都江堰

9、B灵渠 C湘江 D漓江19假如你穿越时光,来到两千多年前的秦王朝,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B用铜权称物品重量C很多青壮劳力被征去修筑长城 D孩子们在阅读诸子百家书籍20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太尉 B廷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21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旨”或“诏”,印章称“玺”,这些规定反映了皇帝制度的何种特点A皇帝独尊 B君权神授 C皇权至上 D皇位世袭22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

10、的是建立西汉 巨鹿之战 垓下之围 建立张楚政权A B C D23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起义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 B起义的地点是在大泽乡C陈胜率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统治 D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24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25小题题28分,第26小题24分,共52分)25(28分)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材料二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1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材料三 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材料四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他虽然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请回答:(1)“管仲相桓公” 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3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3分)材料二中“商君佐之”其中的“之”指的是谁?(3分)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当时的农

12、民最支持商鞅的哪项措施,请说明理由。(6分)(4)材料四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3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2点) (6分)(5)综合上述材料你可获得怎样的启示?(4分)26(24分)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

13、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

14、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材料三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

15、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请回答:(1)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曾经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6分)(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是哪个人物,他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9分)(3) 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6分)(4) 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回答,秦的地方行政制度相较于西周,有何历史进步性?(3分)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