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word文档.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7962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word文档.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

2、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课标细化】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

3、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环境观。【教材分析】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以区域生态建设为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

4、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的原因和相应的自然景观特征;了解沙漠和沙地的主要分布、成因和分类;理解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各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是荒漠化形成和发展的地理背景。2.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特别是人为原因的主要表现方面。理解人类活动在荒漠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了解西北地区在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在不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了解西北地区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理解生物治沙措施的意义。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西北地区的各类专题地图,分析和论证西北地区荒

5、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培养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提高对西北地区地大物博与人口稀少这一矛盾的正确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强化科学的人地观念。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2.人为因素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3.荒漠化整治的对策和措施。【教学难点】1.根据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2.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

6、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会产生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本章我们分别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利用为典型案例,探讨在不同的区域如何进行不同的生态环境建设。(承转)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的危害性在于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今天我们就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来谈谈荒漠化的防治。一、荒漠化1土地退化的形成: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在没有了

7、植被保护的情况下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继续发展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1)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2)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3)主要表现及类型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表现)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4)实质土地退化土地沙漠化:指单纯风力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主要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为活动和干旱的影响,导致原有土

8、地逐渐演化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石质荒漠化:在我国的石质山地,由于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坡地的水土物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性状全面改变,最终形成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形成类似于荒漠的景观,如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表现尤为明显。土地次生盐渍化 a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导致盐分在地表累积;b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向上扩散,造成土地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现象。C. 土地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2.荒漠化完成学案知识梳理一:1.概念:发生在 干旱半干旱 地区及一些 半湿润 地区的土地退化。2.影响因素: 气候变异 等自然因素

9、与 人类过度 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3.表现: 耕地 退化、草地退化、 林地 退化而引起的土地 沙漠化、 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4.西北地区的范围: 大兴安岭 以西,昆仑山 阿尔金山 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 宁夏 、甘肃北部和 内蒙古 大部。即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400mm 以 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5.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脆弱的生态环境: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具有潜在的荒漠化的威胁。a.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

10、和沙漠;b.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17“活动”(说明)P17图2.3“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完成学案知识梳理二:1.干旱导致 地表水 贫乏,河流欠

11、发育, 流水 作用微弱,物 理风化和 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2.干旱导致 植被 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 沙质 沉积物。3. 冬春 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条件。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说明: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根本原因):首先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其次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12、(引导学生读P18图2.5“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完成学案知识梳理三:直接原因典型地区表现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破坏防止风沙前移及抑制地表起沙的物质草原地区农牧民无节制、无计划地采挖药材、发菜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牧草难生长;土壤结构被破坏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沙质土壤极易遭受风蚀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灌溉措施不当,加上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出现次生盐渍化人口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严重(练习)请同学们阅读P1819“阅读:塔克拉玛干

13、沙漠中的丝绸古道”,并思考:1.图中河流的水量变化特征和主要补给方式是什么?(越往下游水量越少,为季节性河流;高山冰雪融水补给。)2.古今道路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了荒漠化的发展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或由于人类活动的足迹和不合理的开发,荒漠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恶化。)(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2021“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1萨赫勒地区位于撤哈拉沙漠的南缘。请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资料表明萨林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

14、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根据图2.8,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

15、业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早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

16、结果是:见下图)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上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请你解释下图(图2.10),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

17、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引导学生读P22图2.11“植物固沙”)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引导学生读P22图2.11“植物固沙”)人们将水分条件较好,开有一定植物生长的沙漠圈围起来,实行封沙育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或者选育梭梭、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实践证明,这是改造利用沙漠行之有效的方法。(思考)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水分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治理重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4.

18、治理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a.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b.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c.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a.干旱地区的绿洲地区:应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b.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

19、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a.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b.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c.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还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的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5.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引导学生读P23图2.12“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我国政

20、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活动】:1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说明前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的潜在自然背景。并说明人们的生产活动怎样加剧了这个过程。点拨:对图2.16的分析,要知道”垦荒地区”处于亚欧大陆的中部偏北的地方,虽处于西风带但远离水汽来源,故降水稀少。从其周边的内陆湖“里海”、“咸海”的分布特点,可以推断,这是一个半荒漠向干草原的过渡地带,是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状况必定是寒冷、干旱、大风。2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前苏联在总结大规模垦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护

21、措施。仔细分析这些措施,你认为该地区防治荒漠化(土壤风蚀)的主要方向是什么?点拨:要善于将所列四项保护措施逐条进行分析,而后进行归纳,不难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的东西,那就是“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前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与措施可以被我国的哪些地区所借鉴。点拨:关于对前苏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的适应性研究,当然少不了要对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既然前苏联的“垦荒地区”的环境特征是干旱、大风、风沙大,防治措施是“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那它将适用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当然,一些措施同样可以适用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甚至海南岛的西部地区。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荒

22、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1土地退化的形成:2荒漠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我国西北地区的概况:位置范围: 地形特征: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2)脆弱的生态环境:(3)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根本原因):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过度憔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4治理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5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第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