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word.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8912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word.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二中校本培训(学案、评价、指导)综合表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科目语文班级七年级设计教师指导教师课题驿路梨花听课时间听课人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方法,

2、粗知故事梗概,体会作品运用悬念和误会使情节一波三折的巧妙构思。2、细读课文,理解“梨花”的深刻含义,分析标题的妙处。3、理解作者对雷锋精神的歌颂,培养助人为乐的美德。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梨花”的深刻含义,分析标题的妙处,探究文本主旨,体会作者对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难点:分析作品的精巧构思,理解“梨花”的深刻含义,体会标题的妙处。教学过程评分 评价一、圣贤名句品惊喜:诗词激趣,导入新课 人生无处不惊喜,比如诗词大会,还比如这些诗词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醒来,世界已是银妆素裹,天赐惊喜啊!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跋涉途中,这份豁然开朗又将带给人多少惊喜! “众

3、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是拨开迷雾的惊喜。“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这是陆游的惊喜,也是现代作家彭荆风的惊喜。其实我们的生活,只要细心品味,真诚经营,惊喜会无处不在。遇见是惊喜,发现是惊喜,收获更是惊喜。我们一起走进故事驿路梨花,感受文中人物的惊喜,收获属于我们的惊喜。二、理清情节寻惊喜:粗读课文,整体感知、教给略读方法。l 心专一l 眼扫视l 勿出声l 不回看l 记要点.()谁能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来说说“我”和老余在这一路上的经历?(发现小茅屋)投宿小茅屋遇见瑶族老人(修葺小茅屋)见到哈尼族小姑娘()围绕这山间小茅屋,先后出场了不少人物,他们都是谁? 这些人为

4、这小茅屋个个出力,都做了些什么事?出现次序人物所做好事做好事的时间修葺小茅屋十多年后的某天早上瑶族老人十多年后的某天晚上及第二天早上梨花妹妹前几年,姐姐出嫁后盖小茅屋十多年前路过时梨花照料小茅屋小茅屋盖好后直到出嫁前三、深入文本绘惊喜:(一)悬念误会,构思精巧这些人物出现的时间前后跨越10多年,作者为什么不按时间顺序写呢?(这样写就太平淡了) “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说写文章要像山一样,要有起伏波澜。本文的波澜就在两个方面悬念和误会。悬念就是作者预设的一个谜。在本文,这个悬念是什么?茅屋的主人是谁。在这个悬念的指引下,又产生了两次误会,你读出来了吗?一是(误会瑶族老人是茅屋主人),二是(误会

5、梨花妹妹是梨花)误会重重,悬念迭起,这样写来,就使文章一波三折,波澜起伏,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引人入胜,有极强的艺术效果。(二)探究讨论,领会主旨读完了全文,误会也消除了,你说说看,这里边到底谁才是小茅屋的主人? 老师总结:解放军修建了小茅屋,部队却开走了;梨花接管了小茅屋,最后却远嫁了;哈尼小姑娘们继续照管小茅屋,但她们却不是修建者;“我”、老余、瑶族老人为小茅屋添草挖沟,尽了主人之责,但“我们”却都只是匆匆过客。同学们,词典上关于主人的定义有二:一是指财产的所有者,二是指接待宾客的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都为了后来的路人尽了主人之责,他们都是主人!凡是小茅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他们都

6、是主人,因为他们心中都住着同一个人,他是雷锋!(板书)你是哪里读出来的?请找出原句,读给大家听。(三)赏析美句,理解标题这雷锋精神很美,美得就像文中处处盛开的梨花。课文中描写梨花美景的片段你能找到几处?请快速浏览,用波浪线勾画。第一处美景是哪一句呢? (1)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这是我们在什么境况下发现的美景呢?回归原文,概括一下(夜幕降临,却找不到住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梨林乍现,我们该多惊喜多激动!美景美读,现在请把你的感受融汇在朗读声中,我们一起合作:师:“看,梨花!”生:“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多么美丽的梨花,多

7、么美丽的心情。()请大家听我读一读。边听边想象,这几句话把你带入了一个怎样的意境中?“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说说你想象的情境吧?(诗情画意,美!舒畅惬意!)女生齐读。 ()第三处梨林景,谁来为大家读一读?“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这一处写景,与前两处有所不同,你发现了没有?前两处是实写,此为虚写。前两处只写梨花,而这里,既写了花,还写了人。 ()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8、人在花中,花美人更美。所以,作者赞花更赞人!小结: 驿路梨花本指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又是梨花姑娘,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这标题把景、人、主旨融为一体,还巧妙引用了陆游的诗句,真是含蕴丰富!文中点题句“驿路梨花处处开”自然也是耐人寻味了,你能根据课文主旨给它续一个七字短句吗?雷锋精神代代传。学生齐读:“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四、拓展延伸获惊喜。补充:本文是一篇小说,人物是虚构的,但茅屋是真实的,雷锋精神是真实的,因为艺术来自于生活。作者曾在西南边陲生活过多年,他曾满含深情地说:“云南边疆民风淳朴,尽管当地的人们没有把学雷锋的口号挂在嘴上,但

9、他们却一向有助人为乐的好习俗,好客、热情、关心他人,我经常想起那里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当年曾住过的深山老林里只为方便他人的小茅屋,想起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想起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为小茅屋做点事的人。” 本文写于年,是作者在文革期间坐了七年冤狱后重提笔写的第一篇作品,但读此文,我们感受到的只有喜悦、感动与温暖,因为他说:“我热爱生活,尽管我功力有限,我还要尽力为欢乐生活奏乐。”这不是作家带给我们又一惊喜吗?即使身陷泥淖,依然心向美好,点赞人间真情 。所以幸运如我们,更应热爱生活,像小茅屋的主人,像作者彭荆风那样,把爱心传递,让惊喜绵延!(齐读) 作业:、寻找身边的“梨花”,写写他的助人小故事;或做生活中那朵绽放的梨花,写出自己助人的过程及感悟,200字左右。(设置悬念或误会能让故事更引人入胜哦!)、课后背诵陆游的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或教研组评价):听课人签字:学科组长签字: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