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同步测试及答案-精选文档.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8936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同步测试及答案-精选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同步测试及答案-精选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同步测试及答案-精选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同步测试及答案-精选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同步测试及答案-精选文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一、单选题“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

2、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下列节气中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位置最南的是()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

3、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2.下

4、列哪个气压带控制下的天气通常是多雨的() A.赤道低压带B.极地高气压带C.极地东风带D.信风带3.当亚欧大陆上印度低压势力增强时( )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B.地球上气压带向南移动C.北半球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D.北京比上海昼长4.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相互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及性质分别为( ) A.下沉,干燥B.上升,湿润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D.由低纬流向低纬,湿润(2)图示最有可能是以下日期中的( ) 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3)关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

5、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B.7月份,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C.南半球的气压带断裂为块状D.1月份,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大陆上5.读某季风亚洲季风示意图,回答下题(1)图示季节,连云港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B.温和少雨C.寒冷干燥D.高温少雨(2)图示季节,甲地风向为()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6.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副热带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暖高压B.副极地低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C.极地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D.赤道低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7.当地球绕日公转至图中点与点之间时,被亚洲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

6、带是()A.副热带高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C.赤道低压带D.极地高压带8.读图“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1)此时北半球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此季节甲地()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盛行西南风C.气候炎热干燥D.有太阳直射9.读“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题(1)图示M气压带所在半球与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C.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2)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A.B.C.D.10.读图,四个箭头表示风向,回答下题(1)如图四个箭头中,能正

7、确表示北半球信风带风向的是() A.AB.BC.CD.D(2)如图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盛行西风带风向的是() A.AB.BC.CD.D11.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下题(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B.1020盛行东南风C.2030盛行西北风D.3040盛行西南风(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12.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题。(1)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极地

8、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2)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B.一月0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二、综合题13.读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F处的盛行风向是_,在该风带影响下的气候特点是_。 (2)图中C处的气压带是由_原因形成的,该气压带气流_,在其影响下的地区具有_的气候特点。 (3)夏至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_(北、南),受C、D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_气候。 14.读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图,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风带的风向 (2)图中代表的是_风

9、带,终年受其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它的特点是_ (3)写出气压带B的名称_;A、B、C、D四个气压带中降水较多的是_ (4)气压带D的形成原因是_;7月份,气压带D的位置大致在_ (5)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双项) A.热的地方成低压,冷的地方成高压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C.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D.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15.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填出图中各字母所在的气压带名称。A_ B_C_ (2)常年在D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_。这种气候的特点是_。 (3)极锋是由_和_的气流交汇而形成的。 (4

10、)填出图中三圈环流的名称:是_,是_。 (5)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双项) A.热的地方成低压,冷的地方成高压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C.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D.气压带、风带夏季南移,冬季北移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的规律,由题意分析:当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位置最南时,太阳直射点大约在南回归线附近,此时 是北半球的冬至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全球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故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位置取决于太阳直射

11、点的位置2.【答案】A 【解析】【分析】A、赤道低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故A正确;B、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故B不合题意;C、极地东风带内风多来自极地地区,寒冷干燥,降水少,故C不合题意;D、信风带内的信风多是内陆风,降水少,故D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对天气的影响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往往成云致雨;高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西风带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湿润气流,降水较多;信风带内的信风多是内陆风,降水少;极地东风带内风多来自极地地区,寒冷干燥3.【答案】D 【解析】【分析】7月亚欧大陆上强烈升温,形成上升气流

12、,则近地面为低压,名称为亚洲低压,即印度低压。当该天气系统强盛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地球上气压带向北移动,北半球海洋上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北京比上海昼长。【点评】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当亚欧大陆上印度低压势力增强时为7月份。4.【答案】(1)A(2)D(3)B 【解析】【分析】考查气压带的分布规律,据图可知图中位于30S,说明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天气以晴朗为主,干燥少雨,故A项正确。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据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S以南,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最可能的时间是12月22日,故D项正确。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气压带以高压中心和低压中

13、心的形式出现,故A项错误;7月份,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故B项正确;南半球大部分地区为海洋,基本呈带状分布,故C项错误;1月份,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A D B【点评】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及季节移动规律,要求熟记气压带风带在全球的分布规律,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气压带与风带发生了南移,北半球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气压带没分割,7月份,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1月份,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5.【答案】(1)C(2)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此时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为北半球冬季,

14、此时连云港的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2)由题中图可以看出,亚洲出现高压,可知是冬季,甲地位于印度,冬季吹东北风故答案为:(1)C(2)C【点评】(1)冬季(1月)副极地低压被陆地冷高压切断,如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低压仅留在海洋上,有冰岛低压和阿留申低压(2)东亚地区,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所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而南亚地区,因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所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当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时,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风6.【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的形成。气压带的形成有热力原因和动力原因。赤道低压

15、和极地高压为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极地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7.【答案】B 【解析】【分析】A、副热带高压带是夏季被切断的,故不符合题意;B、当地球绕日公转至图中点与点之间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所以是北半球的冬季,1月(冬季)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北太平洋中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中的冰岛低压),故正确;C、赤道终年高温,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没有被切断,故不符合题意;D、极地终年寒冷,海陆热力差异小,没有被切断,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由于海陆热

16、力性质的差异,海陆分布实际切断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1月(冬季)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北太平洋中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中的冰岛低压),在东亚形成了西北季风;7月(夏季)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得副热带高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太平洋中的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中的亚速尔高压),在东亚形成了东南季风图中的点是12月22日,点是3月21日当地球绕日公转至图中点与点之间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所以是北半球的冬季,所以大陆是高压,海洋是低压8.【答案】(1)B(2)C 【解析】【分析】(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说明是夏季

17、(2)由题中图可以看出,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干燥故选:(1)B(2)C【点评】(1)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夏至时,气压带和风带比春分时北移5左右(2)由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气流,由于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空气渐重,在距地面48公里处大量聚集,转向南北方向扩散运动,同时还受重力影响,故气流边前进,边下沉,各在南北纬30附近沉到近地面,使低空空气增多,气压升高,形成了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

18、,它是因为空气聚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属暖性高压9.【答案】(1)A(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为南半球东南信风带,M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2)读图可知,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由北向南排序为故选:(1)A(2)B【点评】(1)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这些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

19、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2)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这些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10.【答案】(1)B(2)C 【解析】【分析】(1)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北半球信风带风向是东北信风,结合题中图可知B选项正确(2)南半球盛行西风带为西北风,符合的是C故选:(1)B(2)C【点评】(

20、1)低纬信风带位于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北半球低纬信风为东北风,南半球低纬信风为东南风,中纬西风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北半球中纬西风为西南风,南半球中纬西风为西北风(2)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11.【答案】(1)D(2)B 【解析】【分析】(1)A、010N主要盛行东北风,故不符合题意;B、10N20N是东北信风带,盛行东北风,故不符合题意;C、20N30N被南移的副热带

21、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故不符合题意;D、30N40N是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南风,故正确(2)A、图中甲图中的副热带高压带在北纬 30以南,说明是南移,是北半球的冬季,故不符合题意;B、此时乙图中的副热带高压带在30以北,说明是北移了,判断是北半球的夏季,故正确;C、图中甲图中的副热带高压带在北纬 30以南,说明是南移,是北半球的冬季,故不符合题意;D、此时乙图中的副热带高压带在30以北,说明是北移了,判断是北半球的夏季,故不符合题意故选:(1)D(2)B【点评】(1)此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根据图甲的气压带的位置判断副热带高压带南移,根据纬度分析是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所以是北半球的

22、冬季冬季赤道低压带南移,010N主要盛行东北风,10N20N是东北信风带,盛行东北风,20N30N被南移的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30N40N是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南风(2)此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在30度附近是副热带高压带气压带会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此时乙图中的副热带高压带在30以北,说明是北移了,判断是北半球的夏季图中甲图中的副热带高压带在北纬 30以南,说明是南移,是北半球的冬季12.【答案】(1)B(2)B 【解析】【分析】【小题1】根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和甲乙两风带的风向,可判定丙为高压带,且两

23、侧的风向不同,故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且风向向左偏,判断丙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小题2】A全球变暖,高山和极地的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故不符合题意;B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高纬度变得更加温暖湿润,所以1月0度等温线向北移动,故正确;C全球变暖,高山和极地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南海诸岛的面积减少,故不符合题意;D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高纬度变得更加温暖湿润,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并结合风向的判断方法:根据地转偏向力的不同偏向判断南北半球;并结合南亚夏季西南季风的成因分析

24、。二、综合题13.【答案】(1)东北;寒冷干燥(2)动力;下沉;炎热干燥(3)北;地中海 【解析】【分析】根据纬度,图中F处是极地东风带,盛行风向是东北风,在该风带影响下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图中C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带是空气运动到该纬度上空,集聚下沉形成,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该气压带气流下沉,在其影响下的地区具有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夏至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图中D是盛行西风带,受C、D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故答案为:(1)东北;寒冷干燥。(2)动力;下沉;炎热干燥。(3)北,地中海。【点评】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

25、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14.【答案】(1)(2)中纬西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3)副极地低气压带;B、D(4)热力原因;赤道以北(5)B,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2)图中代表的是中纬西风带,终年受其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它的特点是全年温和多雨(3)读图可知,B为副极地低气压带,A、B、C、D四个气压带中降水较多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对应的是B和D(4)气压带D的形成原因是热力原因,7月份,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气压带D的位置大致在赤道以北(5)赤道地区温度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

26、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气压带、风带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故选:BC故答案为:(1) (2)中纬西风(盛行西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3)副极地低气压带;B、D(4)热力原因;赤道以北(5)BC【点评】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这些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由于气压

27、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从而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和气候15.【答案】(1)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2)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3)极地东风带;西风带(4)中纬环流;低纬环流(5)B,C 【解析】【分析】(1)(4)题根据所学的三圈环流与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不难完成。(2)D为赤道低压控制下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盛行上升气流,终年高温多雨。(3)极锋的形成是来自高纬的冷气流(极地东风)与来自低纬的暖气流(西风)交遇而成的,暖气流沿锋面上升,在南北纬60附近的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压。(5)高低压只能是结果,其成因有两种可能,一是热力因素而成的(受热气流上升形成热低压,遇冷气流下沉形成冷高压),二是动力因素的结果(副热带高气 压带的形成是高空气流的下沉,副极地低带的形成则是来自高纬的冷气流与来自低纬的暖气流在南北纬60附近的近地面交遇,暖气流沿锋面上升而成的)。无论 是热力还是动力,低气压带都有上升气流,出现多云雨的天气特点。高气压带气流有下沉,天气多为晴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太阳直射点的 南北回归移动,其移动规律基本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移动一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比较全面和熟练的掌握,试题难度不是太大,属于基础性的题目。第 - 10 -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