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13课五四运动 练习题-word.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8952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0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13课五四运动 练习题-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13课五四运动 练习题-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13课五四运动 练习题-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13课五四运动 练习题-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13课五四运动 练习题-word.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 五四运动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一、选择题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

2、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所说的“这场运动”是( D )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

3、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2.五四运动发生在哪一年( C )A. 1915年 B. 1917年 C. 1919年 D. 1921年3.“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中所反映历史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4、A)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C.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4. 右图连环画反映的事件是( C )A金田起义B义和团运动C五四爱国运动D中国共产党成立5.我们中国有很多值得纪念的日子,下列那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立的( B )A. 劳动节 B. 青年节 C. 中秋节 D. 建军节6.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C)A.“打倒列强,除军阀”B.“取消二十一条”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7. 五四运动是,人们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下列口号在游行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D )A. 誓死力争

5、还我青岛B. 取消二十一条C.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D. 扶清灭洋8.“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是五四运动中喊出的口号。其中“国贼”不包括( D )A曹汝霖B章宗祥C陆宗舆D袁世凯9.右图是马星驰先生所作的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它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C)A. 商人罢市的推动B. 工人阶级参加斗争的巨大作用C. 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D. 学生罢课的作用10.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是( B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A B CD11. 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

6、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标志着中国( C )A近代史的开端B近代化的起步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 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道,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B)A. 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B. 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C. 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D.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13.“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以上材料反映的( A )A. 山东半岛的主权问题 B. 辽东半岛的主权问题

7、 C. 香港岛的主权问题 D. 台湾岛的主权问题14. 对中国而言,五四精神就是一种现代的人文精神,正如胡适所说,“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发挥了先锋作用B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五四运动扩大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D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15.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你的理解是(D)A. 是一次爱国运动B. 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运动C. 取得了初步胜利D. 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巨大作用二、材料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

8、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已去,就是在于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去维持公理,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1)这是哪次运动的传单?这次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宣言中的“外争主权”指什么?“内除国贼”又指谁?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收回山东青岛主权;曹汝霖等人。(3)宣言希望全国工商各界参加爱国运动,结果怎样?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4)宣言最后的“两个信条”表现了这次运动的什么精神?我们该如何发扬这种精神? “五四精神”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是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作为新世纪的中国青年,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建设繁荣、民主、文明和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