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同步教案:第1节地形和地势-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9054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同步教案:第1节地形和地势-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同步教案:第1节地形和地势-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同步教案:第1节地形和地势-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同步教案:第1节地形和地势-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同步教案:第1节地形和地势-文档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

2、“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2课时)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

3、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学目标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知识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2能在图上标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3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4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5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地形区名称和位置。6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

4、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能力。2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3通过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4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难点重点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2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

5、境。难点地势对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教学准备1中国地形挂图。2搜集中国不同地形景观图。3制作课件。第一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回想七年级世界地理部分,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地形?(答:五种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想想学过的国家都有哪些地形?(举几例)(答:日本、印度等)读第23页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找一找这五种地形我国是不是都有分布。从而得出结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课件图片、视频引入:播放山地、高原、丘陵的景观图。你们知道以上播放的是哪几种地形类型吗?学生回答:山地、高原、丘陵。你们知道这三种地形合起来称为什么吗?它在我国陆地面积中占多大的比例呢?二、自主合作

6、,感受新知见探究在线学生用书“预习导学”。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教师板书:(一)地形类型多样活动1:看图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板书)。教师引导: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反映祖国不同地形区的图片,边展示边让学生回答是何种地形,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确五种地形的特征。学生观察:看课本第23页图2.2,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教师点拨:在以上地形区的周边围绕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山脉。教师引导:学生读图2.2,找出横断山、巫山、太行山、大兴安岭、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秦岭,观察山脉两侧各是什么地形区?学生填表:做课本第25页活动3。归纳过渡:可以看出山脉成为地形区之间的界线,因此说山脉构成了我国

7、地形的骨架。活动2:看图分析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板书)。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山脉景观图片,思考山脉的形态特点。教师点拨:山脉多按一定方向延伸。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5页图2.6,明确山脉走向。学生读图:完成课本第25页的活动1。教师组织:分四个组,每组观察思考一组问题,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指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回答。1东西走向的山脉自北向南有几列?名称各是什么?2我国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是哪列山脉?是什么走向?这种走向的山脉有几列?名称是什么?3喜马拉雅山是什么走向?指图说出珠穆朗玛峰的位置。4还有什么其他走向的山脉,试举几例。教师出示:画好的中国轮廓图。学生互动:学生自愿到台前按照不同走向

8、画出我国的主要山脉。同时,其他同学说出山脉的名称。贴图游戏:让学生把写有山脉名称的白纸条和写有地形区名称的彩色纸条,在中国轮廓图上粘贴好。形象地得出“山脉构成地形骨架”的结论。学生作图:完成课本第25页的活动2。学生观察:长白山、武夷山、喜马拉雅山的分布与行政单位的关系。教师引导:除了自然地理界线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活动3:讨论分析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板书)。学生讨论:分组,针对课本第24页景观图,每组一幅图,谈谈这些地形特点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学生发言:每组派代表发言,也可自由辩论。教师总结:充分肯

9、定学生的发言,特别表扬那些考虑问题较深、较细的同学。教师引导:看课本第22页图各反映了什么景观?学生思考:同是高原,可为什么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却大不一样?学生发言:畅所欲言。板书:(二)山区面积广大活动1:学生读书、读图、计算、绘制图形,得出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教师引导:步骤(一)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找出山区概念。步骤(二)学生读图2.3,了解五种地形所占比例。步骤(三)指导学生绘制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方法指导:先计算出每种地形对应的圆心角,再将相应的份额用半圆仪在饼状图上画出来,再涂上不同的颜色,并添加图例和注记,最后再计算出山区(山地、高原、丘陵)所占比例。教师提问:山区占多大比例?

10、学生回答:69%,约2/3。景观各不相同,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由此可见,人类是如何巧妙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反映了人类的聪明才智。活动2:讨论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了,还是越来越小了?欣赏歌曲:青藏高原或信天游等能反映民风民俗的歌曲。学生阅读:课本第24页的阅读材料“地形与民俗”,思考以上问题。教师补充:提供一些其他的民风民俗资料,如姑娘出嫁远方等。学生发言:略。教师提议:学生围绕“地形对人们的影响”(或“地形与生活”)这个专题,以小组为单位,课下搜集材料,并写成小论文,择优展示。通过比较得知,我国山地多,平原少,耕地不足;与美国比较,总面积

11、差不多,美国耕地占总面积一半以上,而我国只占10%多一点。活动3:分组讨论,总结出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教师组织: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组,甲组讨论有利条件,乙组讨论不利条件。学生活动:准备工作:各组同学分头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有条件的可上网查询,然后在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做好资料的引导和支持工作。讨论发言:组内讨论的基础上,在全班轮流发言,说对一条,加10分,看哪组得分高,每人只限讲一点,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另一组有不同意见,可展开争论。发言开始:甲组某同学:山区旅游资源丰富。(10分)乙组某同学:山区自然灾害多。(10分)教师肯定:计算两组得分,对优胜组掌声鼓励。对另一组也予以肯定。教师小

12、结:根据学生的发言,口头小结(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承转:以上同学们说出了山区的许多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近年来,在开发山区、建设山区的时候,由于研究程度不够,人们的一些经济活动,使山区环境不断恶化,自然灾害也越加频繁发生。那么,在开发山区的时候,怎样做到既发展经济,又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怎样预防和避免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请同学们讨论,特别是家在山区的同学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为本地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活动4:通过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智慧,提出开发山区的一些合理方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组织:小组划分:由于本次讨论题难度较大,需发挥集体的智慧来解决,这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通过自荐或者推

13、选出一位代表发言。学生活动:准备工作:各组成员,分头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有条件的也可上网查询,然后小组内集体讨论,商定出答案,教师为学生查找资料服好务。学生发言:在组内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在全班发言,答对一条加10分,在发言过程中,其他小组如有不同意见,可展开争论,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讲的加20分。发言开始:一组代表发言:山区森林丰富,如果滥采滥伐,就会导致水土流失,所以要有计划地采伐。教师提议:同学们掌声鼓励。(加10分)三组代表发言:山区草地可以放牧,但是过度放牧,也会引起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现象,所以放牧要考虑草场的承受力。教师提议:同学们掌声鼓励。(加10分)二组代表(加10分)教师小

14、结:各组同学经过认真准备,提出了许多开发山区的好方案,这是全体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有的同学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讲了一些好方案,这种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的做法很值得赞扬。下边计算得分,对优胜组掌声鼓励。课后各小组把提出的方案整理成书面材料报上来。活动4:通过分组讨论,发挥个人和集体的智慧,分析贫困产生的一般原因,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和措施。活动内容:我国2/3以上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山区,请同学们讨论回答下面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举例说明,造成西部一些地区贫困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第二个问题,说一说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教师组织:将全班同学分为

15、A、B两组:A组代表中西部贫困地区,回答第一个问题。A组同学在分析贫困原因的同时,也探讨一下发展本地经济的方法和途径。B组同学代表较富裕的东部平原地区,在回答第二个问题的同时,也讨论一下如何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活动:准备工作:各组成员分头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有条件的可上网查询,也可提前做好调查、访问、采访政府官员等准备工作。教师引导:教师做好资料的引导和支持工作。学生讨论:在材料搜集、讨论、整理的基础上,在全班发言,仍采用以上计分办法,每组自荐或者推选三位代表发言。发言开始:A组代表:山区自然条件差,比如:青藏地区终年气候寒冷,这样只能种植一些耐寒的作物。(加10分)B组

16、代表:政府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长大后,准备到西部地区去工作(加10分)学生活动:你们(A组)怎么办?A组代表:我们要发挥山区优势教师小结:以上中西部地区的同学,分析出了许多贫困的原因,并列举了例子,也探讨出了解决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些途径和方法,东部地区的同学也列举了政府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大量措施,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有的想法也非常感人,这些都说明同学们确实动了脑筋,课后各组把这些建议、措施整理成书面材料。四、课堂检测,巩固新知第二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课件图片、视频引入:播放反映祖国不同地形区的视频短片,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习欲望和爱

17、国热情。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见探究在线学生用书“预习导学”。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板书: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活动1:看图分析总结地势特征。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学生观察:颜色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教师提问:我国什么地区地势较高?什么地区地势较低?学生回答:西部地势较高,东部地势较低。教师总结: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学生绘图:教师指导学生绘出我国地势从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活动2:启发学生看图总结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教师提问:看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颜色是否有明显区域变化?根据颜色明显的区域变化,你认为可以把中国地势大致分为几个阶梯?理由是

18、什么?学生讨论:有的可能分为两大阶梯,有的可能分为三大阶梯等等,都有自己的理由。教师点拨:假若分为三级阶梯,你认为阶梯间以哪些山脉为界较好?(看中国地形图)学生看图:在中国地形图上,学生能找出较明显的山脉:如昆仑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大兴安岭、太行山等。教师引导:若把最高的一块区域作为地势第一级阶梯,其平均海拔高度是多少?主要是哪个大地形区?学生观察:看图2.9和地图册。学生回答:第一级阶梯主要地形区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教师展示:青藏高原景观图片。教师引导:同学们看“中国地形的分布”图和图2.9第二级阶梯上主要地形区有哪些?平均海拔是多少?学生回答:内蒙古草原、云贵高原、黄土

19、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平均海拔10002000米左右。教师点拨:所以第二级阶梯上地形多高原、盆地。教师引导:地势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是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多在多少米? 学生观察、回答:平原、丘陵为主,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学生作图:做课本第28页上活动,在图中标出三级阶梯界线名称。活动3:讨论分析地势对气候、河流、水能、交通的影响。教师引导:地理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会对其他地理要素,如气候、河流流向、水能、交通等产生什么影响呢?动手制作:分组用准备好的橡皮泥做出中国大致轮廓,并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成三级阶梯区域,形成形象、直观的立体地形模型。学生

20、讨论:分为四个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专题,并做好记录,然后选派一个代表发言,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注意湿润气流的流向对降水量的影响。学生发言: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畅所欲言,同时允许同学们进行辩论。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俗话说“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同时可以自制复合投影片,将长江、黄河、珠江上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的主要水电站的位置和三级阶梯示意图复合在一起,来说明地势对水能资源的影响。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自西向东流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活动4:假设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将会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因素产生什么影响呢?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思考,时间要放宽一点,课堂上完不成,课下完成,并写成小论文。教师点拨:学生结合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四、课堂检测,巩固新知板书设计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