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二节《溶解度》基础题(word版)-word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9383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二节《溶解度》基础题(word版)-word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二节《溶解度》基础题(word版)-word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二节《溶解度》基础题(word版)-word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二节《溶解度》基础题(word版)-word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二节《溶解度》基础题(word版)-word文档资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2018 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二节“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2、。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溶解度基础题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

3、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唐

4、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

5、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t3时,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 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t1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各蒸发掉 10g 水,析出甲的质量大 D分别将 100g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3降到 t1,析出甲的质量大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C要使 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Dt2时,往 100g 水中加入 90g 甲,充分搅拌后得到 190

6、g 甲的溶液3对“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 31.6g”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A20时,100g 硝酸钾溶液中含有 31.6g 硝酸钾 B在 100g 水中溶解 31.6g 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C2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31.6g 硝酸钾 D20时,溶解 31.6g 硝酸钾最多需要 100g 水第 28 页4 常 温 下 进 行 下 列 各 组 对 比 实 验 ,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A对比实验和,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对比实验和,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C对比实验和,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D对比实验和,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

7、解性5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 和,具体措施有:加入氢氧化钙;升高温度;降低温度;加入水;恒温蒸发水。其中措 施正确的是()A B C D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把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一定不变Bt2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将 t1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三种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D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7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Bt

8、时,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D60时,100 g 水中加入 90 g 硝酸钾,充分搅拌,可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8若要增加汽水中的二氧化碳,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增加水量B持续通二氧化碳C升温D加压9欲使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A降低温度B再添加溶质 C升高温度D倒出些溶剂10下列实验方法中,错误的是() A用加水的方法将 NaCl 饱和溶液转变成不饱和溶液 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 CO2 是否收集满 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D用加入过量 Zn 粉、再过滤的方法,除去 ZnSO4 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稀

9、 H2SO4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溶液 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C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Ct3时,将 40g 乙加入 100g 水中可得 l40g 溶液Dtl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13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右侧 U 型管中 b 处液 面上升,则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A氯化钠 B氢氧化钠C硝酸铵 D冰14小美同学向如图所示

10、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逐渐熔 化并且塑料片掉了下来。那么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氯化钠 B白糖C硝酸铵 D氢氧化钠15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 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1下列 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甲溶液仍饱和B两溶液仍饱和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D溶液质量:甲=乙16下列有关溶液及其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溶液都属于混合物 B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溶液中的溶质都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的 D固体 NaOH 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17下列方法中一定能将饱和溶液转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A降低温度B增加溶剂C充分搅拌D增加溶质18某同学在如图所示的烧杯(用

11、石蜡将烧杯和塑料片粘在一起)中加入一种固 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硝酸铵 B氢氧化钠C氯化钠 D蔗糖19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20为了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固体硝酸钾 B升高温度C加入水 D降低温度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21如图是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t1时,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 A 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下同)(2)将 t3的 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12、各 200g,降温至 t1,析出晶体的质 量关系是 A B(3)t2时,100g 水中溶解 50gA 刚好饱和,那么 50g 水中溶解 gB 也刚 好达饱和22上完体育课后,小明感到又热又渴,他买了一罐“健力宝”饮料,拉开瓶盖,看到有大量的泡沫溢出此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 ;他赶紧喝 了几口后,禁不住打了几个嗝,感到凉爽多了此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 度 23如图表示 M,N 两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请回答:(1)在 t2,M 物质的溶解度 N 物质的溶解度(填写“”、“”或“=”)。(2)若 t1时,M 物质的溶解度为 20g,那么 N 物质的溶解度为 ,则4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13、 N 物质 g。(3)将 t2时 M,N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观察到的现象是 。2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任填一条) ;(3)t2时,将 16g 甲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 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 (任填一 种方法)25请你选择“饱和、不饱和、浓、稀”等相关的词语或数字恰当地填入下列空格中(1)在一定温度下,把 1g 熟石灰加入到 100g 水中,振荡后发现有少许熟石灰 未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该清液既是

14、 溶液,也是该温度下的 溶 液(2)已知 20时,50g 水中最多可溶解 18g 食盐现向 100g20的水中加入 20g 食盐,可得 g 的 食盐溶液若另向 100g20的水中加入 40g 食盐,可得 g 的 食盐溶液26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请说明在下列情况下弹簧秤 读数变化情况(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如果在恒温时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弹簧秤读数 (2)如果降低上述(1)的溶液的温度,弹簧秤读数 (3)如果向(1)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弹簧秤读数 27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20时,A、B、C 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5、 (2)35时,A、B、C 的饱和溶液各 w g,均冷却至 20时,析出晶体多的 是 ,少的是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3)30时,a 点表示 100g 水中溶解 A 物质的质量,要使其变为 30的饱和溶液,还需要加入 A 物质的质量是 (4)若 A 中混有少量 C,则提纯 A 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28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13.331.663.9110169(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2)20时,向 100g 水中加入 31.6g 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 (填“饱 和”或“不饱和”)溶液(3)20时,向 100g 水中加入 40g 硝酸钾,若

16、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 方法是 (4)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2)中所得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 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 出的是 (填字母)A冰B浓硫酸C硝酸铵D干冰E氢氧化钠F氧化钙(5)向一定量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原温度,产生的现象 是 ;其中改变的量是 (提示:CaO+H2OCa(OH)2) A溶质的质量B溶剂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质的质量分数2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乙物质的溶解度;(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填“

17、甲”或“乙”)物质;(3)t2时,把 45g 乙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写 1 种)使它变 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30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t2时,A、B、C 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有 t1时 A 的饱和溶液 80g,其中 A 的质量为 g把 C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大将 t3时 A、B、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到 t1后,三种溶液中溶

18、质的质 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2019-2018 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第二节溶解度基础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t3时,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 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t1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各蒸发掉 10g 水,析出甲的质量大 D分别将 100g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3降到 t1,析出甲的质量大【解答】解:A、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 t3时,将甲的饱和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故 A 说法正确; B、t2时,

19、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相同质量的溶剂中含有相同的溶质,所 以 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 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故 B 说法正确; C、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所以 10g 水中溶解的乙比溶解的甲多, 所以 t1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各蒸发掉 10g 水,析出乙的质量大,故 C 说法 错误;D、从 t3降到 t1甲的溶解度减小的幅度比乙溶解度减小的幅度大,所以析出 的甲的质量大,故 D 说法正确。故选:C。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C要使 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

20、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Dt2时,往 100g 水中加入 90g 甲,充分搅拌后得到 190g 甲的溶液【解答】解: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所以溶解度在该温度下相等。正 确。 B、甲的溶解度曲线相对其他两物质变化更明显,所以受温度影响明显。正确。 C、要使 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或者添加溶剂的 办法等。正确。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80g,所以在 100g 水中加入 90g 甲物质时,有 10g甲物质剩余,因此得到是 180g 溶液而非 190g 溶液。错误。 故选:D。3对“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 31.6g”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A20

21、时,100g 硝酸钾溶液中含有 31.6g 硝酸钾 B在 100g 水中溶解 31.6g 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C2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31.6g 硝酸钾 D20时,溶解 31.6g 硝酸钾最多需要 100g 水【解答】解:A、20时,100g 硝酸钾溶液中含有 31.6g 硝酸钾错误,应该是 131.6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 31.6g 硝酸钾;故选项错误;B、在 100g 水中溶解 31.6g 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错误,因为没有温度,故选项 错误;C、2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31.6g 硝酸钾正确,故选项正确;D、20时,溶解 31.6g 硝酸钾最多需要 100g 水

22、错误,没有指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故选项错误;故选:C。4 常 温 下 进 行 下 列 各 组 对 比 实 验 ,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A对比实验和,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对比实验和,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C对比实验和,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D对比实验和,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解答】解:A、对比实验和,为 0.5g 碘在不同体积的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由于溶剂的体积不同,无法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故选项错误。 B、对比实验和,为 0.5g 碘在不同体积的水中的溶解情况,由于水的体积不 同,无法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

23、解性,故选项错误。 C、对比实验和,分别为 1g 碘、0.5g 高锰酸钾在 5mL 汽油中的溶解情况, 由于溶质的质量不同,无法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故选项错误。 D、对比实验和,分别为 0.5g 碘、高锰酸钾在 5mL 汽油中的溶解情况,溶质 质量、溶剂体积均相同,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5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 和,具体措施有:加入氢氧化钙;升高温度;降低温度;加入水;恒温蒸发水。其中措 施正确的是()A B C D【解答】解: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 液,故把一瓶

24、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可以采取:加入氢氧化钙、恒温蒸发水的方法;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 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还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加入水,接近饱和的石灰水,能继续溶解氢氧化钙,仍为不饱和溶液。 故符合题意。故选:D。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把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一定不变Bt2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将 t1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三种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D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

25、纯甲【解答】解:A、t1时,把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增 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则溶剂减少,故 A 错误; B、据溶解度曲线,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t2是的质量分数100%,故 B 正确;C、t1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解度大小为:乙甲=丙,其质 量分数为:乙甲=丙,升温到 t2时,由于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 大,故甲、乙的质量分数没有变化,仍为乙甲,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故丙的溶解度小于甲,故 C 错误; D、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比乙大,所以当甲中含 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 降

26、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故 D 错误;故选:B。7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Bt时,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D60时,100 g 水中加入 90 g 硝酸钾,充分搅拌,可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解答】解:A、物质溶解度的比较必须有温度的限制,否则不能比较,故 A 错;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100%,t时,硝酸钾和氯 化钾溶解度相等,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但本题没说是否饱和,故 B 错; 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降温能

27、由不饱和变为饱和 溶液,故 C 正确;D、由图示可知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 90g,所以 60时 100 g 水中加入90 g 硝酸钾,充分搅拌,可得到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 D 错。 故选:C。8若要增加汽水中的二氧化碳,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增加水量B持续通二氧化碳C升温D加压【解答】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若要 增加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可采用加压或降温的方法。故选:D。9欲使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A降低温度B再添加溶质 C升高温度D倒出些溶剂【解答】解: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中的降低温度是对于大多数溶液 来说的,有的

28、物质是升高温度可以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例如氢氧化钙, 所以温度不可靠,加入溶质是可靠的;倒出溶剂不现实。故选:B。10下列实验方法中,错误的是() A用加水的方法将 NaCl 饱和溶液转变成不饱和溶液 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 CO2 是否收集满 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D用加入过量 Zn 粉、再过滤的方法,除去 ZnSO4 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稀 H2SO4【解答】解:A、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加水或加热,故 A 正 确;B、用燃着的木条伸在集气瓶口,检验 CO2 是否收集满,故 B 错误; C、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硬水加肥皂水后生成的泡沫少,软水生成的泡

29、沫多,故正确; D、金属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能够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 故 D 正确。故选:B。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溶液 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C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解答】解:A、泥土难溶于水,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不能形成溶液,形成的 是悬浊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等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故选项说法错误。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D、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的物质,氯化钠

30、饱和溶液中能再溶解少量 硝酸钾,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Ct3时,将 40g 乙加入 100g 水中可得 l40g 溶液Dtl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 A正确;B、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陡,所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 B 正确; C、t3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 40g,所以将 40g 乙加入 100g 水中不能得到 l40g 溶液,故 C 错误; D、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l时,甲的溶解度小

31、于乙的溶解度,故 D 正确。 故选:C。13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右侧 U 型管中 b 处液 面上升,则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A氯化钠 B氢氧化钠C硝酸铵 D冰【解答】解: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容器内压强基本不变,右侧 U 形管中 的液面不变,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容器内压强增大,右侧 U 形 管中的液面应左低右高,故选项正确。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容器内压强减小,右侧 U 形管中的液面 左高右低,故选项错误。 D、冰融化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瓶中气温降低,气体体积变小,使 U 型管 右侧水面下降,故选项错误

32、。故选:B。14小美同学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逐渐熔 化并且塑料片掉了下来。那么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氯化钠 B白糖C硝酸铵 D氢氧化钠【解答】解:A、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 B、白糖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 C、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下降,不能使石蜡融化。 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能使石蜡融化。故选:D。15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 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1下列 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甲溶液仍饱和B两溶液仍饱和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D溶液质量:甲=乙【解答】解:A、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

33、 t2甲的饱和溶液降 温到 t1,甲析出晶体,甲溶液仍饱和;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 t2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溶解 度增大,乙变为不饱和溶液; C、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时无晶体析出,降温后溶质质量 分数不变;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 t2降到 t1,甲析出晶体, 溶质质量分数是 t1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由题意无法比较降温甲乙两溶液的质量溶液;故选:A。16下列有关溶液及其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溶液都属于混合物 B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溶液中的溶质都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的 D固体 NaOH 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34、解答】解: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属于混合物,故 A 说法正确;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都是溶液,例如水,故 B 说 法错误;C、溶液中的溶质都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的,故 C 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B。17下列方法中一定能将饱和溶液转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A降低温度B增加溶剂C充分搅拌D增加溶质【解答】解:A、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升温可使饱和溶液变成不 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降温可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 溶液,所以降低温度不一定能成功,故 A 错误;B、增加溶剂可使物质的饱和溶液

35、变为不饱和溶液,故 B 正确;C、充分搅拌不影响饱和溶液的状态,故 C 错误; D、增加溶质依然是饱和溶液,故 D 错误。 故选:B。18某同学在如图所示的烧杯(用石蜡将烧杯和塑料片粘在一起)中加入一种固 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硝酸铵 B氢氧化钠C氯化钠 D蔗糖【解答】解:A、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下降,不能使 石蜡融化。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能使石蜡融化。 C、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 D、蔗糖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 故选:B。19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不饱和溶

36、液一定是稀溶液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解答】解: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 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 有必然联系,不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 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混 合物,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0为了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固体硝酸钾 B升高温度C加入水 D降低温度【解答】解: 溶解

37、度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是否溶解,是否饱和无关,只受到温度以及溶质和 溶剂的性质影响。 A、加入固体硝酸钾,增加溶质能够改变溶液是否饱和状态,但是不能改变溶解 度大小。错误 B、由于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而且硝酸钾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 升高而增大,为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只能升温。正确 C、增加溶剂,会使饱和变成不饱和,而不饱和的则更不饱和,却无法改变溶解 度。错误 D、由于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而且硝酸钾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 升高而增大,为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只能升温,降低温度只能减小硝酸钾的溶 解度,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21如图是 A、B 两种物质的溶

38、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t1时,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 A 小于 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下同)(2)将 t3的 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200g,降温至 t1,析出晶体的质 量关系是 A 大于 B(3)t2时,100g 水中溶解 50gA 刚好饱和,那么 50g 水中溶解 25 gB 也刚 好达饱和【解答】解:(1)t1时,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 A 小于 B;(2)由图可知:将 t3的 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200g,降温至 t1,A 的 溶解度变化幅度大于 B,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比 B 多;(3)t2时 AB 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该温

39、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100g 水中溶解 50gA 刚好饱和,即二者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均为 50g,那么 50g 水中 溶解 25gB 刚好饱和;故答案为:(1)小于;(2)大于;(3)2522上完体育课后,小明感到又热又渴,他买了一罐“健力宝”饮料,拉开瓶盖, 看到有大量的泡沫溢出此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 减小而减小 ;他 赶紧喝了几口后,禁不住打了几个嗝,感到凉爽多了此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 度随温度 升高而减小 【解答】解:小明感到又热又渴,他买了一罐“健力宝”饮料,拉开瓶盖,看到有 大量的泡沫溢出,是因为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 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40、减小,故有大量气泡从瓶口逸出,说明了气体的溶 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他赶紧喝了几口后,禁不住打了几个嗝,是因为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 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故答案为:减小而减小;升高而减小23如图表示 M,N 两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请回答:(1)在 t2,M 物质的溶解度 N 物质的溶解度(填写“”、“”或“=”)。(2)若 t1时,M 物质的溶解度为 20g,那么 N 物质的溶解度为 20g ,则4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N 物质 8 g。(3)将 t2时 M,N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观察到的现象是 M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N 溶液无明显现象 。【解答】解:(1)从两物质的溶

41、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 t2时,M 物质的溶解度 比 N 大,故答案为:(2)在 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在 t1时 相等,都是 20g,即在 100 克水中最多溶解 20gM 或 N,因此在 40g 水中最多溶 解 8g2M 或 N,故答案为:20g,8(3)由于 M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 N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因此将 t2时 M,N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时,M 的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 而 N 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M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N 溶 液无明显现象2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1时,甲乙两

42、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相等 ;(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任填一条)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明显 ;(3)t2时,将 16g 甲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 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 加水 (任填一 种方法)【解答】解:(1)据图可以知道,在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相等;(2)据图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明显,故填:甲的溶解度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明显;(3)t2时,甲的溶解度是 30g,将 16g 甲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 溶解 15g,所得

4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使 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可以采取加入水的方法,故填:饱和,加水25请你选择“饱和、不饱和、浓、稀”等相关的词语或数字恰当地填入下列空格 中(1)在一定温度下,把 1g 熟石灰加入到 100g 水中,振荡后发现有少许熟石灰 未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该清液既是 稀 溶液,也是该温度下的 饱和 溶 液(2)已知 20时,50g 水中最多可溶解 18g 食盐现向 100g20的水中加入 20g 食盐,可得 120 g 的 不饱和 食盐溶液若另向 100g20的水中加入 40g 食盐,可得 136 g 的 饱和 食盐溶液【解答】解:(1)在一定温度下,把 1g 熟石

44、灰加入到 100g 水中,振荡后发现有 少许熟石灰未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该清液既是稀溶液,也是该温度下的饱 和溶液;(2)根据 20时,50g 水中最多可溶解 18g 可知,现向 100g20的水中加入20g 食盐,食盐可以完全溶解,是不饱和溶液,所以溶液的质量=100g+20g=120g;根据 20时,50g 水中最多可溶解 18g 可知,100g20的水中最多溶解 36g 食盐,所以另向 100g20的水中加入 40g 食盐,只有 36g 食盐溶解,是饱和溶 液,所以溶液的质量=100g+36g=136g故答案为:(1)稀;饱和;(2)120;不饱和;136;饱和26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

45、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请说明在下列情况下弹簧秤 读数变化情况(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如果在恒温时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弹簧秤读数 不变 (2)如果降低上述(1)的溶液的温度,弹簧秤读数 变大 (3)如果向(1)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弹簧秤读数 变小 【解答】解:(1)饱和溶液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 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液的饱和溶液;在饱和溶液再加 入一定量的硝酸钾晶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物体所受浮力不变,弹簧 秤读数不变,故答案为:不变;(2)硝酸钾溶液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所以降低上述(1)的溶液的 温度,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降低,导致物体所受浮力降低,所以弹簧秤读 数变大,故答案为:变大;(3)向(1)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加,物体所 受浮力增大,弹簧秤读数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