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3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案-word文档.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9623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3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案-word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3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案-word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3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案-word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3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案-word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3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案-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3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案-word文档.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

2、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

3、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要求】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通过实例,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

4、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试说明】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法指导】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这一类案例的学习与探究方法。 1、为什么要调配?(原因分析) 2、怎么调?(可行性方案分析) 3、调配后对区域有什么影响?(后果分析)【教学过程】(自主先学)

5、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南水北调的必要性:(1)、中国水资源的特点数量上: “总量多,少”空间分布上: “南方多、少,东部多、少”时间分配上: “夏秋两季多,两季少,各年之间变率大”供需状况: 北方耕地多,水少,、地均水量少,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南方以长江为例实际消耗水量仅为径流总量的6%,94%的径流入海。(2)、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自然原因:;径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 人为原因:;现象严重;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设施。(3)、解决我国华北缺水问题的措施: (时间); (空间); 调节水价,增强节水意识;2、 南水北调的可行性: 长江是我国第大河,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也较,长江

6、流经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上游靠近区(填三大自然区名称),中下游与最缺水的平原相邻,地理条件有利于调水。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1、西线工程:位置在上(填大的地形单元),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供水。2、中线工程:从第三级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的水库和 库区引水,可自流供水给平原的大部分地区。3、东线工程: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在黄河以南,地势高低,需北送,在黄河以北则可以向北自流。 4、南水北调工程率先建设的是_线工程,原因:; 地势低平,工程难度小;。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将有效缓解调入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促进其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和地区的,具有巨大的效益、效益、效益。

7、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1)长江径流减少,会引起海水,河口盐度,影响长江下游水质。(2)径流量减少会引起长江泥沙,使航道淤塞。(3)调水对江淮地区的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4)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5)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输水沿线工业发达,会污染水源,降低。(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1.中国水资源特点 2.华北缺水的原因3. 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措施探究2:南水北调的路线和方案怎么调?方案东线工程中线工程西线工程路线从抽水站引长江下游水基本沿输水到地区从水库引水,出水库,沿、东麓送水到。从上游引水到上游水源下游

8、中游、水库、水库上游、及其支流 、。供水区下游地区;下游地区;流域。平原,地区;下游地区。三线方案的优劣点:方案水质可调水量能否自流施工难度东线大中线较好较大西线地形复杂,工程难度大。探究问题3:如果你是_,你认为南水北调工程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A、扬州市水利局局长B、濒临长江的某扬州化工厂厂长C、环保专家或大学教授D、在京杭大运河上航行的船员E、南水北调东线居民F、(烟台市)龙口市市长 1、 积极意义:2、 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总结)-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1、(原因分析) 2、(可行性方案分析) 3、(后果分析)牛刀小试1、对南水北调的工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效缓解调入区

9、水资源紧缺状况 B.促进了调入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C.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地区的生态环境 D.加快了山西煤炭的外运2、对南水北调的工程产生的生态效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大促进了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B.缓解了调入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的趋势 C.地下漏斗区面积进一步扩大 D.缓解了地区争水的矛盾,利于社会安定 典型例题:读示意图“南水北调东线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 人类活动对 施加影响。(2)在东线方案工程中,可利用主干道作为输水渠道。(3)东线方案主要能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缺水的地区(自北向南依次为)河、河、河三大流域用水紧张的情况。(4)在图中A

10、、B、C各段输水通道中,可进行自流输水的是段。【检测与评估】1华北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其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不是因为( )A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 B水资源浪费严重C气候较干旱,耕地面积大 D深处大陆内部,蒸发旺盛2下列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措施不合理的( )A开采地下水 B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C南水北调 D推广污水净化技术,在城市中用“中水”浇灌花草3南水北调的东线方案中的引水起点是( )A杭州 B南京 C扬州 D镇江4南水北调工程将给北方地区带来的生态效益是( )A控制地下漏斗区的进一步扩大 B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 C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水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5东线调水工程对沿线

11、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有利于沿线水生生物的生长 B沿线地下水位抬升,可解决用水紧张问题C工程沿线可能使土壤盐碱化更加严重 D有利于沿线城市污水的排放6 阅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7 (1)简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何特点?(2) 京、津、冀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何在?(3)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路线的规划是:东线方案计划从长江下 游 市江都段取水,利用 大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主干线,通过13级抽水台阶提水64米到东平湖,再采用隧洞虹吸方式穿越 河进入 华北地区。中线方案计划从长江支流 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加高水库大坝,沿京广线以西的伏牛山、太行山引水到华北平原。西线方案计划从雅砻江、通天河调水至黄河 游,供给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