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50317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

2、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

3、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

4、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

5、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

6、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

7、,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检测卷一、单选题1 下图及相关新闻报道,可以佐证(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美两国之间交往频繁C美国承认了一个中国政策 D民间交流推动了官方外交2有西方报纸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

8、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经过这次会议,也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此会议应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26届联大会议 D 布雷顿森林会议3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 )A 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C 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D 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4“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

9、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一表述指的是新中国的哪一外交方针(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新中国成立后,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政治,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重返联合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参加万隆会议参加日内瓦会议.A B C D 6外交部最近公布的外交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关注(下图)。它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这次国际会议( )A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结束了中美之间的长期对抗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

10、题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表现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在APEC等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A B C D 8“这次会议的一个显著成效,是中国在此以后几年内迅速同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几内亚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的外交舞台不再局限于社会主义阵营及周边邻国,而是扩展至广大的西亚北非地区了。”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A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B 周恩来旗帜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 形成“上海共识”有利于亚太经贸交流与合作D 丰富了以结

11、伴而不结盟为核心新型国家关系9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文明交流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屏障与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障碍与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偏见与误解。”下列外交政策与活动体现这一思想有:( )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提出与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与美国关系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 B C D 10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的退回。这表明新中国( ) A合法性得到美国承认 B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C拒绝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D不承认美国与国民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11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建交高潮。与这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选项是

12、( )A 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B 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C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D 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多哈会议12图1和图2是新中国的两次外事活动片,它们所反应的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共同原则是(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72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A.独立自主 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13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方针中的“异”是指( )A 社会制度不同 B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C 民族

13、、区域不同 D 宗教信仰不同142019年7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俄罗斯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会议的主题是规划组织未来发展,就本组织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国际和地区重要问题协调立场。这体现了我国( )A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B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 开展和平外交,消除国家间的冲突D 积极参与地区性重大外交活动15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时举行记者招待会。一个印度记者很感兴趣地提问:“国家有大有小,怎么才能够和平共处呢?”周恩来说:“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这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A 一边倒B 互不干涉内政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 互相尊重

14、主权和领土完整16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A 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实践C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D 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17下面照片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卡特,19771981年任美国第39任总统)。对该照片解读正确的( )A 纽约华人集会庆祝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图谋的失败B 越南人民举行集会庆祝中国援越抗美斗争的胜利C 日本政府抗议美国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D 台湾当局抗议美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交181971年2月,尼克松在提出的外交政策报告

15、中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称呼中国,这在美国官方文件中还是第一次。这表明尼克松政府( )A 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B 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 试图改善中美关系 D 谋求实现访问中国的既定目标19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19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 坚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 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C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 坚定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20史学界认为,它“开创了我国外交活动的新天地”,中国以大国身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了应有的政治影响力。这件事指的是( )A 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参加日内瓦

16、会议以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C 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1 为了对抗国际奥委会,中国和印尼等国1962年倡议举办新兴力量运动会,得到部分亚非国家的响应。国际奥委会则宣布封杀新兴力量运动会,新运会最后仅举办了一届。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外交形势逐渐改观 B 打开了外交新局面C 外交依然面临困境 D 处于完全孤立境地22“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联合国

17、大会 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 D开罗会议 23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重大活动。这反映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A谋求与各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 B开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睦邻友好促进周边局势的稳定 D积极地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24图片为1978年纽约时报头版刊登的头条新闻。这条新闻报道的历史事件是A 尼克松访华 B 中美建交C 中日建交 D 重返联合国25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出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美国与日本则提出了北京和台北都拥有联合国席位的提案。结果美

18、日提案被否决,23国提案以压倒多数获得通过。这反映了当时( )A 日本与美国矛盾尖锐 B 美国肆意操纵联合国C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D 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中美在1844年签订了两国之间第一个条约即望厦条约以来,中美关系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在这150余年的时间里,中美两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世界也已经今非昔比。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社会科学(2019年09期)材料二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

19、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尼克松在1972年访华时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1)列举史实说明材料一中“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2)据材料二,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永乐时期,国家强盛统一,政治较为清明。政府致力于恢复和发展中国与海外诸国的友好关系,开展了大规模的外交和

20、外贸活动,从而有郑和下西洋之举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建立了亚非国家间的和平关系,提高了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赢得了亚非许多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友谊,两洲数十个国家沿着郑和所开辟的航路,不远万里,纷纷来宾,向明王朝赠送珍贵礼物。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材料二 我国对外援助始于1950年,改革开放前的28年,我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内容是向受援国提供贷款或无偿援助。那时我们提供的贷款一般都是无息贷款;对外援助的方式一般为成套项目援助、技术援助、物资援助及现汇援助。根据解密的外交部档案,1976年以前我国曾向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经济援助。我国对外援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一五”“二五”期间为1%多一点。从1

21、963年开始,比例逐年提高19711975年,中国对外援助支出猛增,占同期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5.88%1973已升至7.2%,超出世界上最发达、最富裕国家对外经济援助的比例。 张淑贞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援助若干鲜为人知的史实材料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全面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表示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优化对非援助结构中国愿意和非洲国家不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提升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中国鼓励更多企业赴非洲投资, 向非洲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扩大对非产品开放市

22、场,逐步给予非洲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免关税待遇,2019年年内首先对60%的产品实施免关税。进一步加强农业、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教育合作。新华社2009年11月8日电(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活动为何难以持久。(2)根据材料二推断“受援国”的主要类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国际背景并简析其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二、三,概述新形势下我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认为对外援助应遵循哪些原则? 28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的两个“热点半岛”材料二 20世纪中期东西方的“一条线”和“一堵墙”材料三 法国费加罗

23、报记者 杨外长,您好。在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威胁与挑战前所未有。中国如何看待国际上要求“全球治理”的呼声?杨洁篪 我们认为,“全球治理”的核心是国际社会各方要普遍参与、普遍受益,方式应当是平等协商、合作共赢,平台主要是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机制, “全球治理”应该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而不是相反。摘自 外交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2019年3月7日)(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图1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形势?图2中除俄国外,还有哪一国家积极插手巴尔干事务?(2分)图1和图2集中反映出当时怎样的国际形势?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24、三八线”和“柏林墙”主要是哪一国际因素的产物?对比材料二,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变化有哪些突出表现? (3)如果把材料一、三内容定义为“传统治理”,材料三中杨洁篪外长阐述的“全球治理”与“传统治理”相比有什么不同,并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当前推进“全球治理”的积极作用。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清末诗人丘逢甲在春愁诗中写道:“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

25、战最后胜利材料三 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请回答:(1) 材料一中丘逢甲的诗写于哪一年? “割台湾”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联系史实指出台湾的割让带来了怎样的后果?(2)材料二中“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有何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田中角荣首相访华时,国际局势发生了什么变化?中日建交对两国及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3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泰西各国,昔日惟英以求水师称雄,

26、今则德、俄皆练水师与英抗衡。日本之船炮军械师法西人,亦骎骎有争霸海上之意。中国理有余而力不足,自来办理交涉事务,如津案、滇案诸大事,率以将就了结,盖因我国之防务未修,而恐猝无以应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二册材料二 杨洁篪在新中国外交60年与新形势下的外交工作中说:“新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以独立自主的崭新姿态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旧中国备受列强侵略欺凌、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材料三 胡锦涛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

27、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蒙的和谐世界。”(1)从材料中你能获取哪些有效信息?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日本能够有“争霸海上之意”的原因。(2)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基本外交方针有哪些?试列举20世纪70年代前期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什么? 第 14 页答案1D2A3D4B5C6D7D8B9D10D11A12A13A14D15B16C17D18C19A20B21C22B23D24B25C26(1)痛苦:八国联军侵华(或门户开放);效仿:建立中华民国(或颁布临时约法);合作:共同反法西斯(

28、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对抗:抗美援朝战争(或抗美援越战争)。(2)变化:由敌对到关系开始正常化。原因:中国方面:中国国家力量的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中苏关系恶化。美国方面: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或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27(1)积极作用:扩大了中国的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增进了各国间的信任与友谊。(4分) 原因:朝贡贸易,活动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对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国力衰退时难以维持。(2分)(2)受援国:亚非拉

29、等发展中国家。(2分)国际背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美国 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封锁、威胁中国;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4分,任答2点即可)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如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利于促进受援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消极方面:加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负担。(8分)(3)变化:对外援助形式由单一到日益多样化(由单纯的经济援助到注重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由忽视国家经济利益到兼顾受援国与我国双方的经济利益。(4分)原则:注重国家利益;量力而行;不附加任何政治

30、条件,平等互惠,共同发展等。(4分,任答2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8(1)图1:日俄战争;图2:奥匈帝国(2分)国际形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步伐;(2分)围绕霸权和殖民地,帝国主义之间展开激烈争夺,矛盾日益激化。(2分)(2)国际因素:美、苏划分势力范围(形成冷战对峙)。(2分)变化:欧洲在国际关系中的中心地位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2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加剧。(2分)(3)不同:传统的“国际治理”是大国主宰、大国受益,小国、弱国遭受压迫和掠夺;“全球治理”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参与,平等协商,共同受益。(4分)作用: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气

31、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威胁与挑战;(2分)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解决经济全球化中的南北失衡问题。(2分)29(1)1896年。(1分)马关条约。(1分)后果:中国失去了东南门户的屏障,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4分)(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以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分)(3)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2分)影响:结束了中日长期敌对关系,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2分)30(1)英、德、俄等西方国家对海军的重视;日本争夺海上霸权的野心;洋务派总结教训。通过明治维新实行的政、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措施,日本实力大增,迅速崛起。(6分)(2)第一,“另起炉灶”;第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第三,“一边倒”和第四、团结世界各国人民。(3分)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出现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等等。(4分)(3)奉行多边和平外交。(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