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3.2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建立 同步测试-word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52552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3.2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建立 同步测试-word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3.2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建立 同步测试-word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3.2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建立 同步测试-word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3.2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建立 同步测试-word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3.2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建立 同步测试-word文档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3.2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建立 同步测试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一、单选题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

2、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

3、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有“族诛”和“连坐”,这反映了秦的( )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

4、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A.徭役繁重B.赋税沉重C.刑罚残酷D.可怕的殉葬2.“一人生不是一锤子买卖。”屡败屡战的刘邦,信心满满,最终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农锦还乡。刘邦建立的朝代将都城定在( ) A.咸阳B.长安C.镐D.殷3.“亭长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凉水,冷却秦锅百沸汤(采取一些措施,化解了秦末以来的诸多矛盾)”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 ) A.肯定了刘邦推翻秦朝的功绩B.分析了楚汉战争的性质C.指出了刘邦约法三章的目的D.认识到刘邦得民心的原因4.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B.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C.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

5、导地位D.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5.下列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徭役繁重B.杀死押运的军官C.赋税沉重D.法律严酷6.下列关于下图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这次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C.刘邦领导了这次起义,并建立汉朝D.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戍边农民途中遇雨7.仔细观察下图,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城濮之战B.巨鹿之战C.大泽乡起义D.牧野之战8.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的农民军9.中国象棋上楚河、汉界的划分与下列哪些历史人物有关( )陈胜 吴广

6、 项羽 刘邦 A.B.C.D.10.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在西汉初年的是( ) A.将相乘坐牛车出行B.统治者以史为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C.国家粮仓丰满 D.农民负担减轻1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件大事件是“焚书坑儒”和( ) A.统一中国 B.秦末农民战争C.麓汉之争D.修筑长城12.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把夏桀、商纣、秦二世这三个历史人物归成一类。他们最突出的相似点有( )重用人才 重视农业 统治残暴 末代国君 A.B.C.D.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每年在

7、外服役者不下三百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材料二:当时在秦朝的市场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材料三: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三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他讲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此人有什么壮举? (3)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没有联系?为什么?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那时候,到处一片荒凉景象。牧畜奇缺,皇帝出门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拉车,将相只能乘牛车。大城市户口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二三。汉高祖路过一个县,先前有三万多户,现只剩下五千户,他还称道这个地

8、方繁盛。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何种状况? (2)针对这一状况,汉高祖实行了一种怎样的政策? (3)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 15.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上述材料中的这种政治制度的创立者是谁?对于他,历史上褒贬不一,在你心目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就一种观点进行简单评价。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秦的暴政了解。连坐是指一人犯法,其家属、亲族、邻居等连带受罚。诛族是指受刑人连坐其族处以死刑。这是

9、秦朝刑罚残酷的体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点评】要求学生了解秦的暴政。2.【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西汉建立概况的了解。A是秦朝的都城,C是西周的都城,D是商的都城,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故答案为B。【点评】了解西汉建立概况。3.【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秦的暴政。而刘邦入关中与民约法三章,化解了秦末以来的诸多矛盾,赢得了民心,即得民心者得天下。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4.【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景之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

10、文帝和景帝吸取了秦亡的教训,调整生产关系,轻徭薄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时期才接受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景之治的识记。5.【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秦朝末年,大兴土木,兴建长城与郦山陵墓等,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又采取严苛的刑罚,百姓苦不堪言。而B选项是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开始之时,并不是起义产生的原因,排除。此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不正确”一词可知答案为C。【点评】掌握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6.【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有关知识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图反映的是秦末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A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最后被镇压,B错误;这次起义的陈胜、吴广领导的,C错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识记。7.【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情况的识记。A发生于春秋时期,是晋楚之间的争霸战争。B是项羽大改秦军的一次战役。D是周武王与商汤之间的战争。C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进行的起义。题干中的图出自于教材八上第三单元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这一章节,故而答案为C。【点评】掌握我国秦末农

12、民起义的概况。8.【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秦朝灭亡的情况的识记。因为虽然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但是第一个入主咸阳,让秦朝最后的统治者开城投降的却是刘邦,所以说刘邦是最终灭秦之人。故而答案为C。【点评】掌握秦朝灭亡的概况。9.【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楚汉争霸的相关知识。秦朝末年,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痛恨秦朝统治的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项羽和刘邦领导的起义。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因此楚河、汉界因此而来。 是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但与题意无关,故正确答案是

13、D。【点评】知道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10.【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西汉初年社会状况的了解。此题为逆向选择,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努力减轻人民负担,故答案为C。【点评】了解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11.【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建立考点的理解。“竹帛烟销帝业虚”形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后果。“坑灰未冷山东乱”是指焚书坑儒的灰还没冷山东的农民起义就爆发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点评】要求学生理解古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12.【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中国古代主要君王的了解。夏桀、商纣、秦二世都由于统治残

14、暴,而导致统治的朝代走向灭亡,故而答案为B。【点评】了解中国古代的主要君王。二、材料分析题13.【答案】(1)反映的是秦朝赋税、摇役繁重.(2)陈胜。为了号召大家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或大泽乡起义)。(3)有联系。正是因为秦朝统治残暴,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陈胜号召大家起义来推翻秦朝统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本题是基础题。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秦朝赋税、摇役繁重.材料三的这句话是陈胜。为了号召大家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陈胜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正是因为秦朝统治残暴,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陈胜号召大家起义来推

15、翻秦朝统治。【点评】掌握秦朝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14.【答案】(1)反映了西汉初期社会经济一片萧条的社会状况。(2)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3)具体内容:让士兵复员从事生产,免除若干年的徭役;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作用:这些措施促使汉初经济迅速恢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史实及原因、影响。本题是基础题。材料中可以看出长期战乱过后,西汉初期社会经济一片萧条。所以汉初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具体内容:让士兵复员从事生产,免除若干年的徭役;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将田

16、租定为十五税一。作用:这些措施促使汉初经济迅速恢复。【点评】本题掌握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史实及原因、影响15.【答案】(1)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 (1)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中国。顺应历史潮流,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2)政治上,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3)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经济交流,巩固了统一。(4)文化:统一文字(小篆)。促进各地文化交流,巩固了统-。(5)军事(民族):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边疆,兴修灵渠。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对我国历

17、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晌的皇帝。(以上功绩写出其中两点即可)。(或他是统寄台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熟之中;他焚书坑儒,限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任选2点即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的创立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并要求学生能客观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材料显示的政治制度在中央是有三公,地方上实行郡县制。这是秦朝的制度,这种政治制度的创立者是秦始皇。评价秦始皇,他的功绩:(1)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中国。顺应历史潮流,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2)政治上,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3)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经济交流,巩固了统一。(4)文化:统一文字(小篆)。促进各地文化交流,巩固了统-。(5)军事(民族):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边疆,兴修灵渠。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的过错: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熟之中;他焚书坑儒,限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点评】掌握秦始皇的创立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并能客观评价秦始皇的功过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