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word.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52671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wor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wor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word.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word.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word.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济水宣化学校都艳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

2、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材分析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

3、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本文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由一个个

4、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涵。在文章结构上,以“看花”为线索展开叙述,穿插母亲生病、去世的内容,运用记叙抒情交融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追忆与怀念。课文语言平实含蓄,情感真挚细腻。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母亲的形象。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3、了解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母爱。2、难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如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

5、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解题: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秋天的怀念2、介绍作者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6岁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8岁去陕北延安插队,21岁时因“脉管炎”失去双腿,历经六年痛苦和艰难的挣扎之后,他终于战胜自我,27岁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多篇,成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2019年12月30日傍晚,他无偿捐献了自己的多个器官,然后坦荡地、从容地走了,他的作品和人品都堪称楷模。3、导入课

6、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一)品读词句,感悟母爱1、默读课文,圈画思考默读课文第一段,划出描写母亲和儿子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词句,好好读一读,细细体会这些词语背后的意思,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2、聚焦细节,解读母爱(1)交流句子一: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学生读说感受,教师点评。指名读,读出儿子的暴躁无常,读出母亲的忍耐和理解。(2)交流句子

7、二:“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学生读说感受,教师点评指名读,读出儿子的悲愤和绝望,读出母亲的包容和鼓励。师生对读。(3)学生交流句子三:“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4)师生诵读第一段(5)小结过渡:你们能抓住这对母子不经意的一个个动作、一句句话语,品读他们的一个个细节,还能通过他们对待花和病魔的态度进行比较,走近人物,读懂人物,你们可真会学习。接下来,请你们再次默读课文其它段落,运用抓细节和对比的

8、方法品读描写母亲的词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6)引导学生继续寻找描写母亲的句子并说说感受3、小结过渡:我们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对比,走近母亲,读懂了她的一件件平凡小事,一个个细节,感受到了:母爱是理解,是鼓励,是呵护,是宽容(包容),是牵挂,是尊重,是细心4、问: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二)品读词句,感悟坚强1、出示句子: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指名读(2)追问:此时,我看到了怎样的菊花?想到了什么?(3)小结提炼。(4)齐读第六段。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总结:“好好儿活”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期待,也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承诺。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也道出了普天下所有儿女对母亲的声声呼唤2、播放音乐母亲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