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中国地理分区》练习题-文档资料.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52752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中国地理分区》练习题-文档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中国地理分区》练习题-文档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中国地理分区》练习题-文档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中国地理分区》练习题-文档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中国地理分区》练习题-文档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中国地理分区》练习题-文档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中国地理分区》练习题-文档资料.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础落实练 中国地理分区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2、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

3、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2019河北三市联考)读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完成12题。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

4、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1上图中()A各区域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B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C各区域的分布范围相当D各区域之间的边界清晰明确2从a到d()A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大B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小C现代楼房高度越来越大D传统房屋墙壁厚度越来越薄解析:1.A2.D第1题,图中各区域是按建筑气

5、候单一指标划分的;各区域内部特征并不完全一致;各区域的分布范围也不相同;气候类型本身具有过渡性,因此,图中各区域之间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并不清晰明确。第2题,从a到d反映出我国从北到南地理环境的差异。从a到d,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小;从a到d热量条件越来越好,为了更好地散热,传统房屋的窗户越来越大,墙体越来越薄;现代楼房高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受自然环境影响不大。(2019湖北四校联考)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读图完成35题。3图中海河流域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A开发水能,提供电力B保障城乡用水C拦截泥沙,蓄水灌溉 D提高通航能力4南水北调中线在京

6、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A减少占用耕地 B缩短输水路线C减少渗漏和蒸发 D减轻土壤盐碱化5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可能使海河()A径流深度持续增加 B含沙量呈下降趋势C春季下游水量增加 D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增加解析:3.B4.C5.C第3题,海河流域属半湿润地区,且下游地区人口多、城市面积大,缺水严重,故上游地区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城乡用水。第4题,京津地区气候较干旱,蒸发旺盛,用全封闭管道输水可减少渗漏和蒸发。第5题,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可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状况,使海河引水量减小,故春季下游河段水量将增加。径流深度主要取决于流域内的降水量、植被状况;含沙量是由流域内的土壤性

7、质、植被状况、水的流速等自然因素和人类破坏植被的程度决定的;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不会使海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升高,地下水补给量不会有明显变化。(2019安徽四校联考)读我国某农产品的两大优势生产基地(阴影部分)及两地气温、降水资料示意图,完成67题。6依赖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是()A菜籽油厂 B棉纺织厂C大米加工厂 D毛纺厂7和乙地所在地区相比,甲地生产该农产品的主要优势是()A地形B技术C市场D光照解析:6.B7.D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黄河下游和西北地区,可推断出该农产品为棉花,依赖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是棉纺织厂。第7题,甲地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乙地位于华北平原,

8、乙地的地形、技术条件、市场条件都优于甲地,但甲地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有利于提高棉花的品质。(2019湖北八市一模)湟水谷地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基地,属河谷农业,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青稞,油料作物主要为油菜。读图,完成89题。8关于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谷地海拔较低,光热资源较丰富降水较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水源地形平坦,土层较深厚土壤较肥沃,农作物二年三熟ABCD9关于湟水谷地油菜花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全国油菜种植区中,花期较迟B由于谷地纬度大致相当,花期基本一致C从湟水上游谷地到下游谷地花期逐渐推迟D湟水谷地油菜花花期为每年的45月解析:8.C

9、9.A第8题,青藏高原地势高而气温低,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热量不足,谷地海拔较低而热量条件较好,利于农业发展;河谷地带由于流水堆积而土层较深厚,利于农业发展。注意此地热量只能满足一年一熟。第9题,油菜花期早晚取决于气温高低,气温高的区域花期较早。我国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从图中看该地纬度高于长江流域,再结合海拔高因素,可判断该地气温要低于长江流域,油菜花期较迟,故A项正确。注意湟水谷地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油菜应春季播种,夏季开花,故花期不会是45月。(2019广西重点高中模拟)读我国某流域部分河段图,回答1011题。10该流域图示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

10、水的能力减弱B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导致降水时间变长C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D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11该流域的综合开发方向应为()A实行梯级开发,实现全流域通航B修建水利工程,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C扩大灌溉面积,发展河谷农业D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解析:10.A11.D第10题,根据经纬度可知,该河流为长江,图示河段主要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由于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导致洪涝灾害多发。第11题,长江沿岸景点较多,可以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长江流域落差大,不可能全流域通航;修建水利工程只能为工业发展提供电力,而不是原料;该流域位于

11、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发展季风水田农业。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9济南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有“日光城”的美誉。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下图分别为拉萨位置图、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6分)(2)推测拉萨的气温日较差特征,并简述原因。(12分)(3)说明拉萨成为避暑旅游城市的自然条件。(8分)解析:第(1)题,应根据图中等高线和河流分布进行分析,回答时从地势和地貌两方面描述。第(2)题,拉萨气温日较差大,原因应主要从海拔、大气逆辐射、地形等方面分析。第(3)题,应主要

12、从海拔对气温的影响、河流对湿度的影响、天气等方面分析。答案:(1)以高原为主,在高原中部、南部分布着宽阔河谷,西北部有高山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2)气温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较大。或答河谷地形,白天热量不易散发,夜晚有沿坡下沉的冷空气(山风),增大了气温日较差。(3)海拔高,夏季凉爽;临拉萨河,夏季夜雨多,湿度适中;空气清新;晴天多,阳光充足。13(2019宁夏二市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茶树是我国重要的饮料作物,具有喜温喜湿、怕冷

13、怕涝、耐酸怯碱等特点,多分布在云雾天气多的低山丘陵地区。福建省是我国的茶叶大省,随处可见茶楼、茶馆、茶店等茶文化景观,当地茶叶种类多,质量高,名茶荟萃,有享誉中外的大红袍、铁观音等名茶品种。下图为福建省的地形和降水分布图,下表为某年福建与贵州两省的茶产业比较表。省区福建贵州种植面积/万亩332520产量/万吨32.110.2良种率/%95%77%涉茶综合产值/亿元40086出口量/万吨17.934.15(1)茶文化显著是福建省的地域特色,试阐述其形成原因。(8分)(2)福建和贵州同为我国的茶叶大省,但福建的茶树种植面积不及贵州,而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却远大于贵州,试分析原因。(6分)(3)早春的低

14、温冻害是影响茶树生长的主要灾害之一。福建茶农观察发现,早春的夜晚,河谷地带的茶树比坡顶地带的茶树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请说明原因。(6分)(4)近年来,随着茶叶需求量不断增大,福建龙岩某山区县计划将当地大片的原生马尾松林地改种成茶树,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10分)解析:第(1)题,可从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种茶历史、制茶工艺、市场需求等方面来分析。第(2)题,可从两区域在种茶技术、茶树品种、茶产业链构成、对外交通、市场等方面的差异来分析。第(3)题,可从山坡与河谷的热力差异导致的热力环流方面来分析。第(4)题,赞同可从种植条件、经济效益、产业带动、市场、政策等方面来分析;不赞同可从投资大

15、小、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土壤侵蚀等方面来分析。答案:(1)福建地处亚热带,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靠近海洋,降水丰沛,多云雾天气;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排水条件好;典型土壤为酸性的红壤,土层深厚,适宜茶树种植;当地种茶历史悠久;制茶水平高;名茶种类多;当地居民喜好饮茶,市场需求量大。(2)与贵州相比,福建的科技水平高,种茶技术先进,单产高;种茶历史悠久,茶树的名优品种多;加工水平先进,茶叶的竞争力强;茶产业链完善,产品附加值高;地处沿海,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等。(3)早春夜晚,坡顶地带的近地面因辐射冷却气温降低,冷而重的空气沿山坡下沉到河谷地带,使河谷地带温度较高的暖空气被抬升到上空,导致河谷地带气温低,而坡顶地带气温较高,因此,河谷地带的茶树比山坡地带的茶树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4)赞同。当地多低山丘陵,又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和地形条件均利于茶树的种植;茶树经济价值比马尾松高,利于提高居民收入;茶叶需求量大,消费市场广阔;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政府政策支持等。(或不赞同。砍伐原有植被栽种茶树后,会导致土质疏松,坡地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会造成植被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种植茶树投资较大,短期内难以产生经济效益等。)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