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课稿-精选文档.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54331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课稿-精选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课稿-精选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课稿-精选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课稿-精选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课稿-精选文档.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说课稿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

2、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各位领导、老师好,我的说课题目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

3、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

4、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说教材“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

5、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来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19年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初中生物教科书是

6、按照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组成: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来编排的,七年级上册学习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植物,下册学习作为消费者的人类,八年级上册前三章学习作为消费者的动物,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后,我们应认识到生物圈中还存在另一类几乎无处不在的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本章在教材的这个位置出现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从生物圈的角度认识细菌和真菌的思路。本章的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的。先从肉眼可见的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入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和真菌可以生活在各种环境中,教材还提供了多幅相关图片,更好的让学生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征。符合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本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7、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1.观察菌落;2. 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3. 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第二课时)。教材的编写改变了以往单纯、直接介绍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等内容的做法,不是把现成的答案、知识点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探究实验,设置重重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以实验结果来总结得出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这一结论。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确认培养基中的菌落类型及描述它们的特点。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引出细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难点突破:可以让学生观察实物,唤起生活经验,在对照实物上的菌落来区分培养基里菌落类型,并鼓励学生试着描述这些菌落的特点并能够分析培养

8、细菌真菌一般方法的注意事项。(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菌落的定义;2.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一般特征;3.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根据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特点认识细菌和真菌,并进行区别;2.根据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了解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脑能力及观察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明白在生物圈中除了植物、动物外,还真实存在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本节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教学不是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

9、知识经验。二、说教法 本节的教学方法是法是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对所学内容的讨论,学生之间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讲授法做一个小结,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系统连贯的科学知识。三、说学法八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比小学生已经有了较大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这种能力尚不够成熟,思维仍然不能够脱离具体事物作支撑,思维方式还趋于感性,因此教师要多用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不但可以直观地展示事物和现象,还可以吸引

10、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行为。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做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探索素养和探究精神,更养成了学生思考问题和善于利用身边资源做科研的学习习惯。通过本节教学训练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与合作的精神,为以后的独立工作和科学研究打好了基础。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以观察实物开始,从感性认识出发,向学生展示变质的牛奶、长毛的橘子、腐烂的梨等,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知道这些常见的东西就是所谓的细菌或真菌的菌落。这样学

11、生就不会觉得难、抽象。让学生观察菌落,并对照实物上的菌落区分哪些是细菌菌落,哪些是霉菌菌落,并鼓励学生试着描述这两种菌落的特点。然后学习细菌或真菌的培养方法,学生第一次接触培养基和接种这两个概念,因此要注意讲清楚,并且板书,最后引导学生从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总结出细菌或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即水分、有机物、适宜的温度。教育学生要勤洗手洗澡、爱护公共卫生,不为细菌和真菌创造生存的条件。本节课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一)菌落的定义,它是鉴定细菌、真菌菌种的重要依据;通过跟踪练习更进一步认识菌落;(二)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要求讲清楚,要不时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为什么培养基在接种前要高温灭菌、冷却?为什么高温灭菌冷却后不能配制培养基?为什么接种后不能进行高温灭菌?通过此来重复强调重要的步骤,认识这些步骤是有一定的逻辑的。本节课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内容紧凑,知识点多,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加强对知识的巩固,我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及时进行了跟踪练习、当堂检测,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以上就是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一课时的教学安排。希望各位领导及同仁提出宝贵建议以促我今后的教学更上一层楼,谢谢指导!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