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导学案-word文档.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54968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导学案-word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导学案-word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导学案-word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导学案-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导学案-word文档.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课 型复习课 时1【合作探究2】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滤液、滤渣的成分。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后过滤,判断滤液和滤渣的成分。(温馨提示:当一种金属与几种盐的混合溶液反应时,最不活泼的金属最先置换出来。)【合作探究3】金属与酸反应的曲线图图1 图2 下图中分别将金属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从图1和图2中,你能各获得那些信息? 考试说明要求1、理解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C)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C)学习环节学 习 过 程自学阶段【前置性小研究】小明同学在复习“金属

2、的化学性质”知识时,整理了如下笔记,请你分析有没有错误?如果有,请改正。1、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 ) 金属都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与盐都能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n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的活动性由弱逐渐增强反应的信息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它的活动性就越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中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

3、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3、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碳或氢气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导学阶段【合作探究1】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比较1、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比较锌、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尽可能设计更多的实验方案)2、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比较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尽可能设计更多的实验方案)总结阶段【我的收获】:“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

4、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我的问题】:【综合提升训练】1.

5、下列金属中,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的是()A. Zn B. Al C. Ag D. Fe2.金属与盐酸反应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室可用铜和稀盐酸制氢气B. 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镁C. 铁可以把锌从硫酸锌溶液中置换出来D. 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6HCl= 2FeCl33H23. 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给大家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铜片表面始终没有明显变化 B. 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C. 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D. 通过实验现象推测银和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反应4. (2019玉林)将一定量

6、的锌粉加入到硝酸亚铁、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下列图像能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5.现有X、Y、Z三种金属。把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产生气体的

7、速率比X快;把Z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事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正确的是() A. XYZ B. YZX C. YXZ D. ZYX6.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滤液中最多含有两种溶质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

8、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B. 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可能含有Fe(NO3)2C. 滤渣里一定含有Fe和Ag,可能含有ZnD. 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Ag,一定没有Z

9、n7.为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实验前需将金属丝打磨,目的是_。(2)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3)通过甲、乙实验探究,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4)若采用丙实验方案也可得出相同结论,则金属C是_。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操作方案。结合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A中含有_和_,无色气体X为_(均填化学式)。(2)步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类型中的_反应。(3)操作a的名称为_,在该操作

10、中用到了玻璃棒,其作用为_。(4)理论上所得硫酸亚铁晶体的质量_(填“”、“”或“”)原废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9.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某兴趣小组进行了金属燃烧实验:实验123步骤将一片铝箔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将另一片相同铝箔伸入到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引燃将一段镁条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现象铝箔不燃烧,熔化后也不滴下,外面立即形成一层薄膜铝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试回答下列问题:(1)进行1、2实验的目的是为研究铝和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与氧气的_有关。(2)某同学分析2、3实验后就得出如下结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是不同的。其他同学认为这个结论不可靠,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3)小组同学认为镁和铝的活动性可以通过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来比较,你认为还可以通过_的实验来比较。(4)在实验1中,有同学用细针去刺破液态铝外面的薄膜,观察到里面的液态铝依然没有流出来。实验后,同学们查阅资料获知该薄膜是氧化铝,其熔点明显高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由此推断,刺破薄膜后液态铝会迅速和_反应又会形成致密氧化膜,所以液态铝不会流出来。 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