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20182019年度初中化学总复习之《燃烧及其应用》-word.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59578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市20182019年度初中化学总复习之《燃烧及其应用》-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甘肃省武威市20182019年度初中化学总复习之《燃烧及其应用》-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甘肃省武威市20182019年度初中化学总复习之《燃烧及其应用》-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甘肃省武威市20182019年度初中化学总复习之《燃烧及其应用》-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甘肃省武威市20182019年度初中化学总复习之《燃烧及其应用》-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武威市20182019年度初中化学总复习之《燃烧及其应用》-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市20182019年度初中化学总复习之《燃烧及其应用》-word.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武威市2018-2019年度初中化学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总复习(三)“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2、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一、选择题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1、中国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对下列诗句的化学解释不合理的是( )A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肉中含有的蛋白质是六大营养素之一D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发生化学变化2、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

4、性质不同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3、 “共享单车”大大方便了市民的绿色出行。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停止运动B分子本身体积变大,运动速率减慢C分子质量变大D分子间隔变大,运动速率加快4、李涛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C分子是一定种类、一定数目的“原子集合”,离子是原子

5、得失电子形成的“带电的原子或原子集团”,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D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同一类原子的质量都相同5、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能再分B自然界中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质量的大小6、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能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7、如图是R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磷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6、( )Ax8B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C两种元素可形成化学式为P2R5的化合物D磷可在R的单质中剧烈燃烧8、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 g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9、根据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的原子B表示的是阳离子C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10、关于下列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表示2个氮原子B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C和是同种元素D和均表示阳离子11、 “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

7、。它是指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推论,建立起对微小的原子、分子的认识。下列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12、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出了(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13、计算能力达到每秒百亿亿次的“天河三号”超级计算机,其试验平台在2018年下半年正式启用。超级计算机的芯片是由非金属单质硅制成,构成硅的微粒为( )A离子 B原子 C分子 D电子14、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8、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15、向盛有20 g 10% 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 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16、为确认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滴加的盐酸是否过量,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所用试剂及判断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选项使用的试剂判断的方法A铁粉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BpH试纸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C硫酸铜溶液

9、如果有蓝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D紫色石蕊试液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1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氯离子B.表示钠离子C.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测D此反应的实质是和结合生成水分子18、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测得烧杯中溶液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B向b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C该实验是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Dc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

10、和NaOH1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盐酸C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该固体是铵盐D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20、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NaCl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21、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

11、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C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二、填空题22、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1)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有关。(3)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实例:_。23、氟化钠是某些牙膏的添加剂,能有效防止龋齿。如图是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_,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填“获得”或“

12、失去”)电子。(2)氟化钠可以用钠与氟气(F2)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4、某石化厂有一种石油产品含有质量分数为4.9%的残余硫酸,过去他们都是用NaOH溶液来清洗这些硫酸。NaOH和Ca(OH)2的市场价格如表:名称Ca(OH)2NaOH价格(元/kg)6.0024.00(1)若要清洗50 kg这种石油产品,需要多少NaOH?(写出计算步骤)(2)石化厂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Ca(OH)2中和这些残余硫酸。每处理50 kg这种产品,可以节约_元经费。25、课堂上,同学们开展了如下“溶液酸碱性检验”的实验活动:(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甲所示方法,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

13、示:溶液白醋盐酸食盐水草木灰水石灰水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红色红色紫色绿色绿色据上表推测,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_。(2)用pH试纸测定图甲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3)图乙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_(填“A”“B”或“C”)。26、某农场附近新建了一座燃煤火力发电厂后该农场的小麦产量急剧下降,经农场技术员测定:雨水pH约为4、土壤pH约为5。已知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如下表: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pH676.37.567674.85.5(1)根据上表数据,你认为这种

14、土壤最适合种植的作物是_(填编号)。(2)若继续种小麦,你认为最好选用以下_(填编号)试剂来改良土壤。工业盐酸熟石灰纯碱(3)该地区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_。三、实验,探究题27、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与假设】a:二者混合发生了化学反应;b:二者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并实验】实验人员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甲同学向盛有10 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12滴稀硫酸,振荡,同时测定溶液的pH溶液pH减小但仍大于7乙同学向盛有10 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

1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再加入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得出结论】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1)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原因是_,改进的方法是_;根据改进后的实验现象说明二者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甲同学认为乙的实验设计也不合理,你是否赞同,说出你的理由_。【思考与交流】丙同学在绝热装置中,向分别盛有10 mL 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不同体积某浓度的稀硫酸,充分混合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混合前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均为18 )。(2)根据图示分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

16、)反应,加入稀硫酸_mL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28、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

17、结论方案一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稀硫酸过量方案二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稀硫酸过量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请你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_,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29、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分析图中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反应的实质是_。(2)如果规定上述反应后溶液的pH7,显酸性。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溶液显酸性: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C3、D4、A5、C6、C7、B8、C9、D

18、10、C11、D12、A13、B14、D15、B16、C17、D18、B19、C20、C21、B二、填空题22、(1)B、C(2)分子种类(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合理即可)23、(1)9失去(2)2NaF2=2NaF24、(1)解:50 kg石油产品所含的硫酸的质量为50 kg4.9%2.45 kg设需要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2NaOHH2SO4=Na2SO42H2O8098x 2.45 kgx2 kg答:若要清洗50 kg这种石油产品,需要2 kg NaOH。(2)36.925、(1)红色(2)碱性(3)B26、(1)(2)(3)发电厂燃煤放出大量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气体三、实

19、验,探究题27、【得出结论】 (1)滴的稀硫酸的量过少继续滴加稀硫酸使溶液pH等于7或小于72NaOHH2SO4=Na2SO42H2O不赞同,因为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时溶液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再加入稀硫酸后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此时溶液显中性或酸性,证明此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意思表达出来即可得分)【思考与交流】 (2)放热1028、(1)红2NaOHH2SO4=Na2SO42H2O(2)方案二NaOH和H2SO4反应后生成的Na2SO4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锌粒(或碳酸钠等)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29、(1)ClNaH与OH结合生成H2O(2)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