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讲义 专题5-精选文档.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59953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部分讲义 专题5-精选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二部分讲义 专题5-精选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二部分讲义 专题5-精选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二部分讲义 专题5-精选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二部分讲义 专题5-精选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讲义 专题5-精选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讲义 专题5-精选文档.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5实验基础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

2、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洗涤沉淀“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

3、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沿玻璃棒向漏斗(过滤器)中的沉淀上加蒸馏水至淹没沉淀,静置使其全部滤出,重复操作数次。2.分液操作将分液漏斗静置在铁架台上的铁圈上,使漏斗颈末端紧贴铁架台上的烧杯内壁(如需振荡液体,则应充分振荡后再静置),待液体分成两层后,旋开旋塞,使下层液体从漏斗下口流出(在旋

4、开旋塞之前,应该使分液漏斗顶部活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口颈部的小孔,否则,液体不能顺利通过旋塞从下口流出),当下层液体流尽时,立即关闭旋塞,从漏斗上口把上层液体倒出来。3.萃取剂选择与原溶剂互不混溶、不反应;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溶质不与萃取剂反应;两溶剂密度差别大。萃取后得到的仍是溶液,一般再通过分馏等方法进一步分离。4.试纸使用(1)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吸取)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颜色变化。(2)检验气体: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并使其接近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5.检查装置气密性(1)简单装置:把

5、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双手捂住烧瓶或试管,借手的热量使容器内的空气膨胀,容器内的空气则从导管口形成气泡冒出,把手拿开,过一会,水沿导管上升,形成一小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2)复杂装置:用酒精灯代替手作热源,其余同上。(3)用长颈漏斗加液体的装置:关闭其他出口,通过长颈漏斗向容器中注水至漏斗内液面高于容器内液面时,观察液面差,一段时间内若无变化,则气密性良好。6.焰色反应操作用铂丝蘸稀盐酸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至无色,蘸取试样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若检验钾元素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二、常见气体的颜色、干燥、水溶性及收集气体颜色、气味常用的干燥剂溶解性收集方法H2无色无味碱石灰、浓硫酸难溶

6、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O2无色无味碱石灰、浓硫酸难溶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Cl2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浓硫酸能溶于水(12)Cl2H2OHClHClO排饱和食盐水或向上排空气NH3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碱石灰极易溶于水(1700)NH3H2ONH3H2O向下排空气HCl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浓硫酸极易溶于水(1500)向上排空气SO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浓硫酸易溶于水(140)SO2H2OH2SO3向上排空气CO2无色无味浓硫酸能溶于水(12)CO2H2OH2CO3向上排空气CO无色无味浓硫酸难溶排水法NO无色无味浓硫酸难溶排水法,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浓硫酸3NO2H2O=2HNO3NO向

7、上排空气三、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除杂1.检验物质的常用方法检验方法适用范围典型物质物理方法观察法颜色、状态的差异Cl2为黄绿色、NO2为红棕色嗅试法气味存在着差异SO2、HCl、NH3等有刺激性气味,H2、O2等无味水溶法溶解性存在差异如Na2CO3与CaCO3焰色法常用于鉴别碱金属如钾、钠等元素的单质、化合物丁达尔效应胶体与非胶体Fe(OH)3胶体与Fe(SCN)3溶液化学方法沉淀法将待检离子转化为沉淀SO、Cl、CO、Fe2、Fe3、Cu2气体法将某些离子转化为气体CO、HCO、SO、HSO、NH显色法将待检成分转化为有特殊颜色的成分Fe3、淀粉、I2 2.常见无机混合物除杂无机混合物(括号内

8、为杂质)除杂试剂分离方法Na2CO3(NaHCO3)加适量NaOH或加热NaCl(NH4Cl)加热分解FeCl2(FeCl3)过量铁粉过滤FeCl3(FeCl2)Cl2Fe2O3(Al2O3)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NH4Cl(FeCl3)适量氨水过滤KNO3(NaCl)水结晶或重结晶炭粉(CuO)稀盐酸过滤Mg粉(Al粉)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3.常见混合气体除杂混合气体(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分离方法H2(NH3)浓H2SO4洗气Cl2(HCl)饱和NaCl溶液洗气CO2(HCl)饱和NaHCO3溶液洗气CO2(CO)灼热CuOCO(CO2)NaOH溶液洗气N2(O2)灼热铜网例1某课外实验

9、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归纳总结(1)常用干燥装置及干燥剂的选用常用干燥装置洗气瓶干燥管(或U形管)常用干燥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酸性)无水氯化钙(中性)碱石灰(碱性)不可干燥的气体NH3、HBr、HI、H2SNH3NH3Cl2、SO2、CO2、NO2、HCl(2)特殊气体的收集与干燥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用排水集气法收集。NO2与H2O反应,空,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例2如图所示为从固体混合物中分离X的两种方案,请根据方案1和方案2指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可以选用方案1分离碳酸氢钠中含有的氯化铵B.方案1中的残留物应该具有的性质是受热易挥发C.方案

10、2中加入的试剂一定能够与除X外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方案2中加入NaOH溶液可以分离出SiO2和Fe2O3混合物中的Fe2O3例3(2018无锡市学测模拟)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2SO4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B.HCl与NH3相遇,有大量的白雾生成C.FeCl2溶液与无色的KSCN溶液混合,溶液呈红色D.SO2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再加热,红色不再出现归纳总结常见物质的检验(1)氯化钡和Na2CO3与Na2SO4反应都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鉴别。(2)焰色反应显黄色说明含有钠元素,若要鉴别是否含有钾元素,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若显紫色,则含有钾元素,否则不含钾元素。

11、(3)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4)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答案精析例1AA项,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加热反应生成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则选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试管口塞棉花,防止与空气对流,正确;B项,HCl极易溶于水,则图中导管在液面下极易发生倒吸,错误;C项,温度计用于测量馏分的温度,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错误;D项,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应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错误,故选A。例2D方案1是将含X的混合物加热得到X,说明是易分解(或易升华)的物质与不易分解(或不易升华)的物质分离,而碳酸氢钠和NH4Cl加热都易分解,无法分离碳酸氢钠中含有的氯化铵,故A错误;方案1中采用加热法,使易分解(或易升华)的物质能与不易分解(或不易升华)的物质分离,则残留物可能是受热不易分解或难挥发的物质,故B错误;由方案2中过滤操作可知,X以沉淀形式存在,则加入的物质能溶解除X外的其他物质,所以加入的物质可以是水,溶解可溶物,不一定是能够与除X外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C错误;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Fe2O3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方案2中加入NaOH溶液可以分离出SiO2和Fe2O3混合物中的Fe2O3,故D正确。例3A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