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文档资料.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60620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文档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文档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文档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文档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文档资料.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A卷学业水平达标)单元质量检测(二)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2、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时间:120分钟满分:12

3、0分)“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4、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基础巩固(21分,第15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A莫知我哀莫:没有人谢家来贵门 谢:谢绝B渐车帷裳 渐:渐渐何方圜之能周兮 周:合C其黄而陨 陨:落同心而离居 同心:感情深厚D对酒当歌 当:应当偭规矩而改错 偭:违背解析:选CA项,谢:辞别;B项,渐:溅湿、浸湿;D项,当:对着。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芳菲菲其弥章 岁亦莫止B箱帘六七十 犹可说也C匪来贸丝 蒲苇纫如丝D屈心而抑志兮 登即相许和解析:选DA项,“章”通“彰”,“莫”通“暮”;B项,“帘”通“奁”,“说”通“脱”;C项

5、,“匪”通“非”,“纫”通“韧”。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B步余马于兰皋兮 因击沛公于坐C君家妇难为 阿母为汝求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解析:选BA项,代词,他的/代词,你;B项,均为介词,在;C项,动词,做/介词,替;D项,介词,用/助词,无义。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雨雪霏霏 B鼓瑟吹笙C岂不日戒,狁孔棘 D交广市鲑珍解析:选CA、B、D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意思分别为“下”“弹奏”“买”;C项,名词作状语,每天。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

6、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解析:选DA项,古义,“至”的意思“到”,“于”是介词,表示动作对象;今义,另提一事。B项,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C项,古义,走投无路;今义,经济困难。D项,坏运气和好运气。6名句默写。(6分)(1)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诗句是“_,_”。(2)离骚一文中叹民生艰难,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3)曹操短歌行中“_,_”两句,以明月作比,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揽求天下贤才的迫切心情。答案:(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二、阅读鉴

7、赏(38分)(一)课内阅读(8分)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完成78题。(8分)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7“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比喻什么?诗人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参考答案:“尘网”比喻庸俗污浊的官场。“羁鸟”“池鱼”比喻身陷官场而失去自由的“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这些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之情。8“

8、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几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答:_参考答案:这几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的官场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与平静、和谐的心境。(二)课外阅读(3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11分)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9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的开头以女子的

9、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B美好欢乐的情景,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主人公全部忧思之由来。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一句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E因芙蓉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坚韧的特点,所以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执着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解析:选DED项,“含蓄地

10、表达”错,应该是“直接抒发出来”;E项,芙蓉应该是“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用它来象征纯洁的爱情。10结合全诗,分析“兰泽多芳草”一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6分)答:_参考答案:“兰泽多芳草”句以“兰泽”“芳草”两个意象,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高雅,也体现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纯洁而美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4题。(19分)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操曰:“善!”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后袁尚果自将攻

11、袁谭,大破之。谭奔平原,遣辛毗诣曹操请救。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致谭意,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操从之。后数日,操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敝,辛毗望操色,知有变,以语郭嘉。嘉白操,操谓毗曰:“谭必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今一旦求救于明公,此可知也。尚见谭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

12、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敝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天以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未有衅。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操曰:“善!”乃许谭乎。冬,十月,操至黎阳。尚闻操渡河,乃释平原还邺。尚将吕旷、高翔叛归曹操,谭复阴刻将军印以假旷、翔。操知谭诈,乃为子曹整娉谭女以安之,引军还。(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有删改)注辛毗(p),字佐治,颍川阳翟人。辛毗先事袁谭,后归附曹操,官至卫尉。谥肃侯。衅:征兆。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

13、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B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C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D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解析:选C解答此题应该注意断句标

14、志词语,如句式标志,“兵革败于外”和“谋臣诛于内”;“天灾应于上”和“人事困于下”句式相同。注意名词和代词可作为断句标志,如“谋臣”“兄弟”“介胄”“天灾”等。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方:古代指天下、各处。或指四方诸侯之国。或指京城以外的地区。文中指天下、各处。B兵革:是兵器和甲胄的总称。泛指武器军备。或指战争。文中指战争。C六军:古代泛指禁军,即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晋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唐代专指禁军。文中指军队。D娉:问名。古代婚礼“六礼”之一。即女方请媒人问男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解析:选DD项,“即女方请媒人问男方名

15、字和出生年月日”应该是“即男方请媒人问女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操把袁谭、袁尚打得逃到邺城,但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后就没有乘胜追击。B袁氏兄弟内讧时,曹军将领都认为此时不须进攻,只有辛毗力主要抓住机遇。C曹操不愿援助袁谭的原因是认为袁谭不可信任,并且对袁尚的实力心存戒备。D曹操通过袁谭送印的事,明白了袁谭并非真心归降,就用联姻计稳住了袁谭。解析:选BB项的错误在于:不只辛毗一个人主张,还有荀攸。1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5分)译文:_(2)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

16、击疲敝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5分)译文:_参考答案:(1)假如他的两个儿子相处融洽友爱,这样来共守已有的基业,则天下的灾难就不能平息。(2)凭您的威势,对付处于困窘境地的敌人,攻打疲惫的敌军,同疾风吹落秋天的树叶没有什么差别。参考译文:春季,二月,曹操进攻黎阳,与袁谭、袁尚在黎阳城下大战,袁谭、袁尚败走,退回邺城。曹军将领都提出要乘胜攻打邺城,郭嘉说:“袁绍(生前)喜欢这两个儿子,没能决定让谁做继承人。如今,他们权力相当,各有党羽辅佐。局势危急,就相互援救;局势稍有缓和,就又会争权夺利。不如向南进攻荆州来等待他们兄弟变乱,变乱发生后,再攻打他们,可以一举平定。”曹操说:“好!”五月,曹操

17、回到许都,留部将贾信驻守黎阳。不久,袁尚果然亲自率兵攻打袁谭,大败袁谭。袁谭逃到平原,袁谭派辛毗到曹操那里求救。辛毗到西平拜见曹操,转达袁谭求救的心意。曹操部下官员多认为刘表势大,应当先平定他,袁谭、袁尚自相残杀,不足忧虑。荀攸说:“目前,天下正争斗激烈,而刘表坐守江、汉之间,可知他没有占有四方兼并天下的大志。袁氏家族占据四州土地,有兵马数十万,袁绍因为品性宽厚而得民心,假如他的两个儿子相处融洽友爱,这样来共守已有的基业,则天下的灾难就不能平息。如今他们兄弟结怨交恶,势不两立,如果一个人吞并了另一个人,则力量就会集中起来,力量集中后,再想谋取就困难了。应该趁他们内斗相持不下时,动手夺取,天下就

18、可以平定了,这个机会不能失去。”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过了几天,曹操又打算先平定荆州,让袁谭、袁尚互相削弱。辛毗观察曹操脸色,知道他又改变主意,就去告诉郭嘉。郭嘉报告曹操,曹操对辛毗说:“袁谭是否一定可信?袁尚是否一定能被攻克?”辛毗说:“您不要问是可信还是有诈,只应直接来看整个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今,袁谭忽然向您求救,其情形表明他已走投无路。袁尚看到袁谭陷入困境,却不能一举攻破袁谭,说明袁尚也已智穷力竭。那形势是军队在外战败,谋士在内被杀,兄弟内讧,国分为二,连年征战,将士的甲胄里都长出虱子。再加上旱灾蝗灾饥荒同时发生,上有天灾相应,下有人祸困扰,无论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百姓,都已知道袁氏统治将要

19、土崩瓦解。这正是上天灭亡袁尚的时机。凭您的威势,对付处于困窘境地的敌人,攻打疲惫的敌军,同疾风吹落秋天的树叶没有什么差别。上天把消灭袁尚的机会赏赐给您,您不去进攻,反而要讨伐荆州。荆州年丰民乐,没有灭亡的征兆(没有机会可供您利用)。现在,利用袁谭的求救而去援助,没有比这更有利了。况且四方的敌人,没有比占据黄河以北的袁氏更强大的了。您平定黄河以北后,就军威大盛,震动天下了。”曹操说:“好!”于是,答应出兵救援袁谭。冬季,十月,曹操进军到达黎阳。袁尚听到曹军渡过黄河的消息,就解除了对平原的包围,撤回邺城。袁尚部将吕旷、高翔背叛袁尚,投降曹操。袁谭又暗中刻好将军的印信,送给吕旷、高翔。曹操知道袁谭并

20、非真心归降,便给儿子曹整娶了袁谭的女儿,用此来安抚袁谭,然后率军回去。三、语言表达(11分)15请参照示例形式,为曹操或陶渊明写一则人物短评。(3分)示例:屈原世人皆醉,唯你独醒。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光。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唯美的跨越。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弥漫了千年。答:_解析:人物短评的写作,关键是要能从所给人物中找出恰当的、深刻鲜明的“评点”,并且从中找到支撑这一“评点”的论据,使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参考答案:(示例一)曹操三国群雄,首推曹操。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

21、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上独领风骚。(示例二)陶渊明他捧着一把菊花走来,带来一阵天人合一的哲学清香。背离庙堂之高,他选择江湖之远,选择了自然的恬适和舒畅。他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追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意境。他绽放了内心的那份自然,并且馨香久远。16阅读下面的材料,给“楚辞”下定义。(不超过80个字)(3分)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楚辞代表了楚文化的辉煌成就。楚辞的形成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也离不开屈原的创作。现在从楚辞等书中还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涉

22、江采菱劳商九歌等。另一方面,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鸿篇巨制。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同时,楚地盛行的巫教,也融入了楚辞,使之具有了浓厚的神话色彩。答:_解析:首先,要确定句子主干:楚辞是一种的新诗体。其次,找出语段中能体现“楚辞”的形成、特点等重要信息的词句。再次,把这些重要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填入主干句中。为避免遗漏重要信息,在填入信息时,可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容纳一些信息。最后,通读得出的答案,看其有无语序不当、搭配不

23、当、超过规定字数或字数不足等情况。参考答案:楚辞是一种脱胎于楚地歌谣,经过屈原的创作并以其作品为代表的,以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代表着楚文化辉煌成就的新诗体。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_,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_,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_,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答:_参考答案:陶诗便是最富于理趣的而是从生活出发所以他的诗既有哲人的智慧四

24、、作文(5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个字的文章。(50分)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内心十分彷徨、迷茫,就向一位长者请教。长者说,看看旷野中的树吧,看懂了它们,就知道如何去面对生活、面对人生了。年轻人看着旷野中的树,并没有明白什么。长者说,在烈日下,在冰雪中,树有房子为它们遮日御寒吗?在风暴中,在雷雨中,树可以拔腿就逃吗?树没有房子没有腿,无法回避无法逃离,只能独自承受和抗争,也许这就是树能活上千年的原因吧。年轻人顿悟。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写作指导材料中树的表现是长者提醒失意年轻人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被赋予了新

25、的寓意,把握其寓意是审题的关键。失意的年轻人看旷野中的树并没看出什么,当听了长者的话后顿悟,考生准确理解长者的话,就不难把握立意了。烈日下,冰雪中,没什么为树遮日御寒,风暴中,雷雨中,树没法逃离,它只有独自承受和抗争。也正是这种承受和抗争,成就了树。而有房子有腿的人,应该如何做呢?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立意: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强者就应该有所承受和抗争;做生活的强者,不做生活的懦夫;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直面磨难,铸就辉煌;等等。(B卷能力素养提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类正处在大

26、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中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提出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现实。它反映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格局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休戚与共。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先发国家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获得超额利润,并导致巨大的国际贫富差距。在这一阶段,我赢你输的

27、博弈使发达国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并导致了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然而,进入全球化的第二阶段,这种输赢分化的博弈正在衰退,代之而起的是命运与共。“命运”一词,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指人的生死、贫富、祸福、苦乐遭遇。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命运与共表现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在经济上,任何国家的经济危机都会迅速传播和扩散,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再如,在政治和社会等层面,西方国家支持怂恿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动荡导致的难民潮,却使西方国家本身的治安陷入紧急状态。所有这些现象都昭示着,输赢分化的全球化时代行将结束,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时代正在到来。在命运与共

28、的全球化新阶段,只有相互扶助、相互促进、利益共享,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保安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反映了在全球化新阶段世界利益关系格局的这种新变化。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我们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结构。如,在经济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利益共享,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方利益;各国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人权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维度。全球人权治理的目标,是促使各

29、个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实现。它既是全球治理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又是对全球治理过程、方式和手段的重要“边际约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对全球治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反思和重构的要求。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为所欲为,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视角调整个人人权、各国人民的集体人权和人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确保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安全和健康。(选自常健解决人类现实挑战的中国方案,2017年6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0、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习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中国长远利益提出的方案。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开放贸易壁垒,不能搞贸易保护主义。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针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深刻反思和重构的要求。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其中一个要求是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解析:选DA项,“中国长远利益”缩小原文含意;B项,“开放贸易壁垒”无中生有;C项,“主要是针对”主次不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立论的前提是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

31、发展。B文章分析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日益加深的格局,并因此要求人们承认现实并直面现实。C文章在论证中,认为全球化分为两个阶段,并以大量篇幅阐述了第二阶段的特点以及对策。D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先交代时代背景,引出概念,然后逐层分析概念的内涵和要求。解析:选BB项,强加因果,根据对原文的理解没有因果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球化的第一阶段,虽然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但是人类利益格局相互依赖感还不是很强。B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在经济上都很难独善其身,如果荷兰国家的主权债务出现了危机,甚至会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C如果西方国家依旧秉持

32、过去的做法,挥舞人权大棒来干涉别国内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永远无法实现。D只有超越西方狭隘的人权理论,按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世界才能变得和谐美好。解析:选AA项,“相互依赖感还不是很强”于文无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就要那棵树伍中正米唐的门口长着一棵树。树是樟树,枝繁叶茂,像一大团无法握住的云。米唐常常对那棵树一望好半天。她在树下唱歌,在树下写字,还在树下跳舞。米唐娘看见了,说,米唐不唱了,该吃饭了。米唐就不唱了。米唐娘说,不写字了,该去撒把鸡食。米唐就不写了。米唐娘还说,米唐,不跳了,该去园子里剥些菜叶来。米唐就蹦蹦跳跳去

33、了菜园。米唐考进了城里的学校。那棵树成了米唐学费的一少部分。凑学费的那些日子,米唐娘就想到了门前的樟树。当米唐娘的身后跟着几个肩背锄头手拿斧锯绳索的人时,米唐就知道,再怎么挽留这棵树都迟了。那一大团无法握住的云倒下来的时候,米唐远远地站着,买树的人也远远站着。树一倒地,米唐抓着一根树枝就哭起来。买树的人见了,劝她:米唐,别哭了,不就一棵树么?那些挖树的民工也跟着帮腔:再说,树就栽在离你学校不远的地方,你还可以去看!米唐就渐渐地住了哭。买树的人示意那几个人锯断了一些树枝。树枝脆裂的声音很响,响在米唐空旷的屋前。树让一家工厂买走,那家工厂在城里。米唐看见那棵脱光了衣服的樟树走上了去城里的路。米唐在

34、樟树生长的地方,又开始唱歌。米唐娘听了,说,米唐,不唱了,你比娘幸运,树到了城里,你还在城里能看见,娘就真的看不见了。娘的话,又说出了米唐的眼泪。米唐沿着那棵树走过的路,进了城。米唐念书的学校,离那家工厂不远,也就是离那棵树不远。米唐下了课,就对那家工厂望,就对那棵树望。星期天,米唐就去看那棵樟树。米唐看见樟树栽在厂门口。厂子里的人很讲究,还为樟树搭了远看近看有点黑的凉棚,树很快就活了过来。米唐还看见有一个人还在为树浇水。渐渐地,米唐就跟浇水的那个人熟了。浇水的是老魏。米唐每次走的时候,就跟老魏说,魏叔,很感谢你,过几天来看你。说完,米唐就默默走开。再出去,米唐邀了个有照相机的女生。在树下,那

35、个女生为米唐照了好几张照片。米唐回到家。米唐就高兴地对娘说,娘,那棵树长得好好的,还发了芽。说完,米唐还拿出了在树下照的照片。娘听了看了跟着高兴。米唐说,娘,往后,我还要买回那棵树!米唐还到那棵树下去。接纳城市的阳光和雨水,樟树完全活过来了,再没有那黑黑的凉棚遮盖它美丽的身躯。米唐站在树下,老魏还在为那樟树浇水。只是那些从厂里出来的人,边走边说,有的人说到了树,说到了厂长,说厂长不应该拿职工要发的福利去买树,说这厂弄不好就要垮了。老魏看看他们走远,才对米唐说,米唐,这厂子怕不行了。米唐问,魏叔,厂里的人往后会不会对这棵树起坏心?老魏说,工人情绪不稳,说不定哪。米唐“啊”了一声。米唐很艰难地从那

36、棵树下走回了学校。米唐从那所学校毕业后就恋爱了。米唐领着男友走向那棵树。站在那棵树前,米唐停下步,用手指着那棵树说,你看你看,那棵枝上还歇了一只黑鸟。男友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米唐说,你多看一眼,就不行?男友说,行。男友就紧紧地盯着那棵树。那树上的一只鸟让他盯飞了。这个时候,米唐很幸福,也很沉醉。这个时候,米唐的眼里就有一些晶亮的泪水。城市这么大,这么繁华。米唐最喜欢的地方就是那棵树下。她经常把男友带到那棵树下。她看见那些从城市吹来的风,一阵一阵地翻看樟树的叶片;她看见那些枝头落下的叶片很眷恋地飘向大地;她还看见老魏很坦然地在树下做最后的守望。男友说,米唐,谈恋爱的地方多着呢,

37、你再换个地方行不行?米唐的眼里浸着泪水说,这棵树就是我家原来门口的那棵树,我想让她回家!男友说,行。米唐门口的樟树又回来了。米唐也请人给那棵樟树搭了凉棚。她还对娘说,娘,有空的时候,给树浇上水。米唐走后,村里有人和米唐娘坐在屋里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门口的樟树:米唐娘,你家米唐能耐呢,那棵你舍不得卖的树,又给你弄回来了!米唐娘说,当日挖门口的樟树时,我家米唐还在树下哭呢。我就晓得她舍不得,说不定她还要把这棵树要走呢。米唐娘说完,两行泪径直往下落。(选自就要那棵树,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采用比喻的形式,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樟树的繁茂

38、,也为下文卖树为米唐凑学费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B小说反复提到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唱歌,是为了突出强调米唐对樟树的依恋,也衬托了米唐内心的喜悦。C小说善于在细节处刻画人物,男友“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看”“紧紧地盯着那棵树”这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他不只是顺从米唐,更是理解她。D小说在写樟树由农村到城市,再由城市到农村的变迁历程的同时,着意写出了时代的变迁,从而深化了小说落叶归根的故乡情结主题。解析:选AB项,小说两次写到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唱歌,第一次是卖树之前,表现的是米唐的喜悦,而第二次是卖树之后,表现的应该是米唐对树的想念,含有淡淡的忧伤在里面。C项,“理解她”错,男友只是顺从米唐,并非理解她。D项,小说只是简略带过时代背景,并没有着意表现时代的变迁。5文本多次写到米唐的“哭”,每次“哭”的心情都不一样,请就画线部分任选两处做简要分析。(5分)答:_参考答案:处表现了米唐的伤心与无可奈何。处既表现了米唐对樟树的想念,也表现了米唐为母亲看不到那棵樟树的难过。处表现了米唐有(男友)陪伴的幸福。处表现出了米唐的(对男友的不理解)委屈与渴望(大树回家)。(答对一处2分,答对两处5分)6小说中的“那棵树”意蕴丰富,你认为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6分)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