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历史复习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精选文档.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61665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历史复习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精选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复习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精选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复习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精选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历史复习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精选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历史复习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精选文档.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单选题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在“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之下,新中国对民族主义国家的认识深受苏联两大阵营理论的影响,将民族主义国家视为西方帝国主义阵营的一部分。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宣布在外交上采取“继续坚持和平政策”、“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方针,并在1954年7月逐步形成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新的外交战略。这一战略

2、转变有利于(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

3、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A 拓展我国外交的国际空间B 缓和两极格局的紧张局势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C 推动亚非国家的民族解放D 实现我国外交的独立自主2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

4、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文告中的“会议”( )A 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B 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D 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3新中国成立初期,英国企图与中国建交,但迫于美国的外交压力,与中国建立了“半外交的关系”这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 ( )A .屈辱性 B灵活性 C独立性 D一边倒4(题文)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国,被媒体评论为“释放和平发展正能量”、“必将两国关系推向更高水平”。中俄两国领导人如果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友好交往的话题不包括( )A

5、毛泽东访苏B 中苏建立外交关系C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D 亚太经合组织中密切合作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 “一边倒”B 另起炉灶C 不结盟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的退回。这表明新中国 ( ) A合法性得到美国承认 B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C拒绝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D不承认美国与国民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71955年的万隆会

6、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如果穿越时空,回到万隆会议期间,下列情景可能出现的是( )A中国政府修改并完善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巴西代表支持中国的“求同存异”方针C周恩来就印度支那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的进展D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和地位参加讨论国际问题8以下哪些政策是在中国国家领导人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发生根本转变以后实施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中国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与美国关系开始正常化A、 B、 C、 D、9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某年西方报

7、纸评论的会议应是( )A 布雷顿森林会议B 亚非会议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D 日内瓦会议10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国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这种“半外交关系”( )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 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 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11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确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双边关系基本原则;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这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 )A积极与发展中

8、国家结盟 B努力拓展外交空间C消除了意识形态因素影响 D突破了西方国家封锁禁运12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 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13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前指示:“对这次会议持积极态度,力争在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上达成一些协议,促进国际形势的缓和打破美帝对我国的封锁禁运,相机改进同英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关系。”这次国际会议( )A 是对“一边倒”战略的阐释与体现B 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定型C 使

9、新中国国际大国地位得以体现D 反帝反殖团结合作的亚非精神形成14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A 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B 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 中国与西方国家广泛建交D 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15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为此新中国建立初期采取的外交方针是(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不结盟的外交政策C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反对霸权主

10、义16某国际会议以“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主要议题,可以说是第一次提出了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这次会议最有可能( )A 1954年日内瓦会议B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C 1955年亚非会议D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17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 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 奉行不结盟政策18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指出:“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周恩

11、来阐述的是( )A社会主义国家合作的重要性 B东西方国家改善关系的必要性C“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必然性 D邻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可能性19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197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届七次会议一致通过该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的决定。这反映出中国政府 ( )A积极推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政策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贯彻“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能佐证胡锦涛高度评价的史实是( )中美关系正常化 19

12、53年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中苏关系解冻A B C D二、非选择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中国点立前,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郑重宣告;“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去找。”毛译东这个对外战略方什,后来在共同纲领总中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陈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以保世界的持久和平,”摘编自吕乃澄、周卫平主编大棋局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材料二 1

13、969年3月珍宝島之战,使中苏关系彻底破裂。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尼克松和基辛格等人多次研究,认为责任在苏联一方,在基辛格看来,这对美国来说既是问题也是机会,问题是,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如果得逞,就会打破国际战略格局的平衡,基至会出现苏联势力无法阻挡的严重局面。机会在于,中国可能由此愿意缓和同美国的紧张关系。同时,中苏冲突加剧也会减轻欧洲受到的压力。最后尼克松和基辛格认为:美国有必要支持中国,以防止中国被苏联推毁,致苏联坐大,从而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摘编自陶文钊、倪峰、袁征等著当代中美关系研究(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

14、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

15、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答案1A2D3B4D5B6D7A8D9D10A 11B12B13C14B15A16C17B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18D19C20C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

16、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1(1)外交政策:“一边倒”。原因:国际上出现两大阵营对峙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并推行反共反华政策;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上有一致性。(2)重大变化;中苏关系彻底破裂。影响:使中美两国外交战略做出重大调整,为中美关系缓和创造了有利契机;导致苏联与西欧国家缓和关系,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欧洲国家的压力;中苏对抗不利于两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