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高考达标练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精选文档.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61772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讲 高考达标练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精选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2讲 高考达标练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精选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2讲 高考达标练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精选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2讲 高考达标练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精选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讲 高考达标练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精选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 高考达标练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精选文档.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达标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

2、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

3、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2019绍兴模拟)下图是陆地

4、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完成12题。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 D沿Y方向降水增加2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

5、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解析:1.D2.A第1题,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第2题,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2019哈尔滨三中模拟)下表为纬度50附近欧洲和南美西部沿海两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35题。地点项目1月4月7月10月全年甲气温/13.211.36.38.110.2降水/mm1613395092323 860乙气温/4.89.216.112.211.1降水/mm16484951401 2603.乙地的地带性植被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C

6、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草原4甲地1月气温高于乙地,其原因是甲地( )A纬度和海拔更低B太阳高度更大和白昼更长C沿岸暖流影响大D该纬度地带海洋面积更大5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大气环流C洋流 D海陆位置解析:3.B4.D5.A第3题,根据世界气候分布判断,大陆西岸纬度在4060之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相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4题,综上判断甲、乙两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但是甲地年温差小于乙地的年温差,说明甲受海洋性的影响大,故选D。第5题,根据南美洲西岸的地形分布,由于安第斯山的分布,西坡为西风带的迎风坡,多形成地形雨。(2019牡丹江模拟)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

7、线、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背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C阴坡和迎风坡 D阳坡和迎风坡7图中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A高山草甸 B高寒荒漠C针阔叶混交林 D高山针叶林解析:6.D7.B第6题,图中显示山地南坡雪线分布的海拔较低,则南坡为迎风坡;同时南坡7月等温线分布海拔较高,则南坡为阳坡。第7题,图中7月等温线为3 、有雪线经过,则间为雪线以下的高寒荒漠带。大高加索山脉,全长约1 200 km,最宽处达200 km,山势陡峻,具有完整的垂直景观带谱。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 642 m)是欧洲第一高峰,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321,东经4226。据

8、此完成89题。8大高加索山脉从基带开始的3个垂直自然带依次是( )A常绿硬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B温带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D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9厄尔布鲁士山高山冰川带的分布类似于( )解析:8.B9.C第8题,大高加索山脉基带主要位于温带草原气候区域,自然带为草原带。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降水先增加后减少,有向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带高山冰雪带的变化过程。第9题,厄尔布鲁士山西坡地处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较低。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丙地此时炎热干燥。读图完成1011题。10若a表示洋流流向,b表示盛行风向,

9、c表示昏线, d表示等温线,则其中绘制错误的是( )Aa BbCc Dd11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A BC D解析:10.C11.B第10题,读图可知丙地位于非洲最南端,为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说明为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则图中c表示晨线,而不是昏线。第11题,甲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同时受沿海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乙地位于南非高原,地势较高,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所以两地自然景观差异大。二、综合题(共56分)12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读图

10、完成下列问题。(28分) (1)指出从甲地到丁地所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6分)(2)写出甲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其未横穿大陆的原因。(8分)(3)分析丙地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14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从甲到丁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它以热量为基础。第(2)题,甲为热带雨林带,因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带。第(3)题,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形成与大气环流、洋流等有关。然后按要求进行分析即可。答案:(1)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形成因素:热量。(2)热带雨林带。未横穿大陆是

11、由于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3)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影响,再加上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气候极其干旱。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很少或有季节性河流,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和砾漠,动植物稀少,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13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在新疆,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生活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材料二天山自然带示意图(图甲)和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图乙)。(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6分) (2)天山天然

12、草场资源地广、质优、种类多,试分析其原因。 (10分)(3)简述天山牧民放牧转场的大致过程,并简单评价转场放牧的好处。(12分) 解析:第(1)题,自然带差异可从自然带多少、具体类型及分布海拔角度比较。第(2)题,注意问题包括三方面:地广、质优、种类全,可从气候及地形角度分析。第(3)题,结合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即可回答,注意气温变化是其转场的根本原因。答案:(1)北坡自然带种类丰富,有云杉林带,南坡缺失云杉林带;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北坡的雪线较南坡低。(2)天山地处中纬度地区,光热充足,气候适宜牧草生长;山地面积广大,草场分布区域广;海拔高,终年积雪,冰雪融水丰富,为草场提供充足水源,牧草繁茂;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别大,牧草种类依其地区、季节不同而有差异,种类繁多。(3)冬季,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及以上)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冬季在山麓牧场(利用囤积的牧草)过冬。评价:转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海拔的草场资源;同时也保护了草场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草场可持续发展。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