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说课稿-精选文档.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61783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课标版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说课稿-精选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课标版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说课稿-精选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课标版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说课稿-精选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说课稿-精选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版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说课稿-精选文档.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水的组成说课稿“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

2、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水的组成第一课时 说课稿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

3、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我说课的内容是水的组成第一课时

4、,下面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谈谈自已对这节课的设计。、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三水的组成第一课时的内容。第四单元以“水”为载体,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社会到学科、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出现了一些化学式,为课题四化学式的学习略作铺垫,同时也分散了难点。2、教学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2)通过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及电解水实验的视频,学习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通过资料“水的组成揭秘”,

5、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方法教育。3、重点、难点重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难点:通过氢气燃烧实验、电解水实验,分析、确定水的组成。二、学情分析小学科学课、初中物理课、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经知道水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水的组成,学生并不完全了解。学生在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中所学习的氧气检验方法是本课题学习的基础之一。三、教法、学法基于以上教材、学情分析,本节课采用:实验、启发式讲解、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的落实:一是设计载体,即通过什么样的载体来落实目标;二是设计路径,即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式来落实目标。为此,本节课采用了科学探究

6、、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和课上探究。课前准备: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实验、电解水实验视频。课上探究:课上活动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实验探究 获取新知-总结收获 拓展延伸()、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通过解开水的组成秘密的三位科学家,引人新课题水的组成。 (二)、实验探究 获取新知先介绍81页资料“水的组成揭秘”,这样处理不仅可以很自然地进入演示实验这一环节,还可以使学生在研究态度、研究方法上有所启发。1、氢气的燃烧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观察并归纳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的验纯、燃烧实验前预设问题: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7、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猜想:水中一定有什么元素?过渡:人们发现了氢气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后,又研究了水的分解实验。2、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这是这节课的重点,播放视频前预留问题:实验步骤、现象(两电极现象、一段时间后正负极玻璃管中的差异)、猜想,使其带着问题进行观看。实验开始后,很快就看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这时候暂停,问学生有没有疑问,有学生提出 “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气体”。此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气体可能是什么,这样可以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被猜到的气体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氢气等等(都是前面接触过的)。再进一步的引导学

8、生设计验证方案。在第二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了检验氧气的方法,而且知道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然后逐步实施方案,验证猜想。为了尽量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我将视频设为静音,而且一边看,一边暂停,一边思考,所以尽管没有亲自电解水,但也努力使学生达到探究的效果。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观看视频后,完成80页讨论。师生归纳得出结论:水在电解实验里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那氢气和氧气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也正是这节课的难点,如何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 我准备了电解水的Flash动画,通过动画模拟电解水的过程来认识反应实质。将宏观现象通过微观模拟,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使教学难点

9、得以顺利突破,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另外,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还指导学生写出相关的化学式,以分散本单元的难点,为今后学习“化学式的书写”做铺垫。最后,如何用化学语言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是什么?学生: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通电。文字表达:水 氢气 + 氧气H2O H2 O2 “电解水实验”及Flash动画微观模拟的分析:得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的视频,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水的组成,这样的设计基于:“探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方向。”(三)、总结收获 拓

10、展延伸课堂小结:1、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2、氢气能不能作为燃料被利用呢?如何大量的制取氢气呢?(可以进行猜想或查阅资料)3、物质的具体分类。使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走出课堂,调动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加深对水及氢气的认识。作业:82页1、2。五、板书设计:课题3 水的组成1、氢气的物理理性质:2、检纯、燃烧现象:3、氢气+氧气水 H2 O2 H2O氢气燃烧实验电解水实验1、现象: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2、水氢气+氧气 H2O H2 O2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六、教学反思用视频代替实验是这节课最大的缺陷。但由于水电解器电解的速度特别的慢,无法在课堂上使用,也只好用视频代替,这也就促使我又有了一个想法:自制水电解器。尽管采用观看视频的方法,由于问题的预设比较合理,层层递进,所以也起到探究的作用中,学生的讨论、分析、结论也较为合理。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