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区度南海一中学校10月月考卷-word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64043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南海区度南海一中学校10月月考卷-word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佛山南海区度南海一中学校10月月考卷-word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佛山南海区度南海一中学校10月月考卷-word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佛山南海区度南海一中学校10月月考卷-word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南海区度南海一中学校10月月考卷-word文档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佛山南海区2019-2018学年度南海一中学校10月月考卷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

2、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化学试卷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

3、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

4、断提高。 考试范围:选修四选修五;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李洁雄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已知反应2CO(g)= 2C(s)+O2(g)的H为正值,S为负值。设H和S不随温度而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低温下能自发进行B高温下能自发进行C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高温下能自发进行D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2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H0,某研究小组研 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

5、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研究的是t0时刻增大O2的物质的量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图研究的是t0时刻通入氦气增大体系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D图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高3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物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4 min时反应第一次达到平衡B15 min时降低压强,20 min时升高温度C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15

6、20 min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4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g)+CO2(g)2CO(g);HQ kJmol-1。下图为CO2、C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在23min和45min时平均速率相等B当固焦炭的质量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C5min时再充入一定量的CO,n(CO)、n(CO2)的变化可分别由c、b曲线表示D3min时温度由T1升高到T2,重新平衡时K(T2)小于K(T1)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Y的氟化物YF3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ZW是常见金

7、属,Z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W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X和Z原子序数之和与Q的原子序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Z和W单质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Z的单质获得的氢气多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QCZWQ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两两均可反应生成盐和水DX与Q形成的化合物和Z与Q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相同6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R、T、Q、W、Y具有如下信息: R、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 Q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R与T的核电荷数之和等于Q的核电荷数; W与R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Q与W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中含有相同比例

8、的阴、阳离子B元素T、Q、W、Y的原子半径大小为:TQYWCQ与Y组成的常见物质是一种两性物质,结构中含有共价键D由Y和T组成的物质YT,在电子和陶瓷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可以直接由单质Y和T在低温下合成7炼铁的还原剂CO是由焦炭和CO2反应而得。现将焦炭和CO2放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高温下进行下列反应:C(s)+CO2(g) 2CO(g) HQ kJmol1。下图为CO2、CO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in,v(CO)1 molL1min1;13 min,v(CO)v(CO2) B当容器内的压强不变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P(平衡) /P(起始) 0

9、,再达平衡时,K(T2)/ K(T) 1 D5 min时再充入一定量的CO,a、b曲线分别表示n(CO)、n(CO2)的变化 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题型注释)8在2 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 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时间(s)012345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已知:K300K350,则该反应是_热反应。(2)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3)能说明该反应

10、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av(NO2)2v(O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v逆(NO)2v正(O2)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e颜色不再改变(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92SO2(g)+O2(g)2SO3(g)H0,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1)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_ (填“有”或“无”),该反应通常有V2O5作催化剂,加入V2O5后,改变的是图中的_。AH BE CH-E DH+E(2)某温度下,甲同学将2molSO2和1molO2置于密闭容器中,反

11、应达平衡后,SO2平衡转化率()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若A点二氧化硫的平衡浓度为0.04mol/L,则容器的体积为_L;图中B点SO2、O2、SO3的平衡浓度之比为_;反应达到平衡时,时间t1时缩小容器体积,请在图中画出时间t1之后反应速率变化图像;图为压强等于0.5MPa时不同温度下SO2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图,图中T2_T1(填写“大于”或“小于”)(3)在2L的密闭容器中,乙同学投入2molSO2和bmolO2;25min时达到平衡,如下图所示,在35min时,改变某一条件,经过一段时间后,70min时,反应再次达到平衡,回答下列问题:10min时,v(SO2) _求010min

12、时,v(O2)=_反应开始至35min时,测得反应共放热138.6kJ,则反应2SO2(g)+O2(g)=2SO3(g)H=_kJ/mol35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A加入更多的V2O5 B从容器中分离出少量O2 C投入一定量的SO3D降低反应温度 E.往容器中加入N2,使容器压强增大10合成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可用于合成二甲醚等清洁燃料。从天然气获得合成气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CH4(g)H2O(g)CO(g)3H2(g) H1206.1 kJmol1 CH4(g)CO2(g)2CO(g)2H2(g) H2247.3 kJmol1CO(g)H2O(g)CO2(g)H2(g)

13、H3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测得CH4的物质的量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反应进行的前5 min内,v(H2) ;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 。(2)如图2所示,在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使甲、乙两容器初始容积相等。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并维持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变。可以判断甲容器中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生成CH4的速率是生成CO的速率的2倍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容器内各气体的浓度保持不变甲乙两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v (甲)v (乙) b甲烷的转化率:(甲)(乙)c压

14、强:P(甲)= P (乙)(3)反应中H3 kJmol1。800 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0,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见下表:COH2OCO2H20.5 mol8.5 mol2.0 mol2.0 mol此时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是 (填代号)。av(正)v(逆) bv(正)v(逆) cv(正)v(逆) d无法判断11CH4和H2O(g)可发生催化重整反应:CH4(g)+H2O(g) CO(g)+3H2(g)。(1)每消耗8g CH4转移 mol电子。(2)已知:2CO(g)+O2(g)=2CO2(g) H1=a kJmol1CO(g)+H2O(g)=CO2(g)+

15、H2(g) H2=b kJmol1CH4(g)+2O2(g)=CO2(g)+2H2O(g) H3=c kJmol1CH4(g)+H2O(g) CO(g)+3H2(g) H4由此计算H4= kJmol1。(3)T时,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CH4和1molH2O(g),发生反应:CH4(g)+H2O(g) CO(g)+3H2(g),经过tmin,反应达到平衡。已知平衡时,c(CH4)=0.5molL1。0tmin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当温度升高到(T+100)时,容器中c(CO)=0.75 molL1,则该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16、)。(4)已知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放电过程中K+和Na+向电极 (填“A”或“B”)移动。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第 5 页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反应CO(g)=C(s)+O2(g)的H为正值,S为负值,则G=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故选D。【考点定位】考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断【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理解焓变和熵变的含义是解题关键。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最终判据是吉布斯自由能变,自由能一般用G来表示,且G=H-TS:当G=H-TS0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能自发进行;当G=H-TS=0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G=H-TS0时,反应不能向正反应方向自

17、发进行。2D【解析】试题分析:A、t0时刻,如果只增大O2的浓度,只改变正反应方向速率,逆反应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B、恒容状态,充入非反应气体,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C、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最后两条线重合,故错误;D、温度高,先达到平衡,即乙温度大于甲的温度,故正确。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等知识。3B【解析】试题分析:A010min内,反应物B的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C的浓度逐渐增加,说明该时间段反应向着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所以4min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B由图象可知,15min时只有反应速率降低了

18、,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瞬时降低,反应仍处于平衡状态,故不能是温度变化,而是降低了压强,20min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向进行,应是升高温度,B正确;C由开始到达到平衡,A、B的浓度减少的量相同,由此可知x=1,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20min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应是升高温度,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错误;D根据左图知,1520 min间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相等,平衡不移动,但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都减小,且C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量是A、B的二倍,所以应该是增大体积、减小压强,平衡

19、不移动,说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计量数之和不变,所以x=1,所以1520 min间改变的体积是减小压强,D错误;答案选B。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4D【解析】试题分析:A在23min和45min时是两个平衡状态,此时CO平均速率相等,故A正确;B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为平衡状态,故B正确;C改变一氧化碳的量,增加一氧化碳,瞬间一氧化碳物质的量增大,然后反应平衡逆向进行,一氧化碳减小,二氧化碳增大,c、b曲线分别表示n(CO)、n(CO2)的变化,故C正确;D依据图象3min升高温度,一氧化碳增多,说明反应是吸热反应,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即K(T

20、2)大于K(T1),故D错误;答案为D。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5C【解析】试题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C元素;ZW是常见金属,原子序数大于碳,处于第三周期,且Z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W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则Z为Na、W为Al;X和Z原子序数之和与Q的原子序数相等,则Q原子序数为6+11=17,故Q为Cl;Y的氟化物YF3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Y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原子序数小于Na,故Y为N元素,据此解答解: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

21、序数逐渐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C元素;ZW是常见金属,原子序数大于碳,处于第三周期,且Z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W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则Z为Na、W为Al;X和Z原子序数之和与Q的原子序数相等,则Q原子序数为6+11=17,故Q为Cl;Y的氟化物YF3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Y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原子序数小于Na,故Y为N元素A相同质量的Na和Al的单质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根据电子转移守恒,生成氢气之比为1:3=9:23,故Al生成氢气更多,故A错误;B三元素氢化物中,HCl最稳定,

22、故B错误;CZWQ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铝、高氯酸,两两之间均可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DX与Q形成的化合物为CCl4等,含有共价键,Z与Q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含有离子键,故D错误,故选:C6A【解析】试题分析:短周期元素中,Q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Q是O元素,R、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R的原子序数小于8,则R可能为 H或Be,Y的原子序数大于8,则Y为Al R与T的核电荷数之和等于Q的核电荷数若R是H元素,则T为N元素,若R为Be元素,则Y也是Be元素。舍去。由于W与R同主族,原子序数大于8又小于13,则W为Na元素。因此R是H;T是N

23、;Q是O;W是Na,Y是Al,A.Na和O 两种元素可形成化合物Na2O、Na2O2 ,它们都属于离子晶体,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都是2:1,A项正确;B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这几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关系为:HONAl1 ,B项错误;C.根据图象,3min升高温度,一氧化碳增多,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则QO,对吸热反应而言,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K(T2)/ K(T) 1,C项正确;D.增加一氧化碳,瞬间一氧化碳物质的量增大,然后平衡逆向进行,一氧化碳减小,二氧化碳增大,所以a为二氧化碳,c为一氧化碳;D项错

24、误;答案选C。【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状态的判断,影响平衡的因素,化学图像的分析与判断。【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状态的判断,影响平衡的因素,化学图像的分析与判断等知识。具体分析如下:(1)依据图象分析单位时间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结合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分析计算,1-3min反应达到平衡判断;(2)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3)依据图象3min升高温度,一氧化碳增多,说明反应是吸热反应,分析图象平衡物质的量;(4)增加一氧化碳,瞬间一氧化碳物质的量增大,然后反应平衡逆向进行,一氧化

25、碳减小,二氧化碳增大,根据此特点分析图像变化。8(1) 放(2)b 1.510-3 mol/(Ls)(3)b、c、e(4)c【解析】试题分析:(1)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则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已知:K300K350,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NO2是生成物,在反应过程中浓度是增大的。由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c(NO)=0.007mol/L2L0.0035mol/L。曲线b平衡时的浓度为0.0035mol/L,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知,曲线b表示NO2的浓度

26、变化曲线。反应进行到2s是,NO浓度减少了0.010mol/L0.004mol/L0.006mol/L,所以氧气的浓度变化量是0.003mol/L,则氧气的反应速率是0.0030mol/L2s1.5103mol/(Ls)。(3)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a始终都存在v(NO2)2v(O2)关系,故不能说明到达平衡,a错误;b随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逐渐减小,因此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时,可以说明到达平衡,b正确;c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到达平衡,故v逆

27、(NO)=2v正(O2),可以说明到达平衡,c正确;d反应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故容器内物质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d错误;e颜色的深浅与浓度有关系,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e正确。答案选bce。(4)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但反应速率降低,a错误;b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b错误;c增大O2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c正确;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d错误,答案选c。【考点定位】考查平衡状态的判断、反应速率的计算以及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

28、名师点晴】该题的难点是平衡状态的判断,掌握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判断依据是解答的关键,答题时应注意平衡状态判断选择判断的物理量,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9(1)无;B;(2)10;6:3:34 ; ;小于(3)0.05mol/(Lmin); 0.025mol/(Lmin) -198.0d。【解析】试题分析:(1)反应热是反应物与生成物具有的能量差,与反应的活化能E无关;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降低,所以选项B正确;(2)A点SO2转化率是0.8,所以未反应的SO2的物质的量是n(SO2)=2mol(1-0.8)=0.

29、4mol,由于此时二氧化硫的浓度是0.04mol/L ,所以容器的容积是V=0.4mol 0.4mol =10L;图中B点时SO2的转化率是0.85 ,则反应产生的SO3的物质的量是n(SO3)= 0.852mol=1.7mol,未反应的SO2、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n(SO2)= 2mol-1.7mol =0.3mol,n(O2)=1mol-1.7mol1/2=0.15mol,由于容器的容积相等,所以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比等于它们的平衡浓度之比所以B点SO2、O2、SO3的平衡浓度之比为0.03:0.015:0.17=6:3:34;反应达到平衡时,时间t1时缩小容器体积,物质的浓度增大,

30、反应体系压强增大,正反应、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正反应方向移动,在图中画出时间t1之后反应速率变化图像是;图为压强等于0.5MPa时不同温度下SO2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图,由于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根据图像可知在温度为T1时先达到平衡,说明温度T2小于T1;(3)10min时,v(SO2) =1.0mol2.0L10min=0.05mol/(Lmin);在010min时,v(O2)=1/2 v(SO2) =1/20.05mol/(Lmin)=0.025mol/(Lmin);反应开始至35min

31、时,SO2反应的物质的量是n(SO2)=1.4mol,测得反应共放热138.6kJ,则2molSO2反应放出热量是138.6kJ1.42=198kJ,所以2SO2(g)+O2(g)=2SO3(g)H=-198kJ kJ/mol;35min时,根据图像可知,SO2的浓度进一步减少,SO3的浓度进一步增大,说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加入更多的V2O5,该物质是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错误; B从容器中分离出少量O2,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与图像不吻合,错误;C投入一定量的SO3,SO3的浓度会突然增大,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与图像不吻合,错误;D降低反应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正反

32、应方向移动,与图像吻合,正确;e.往容器中加入N2,使容器压强增大,由于不能改变任何物质的浓度,化学平衡不移动,与反应事实不吻合,错误。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及有关化学计算的知识。10(1)0.3 molL1min1 升高温度(或充入水蒸气)(2)bd ab (3)41.2;a【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图可知,前5min内甲烷的浓度由1.00mol/L减小为0.50mol/L,则v(CH4)= =0.1mol/(Lmin),由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反应速率之比,则v(H2)=30.1mol/(Lmin)=0.3mol/(Lmin),由图可知,10min时甲烷的浓度继续减小,且反应速

33、率增大,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0.3mol/(Lmin);升高温度;(2)a由反应CH4(g)CO2(g)2CO(g)2H2(g)可知,当生成CO的速率是生成CH4的速率的2倍时,可以判断甲容器中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a错误;b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所以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可以判断甲容器中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b正确;c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则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故c错误;d容器内各气体的浓度保持不变,可以判断甲容器中反应已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答案为:bd;依据反应CH4(g)CO2(g)2CO(g)2H2(g)

34、可知,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所以达到平衡状态时压强:P(甲)P (乙),化学反应速率:v (甲)v (乙),甲烷的转化率:(甲)(乙),所以ab正确,c错误。故答案为:ab;(3)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可得反应,则H3=+206.1kJ/mol-(+247.3kJ/mol)=-41.2kJ/mol,800时,反应的K=1.0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化学平衡不移动;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气体的体积相同,则物质的量与浓度成正比,Q= K=1.0,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即选a。故答案为:-41.2 kJ/mol;a。考点:考查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11

35、(1)3;(2)c+3b2a;(3)molL1min1;6.75;吸热;(4)B;CO+3H2+4CO328e=5CO2+3H2O;【解析】试题分析:(1)8g CH4的物质的量为=0.5mol,在CH4(g)+H2O(g) CO(g)+3H2(g)中C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到+2价,转移6个电子,因此8g CH4转移3mol电子,故答案为:3;(2)已知:2CO(g)+O2(g)=2CO2(g) H1=a kJmol1,CO(g)+H2O(g)=CO2(g)+H2(g) H2=b kJmol1,CH4(g)+2O2(g)=CO2(g)+2H2O(g) H3=c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将+

36、3-2,得:CH4(g)+H2O(g) CO(g)+3H2(g) H4= (c+3b2a )kJmol1,故答案为:c+3b2a;(3)0tmin内,v(CH4)=mol/(Lmin),则v(H2)= 3v(CH4)= mol/(Lmin),故答案为:mol/(Lmin);T时,向1L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CH4和1mol H2O(g),平衡时c(CH4)=0.5molL-1,该温度K=6.75,故答案为:6.75;当温度升高到(T+100)时,容器中c(CO)有0.5mol/L,升高到0.75 mol/L,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4)原电池工作时,CO和H2失电子在负极反应,则A为负极,CO和H2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正极B上为氧气得电子生成CO32-。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此放电过程中K+和Na+向电极B移动,故答案为:B;负极上CO和H2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负极反应式为CO+3H2+4CO328e=5CO2+3H2O,故答案为:CO+3H2+4CO328e=5CO2+3H2O。考点:考查了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和影响因素、原电池原理的相关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