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物理(人教版)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卷-word文档.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65292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物理(人教版)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卷-word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上物理(人教版)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卷-word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上物理(人教版)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卷-word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物理(人教版)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卷-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物理(人教版)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卷-word文档.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

2、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选择题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如图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

3、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

4、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A B C D【答案】A2小明同学测量圆柱直径,他的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C3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测得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0.500 m,后来把该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3 m,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 学-科/网A0.50

5、2 m B0.5015 mC0.500 m D无法判断【答案】A4一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出一物体的长度为10.45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估读值为0.05 cmB真实值为10.45 cmC可测量的实际值为10.45 cmD没有正确的说法【答案】A5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A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B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C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答案】B6纳米技术在研究电学材料、光学材料、高密度材料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是下列哪种物理量的计算单位A长度 B体积C质量 D时间【答案】A7小明同学在

6、参加全市体育考试中,由于粗心,自己记录的成绩如下,你认为不可能的是A跳绳1分钟60次B立定跳远2.4 mC1000 m跑的成绩为8 sD实心球投掷成绩12 m【答案】C8某同学利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45 cm、2.46 cm、2.4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5 cm B2.457 cmC2.45 cm D2.46 cm【答案】D9下图是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所记录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5.3 cm B5.25 cmC3.25 cm D3.3 cm【答案】C10多吃水果有益于人体的健康,下列四种水果成熟后,一般情况下,单个水果体积最接近2 cm3的是A

7、木瓜 B菠萝C龙眼 D椰子【答案】C11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 min跳动的次数约为A20次 B40次C70次 D140次【答案】C12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的是A米粒 B柳絮C细菌 D原子【答案】C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木块长度的测量值是_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mm。【答案】1.75 114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读数正确的是_(选填“A”或“B”),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cm。【答案】B 2.4515教室里一块桌板的真实长度是1.2628 m,某同学用一刻

8、度尺去测此板的长度,测得结果是1.263 m,则该同学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答案】1 cm16如图所示停表的示数为_min_s。【答案】5 1017在图中,直尺分度值为_,圆筒的直径d为_cm,停表的读数为_s。【答案】1 mm 1.00 228.718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_,上体育课时你跑800 m所需时间约为4_。(均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答案】dm min19某同学在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2.31 cm,12.29 cm,13.52 cm,12.30 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c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

9、答案】12.30 cm 1 mm20小明路过一座大桥时,发现桥面有条宽窄相同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宽为7.00 c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为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在裂缝的_(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学科%网【答案】1 mm 不同三、实验题21(1)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cm,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_;(2)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某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D=_cm。【答案】(1)2.50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1.852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请指出其中的至少两处错误:(1)_;(2)_。【答

10、案】(1)刻度尺没有放正 (2)视线没有和尺面垂直 (3)零刻度线已经磨损23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有两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2.82 cm、12.83 cm、12.8 cm、14.82 cm、12.80 cm。 (1)各个同学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测量时存在_,这个是_(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2)其中测量结果显示明显错误操作的是_同学,这个是_(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3)若其他四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刻度尺的_不同。(4)如果正确测量四位的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1 mm,则_同学的测量结果又是错误的,其原因是_。(5)用这把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得钢笔的长度应该是_cm。【答案】(1)误差 不可以 (2)丁 可以 最小分度值 (4)丙 没有估计值 (5)12.82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