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九年级化学实验4《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取与性质》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66001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0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实验4《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取与性质》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实验4《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取与性质》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实验4《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取与性质》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实验4《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取与性质》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爱版九年级化学实验4《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取与性质》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资料.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2018 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实验 4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取“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

2、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与性质尖子生题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

3、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选择题(共

4、20 小题)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硫气体,下列方法最适合的是() A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 B4FeS2(固)+11O22Fe2O3+8SO2CC+2H2SO4(浓)CO2+2SO2+2H2OD2CuSO42CuO+2SO2+O22鱼苗在长途运输中,为防止颠簸造成洒落,通常将鱼苗装入相对密闭的

5、容器 内,但容器内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保持鱼苗的存活;充足的氧气、鱼苗呼出的 二氧化碳要及时除去、为防止细菌繁殖,须将水的 pH 调节在 8 左右现有以下 三种具有杀菌能力的物质供选择:双氧水、过氧化钙、过氧化钠,它们在容器内可发生如下反应:(1)2H2O22H2O+O2 (2)2Na2O2+2H2O=4NaOH+O2(3 )2Na2O2+2CO2=2Na2CO3+O2 (4 )2Ca2O2+2H2O=2Ca (OH )2+O2 (5 )2Ca2O2+2CO2=2CaCO3+O2 你认为最合适的物质是() A双氧水 B过氧化钙 C过氧化钠D以上物质都可以3下列实验设计中可行的是() A用点燃的

6、方法除去 CO2 中的少量 CO 杂质 B将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 C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通过炽热的氧化铜,可以除去氢气 D在混有硫酸钠的 NaOH 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后可以得到纯 净的 NaOH 溶液4鱼苗在长途运输中,为了避免颠簸而造成洒落,须将鱼苗装入相对密封的容 器中,如装入扎口的大塑料袋中但其容器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保持鱼苗的第 40 页存活:(1)充足的氧气;(2)鱼苗呼出的二氧化碳要及时除去;(3)将水的 pH调到 88.5,以防止细菌繁殖现提供提供具有杀菌能力的下列物质及其在容器 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双氧水:2H2O2=2H2O+O

7、2; 过氧化钠: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过氧化钙:2CaO2+2H2O=2Ca(OH)2+O2;2CaO2+2CO2=2CaCO3+O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双氧水比较合适B用过氧化钠比较合适C用过氧化钙比较合适D以上三种都合适5下列制取气体所用物质和装置均正确的是()A 制取 CO2B 制取氢气C 制取氧气D制取 CO26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中盛放稀硫酸,B 中盛放块状大理石,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B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 C该装置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其原理与启普发生器完全相

8、同DB 中储满某气体,通过 A 向 B 中注入水可将其排出,则该气体难溶于水且不 和水发生反应7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的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而用大理石的 粉末可以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与上述事实相符合的 是( )A发生反应的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与反应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C块状的大理石和粉末状的大理石,化学性质不同 D块状的大理石和粉末状的大理石中,各元素原子的排列不同8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中,发生装置需要的玻璃仪器中不包括()A锥形瓶 B长颈漏斗C长导管 D胶头滴管9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备 CO2下列措施可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9、 )A降低反应温度B用稀硫酸代替盐酸C粉碎大理石 D加水稀释盐酸10能用于制备 CO2,且符合启普发生器工作原理的发生装置是(省略了夹持仪 器)()A B C D11甲乙丙是某同学设计的三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对三套装置分析不正 确的是()A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 M 处于关闭状态 B甲装置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 C甲装置和丙装置具有可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的功能 D乙装置 N 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 B洗干净的玻璃仪器的内壁附着的水既不会聚成水滴,也不会成股流下 C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

10、氧气,只要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就立即收集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预先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或铺少量的细沙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B 加热液体C 取用液体D 收集氧气14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 CO2,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倒入澄清的石灰水B用燃着的木条接近瓶口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瓶里 D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1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A 闻气味B收集 CO2 验满C称量固体D熄灭酒精灯1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 A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

11、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17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检查装置气密性B 检验二氧化碳中是否混有氯化氢C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D检验二氧化碳18实验室制取 CO2 有以下步骤:连接好装置;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 灰石;向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产生的气 体;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 CO2,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 列正确的是( )A B C D19实验室制取 CO2 的有关操作如图,不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制气C收集D验满20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A制取 CO2 气体时,始终收集不

12、到 CO2收集 CO2 的集气瓶没盖严 B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粉末时,试管破裂试管口略朝下倾斜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气密性不好二解答题(共 10 小题)21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在潜水艇中用 作制氧剂,供人类呼吸之用,它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以足量的大理石、足量的盐酸和 1.95g过 氧 化 钠 样 品 为 原 料 , 制 取 O2 , 设 计 出 如 下 实 验 装 置 :(1)A 中制取 CO2 的装置,应

13、从下列图、中选哪个图: B 装置的作用是 ,C 装置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为了检验 E 中收集到的气体,在取出集气瓶后,用 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会出现 (2)若 E 中的石灰水出现轻微白色浑浊,请说明原因: (3)反应完毕时,若测得 E 中的集气瓶收集到的气体为 250mL,又知氧气的密 度为 1.43g/L,当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实际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比理论计 算值 (答小或小),相差约 g(取两位有效数值)22反应物的温度、浓度、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等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适宜条件,进行如下四组实验:甲乙丙丁大理石/(等量)块状块状粉末状粉末状盐酸/(质

14、量分数)5%10%5%10%收集 50mL 二氧化碳所需时间/(秒)118607050(1)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甲与 对照(填编号),是为了研究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对反应 速率的影响。(3)上述实验中,另一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4)如表是小明同学按照乙组进行实验测定生成二氧化碳体积的实验数据。时段第 10 秒第 20 秒第 30 秒第 40 秒第 50 秒第 60 秒CO2 体积13119854请解释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的原因 。(5)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选用图中的 (填字母,下 同),将混合气体从 端通入。(6)请完成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影

15、响的数据甲乙大理石/(等量)块状 盐酸/(质量分数)10% 盐酸质量/(g)100 盐酸温度/20 23为了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某实验小组取等量的碳酸盐和足量等浓度的酸,设计了以下四种反应物组合进行探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根据实验结果,他们决定选择大理石与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他们不选择和的原因分别是 (2)探究结果说明,影响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快慢的因素有 24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方法某校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规范的操作要求,运用合理的装置在实验室制取了这些 气 体 下 图 是 他 们 实 验 中 用 过

16、的 仪 器 请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1)指出下列仪器名称: ; (2)将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中的操作方法是: (3 )小明同学在制取气体时使用的仪器是 ,他制取的气体是 ;(4)小兰同学成功地制取并收集了一瓶氢气,则她一定不会使用上图仪器中的(填序号)(5)小芳同学顺利地制取并收集了一瓶二氧化碳,已知她使用了仪器,那 么她还需使用上图仪器中的 (填序号)25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 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 除发生装置外,还应

17、选用 D 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 (填写试剂名称)如 果用 E 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 端进入(填“b”或“c”)(4)实验室常用装置 C 代替装置 B 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通过开关活塞来 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 (填序号)大理石和稀盐酸 碳酸钠固体和稀硫酸锌粒与稀硫酸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26根据图回答问题。请从 A 或 B 两题中任选 1 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 A 计分。AB(1)实验室制取 CO2 选取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2)用 C 装置收集 CO2,检验收集满 的方法是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 O2 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因为 O2

18、不易溶于水,可以用 (填序号)装置收集。27图甲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1)写出图乙中 a 仪器的名称 ;(2)欲使图甲装置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停止,所做的操作是 ,它和 乙图中的 (选填字母)装置作用原理相似。(3)该装置虚线框中应选用乙图中的 (选填字母)装置来收集 CO2 气体, 要验证 CO2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操作方法是 。28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进行实验室制取有关气体的实验(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收集一 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标号,下同),欲制备 CO2 并控 制气体的产生速率

19、,可以用 装置29碳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检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电石的主要成分碳化钙(CaC2),遇水立即发生激烈反应,放出热量,生成 乙炔(C2H2)气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其剥离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就像我们将 写错的字用胶条从纸上粘下来一样石墨烯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 二维晶体(右图),图中每一个小球代表一个碳原子它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 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 底改变 21 世纪”关于石墨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石墨

20、中剥离出石墨烯属于物理变化B石墨烯由碳原子组成 C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连接四个六元环D石墨的导电性比银强30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请按要求作答:(1)按要求从以下 AE 装置中选择(填装置的序号)甲同学要用石灰石和盐 酸反应制取并收集 CO2 应选择 ;乙同学要收集一瓶 O2,应选择 (2)小松同学改进 B 装置后,设计出如图()装置,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方 法是 (3)小松同学使用图()装置制取 CO2,现有Na2CO3 固体;块状大理石;稀 HCl;稀 H2SO4 四种试剂应选用的试剂是(填序号) ;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止水夹 a 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参考答案与试

21、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硫气体,下列方法最适合的是() A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 B4FeS2(固)+11O22Fe2O3+8SO2CC+2H2SO4(浓)CO2+2SO2+2H2OD2CuSO42CuO+2SO2+O2【解答】解:A、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硫气体,用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比较好,是 固体与液体反应,并且在常温下能够进行,可以节约能源,故选项正确; B、FeS2 固体和氧气反应需要高温,并且有气体参加,容易导致二氧化硫不纯, 因此不是最适合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C、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两种气体,不易收集

22、,因此不是最 适合的方法,故选项错误;D、硫酸铜高温煅烧也是生成两种气体,并且消耗热能,因此不是最适合的方法, 故选项错误;故选:A。2鱼苗在长途运输中,为防止颠簸造成洒落,通常将鱼苗装入相对密闭的容器 内,但容器内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保持鱼苗的存活;充足的氧气、鱼苗呼出的 二氧化碳要及时除去、为防止细菌繁殖,须将水的 pH 调节在 8 左右现有以下 三种具有杀菌能力的物质供选择:双氧水、过氧化钙、过氧化钠,它们在容器内可发生如下反应:(1)2H2O22H2O+O2 (2)2Na2O2+2H2O=4NaOH+O2(3 )2Na2O2+2CO2=2Na2CO3+O2 (4 )2Ca2O2+2H2

23、O=2Ca (OH )2+O2 (5 )2Ca2O2+2CO2=2CaCO3+O2你认为最合适的物质是()A双氧水 B过氧化钙C过氧化钠D以上物质都可以【解答】解:A、双氧水虽能制取氧气,但不能消耗二氧化碳,故 A 错误; B、因为 2Ca2O2+2H2O=2Ca(OH)2+O2,有氧气生成,且 Ca(OH)2 在水中的 溶解性较弱,相应腐蚀性也小;且 2Ca2O2+2CO2=2CaCO3+O2,可以同时消耗二氧 化碳,可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故 B 最合适; C、过氧化钠虽能制取氧气,但生成的氢氧化钠为强碱,碱性太强,故 C 错误; D、以上物质都可以,故 D 错误。故选:B。3下列实验

24、设计中可行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CO2 中的少量 CO 杂质 B将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 C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通过炽热的氧化铜,可以除去氢气 D在混有硫酸钠的 NaOH 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后可以得到纯 净的 NaOH 溶液【解答】解:A、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少量的一氧化碳难以被点燃,而通常用通 过炽热的氧化铜的方法来除去一氧化碳,故 A 设计不可行; B、氯化钾可以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所以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 的方法来分离这两种物质,故 B 设计可行; C、氢气和氧气会发生反应,所以当把这两种气体的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 时可

25、能会导致混合气体的爆炸,故 C 设计不可行; D、氯化钡可以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而除去硫酸根离子,但是又引入 了氯离子,所以不能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故 D 设计不可行。故选:B。4鱼苗在长途运输中,为了避免颠簸而造成洒落,须将鱼苗装入相对密封的容 器中,如装入扎口的大塑料袋中但其容器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保持鱼苗的存活:(1)充足的氧气;(2)鱼苗呼出的二氧化碳要及时除去;(3)将水的 pH调到 88.5,以防止细菌繁殖现提供提供具有杀菌能力的下列物质及其在容器 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双氧水:2H2O2=2H2O+O2; 过氧化钠:2Na2O2+2H2O=4NaOH+O2;2Na2O2

26、+2CO2=2Na2CO3+O2; 过氧化钙:2CaO2+2H2O=2Ca(OH)2+O2;2CaO2+2CO2=2CaCO3+O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双氧水比较合适B用过氧化钠比较合适C用过氧化钙比较合适D以上三种都合适【解答】解:A、双氧水虽能制取氧气,但不能消耗二氧化碳,故 A 错误; B、过氧化钠虽能制取氧气,但生成的氢氧化钠为强碱,碱性太强,故 B 错误; C、因为 2Ca2O2+2H2O=2Ca(OH)2+O2,有氧气生成,且 Ca(OH)2 在水中的 溶解性较弱,相应腐蚀性也小;且 2Ca2O2+2CO2=2CaCO3+O2,可以同时消耗二氧 化碳,可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

27、的平衡,故 C 最合适; D、以上物质不是都可以,故 D 错误。故选:C。5下列制取气体所用物质和装置均正确的是()A 制取 CO2B制取氢气C 制取氧气D制取 CO2【解答】解:A、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易溶于水,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 A 不正确; B、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所以 B 不正确;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 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 C 正确; D、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 空气法收集,所以 D 不正确。故选:C。6如

28、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中盛放稀硫酸,B 中盛放块状大理石,可以制取二氧化碳B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C该装置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其原理与启普发生器完全相同DB 中储满某气体,通过 A 向 B 中注入水可将其排出,则该气体难溶于水且不 和水发生反应【解答】解: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的是稀盐酸和碳酸钙,不能使用硫酸, 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故A 错误; B、瓶内气压增大则气体向外导出,气压相等不会出现气体导出的现象,故 B 错 误; C、使用该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但是原理与启普发生器不同,此装置 是

29、通过控制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反应,而启普发生器是通过气体产生的压强来 控制反应,故 C 错误; D、要利用此装置使用水排出气体,则气体不能溶于水,故 D 正确;故选:D。7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的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而用大理石的 粉末可以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与上述事实相符合的 是( )A发生反应的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与反应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C块状的大理石和粉末状的大理石,化学性质不同 D块状的大理石和粉末状的大理石中,各元素原子的排列不同【解答】解:不能用块状的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而用大理石的粉末可以和稀硫酸反应

30、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的粉末与块状的大理石相比较,大理石的粉末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更大,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 进行。故选:B。8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中,发生装置需要的玻璃仪器中不包括()A锥形瓶 B长颈漏斗C长导管 D胶头滴管【解答】解:实验室制取 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 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发生 装置需要的玻璃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长导管。故选:D。9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备 CO2下列措施可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降低反应温度B用稀硫酸代替盐酸C粉碎大理石 D加水稀释盐酸【解答】解:A、降低温度,活

31、化分子百分数减少,反应速度减慢,故错误; B、用稀硫酸代替盐酸,生成难容的硫酸钙,使反应减慢,故错误; C、粉碎大理石,增大了接触面积,反应速度加快,故正确; D、加水稀释盐酸,使盐酸的浓度降低,反应速度减慢,故错误;故选:C。10能用于制备 CO2,且符合启普发生器工作原理的发生装置是(省略了夹持仪 器)()A B C D【解答】解:A、弹簧夹关闭后,气体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使固体和液体分离,符合启普发生器工作原理,并且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故 A 正确;B、装置达不到启普发生器的效果,改进方法是:将铜网包裹的固体移到 U 形管 的右侧或右侧导管上的活塞移到左侧导管上。故 B 错误; C、其中的

32、固体在容器的最底部,所以不能使固液分离,故 C 错误; D、其中的有孔铁片会和制取二氧化碳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使制取的二氧 化碳不纯,故此装置不能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故 D 错误。故选:A。11甲乙丙是某同学设计的三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对三套装置分析不正 确的是()A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 M 处于关闭状态 B甲装置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 C甲装置和丙装置具有可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的功能 D乙装置 N 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解答】解:A、此时甲装置中固体与液体分离,说明止水夹 M 处于关闭状态, 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装置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气体才会顺

33、利导出,故选项说法 正确。C、甲装置可以通过控制止水夹 M 的关闭和打开,丙装置可以通过粗铜丝控制石 灰石与稀盐酸接触或脱离,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乙装置 N 处添加止水夹也与甲装置具有的功能不同,因为乙中固体与液体不 能分离(乙中固体在液面以下,N 处添加止水夹,也无法与液体分离),不能使 反应随时发生或随时停止,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 B洗干净的玻璃仪器的内壁附着的水既不会聚成水滴,也不会成股流下 C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只要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就立即收集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

34、烧实验时,应预先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或铺少量的细沙【解答】解:A、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因 此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验满;故本选项正确; B、洗干净的玻璃仪器的内壁附着的水既不会聚成水滴,也不会成股流下,故本 选项正确; C、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能立即收集。因为收集的气体不纯净, 当气泡均匀连续放出时,就可以收集了。故本选项错误;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预先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或铺少量的细沙的 作用是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故本选项正确;故选:C。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B 加热液体取用液体D 收集氧气【

35、解答】解: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应收集满,图中 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 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没有用外焰加 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倒持,瓶塞不能正放 在桌面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但收集时集气瓶不能用塞 子塞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14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 CO2,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倒

36、入澄清的石灰水B用燃着的木条接近瓶口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瓶里 D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解答】解: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 灭,就证明满了;故选:B。1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闻气味B收集 CO2 验满C 称量固体D熄灭酒精灯【解答】解:A、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使少许气体进入鼻孔即可,闻气味不能 把鼻子凑到瓶口去闻,操作正确; B、应该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进行判断,操作错误; C、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要“左物,右码”,操作正确; D、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操作正确;故选:B。1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

37、是() A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 A 正确;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 B 错误;C、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反应会渐渐停止,故 C 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有可能是氮 气,故 D 错误。故选:A。17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

38、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检查装置气密性B 检验二氧化碳中是否混有氯化氢C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D 检验二氧化碳【解答】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 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氯化氢气体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二氧化碳中是否混有氯化氢,且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用图中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应从长导管通入,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

39、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18实验室制取 CO2 有以下步骤:连接好装置;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 灰石;向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产生的气 体;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 CO2,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 列正确的是( )A B C D【解答】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向广口瓶中装入石灰石)倒(向漏斗中注入稀盐 酸)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则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故选:D。19实验室制取 CO2 的有关操作如图,不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制气C收集D验满【解答

40、】解:A、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 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 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使用稀硫酸,因为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 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长导管是进气管,将空 气从短导管排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短导管口,图中所示操作正 确。故选

41、:B。20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A制取 CO2 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 CO2收集 CO2 的集气瓶没盖严B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粉末时,试管破裂试管口略朝下倾斜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气密性不好【解答】解:A、制取二氧化碳时,始终收集不到气体,可能是由于装置漏气所引起;而收集 时集气瓶没盖严并不影响气体的收集。故 A 错误; B、若试管口略朝下倾斜不会引起试管的炸裂,故 B 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了防止高温生成物直接落在瓶底而使瓶底炸裂, 而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沙;故集气瓶底炸裂,

42、可能是由于集气瓶底没留 水或未铺沙,与引燃火柴过长无关,引燃火柴过长只会造成氧气的大量消耗。故 C 错误; 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需要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而进入水的量少于,则可能是由于气密性不好所造成。故 D 正确。故选:D。二解答题(共 10 小题)21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在潜水艇中用 作制氧剂,供人类呼吸之用,它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以足量的大理石、足量的盐酸和 1.95g过 氧 化 钠 样 品 为 原 料 , 制 取 O2 , 设 计 出 如 下 实 验 装 置 :(1)A 中

43、制取 CO2 的装置,应从下列图、中选哪个图: B 装置的作用是 吸收 A 装置中产生的盐酸酸雾 ,C 装置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蓝色 ,为了检验 E 中收集到的气体,在取出集气瓶后,用 带火星 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会出现 复燃 (2)若 E 中的石灰水出现轻微白色浑浊,请说明原因: 未反应的二氧化碳与 石灰水反应所致 (3)反应完毕时,若测得 E 中的集气瓶收集到的气体为 250mL,又知氧气的密 度为 1.43g/L,当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实际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比理论计 算值 小 (答小或小),相差约 30 g(取两位有效数值)【解答】解:(1)该反应的药品是固体和液体,且不

44、需加热,所以所需装置为固 液混合不加热型,所以排除;中只能制取少量二氧化碳而不能制取大量二氧 化碳,所以排除,故选; 大理石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 氯化氢气体、水蒸气,氯化氢和碳酸氢钠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 B 装置的作 用是吸收 A 装置中产生的盐酸酸雾,除去 HCl 气体; 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不反应,水蒸气能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蓝色,所以 C 装置 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蓝色;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时,可用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 故答案为:;吸收 A 装置中产生的盐

45、酸酸雾;白色固体变蓝色;用带火星,复 燃;(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若 E 中石灰水出现轻微白色浑浊,说 明未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所致, 故答案为:未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所致;(3)1.95g 过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氧气的体积为 v。2Na2O2O2;2mol22.4L V V=0.28L=280mL250mL,所以实际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比理论计算值小,280mL250mL=30mL;原因是 Na2O2 可能含有其它杂质;D 装置可能有氧气未被排出, 故答案为:小;30。22反应物的温度、浓度、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等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适宜条件,进行如下四组实验:甲乙丙丁大理石/(等量)块状块状粉末状粉末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