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人教数学第三册第1-8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66274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146 大小: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人教数学第三册第1-8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二年级数学]人教数学第三册第1-8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二年级数学]人教数学第三册第1-8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亲,该文档总共1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人教数学第三册第1-8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人教数学第三册第1-8单元教案.doc(1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学要求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

2、时统一长度单位一、教学内容:课本P1、2,例1和做一做,教参第1517页。二、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2、在测量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四、教学准备:尺子、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图钉、纸盒等。五、教学时间:六、学情分析 七、问题聚集(见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老师拿起数学书。知道数学书的这条边有多长吗? 拿出铅笔:知道这支铅笔有多长吗? 美术书又有多长呢?2、请大家拿出我们准备的学具:硬币、曲别针、刀子、正方体、三角形等,选取你喜欢的工具量量有

3、几个硬币长或刀子长3、分组量物体:1组量数学书,2组量铅笔,三组量尺子。4、分组汇报测量结果。5、为什么我们测量的统一种东西,结果却不一样呢?(小组讨论)6、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结果相同?(二)完成做一做。完成第1题。1、豆角大约有几个正方形长?胡萝卜呢?2、你是怎么知道的?3、自己量一量,填写在书上。4、我们量这些粮食就是用的统一的单位。第2题。1、用铅笔量桌椅的长度。2、分小组活动。3、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第3题。1、估一估这些文具有几个正方体长。2、填写在书上。3、集体订正。(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八、课堂板书统一长度单位九、作业设计1、完成练习一第6题。先估一估,再用曲别针量

4、一量。2、创新第1页。十、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一、教学内容:课本P3,例2,练习一1、2、3。教参第18页。二、教学目标:1、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2、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教学重难点: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四、教学准备:纸条、尺子。五、教学时间:六、学情分析 七、问题聚焦(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测量物体。1、你知道一个正方体的一条边有多长吗?2、请你拿尺子量一量。3、

5、你是怎么量出有1厘米的?4、老师示范量的方法。一边量一边叙述。5、对,正方体的边有1厘米长。1厘米就是这么长。6、那一个图钉有多长呢?请你也来量一量。7、看看你的哪个手指大约是1厘米?8、你还知道有哪些物品大约有1厘米长? (二)教学例2。1、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纸条)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厘米就是这么长:老师给学生看尺子。3、请你估一估这个纸条大约有几厘米长。4、用尺子量一量。5、你是怎么测量出有5厘米长的?学生叙述不同的测量方法。6、你喜欢哪种测量方法?哪种方法方简便?7、师总结:把尺子的“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5就是5厘米。8、看练习一第13题,请你按这种方法量一量

6、,然后填在书上。最后集体订正。(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八、课堂板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九、作业设计创新第2页。十、课后反思 认识米 用米量一、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3及练习一45题,教参第1920页。二、教学目标:1、认识米和米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学会实际操作的方法。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三、教学重难点: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四、教学准备:米尺、1米长的绳子、卷尺。五、教学时间:六、学情分析七、问题聚焦(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测量物体。1、请同学到黑板前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用小尺子量,

7、你会发现什么?(尺子不够长,量起来很麻烦。)2、那我们就用长尺子来量。师出示米尺。3、看,这就是1米,1米就是这么长。生汇报测量结果。(二)教学例3。1、请大家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绳子。2、这条绳子有1米长,想知道它有多少厘米吗?3、请你用尺子量一量。(100厘米)4、你是怎样量出有100厘米的?(用20厘米的尺子量了5次就是100厘米。)5、所以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三)练习。1、出示卷尺。这叫卷尺,因为它比较长,有时量长的物体我们为了测量方便,就用卷尺测量。2、请你用卷尺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可以发现比用小尺子量的快,而且更精确。3、你还可以用卷尺测量什么?(量

8、量我们能跳多远)4、生跳远,师演示测量方法。5、请学生上来量。6、完成练习一第4题。量身高用什么?量床呢?量桌子有多宽?7、你还知道哪些测量工具?(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八、课堂板书认识米 用米量九、作业设计1、做练习一第5题。2、创新第3页。十、课后反思 认识线段一、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4及练习一的710题,教参第2123页。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段;2、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3、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4、培养动手和判断能力。三、教学重难点:用直观、描述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四、教学准备: 直尺,三角板。五、教学时间:六、学情分析 七、问题聚焦(见教学过程) 揭

9、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平面图形线段。(一)认识线段,度量线段1、 观察,总结线段特征(1)出示:瞧,这些都是线段。这是线段的端点,它表示不能再继续延长。(2)那么你能找到它们都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吗?(学生充分发言)(3)小结:大家说得不错!象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4)在我们教室中的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请观察你周围还有那些物体上有线段?2、练习巩固(1)指出下面那些是线段,不是线段的说明理由。 (2)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3、度量线段长度(1)那么线段有长度吗? (2)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可以量出来。(3)你认

10、为量线段的方法是什么?请你用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出书上的线段的长度。(4)订正答案。(二)画线段1、尝试画线段(1)现在请你画一条长为3厘米的线段,你能画吗?试一试。(书上有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2)展示,订正画的结果。(怎样判断画的对吗?1是不是线段? 2线段是不是3厘米长)2、示范讲解: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3、再次画线段:你能用这种方法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吗?巡视指导。(三)巩固反馈1、基础练习。(1)练习一的7题(说明理由)(2)练习一的8题(3)练习一的10题:分析为什

11、么会出现不同的认识,怎样得到正确的答案。2、画线段:(1)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2)画出比5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3)画出比5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四)扩展练习:1、在每两个点间画线段。(试一试)2、思考:3个点能画几条线段?4个点能画几条线段?5个点能画几条线段?(五)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它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直线没有端点,不能量出它的长度。八、作业设计1、画出8厘米的线段;2、画出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3、画出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板书设计:十、课后反思第一单元检测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检测教学目标:通过检测,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本单元知识

12、掌握情况。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每生一份单元检测试卷。教学时间: 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学生独立做,限时40分钟。 讲评第一单元检测卷教学内容:讲评第一单元检测卷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的简单讲评,使学生总体掌握、巩固该单元各项知识内容和各种答题技巧。2、通过讲评,拓展学生的单元知识内容并促使部分差生巩固和掌握该单元的基本知识及薄弱环节。 3、通过学生自查,分析自己答错的原因;让其明确上课专心听讲、作答时认真仔细不粗心大意及平时作好全面复习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总体掌握、巩固该单元各项知识内容和各种答题技巧。教学准备:每生一份单元检测试卷。教学时间: 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一、讲评导

13、入: 从教师对该单元检测卷的批改中发现的问题导入; 二、具体评析 三、学生订正错题。学生自己答错的题目,根据教师的分析和明确,修改订正,边改边再识记和理解。第二单元 100以内加减法一、单元教学内容教材第837页,教参第2459页。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2、通过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估算方法的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3、使学生会运用100以内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2、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四、单元课时安排: (共15课时)1、两位数加两位数 3课时2、两位数减两位数 5课时3、连

14、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课时整理和复习 2课时我长高了 1课时考试与讲评 2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一)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例1,例2及做一做,教参第3536页。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四、教学准备:主题图 小棒五、教学时间:六、学情分析:七、问题聚焦(见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出示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内容。请学生说说图中有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事。引导学生发现每班的人数和车辆的准乘人数。问:你能提出

15、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如果学生提不出乘车问题,教师就提问: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合作探索:学生先小组讨论,再请代表发言。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什么?预计发生:生1: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师:为什么?生1:这两个班的人数合起来是66。师:你是怎样算的?说说算式。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由于学生能口算,教师板书得数。(三)教写竖式:1、请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算的, 说时边摆小棒边讲。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谁会写竖式?请学生写写看,师生对其写法进行评价。2、教师教写,边讲解边板书:先写“36”,在36的左下方写“+”,再写“30”

16、,写30的时候要注意与36对齐数位,再写“”。计算时,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3、请学生自己写竖式,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其他学生同位互查。4、做一做:学生写在书上。全班学生看集体订正。然后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四)教学例2。1、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2、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提问: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提问: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3)请口算的学生讲。提问:

17、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3、做一做: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做在书上。集体订,进行评价。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五)总结: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八、课堂板书: 3 6 3 5 + 3 0 + 3 4 6 6 6 9九、作业设计:1、练习二 第1、2题2、创新第5页。十、课后反思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第3、4题,教参第3738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能熟练得进行进位加竖式计算;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三、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四、教学准备:主题图 小棒五、教学时间:六

18、、学情分析七、问题聚焦(见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题目: 72+5= 34+20=请学生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二)解决情景中的问题1、教师出示主题图师: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教师:到底能不能呢?请同学们想办法算一算。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6+35,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小棒、竖式或口算的方法。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1)请摆小棒的学生说提问:6根和5根合起来超过10根怎么办?(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说提问:6加5得11,怎么写?你认为

19、应从哪一位算起?为什么?(3)请口算的学生说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3、比较小结:和我们以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比,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三)做一做: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做在书上,边做边思考书上提出的问题。订正时指名说“个位上6加7得(),怎样写?”“个位上6加4得(),怎样写?”(四)总结:笔算进位加时应注意什么?(五)巩固练习:1、练习二 第3题请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36+47怎样算,再列竖式计算。2、第4题:笔算下面各题。学生将竖式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得数写在书上。组内互查、互评。八、课堂板书: 进位加 3 6 + 3 5 7 1 九、作业设计(1)笔算1、29+47

20、= 2、17+54= 3、46+20= 4、34+28= 5、36+18= 6、38+26=(2)创新第6页。十、课后反思 练习二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415页练习二,教参第3940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迅速的进行笔算。3、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三、教学重难点:正确熟练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四、教学准备:小棒 口算卡片五、教学时间六、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七、问题聚焦(见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卡片,指名看题说得数 (二)巩固练习1、出示第5题,请学生计算 第6题:

2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指名改错,并说一说错在哪里。 2、第7题:出示投影片,说图意并计算出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3、第8题:小白兔采蘑菇,看谁采的多,采得快4、第9题、10题:解决实际问题(1)9题:读题、并计算,独立完成(2)10题:要求学生先估算、判断(渗透估算)请学生说图意,图上有什么?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估算和判断。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三)课堂练习笔算1、31+59= 2、68+53= 3、65+27= 4、82+13= 5、47+59= 6、63+27=八、课堂板书练习二1、31+59= 2、68+53= 3、65+27=4、82+13= 5、47+59= 6、63+2

22、7=九、作业设计创新第7页。十、课后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例1及练习三第14题,教参第4243页。二、教学目标:1、由实际情境引出计算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不退位减的笔算算理,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并能够正确计算。3、体现计算方法多样化。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5、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三、教学重难点: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减起的问题。四、教学准备:圆片五、教学时间:六、学情分析 七、问题聚焦(见教学过程)(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

23、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二)创设情境与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有4个城市提出了申请,经过国际奥委会成员投票,你看,这些城市各得了多少票?北京赢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进行爱国主义和好好学习的教育)(三)新授1、提出问题根据4个城市的不同票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1)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板书)(2)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 56-18(板书)(3)北京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56-9=47(4)多伦多比巴黎多多少票? 22-18(板书)(5)多伦多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票? 22-9=13(6)巴黎比伊斯坦布尔多多少

24、票? 18-9=9此外还有一些加法题。 2、教学例1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56-22等于多少?可以怎样计算?(1)50-20=30,3-2=4,30+4=34,用口算。(2)可以笔算用竖式怎样算?先用圆片摆一摆。A: 拿出数位板,用圆片表示56,再去掉22,观察还剩多少?一生到前面摆,边摆边说。B:试着列出竖式来。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可以从个位减起,也可以从十位减起)(四)练习1、练习三第1题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列竖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2、第2题填在书上集体订正。3、第4题,说说图意。(五)课堂小结在写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八、课堂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

25、(不退位)九、作业设计创新第8页。十、课后反思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例1、例2及做一做,教参第4445页。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笔算减法。三、教学重难点:采用多种方式突破退位减法。四、教学准备: 小棒五、教学时间:六、学情分析七、问题聚焦(见学习过程)(一) 创设情景 上节课看到我们国家申奥成功,我们心中都无比的骄傲,还提出了一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怎么算?(生列出5618)能用口算直接算出得数吗?不能口算怎么办?

26、聪聪遇到难题呢?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你们能帮他想办法解决吗?(二)解决问题1、小组交流。预测:(摆小棒、学具)派代表发言。个位不够减,找十位借1个十后,是几减几; 十位退位后,是几减几。强调竖式的格式。想一想:从十位减起方便吗?为什么要从个位减起?2、下面明明给大家出了一题,大家会算吗?出示5024=怎样列竖式?生回答,师板书。师:个位上0减4不够减怎么办?师;从十位退1后,个位是几减几。十位是几减几。同桌议一议,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3、大家已经会计算两位数笔算减法了,能根据前面的计算过程总结出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吗?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计算方法。谁能比较完整地说一说笔算减法都要注意什

27、么?师:请大家想一想,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三)实践应用1、做一做2,独立完成,交流想法。2、练习三第6题:有一些小动物他们也写了一些竖式,他们想请大家看看,他们做对了没有。3、第7题:猜猜蝴蝶飞那朵花里4、第8题:帮小鸡找妈妈。(四)课后寄语。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八、课堂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个十九、作业设计1、笔算54-27= 63-28= 70-35= 80-57= 42-16= 80-53= 56-34= 61-23=2、创新第9页。 练习三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教参46页。二、教学目标:1、

28、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笔算减法。三、教学重难点:采用多种方式突破退位减法,熟练掌握笔算减法。四、教学准备:小棒五、教学时间:六、学情分析七、问题聚焦(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练习三9题:我们来做个数字接龙游戏。你可以随意选择减9,8,7,6,5小组内玩一玩,派出代表参加比赛。(二)实践应用1、练习三第10题小芳今天想证明一下自己的本领,决定自己去买雨伞,她来到商店,给阿姨50元,阿姨找了她38元,你们猜猜雨伞多少钱一把?2、第11题:小芳非常感谢大家帮她解决了难题,她想请同学们

29、去动物园去看看,来到动物园一看,两只美丽的孔雀正在比谁最美,谁先算出来,谁最美?大家独立算。重点解决出错的。3、第13题:小芳回到家里,有和小朋友比赛跳绳,出示表格。看到表,你想到了那些数学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八、课堂板书练习雨伞多少钱一把? 50-38=12(元) 九、作业设计1、练习三第12题。2、创新第10页。十、课后反思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教参第4748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计算方法。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题方法2、理解算理四、教学准备:小棒五、教学时间

30、:六、学情分析 七、问题聚焦(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今天东山小学作了一次全校性的卫生评比,结果公布出来了,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去看,你们能在这黑板上看到结果吗?(出示主题图)下面一段给树挡住了,看不到,你们能根据这幅图找出各班的成绩吗?(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在图上同学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学生回答)(1)二(1)得了16面小红旗;(2)二(2)班比二(1)班少3面;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出哪个班的人数?因为二(2)班比二(1)班少3面,可以用减法算出二(2)得的小红旗数。列式:16 3 = 13 (面)2、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1)小组讨论。(2)汇报交流。(

31、三)巩固练习。1、同学们都喜欢运动,老师知道有个体育用品商店正在搞促销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第23页“做一做”)师:优惠就是便宜的意思,也就是比原来钱少。你能算出现在足球、蓝球、排球的价钱吗?(学生计算,集体订正)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全班解快)2、出示第24页第1题图,让学生先观察图,再读题目,独立完成。(四)总结。小朋友们,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今天小朋友们能用自己学会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了,其实只要你是个细心的孩子,你一定能发现生活中很多很多的数学问题。八、课堂板书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二(2)了几面小红旗? 16-3=13(面)九、作业设计创新第11页。十、

32、后反思练习四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教参第4849页,练习四。二、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和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三、教学重难点个数少几的数四、教学准备:卡片五、教学时间:六、学情分析 七、问题聚焦(见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 笔算,这个星期我们学会了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在笔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2、 第4题,请学生计算并进行归类(二)综合运用1、第5题,下面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五个国家获奖奖牌的数量。看上面表中的数量,你想到了哪些问题?选出两个问题列算式算一算。2、 第6题,瞧,这是谁在对话呢?啄木鸟怎么说的?那你能猜出这只啄木鸟吃了多

33、少只害虫吗?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3、第7题,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弄清题意。第8题,要求学生分别算出它们的和或差。(三)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八、课堂板书练习四笔算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退1。九、作业设计1、完成练习四。2、创新第12页。十、课后反思连加、连减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例1、例2及做一做,教参第4951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连加的笔算方法2、理解算理四、教学准备:情境图五、教学时间:六、学情分析

34、 七、问题聚焦(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这么热的天,小朋友们正帮老伯伯摘西瓜呢。瞧,第一组28个,第二组34个,第三组23个。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这怎么算呢?28+34+23(二) 探索新知1、教学例1。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2、教学例2。出示例2情景图,引导提出问题。

35、小组讨论:该怎样列式,连减式题怎样算?汇报交流,教师板书。(三)积累运用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八、课堂板书连加、连减28+34+23=85 85-40-26=1928 85+ 34 - 40 62 45+ 23 - 26 85 19九、作业设计1、完成练习五第13题。2、创新第13页。十、课后反思加减混合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教参第4950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加减混合运算2、理解算理四、教学准备:情境图五、

36、教学时间:六、学情分析 七、问题聚焦(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二)探索新知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后下车25人,上车的有28人,现在有多少人?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想一想,如果我想知道车上有多少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进行计算?(三)积累运用1、完成做

37、一做。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2、独立完成练习五第47题,集体订正。(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八、课堂板书加减混合67-25+28=70 67- 25 40 + 28 70九、作业设计1、完成练习五第8、9题。2、创新第14页。十、课后反思加、减法估算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132页,教参第5153页。二、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强数感;2、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3、通过学生之间的及时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三、教学重难点:1、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2、估算方法四、教学准备:情境图五、教学时间:六、学情分析 七、问题聚焦(见教学过程)(

38、一)创设生活情境 激活思维昨天老师去买了些东西,我们来猜猜它的价格好不好?小朋友都能通过自己平时生活的经验来估计物品的价格。(板书:估计)估计一下大约花了多少元吗?为什么你不进行计算呢?你是怎么想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估算,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什么是估算?(二) 提供材料 发散思维1、妈妈买用品出示情景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妈妈带的钱够吗?你是怎么想的?赶快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比一比谁的方法多。比一比谁的最合理。哪一组来把你们小组的想法和大家说一说?2、小游戏(练习六第1题)同学们说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站起来,估计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如果你觉得它比80大

39、,就请往右靠一靠。(三)积累运用1、解决问题(做一做)2、从图中你看到什么?你估计他们每班各几人?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3、练习六第2题,现在小明大约有多少支水彩笔。4、生活中的数学,电脑室里摆放着很多电脑,估计一下,这大约有多少台电脑?5、练习六第3题(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八、课堂板书加、减法估算九、作业设计创新第15页。十、课后反思整理和复习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教参第5455页。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主动讨论和交流,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的自学整理意识。三、教学重难点:1、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2、理解算理四、教学准备:学生:布置学生课前回顾本单元知识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五、教学时间:六、学情分析七、问题聚焦(见教学过程)(一)回顾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这个单元的知识。你们知道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吗?请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二) 整理和复习1、小朋友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小组的成果展示。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那么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的学习过程排排序,谁还记得我们是先学什么。再学什么?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