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各种病的临床表现和早搏食疗.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68108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180 大小:7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各种病的临床表现和早搏食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临床医学]各种病的临床表现和早搏食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临床医学]各种病的临床表现和早搏食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亲,该文档总共1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各种病的临床表现和早搏食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各种病的临床表现和早搏食疗.doc(1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消化道疾病防治常识 1什么叫消化?什么叫吸收?许多患者去看病,常常诉说自己吃了东西不消化。那么什么叫消化呢?人们吃的肉、蛋、米饭、蔬菜等,一般都是难以溶解的大块物质,从化学角度上看,它们的分子结构也极复杂,不能为人体直接利用,必须先在消化道内经过充分分解,变成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化学物质,如甘油、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等,才能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循环,供人体组织利用。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这种过程称为消化。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消化道肌肉的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以及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道的下方推送,这种方式称为机械性消化。另一种是通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中的各

2、种酶,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充分化学分解,使之成为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种消化方式称为化学性消化。 消化不良常见症状是:食欲不佳、进食不香,腹胀不适,大便含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所谓吸收,是指各种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充分消化分解为简单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以及水分、各种盐类等物质,通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吸收的物质提供了人的营养,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具有很大的生理意义。消化过程正是为吸收做好准备工作的。消化不良必然引起吸收不好。人体吸收主要在小肠进行,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内吸收的部位不尽相同。如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大部分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的;铁、镁、

3、钙也在上段小肠吸收;而维生素、胆盐则在回肠被吸收。胃可吸收酒精、少量水分。大肠主要吸收水分、盐类。吸收障碍时可引起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贫血、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2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消化系统由空腔脏器: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及胆;实质性脏器:肝、胰两部分组成(图1)。食管长约2530厘米,食管肌肉能节律性地收缩(蠕动),使进入食管的食团迅速输送到胃内。胃大致位于腹腔左上方,与食管连接,可分为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和幽门几个部分。胃的主要功能是受纳食物,并通过胃的运动将食物与胃液混合,搅拌磨碎为半液体状食糜,逐步分批排入十二指肠。小肠上接胃的幽门部,下至回盲瓣与盲肠相连,是一段

4、长而曲折、具有伸缩性的管道。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个部分。若将小肠平展,成人小肠长约57米,它是一个具有复杂功能的消化管,主要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大肠分为盲肠(包括阑尾)、结肠、直肠3部分,长约15米,在腹腔内形成框形,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在于吸收水分,形成和排出粪便。肝脏位于右季肋区,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从小肠吸收的物质,大部分在肝脏转化。胰腺主要分泌各种酶,对消化起着重要的作用。3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含义是什么?医学上指的上消化道,是由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部分空肠、胆道组成;而下消化道则包含空肠、回肠、结肠、直肠4部分。 正常情况下,上、下消化道是以十二指肠空肠曲为

5、分界线的。此处有一标志,称为屈氏韧带,它像一条绳索,将小肠提起并固定在腹后壁。屈氏韧带由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由于此韧带的存在,使空、回肠的内容物不易返流入十二指肠或胃腔。区分上、下消化道,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帮助。如呕血,一般只限于上消化道器官出血。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大多为下消化道出血,黑便或柏油样便则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4食物在口腔里有些什么生理变化?消化过程是在口腔内开始的。食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很短,一般为520秒钟,这是人能随意控制的。食物在口腔内进行以下2种加工: (1)化学加工:人的口腔内有3对大的唾液腺:腮腺、额下腺和舌下腺,还有无数散在的小唾液腺。所谓唾液就是这些

6、唾液腺所分泌的混合液。唾液除了可以湿润与溶解食物,使食物易于吞咽,并引起味觉、杀菌作用外,还含有淀粉酶,可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转变为麦芽糖。 (2)机械加工:主要是咀嚼。咀嚼是由咀嚼肌顺序收缩所组成的复杂的反射性动作,它的作用是配合牙齿将大块的食物切割、磨碎,并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以形成食团,便于吞咽及顺利通过食管到胃腔。化学加工与机械加工是同时进行的。经过此2种加工,食物变成了初步消化的食团,为在胃肠里进一步消化打下了基础。有些人把进食当任务,狼吞虎咽,食物在口腔中得不到充分加工,加重了胃肠负担,长此以往,易患胃炎、消化不良等疾病。5食管分哪几部分?食管是食物通过的一个管道,由咽下口起始至

7、贲门为止,长约2530厘米。在进食时,依靠食管肌的顺序收缩和舒张,产生蠕动,作为吞咽动作的后一阶段作用,推动食物从咽到胃。 食管走行于颈、胸骨后,是消化管中最狭窄的部分。可分为颈、胸、腹三段。 (1)颈段:长约5厘米,从食道起始至胸廓上口,前方为气管,后方借椎前肌膜与颈椎相隔,两侧与甲状腺的侧叶相邻。 (2)胸段:是食管最长的一段,上接颈段,下至膈的食管裂孔,胸段的上部在脊柱之前,下部则位于胸主动脉之前,前方为气管下段、主动脉弓、左支气管及心包。 (3)腹段:最短,仅有12厘米,与肝左叶的后缘相靠。 食管全长口径大小不一,其中有3个狭窄部。第一个狭窄在食管起始端,相当于环状软骨下缘水平,距门齿

8、约15厘米;第二狭窄在与左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胸骨角水平,距门齿约24厘米;第三狭窄在膈的食管裂孔处,距门齿约40厘米。这3个狭窄处易滞留异物,形成瘢痕,亦是肿瘤的好发部位。 6食物是如何通过食管的? 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看起来是个简单的过程,因为人们每日3餐,不用想,食物就能顺利地通过食管。实际上,它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食物在口腔经咀嚼与唾液混合后形成食团,借舌的翻卷推向咽部,然后刺激咽部而引起吞咽动作。吞咽动作本身又是一种神经反射的过程,它通过大脑的三对颅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来调节。食物进入食管后,即靠食管肌肉的顺序收缩而使食物入胃。食管肌肉的顺序收缩又叫蠕动,它是一种向

9、前推动的波形运动,在食团上段为一收缩波,下段为一舒张波,这样,食团就很自然地被推送前进。食管的蠕动也是一种反射波,这是由于食团刺激了软腭、咽部和食管等处的感受器,传入冲动通过延髓中枢,再向食管发生冲动而引起的。 从吞咽开始至食物到达贲门所需要的时间与食物的性状及人的体位有关,液体食物约需34秒,糊状食物约5秒,固体食物较慢,约需68秒,一般不超过15秒。 当食管出现炎症、狭窄、肿瘤时,食管蠕动不规律,食物可停留在食管中间,产生进食梗噎感。在昏迷、深度麻醉和颅神经疾患时,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唾液、上呼吸道分泌物,以及逆流的胃内容物易误入气管及肺内,产生吸入性肺炎。 7饥饿是怎样产生的? 人们一日

10、3餐,当吃饭的时间到来时,往往就有饥饿感,那么饥饿是怎样产生的? 现在知道,人的下丘脑存在调节消化机能并产生食欲的食物中枢,分为摄食中枢与饱食中枢。一般情况下,进食 3-4小时后,胃中食物基本排空,原进食物经消化吸收,在肝内经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变成热能,并被机体利用。然后血糖下降、胃及十二指肠(包括肝、胆、胰)腺体分泌增加,胃蠕动增强,通过神经反射传入下丘脑,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食欲与饥饿感。 当人的下丘脑出现病变或外伤时,摄食中枢可产生异常兴奋,患者经常感到饥饿,不断进食,出现肥胖。 8饱胀感是怎么回事? 饱胀感是指人的胃肠道内气体、水或食物或食物残渣过多,而使胃肠道充气、膨胀、腹

11、部胀满的感觉现象。 饱胀感患者,常伴有食欲下降,进食减少,无饥饿感,腹部不适,以及恶心、乏力等症状。当打隔、肛门排气后,症状会略有好转。饱胀感常见于下列疾病: (1)胃肠道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结肠炎。 (2)消化道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3)肿瘤:食道癌,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等。 (4)肝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变。 (5)胆、胰疾病: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 (6)其它:感冒,发热,贫血,心衰,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饱胀感的治疗: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可对症给予木香顺气丸1丸,每日2次;消胀片48片,每日3次多酶片4片,每日3次等。 9什么是反酸? 反酸

12、是指酸性胃液反流到口腔的现象。 正常情况下,由于食管下段存在食管一胃括约肌,其压力比胃高。在非进食期,贲门口保持关闭状态。其次,胃蠕动是从胃底向幽门方向进行,这样能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当胃或食管出现病变,如炎症、溃疡、肿瘤等,胃、食管的正常功能遭到破坏,胃酸分泌增多,贲门口松弛,育逆蠕动增多,使胃内酸性液体得以反流入口腔,患者时有口腔内冒酸水的现象。尤其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胃酸分泌明显增多,更易反酸。 经常反酸,酸性胃液可破坏食管粘膜,引起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产生胸骨后烧灼感,即所谓的烧心。 10什么是吞咽困难?常见病因是什么? 吞咽困难是指患者吞咽费力,食物通过口、咽或食管时的梗阻感

13、觉,吞咽过程常延长,严重时不能咽下食物。当患者感到吞咽过程延长,并感觉有食团梗阻在食管内时,常可相当准确地感到梗阻的部位。第6题已经谈过,食物从口腔进入胃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引起吞咽困难。引起吞咽困难的常见疾病有: (1)口腔部疾病:口腔溃疡、扁桃体炎、咽炎、咽部肿瘤等。(2)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溃疡、肿瘤、食管瘢痕性狭窄、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3)神经肌肉疾病: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皮肌炎。(4)全身性疾病:狂犬病、破伤风、酒精中毒等。(5)精神因素:癔病。11恶心是如何产生的?每个成年人,都有过恶心的经验。恶心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如同疼痛,是别人

14、看不见摸不着的症状。当人们看见恶性刺激的东西如污血、浓痰时,会有恶心的感觉;当人为刺激舌根、咽部,也会产生恶心感觉。其实,恶心最多见于胃病,其次可见于胆道系统、胰腺、肝赃、腹膜等病变。当出现恶心时,有上腹部胀满不适感,对食物感到厌恶,并常伴有于呕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出汗、头痛、头晕、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那么,恶心是怎么产生的呢?研究表明,恶心和呕吐的产生机理基本一致,都是大脑呕吐中枢接受刺激后产生的反应(详见第12题)。区别在于呕吐中枢接受的冲动强度不同,当冲动明时,仅发生恶心,冲动强时,则产生呕吐。故可以说恶心为呕吐的前驱症状。 12呕吐的机制是什么? 人的大脑中,有一部位叫呕

15、吐中枢,当人们患有食管、胃、肠、肝、胆、胰等脏器疾病,或者有糖尿病酮中毒、尿毒症、酸中毒、甲状腺危象等全身性疾病,以及恶性刺激、旋转,均可兴奋呕吐中枢,使人产生呕吐。 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反射动作。它由一系列复杂而协调的反射动作所组成。呕吐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恶心、干呕与呕吐,但有时也可无恶心或干呕的先兆。呕吐时,首先是幽门收缩与关闭,胃逆蠕动,胃底充盈,继而贲门开放,同时腹肌收缩,膈肌下降,腹压增高,迫使胃内容物通过食管、咽部而排出体外。若胃逆蠕动较弱,或贲门不开,胃内容物无从排出,使患者有欲吐的感觉,则为恶心。 呕吐因其原因不同可分为: (1)反射性

16、呕吐:咽部刺激,各种原因的胃肠疾病,肝、胆、胰与腹膜疾病;急性心肌梗塞、休克、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青光眼、肾绞痛、急性传染病等其它原因。 (2)中枢性呕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血管疾病、颅内高压症、偏头痛、颅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或化学性毒物的作用;妊娠、酸中毒、尿毒症等原因。 (3)前庭障碍性呕吐:迷路炎、晕动病等。 (4)神经官能性呕吐:胃神经官能症、癔病。 临床上以反射性呕吐最多见。 13胃的结构如何? 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上接食管,下通十二指肠,形状和大小随其内容物的多少而有所不同,充满时胀大,空虚时可缩成管状。 胃像一个有弹性的口袋,有两个口,入口叫贲门,出口叫幽门。

17、胃由前后两壁组成,前后壁相连处呈弯曲状。上缘较短,叫胃小弯,凹向右上方,胃小弯近幽门处有切迹,叫角切迹,是肿瘤好发部位;下缘长,叫胃大弯,凸向左下方。胃可分为4部分(图2)。 (1) 贲门部:紧接贲门的一小段。 (2)胃底:位于贲门左侧,为贲门水平以上膨隆部分,人直立时有少量气体聚集于此。 (3)胃体:是胃的最大部分,以贲门的水平线与胃底分界。 (4)幽门部:自角切迹所作平面以下至幽门间的部分。 胃的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的贲门比较固定,而幽门可活动,胃下垂时,幽门部下垂入盆腔。 胃壁组织可分为4层: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胃空虚时,胃腔表面呈粉红色,有皱壁。皱壁由粘膜和

18、粘膜下层突起形成,形状不规则,在胃小弯处呈纵行方向,约有45条,比较恒定,贲门和幽门处的皱壁呈放射状排列,其它部分不规则。食物可沿皱壁间的纵沟向十二指肠流动,胃充盈时,皱壁消失。 胃粘膜表面的小沟彼此连接成网,将表面分成胃区。胃肌层主要行使胃蠕动的功能。浆膜位于胃的最外层,表面光滑,可减少胃运动时产生的摩擦。 14胃的正常生理运动包括哪些? 胃的作用有3:即贮存食物;使食物与胃液相混合;以适当的速度向小肠排出食糜。这3个作用都是胃运动的结果。生理学家根据胃的运动机能,将胃的生理运动分为: (1)容受性舒张:胃空虚时胃内压与腹内压相等。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可反射性引起胃底、胃体的肌肉舒张,由于这

19、种舒张,使人在吃一顿饭后,胃内压力变化不大,有利于容受和贮存食物。 (2)蠕动:是从胃的中部开始,有节律地向幽门方向进行的收缩活动。食物进入胃后5分种,蠕动即开始。科学家观察表明:人的蠕动波的频率是每分钟3次,约需1分钟可到达幽门,所以,通常情况下是一波末平、一波又起。但需指出,并不是每一波都能到达幽门,有些到胃窦就消失了。正是因为蠕动,一方面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以利于胃液的消化作用;另一方面,则可搅拌和粉碎食物,并推动胃内容物通过幽门向十二指肠移动。 (3)紧张性收缩:胃壁平滑肌通常处于持续性缓慢收缩状态,称为紧张性收缩。 胃的正常运动,人是感觉不到的。 15常见的胃病指哪些? 临床工作中

20、,经常遇见的胃病有下面几大类: (1)炎症类:急性胃炎:包括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2)溃疡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 (3)肿瘤:以胃癌多见,其它恶性肿瘤有胃平滑肌肉瘤,淋巴瘤。一部分良性肿瘤如平滑肌瘤,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等。 (4)其它:食管下段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幽门梗阻,胃内异物,胃术后吻合口炎症,胃神经官能症等。 16饮酒伤胃吗? 祖国医学认为酒似水,但性属火,多饮久服伤津耗血,损胃扰神。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期饮酒或一次大量摄入酒精,可发生急性胃粘膜炎症。酒精摄入主要是破坏

21、胃粘膜保护层,使胃液中的氢离子反弥散进入胃粘膜,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有人曾对80例饮白酒后出现上腹痛或胃出血者行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都有充血或散在出血灶,有的呈多发性胃粘膜糜烂,鲜红色新鲜出血或棕色陈旧出血。病变多发生在胃窦部,其次为胃体部,一般不侵犯肌层,愈合后不留瘢痕。但长期饮高浓度酒者常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 动物试验也证明,在动物的胃腔内灌注14度以上浓度的酒精,可破坏胃粘膜保护层,引起胃粘膜糜烂、充血。 从古到今的研究说明,饮高浓度酒或长期饮酒是伤胃的。 但是另一方面,中医又认为:黄酒有益气养血之功,冬日加温适量饮用,对气血不足之人有补益之功。啤酒营养丰富,有液体面包

22、之美称,能生津健胃,夏日适当饮用,颇有益处。 现代研究亦表明,低浓度酒精,对胃粘膜不但无害,反而有保护作用,因低浓度的酒精可提高胃血流量,并提高胃粘膜的前列腺素水平,而前列腺素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 所以,我们可以说:酒不是不能喝,要少,要适量。对患有胃炎,胃溃疡等胃病患者,应禁酒,以免加重病情。 17浓茶、浓咖啡对胃有刺激吗? 我们知道,茶与咖啡有醒脑提神作用,是2种世界上最为普及的饮料。 茶与咖啡中含有茶碱、咖啡因,可兴奋人的中枢神经,兴奋心肌,并有松弛平滑肌及利尿作用。它们对胃又有什么影响呢?实验研究表明,咖啡因类物质能刺激胃的腺体,使胃酸及胃蛋白酶等消化液分泌增加。 当胃由于各种原因而受

23、到损害,出现各种病变如胃炎、胃溃疡时,浓茶、浓咖啡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可直接加重胃病,降低胃药的疗效。 所以我们说,浓茶、浓咖啡对胃有刺激,当发生胃病时,应避免饮用。 18如何看待辛辣食物与胃的关系? 辛辣食物是指辣椒、鲜姜、葱、蒜、花椒、大料等具有一定刺激性的食物。 我国南方的湖南、四川等地居民,有进食大量辣椒的习惯,麻辣是四川菜的一大特色,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北方的山东、河南一带有食生葱、生蒜的风俗;而一般家庭多有用辛辣食物调味的传统。但是,当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的病人求医时,大夫往往劝告他们饮食上应注意避免食用辣椒、生葱、生蒜等辛辣食物。那么,辛辣食物与胃有什么关系呢? 国外曾有人做过这

24、样的试验,一组健康志愿者,给予进食含有大量胡椒的意大利馅饼后,分别于餐后的6、8、24、48小时行4次纤维胃镜检查,发现餐后6、8小时胃粘膜呈充血、水肿改变,餐后24小时,胃粘膜出血糜烂,餐后48小时胃镜检查,胃粘膜完全恢复正常。这说明,辛辣食物对胃粘膜有损害作用,但一般不引起慢性炎症。最近还有资料显示:辛辣食物可以增加胃粘膜的血流量,加快胃粘膜代谢,促进消化,在某种意义上说也起到了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以上说的是现代实验研究结果,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有关于辛辣食物的辩证论述。如鲜姜味辛辣而芳香,可去鱼肉腥味,但本品味辛性温,脏腑有热者慎用。大葱能昏目助热,肺胃有热患者勿食用等。而脏腑有热、肺胃有

25、热就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胃酸过多所引起的烧心。 现在我们知道了,健康人可放心地食用辛辣食物,但对患有胃炎、胃溃疡等胃病患者则应慎用。 19有胃病的人能服止痛药吗? 止痛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指阿片、吗啡、度冷丁等具有成瘾性药物。另一类是解热镇痛抗炎药物。人们所说的止痛药一般是指后一种。 解热镇痛抗炎药,主要为阿斯匹林、扑热息痛、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等,止痛片就是上述几种药的混合物。在临床上多用于神经性头痛、肌肉关节酸痛、风湿病等。 止痛药在胃内可直接损伤胃粘膜,破坏胃粘膜屏障,产生急性胃炎或胃出血。当胃粘膜本身有病变(胃炎、溃疡)时,则很容易加重病情。那么,胃病患者究竟能否服止痛药?一般认为,在

26、胃炎、胃溃疡活动期应禁服止痛药;在非活动期,应尽量少服止痛药,并在进食后服,以减少对胃粘膜的损害作用。 20治疗感冒药物是如何损害胃粘膜的? 感冒,俗称伤风,是呼吸道最常见的疾病,绝大多数为病毒引起。临床上常见症状为头痛、发热、鼻塞、流涕等。 治疗感冒的药物分西药与中药两种。 由于目前对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西药治疗感冒主要是对症处理,如头痛、发热,就予口服阿斯匹林、去痛片等,速效感冒胶囊中亦含有解热镇痛药物。前面已经讲过,解热镇痛药物可直接损害胃粘膜,引起胃炎或溃疡出血。当感冒时,我们不宜长期大量口服这类药物;应在饭后服;并可在服解热镇痛药之前,先服胃粘膜保护剂,如胃速乐、乐得胃等,可减少对胃

27、粘膜的损害。 我国的传统医学治疗感冒有丰富的经验,目前生产的中成药,如感冒冲剂、感冒清等,经多年的临陆床使用,效果较好,且对胃无明显的损害作用。建议有胃病患者患感冒时服中药治疗。 21什么是胃肠功能失调? 胃肠的主要功能就是消化与吸收食物,它是在神经和体液两种机制调节下进行的,主要形式为胃肠道分泌和运动。 当胃肠道分泌与运动由于各种原因而失去规律,不能正常活动,这时必将引起消化与吸收障碍。临床上产生腹部不适、腹痛、腹胀、恶心、便秘、反酸、烧心等症状。 目前认为,胃肠功能失调的病因主要为: (1)胃肠道本身的病变。炎症:急、慢性胃炎、肠炎。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 (2)肿瘤与阻塞。 (3)神经

28、精神因素等。 胃肠功能失调的诊断主要靠胃镜、X线钡餐或钡灌肠检查。治疗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对症处理。如慢性胃炎引起腹胀、上腹不适、反酸,可予胃粘膜保护剂胃速乐口服,另加木香顺气丸l包,每日2次,以消腹胀。 22胃肠神经宫能症指的是哪些? 胃肠神经官能症是因患者的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使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失调,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这类患者病理解剖方面元器质性病变,但自觉症状往往很重,以至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有些病人为此到处求医看病,跑遍各大医院。那么胃肠神经官能症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 (1)神经性呕吐:为进食后突然发生呕吐,呕吐前无明显恶心,呕吐时无明显痛苦,呕吐

29、量少,呕吐后可照常进食,不影响食欲和摄入量,所以,虽然长期经常呕吐,患者却很少有营养障碍。 (2)神经性暖气:这类患者常有反复的连续性嗳气,企图解除自己认为是胃部有气而造成的饱胀不适,转移注意力可缓解。 (3)神经性厌食:有些少女,因害怕发胖,对食物产生厌恶感,饥饿感消失,产生神经性厌食。临床表现为:进食量少,持续消瘦,晚期可出现恶病质甚至死亡。 (4)自感上腹部不适和疼痛,伴有反酸、烧心、纳差。疼痛时间与饮食无关,而与精神、情绪改变关系密切。 (5)过敏性结肠:患者常有腹泻伴阵发性痉挛性肠绞痛,疼痛多位于左下腹,情绪激动、劳累可以诱发,排气排便后可缓解,睡觉时一般不发作。查体多无异常发现,大

30、便化验正常。 患有胃肠神经官能症的病人,除胃肠道症状外,还常伴有失眠、焦虑、头痛、头晕、精神涣散、神经过敏等症状。需排除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如胃炎、消化性溃疡、肿瘤、胆囊炎等方能作出诊断,以免误诊。 一旦确诊为胃肠神经宫能症,患者应树立治疗信心,消除紧张、疑虑及悲观心理,适当安排休息与活动,定时进食,配合医生治疗。 23冷空气能否伤胃? 慢性胃病患者,如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常在寒冷的冬天或天气突然转冷时,腹痛、腹胀、上腹不适等症状加重;而在天气暖和的夏季上述症状减轻。有些人,受凉后并不出现流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而是出现腹痛、上腹胀、纳差等胃肠道症状。这些均说明天气与胃病有一定关系

31、。 祖国医学认为:外感寒邪,不仅易损伤脾胃阳气,影响其运化能力,还易使寒积滞于中,阻碍气机的运行,寒气侵入胃肠之间,使血不能行,气不能通,故而产生寒疼。并说:寒积腹痛,遇冷加重,得暖则舒,腹满不适。 有些现代学者认为,人的胃有一部分紧靠腹壁,寒冷空气若直接侵及上腹部,可反射性地引起胃及其血管收缩,胃运动功能发生紊乱,从而产生痉挛性腹痛、胃饱胀感、纳差,甚至恶心、呕吐。 因此我们要在天气变冷时,及时添加衣服,注意保暖,防止腹部受凉。对慢性胃炎患者,可在冬春季节使用肚兜。我国根据中药配方而独创的神功元气袋,对防治胃病有一定帮助。 24哪些因素可抑制胃液分泌? 正常人的胃液分泌是由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

32、两方面作用的结果。 在消化期内,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有: (1)盐酸:胃是消化道内唯一能分泌酸的器官,当胃内盐酸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反过来抑制胃腺的分泌,维持胃酸的适度水平。盐酸这种负反馈性自动调节作用,对消化道的生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2)脂肪:研究发现,脂肪及其消化产物进入十二指肠,能显著地抑制胃液分泌。脂肪抑制胃液分泌的机理为:脂肪能刺激小肠产生抑胃肽、胰泌素,而这些物质能抑制胃液分泌。所以对患有腹胀、纳差等症状的病人,应少吃脂肪多的食物,以免抑制胃液分泌,加重消化不良症状。 (3)高渗溶液:如高浓度的盐水等,进入小肠后能反射性地抑制胃液分泌。 25精神因素与胃肠疾病的关系如何? 我们

33、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当工作不顺心,精神紧张,与同事或家入争吵,或出现关系重大的突发事件时,往往是茶不思,饭不香,没有食欲。有些人生气时可出现上腹疼痛、腹胀不适、胸闷气憋症状。民间俗语:“气都吃饱了”,充分说明精神因素与胃肠活动有关。 对消化性溃疡病因学研究表明:紧张、焦虑、恐惧在溃疡病的复发史上起重要作用。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人的症状急剧加重和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的出现,常发生在情绪受打击以后。在战争、地震环境下生活的居民、士兵,其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一些研究资料还表明:性格开朗、豁达者胃病发病率低,而长期精神抑郁、性格内向、严重精神创伤者消化道溃疡、胃癌发生率高。 祖国医学把人的情绪变化和

34、反应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称为七情,认为七情的变化与脏腑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反应过于强烈持久,使精神意志难于承受,超过生理适应范围时就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和脏腑的功能,导致阴阳失调而发病。而七倩中的思与胃肠道关系密切。中医认为,过思伤脾,“脾至思,思伤脾,思虑过度,忧思伤脾,使气血不畅。”临床上可见胸闷腹胀,食滞难消,不思饮食等症状。以上均说明了精神因素与胃肠疾病二者的关系。 目前认为: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愤怒状态时,大脑皮层对周围神经的反射不敏感,对周围神经的控制、调节能力下降,使胃肠道的分泌、运动功能紊乱,易产生胃肠道疾病。 既然知道精神因素与胃肠疾病有关,我们在平

35、素的生活和工作中,就应保持心胸宽阔,性格开朗,情绪乐观,精神饱满,不要为小事耿耿于怀,生闷气,或精神紧张,悲观失望。从而保持胃肠道的正常功能状态。 26食管静脉曲张是怎样形成的? 要讲明这个问题,先得了解一下门静脉、食管静脉的回流。胃肠、胰、胆的静脉血,经过粗大的门静脉后,不是直接回到心脏而是进入肝脏的毛细血管,然后形成肝静脉再流入心脏;食管下段静脉与胃底、贲门的静脉血由胃左、胃短静脉流入门静脉,而食管中段静脉血经半奇和奇静脉注入上腔静脉。当肝脏出现硬变或门静脉形成血栓时,门静脉回流受阻,压力升高,致使许多侧支循环被迫开放,以缓解门静脉压力,食管静脉曲张就是在这种前提下,由胃左、胃短静脉发生逆

36、流产生的(图3)。由于食管静脉比较表浅,曲张的静脉凸入食管腔内,可因较硬的或有棱角的食物损伤、胃酸反流侵蚀、剧烈恶心及呕吐等原因,引起静脉破裂,产生大量出血。 在我国,食管静脉曲张90以上来源于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病人。它可经过X线食管钡餐或者胃镜、食管镜检查确诊。治疗主要为食管静脉硬化剂注射或手术分流治疗。患有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人,一定要注意饮食,以软食、半流食为主,禁饮酒,避免骨头、鱼刺、菜梗等较硬食物吞入,以防食管静脉破裂。肝硬变病人若出现呕血、黑便,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27什么叫门静脉高压? 前面介绍了一些有关门静脉知识,下面再进一步谈谈。门静脉是进入肝脏的静脉,由许多静脉汇流形成的,

37、主要的有肠系膜上、下静脉,脾静脉以及胃冠状静脉,附脐静脉等。正常情况下,注入肝脏的血流75来自门静脉。正常的门静脉压维持在130240毫米水柱。 门静脉血收集了消化道的静脉血,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门静脉在肝门分左、右两支进入肝脏,并反复分支,形成肝小叶间静脉,再发出分支与肝毛细血管(肝窦)相连。肝窦再汇合为中央静脉、叶下静脉,最后汇成肝静脉入下腔静脉至心脏。当发生肝硬变时,由于肝细胞发生坏死,肝内纤维组织增生,肝脏结构发生改变,使门静脉分支血流回流受阻,致使门静脉压力升高,产生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时其压力可达250400毫米水柱。 门静脉高压症根据门静脉回流受阻的部位不同而分为3型: (

38、1)肝前型:如先天性门静脉闭塞,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 (2)肝内型:如肝炎后肝硬变,血吸虫性肝硬变,门脉性肝硬变。 (3)肝后型:如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缩窄性心包炎。 门静脉高压症的病人常有虚弱无力,食欲减退,贫血,腹胀。查体可发现脾肿大,肝脏肿大或萎缩,质地变硬,部分病人有腹水,腹壁静脉曲张,黄疸和蜘蛛痣。化验可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障碍,肝功能异常。最严重的并发症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到目前为止,除外科手术外,还没有其它方法能达到持续地降低门静脉压力。最为广泛采用的手术治疗是各种类型的门一体静脉分流术,如门腔静脉分流术,脾肾静脉分流术等。 28脾功能亢进指的

39、是什么? 脾脏位于人的左季肋区,其正常生理功能包括:造血功能,对人体的造血器官有调节作用;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参加体内的免疫反应,协助消灭入侵的细菌、病毒;是人体重要的滤血器官,能将衰老的红细胞、血小板破坏。 脾功能亢进是一组综合征,许多疾病可以引起脾功能亢进,其中以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硬变最为多见,如肝炎后肝硬变,血吸虫性肝硬变、门脉性肝硬变等;其次为慢性感染引起,如疟疾等;而血液系统中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也可引起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一般是指: (1)脾脏肿大:绝大多数脾功能亢进病人有脾肿大,可通过体格检查或者B超检查发现,

40、但脾肿大不一定就有脾功能亢进。 (2)血细胞减少:早期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晚期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数常在4000立方毫米以下,血小板多为5万立方毫米以下。 (3)增生性骨髓象: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骨髓穿刺检查,大多为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系统不同程度的成熟障碍。 若患者脾功能亢进明显,可行脾切除术,脾切除后,大部分病人的白细胞、血小板能恢复正常。 29胃肠动力学检查的目的是什么? 消化道的正常运动机能主要在于调节食物及其残渣在管腔内的运行速率,以便使人体由外界摄入的营养物质获得最佳消化和吸收。 当某种原因引起消化道任何一段的运动功能障碍,均可干扰其内容物的顺利传输,进而影响整个消化、吸收及排泄等

41、生理过程,结果产生不同形式的病态反应。 胃肠动力学检查就是采用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检查,作胃肠道压力测定、平滑肌电测定、X线造影等,其目的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探讨消化道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 (2)观察药物或其它治疗方法对消化道运动机能的影响。 (3)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 (4)给胃肠神经官能症找出可靠的诊断标准。 目前胃肠动力学检查仪器主要有胃电图仪、食管肛门括约肌测压仪、肠电图仪等。 30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有助于哪些疾病的诊断?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与纤维胃镜检查起到互补作用。通常在检查前8一12小时病人应禁食,检查前4小时应禁饮水。 X线钡餐检查,

42、通常分食管、胃、十二指肠三段进行。通过检查,可观察到它们的形态、大小、位置、弹性、粘膜皱壁情况;活动度等。具体可观察到的病变如下: 食管:食管癌、息肉、平滑肌瘤、食管静脉曲张或狭窄、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溃疡、憩室、食管裂孔疝、食管纵隔瘘。 胃:胃癌、息肉、外压性改变、胃石、胃溃疡、胃扭转、胃粘膜脱垂、幽门梗阻等。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变形、憩室、十二指肠肿瘤、狭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胰头癌、壶腹癌等。 一般说来,胃镜对观察胃粘膜病变较好,而X线钡餐检查对胃形态、粘膜下或外压性病变较优。需要提出的是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的确诊率与所用钡剂质量、X线造影机器的好坏及个人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关

43、系。若钡餐不能确诊,可进一步行纤维胃镜检查。 31什么是纤维胃镜? 医学界使用胃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第一代为金属直管胃镜,第二代为可屈式胃镜。它们使用不方便,病人相当痛苦,且危险性大,观察范围小,故一直未能普及。 从1957年,第三代胃镜纤维胃镜问世以来,由于它具有镜身柔软,便于操作,病人痛苦少,危险性不大,适应证广,没有盲区等特点,开辟了胃镜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对胃、食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使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大多数为纤维内窥镜,小部分为电子内窥镜。 纤维胃镜是指用玻璃纤维作为导光的内窥镜。每一胃镜由几万根单纤维排列而成的导光束与导像束组成。各类纤

44、维胃镜的构造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结构是相似的,大体可分为导光缆、目镜部、操纵部、软管部、弯角部和端部6个部分。具有注气、注水、吸引的功能。另外还有1个送物管道,可以送入活检钳、细胞刷以取胃粘膜作病理检查,或送入激光、微波、电凝导丝、网篮,行肿瘤、息肉、出血、异物治疗。根据胃镜前端物镜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侧视式、前视式、斜视式3种。 纤维胃镜的作用,主要有诊断和治疗两方面。由于它具有直接、可重复观察的特点,加上必要的活检,可确诊几乎所有的胃粘膜病变。近几年,通过激光、微波、注射针、电凝电切等器械,开展了胃镜下止血,息肉切除,碎石,食管狭窄扩张,食管静脉硬化疗法,异物取出等治疗。使许多患者缩短了治疗

45、时间,免受外科手术之苫。 纤维胃镜的临床应用: (1)适应证:凡有上腹部不适怀疑胃病,经过检查不能确诊者。X线检查发现溃疡、肿物及其它病变不能明确性质者。急性胃出血及慢性原因不明失血。各种胃病如胃炎、术后胃、胃溃疡的随诊。息肉治疗,异物取出。 (2)禁忌证:急性咽炎、食管化学烧伤。休克。重症心胶病及肺病。精神病或不配合病人。 (3)并发症:纤维胃镜比较安全,但也可有咽后壁、食管及胃穿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32什么是纤维肠镜? 纤维肠镜比纤维胃镜晚几年间世,一般分为纤维乙状结肠镜,68厘米长;纤维全结肠镜,140厘米或170厘米长两种。主要进行大肠的检查,全结肠镜亦可进行部分回肠检查。其结

46、构与性能与纤维胃镜基本相同。 (一)纤维肠镜检查适应证 (1)腹部包块,尤以下腹包块需明确诊断者。 (2)便血。 (3)慢性腹泻或长期进行性便秘。 (4)消瘦,贫血。 (5)结肠、直肠术后随诊i (6)X线钡剂灌肠怀疑有结肠病变。 (7)需行结肠腔内手术、激光治疗者。 (二)禁忌证 (1)腹膜炎,肠穿孔,腹腔内广泛粘连者。 (2)癌肿晚期伴有腹腔内广泛转移者。 (3)细菌性痢疾活动期。 (4)直肠、肛管、肛门周围急性炎症病变。 (5)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对检查不能耐受者。(三)并发症 纤维肠镜并发症比胃镜多见,主要有: (1)肠穿孔。 (2)肠出血。 (3)腹胀。 (4)肠撕裂伤。 (5)心血管意外。 33电子内窥镜的优点是什么? 电子内窥镜1983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是由内镜、电子摄像装置、电视监示器3个部分组成。 电子内窥镜的内镜部分与纤维内窥镜形状相似,但它无光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