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一轮复习地球运动及其意义专题训练题-文档.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68153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高考一轮复习地球运动及其意义专题训练题-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选-高考一轮复习地球运动及其意义专题训练题-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选-高考一轮复习地球运动及其意义专题训练题-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选-高考一轮复习地球运动及其意义专题训练题-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高考一轮复习地球运动及其意义专题训练题-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考一轮复习地球运动及其意义专题训练题-文档.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一轮复习地球运动及其意义专题训练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

2、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一、选择题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

3、西席、讲席”等。 下图是P(170E),Q(175W)两地昼长时间的周年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P地位于Q地的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2下列日期能确保P、Q两地同时日出的一组是A.B.C.D.下图是某日我国两地昼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3若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位于乙地的A.东北方B.东

4、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4若乙地日出时刻是北京时间8:00,则该地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B.塔里木盆地C.四川盆地D.华北平原某日太原(38N,113E)的日落时刻为北京时间17:20,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纬度值为68。完成下列问题。5几日后,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将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则在这期间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C.太原日落时刻提前,昼渐短D.太原日出时刻提前,昼渐长6若此日P地昼长比太原略长,且P地与太原同时迎来日落,则P地位于太原的A.西南方B.西北方C.东北方D.东南方下图中甲、乙两地每逢元旦时日出时刻相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一年中甲地比乙地日出

5、时刻早的时间大约有A.三个月B.一个半月C.半个月D.一星期8甲、乙两地日出时刻相同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B.北印度洋海区海水向西流C.甲地正值干季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经纬网示意图”,有一架飞机于当地时间下午1点,以与地球自转相等的角速度从甲地向乙地飞行,3小时20分钟之后,正好看到乙地的日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9甲、乙两地的经度差是A.40B.50C.35D.4510该飞机上的乘客当天经历的昼长是A.11小时40分B.12小时20分C.12小时D.8小时40分读“北半球某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1该地的地理坐标是(双选)A.70NB.80N

6、C.150WD.30E12该日以后几天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北京高楼正午日影渐短B.上海日出东北且昼渐长C.江苏地区昼长夜短D.长江流域农作物长势喜人二、综合题13下图为某日某时刻半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及北京时间。(2)该日一架飞机在B地日出时起飞,飞往A地降落,途中飞行员始终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则飞机的飞行时间是_小时,飞行员始终看到太阳位于飞机的_方向。(3)该日C地的昼长是_;该日后,D点将向N地靠近,C地的昼长将变_,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_。14下图为某时刻局部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回答问题。(1)此刻

7、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P点的纬度是_。(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范围是_。(4)如果A点的时间为19时20分,则B点所属时区是_。(5)此日以后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6)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参考答案1D2C3D4C【解析】3甲、乙两地白昼长都短于12小时,说明此时处于冬半年,纬度低的地方白昼接近12小时,由此知甲位于乙的南方,又因甲、乙同时日出,知甲位于乙的西方,故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4乙地昼长10小时,日出时为地方时7时,此时北京时间是8时,可求乙地经度为105E,故可能位于四川盆地。5C6D【解析】5结合地方时计算方法知,太原

8、该日的日落时间为地方时16时52分,说明该日北半球昼短夜长。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知直射点纬度为22S。当几日后,晨昏线与经线夹角达一年中最大值期间,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动,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太原日落时间提前。6结合上题结论可知,该日在冬至日之前,此日P地昼长比太原略长,说明P地纬度低于太原,P地与太原同时迎来日落,说明P地日出早于太原,位于太原的东部,所以P点位于太原的东南方。7C8B【解析】试题分析:7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岛屿为马达加斯加岛。甲乙两地每逢元旦日两地日出时刻同步,表明元旦时甲乙同时位于晨线上,因此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该日以南的纬度时,甲地日出均早于乙地

9、。从冬至到元旦大约为一周时间,因此一年中甲地比乙地日出时刻早的时间大约为半个月。所以C正确。8甲乙两地日出时刻同步时,表明太阳直射南半球,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吉安正午太阳高度处于一年中较小值,北印度洋海区海水受冬季风影响向西流。甲地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应为热带雨林气候。所以B正确。9B10C【解析】9由题可知,飞机的飞行速度等于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即15小时,甲到乙用了3小时20分钟,即飞机飞行的弧度为50,即甲到乙的经度相差50,故选B。10飞机起飞时甲地地方时为13时,甲乙两地经度相差50,即飞机起飞时乙地地方时为16时20分,3小时20分钟后乙地地方时为19时40分,此时乙地日落,计算可知

10、乙地4时20分日出,甲乙纬度相同,即甲地4时20分日出,飞机上的乘客在飞机起飞前经历的昼长为13时4时20分8小时40分钟;在飞机上经历的昼长为3小时20分钟,故飞机上的乘客经历的昼长为8小时40分钟3小时20分钟12小时,故选C。11BC12CD【解析】11读图,该地正午时,即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间是6时,可以计算出该地的经度是150W。该地昼长24小时,位于北半球,有极昼现象。该日太阳高度最大、最小值差是20,该地距极点的纬度差是10,该地纬度是80N,选项B、C对。12,该日以后几天内,不能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北京高楼正午日影也可能变长,A错。 不能判断上海的昼长变化状况,B错。

11、此时北极是极昼现象,江苏地区昼长夜短,C对。 北半球是夏半年,长江流域农作物长势喜人,D对。13(1)20S,72.5E 15:点10分(2)6 东南(3)13小时 变短 变大【解析】(1)读图,根据图中30纬线与晨昏线交点的经度,可以算出昼半球中间的经线,即过B点的经线是正午12点的经线,度数是72.5E。根据晨昏线与纬线70N相切,判断70N出现极夜现象,所以太阳直射20S纬线。所以太阳直射点坐标是20S,72.5E。所以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经度是162.5E,时刻是18点,所以北京时间是15:点10分。(2)根据图中30纬线与晨昏线交点的经度,可以计算出白昼时段的经度差,A地的昼长为11小

12、时,所以A地日出时为6点30分。B地位于赤道,日出时为6点,从B地出发时,A地为0点30分,当降落时A地日出,时间为6点30分,所以飞行时间为6小时。A地在北半球,日出时间在6点以后,说明北半球是冬半年,所以日出东南方向,飞行中始终能看到日出,所以太阳位于飞机的东南方向。(3)读图,C地与A地纬度对称,根据前面计算,A地昼长为11小时,所以C地夜长为11小时,昼长为13小时。该日后,D点将向N地靠近,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所以C点昼长变短。B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减小,所以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14(1)(20N,45W)70N(2)C(3)70S及其以南地区(4)西十区(5)第一种情况:当

13、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北半球白昼将变短;第二种情况: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白昼将变长。(6)由20N向南北两侧递减。【解析】(1)从图中可知135E为0时,由此可知直射点的经线为45W;由晨线与经线夹角为20,结合昼夜分布可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N。P点位于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处,其纬度为70N。(2)C点所在纬线的昼弧明显长于AB所在纬线的昼弧,故C点昼长最长。(3)从图中提供的信息,晨昏线与经线成20夹角,则可知70S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4)由图可知135E为0时或24时,A点地方时为19时20分,由此可计算出A点与135E的经度差为70,由此可知B点在135E以东且相差70,计算可知B点经度为155W,属于西十区。(5)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两种可能,即向北或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将有变长或变短两种情况。(6)根据上题结论,该日太阳直射在20N上,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是从20N向南北两侧递减。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