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定位法在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70185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资源定位法在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业]资源定位法在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业]资源定位法在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业]资源定位法在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资源定位法在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资源定位法在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以平潭岛为例摘 要:分析了面向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的战略环境评价的对象、 主要内容与范围以及评价方法,介绍了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评价的一种方法资源定位法,探讨了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的内涵,提出战略环境评价作为一种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的方法,是有效的辅助决策工具。并以平潭岛作为实例研究,运用资源定位法进行战略环境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平潭岛的主导功能应是港口建设,同时兼顾滨海旅游是最佳的选择。关键词:海岸带;生态安全; 资源定位法; 平潭岛The application of resource-oriented in coastal ecological secur

2、ity management: A study case in Pingtang island Abstract:The conno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coastal ecological security is discussed.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s put forward as a method of the management of coastal ecological security which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assistant decision mak

3、ing. The object, main content and range as well as assessment method of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re analyzed facing to management of coastal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the resources-oriented method is introduced as a assessment method for resourc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By taking Pingtan

4、island as a case study, the resource-oriented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for managing the coastal ecological security of Pingtan island. The result shows the main function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Pingtan island should be constructed to commercial wharf .Key word:

5、coastal zone; ecological security; resource-oriented; Pingtan island中图分类号:P 7 4 8 文献标识码:A 海岸带是资源最丰富的地带,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近十几年来。 由于人口不断地向海岸带地区集聚 ,海岸带地区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使得海岸带地区的资源开发无序 ,环境遭到破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沿海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威胁着沿海地区人 民的安全。我国对生态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的生态安全评价上1-4,这些评价可以帮助识别威胁生态安全的不利因素,但对如何维护生态安全的管理方法

6、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方法的实例研究,以形成科学的战略来有效的调控人类活动,为维护平潭岛的生态安全提供科学基础。 1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的内涵 生态安全是指人与自然这一整体免受不利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 并使得系统 的脆弱性不断得到改善5。海岸带生态安全是区域尺度上的生态安全,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对海岸带的人类活动进行调控,使海岸带生态系统在保持自身的健康和完整的同时, 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大需求, 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利用的整体效益最大化,并使其脆弱性不断得到改善。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的内涵表现在以下方面: ( 1 ) 要求运用综合观点和方法。所谓的“ 综合

7、” 是指:部门间的综合;国家、省 、市和地方不同层次的综合;陆地与海洋的综合。( 2 ) 实现海岸带资源持续利用。海岸带产业发展方向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决定海岸带资源利用合理性的关键,而海岸带资源的合理利用则是实现海岸带资源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因此海岸带资源持续利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科学合理地确定海岸带产业的发展方向。( 3 ) 海岸带资源利用的相互冲突是主要的限制因素。在海岸带利用结构中存在着场所不相容、组织不相容、环境不相容和审美不相容6, 因而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对资源利用的要求就是使海岸带资源利用结构合理化,开发强度适度化,不同利用方式间协调化和整体效益最大化。 ( 4 ) 是一个统筹兼顾的

8、协调过程。协调的主要目的是 : 促进、加强行业间和部门间的协作,减少行业问的冲突和矛盾,解决部门间的矛盾,实现海岸带地区的政府部门、产业部门、 研究部门、 社会团体之间的协调,以海岸带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为准则对海岸带资源进行配置7。 2 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的方法之一战略环境评价( S E A) 为了维护海岸带生态安全需要海岸带地区采用综合性的整体决策工具,以帮助将环境、 发展和安全纳入决策程序。这些决策工具包括战略环境评价、生态规划和环境综合管理体系等。 2.1战略环境评价是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的辅助决策工具 对海岸带生态安全的威胁不是单个来源或某项活动的后果,它们大多数是来自于所有来源或活

9、动的累积效应。来自人类活动的压力也是产生在海岸带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要消除或减缓这些环境和社会的干扰和压力,就要从较高层次上综合考虑各种问题。战略环境评价在决策层次上,将环境 、社会 、经济综合在一起考虑,可以为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提供优化方案和缓解影响的措施,从而成为有效调控海岸带人类活动的有效工具。战略环境评价可以从较高的层次上,综合地考虑、分析资源利用方式,寻求最佳的资源利用方式,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8。因此,进行海岸带开发的战略环境评价,可以保证资源和环境 因素被结合到开发的政策、计划和规划的制定和贯彻执行中,在决策的源头寻找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最佳结合

10、点,防止或尽量避免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生态安全造成威胁和破坏,从而成为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的一个有效的决策辅助工具。2.2面向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的战略环境评价 2.2.1评价的对象 S E A有三种应用形式:区域S E A、部门S E A和间接政策S E A9。海岸带生态安全是区域尺度上的生态安全。因此海岸带的S E A应该属于区域S E A,为中观或微观层次上的战略环境评价。以海岸带生态安全为 目标的战略环境评价的评价对象应该是在规划层次上的 S E A,具体来说主要是海岸带地区综合开发规划和海岸带专题开发规划。 2.2.2评 价的主要内容与范围 以海岸带生态安全为目标的战略环境评价一般考虑两种类

11、型的影响,传统的影响和与海岸带资源持续利用相关的影响。传统的影响是指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重点考虑的,如对大气、水、噪声、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以污染防治为主要特点; 而与资源持续利用相关的影响主要指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资源利用方式等。从威胁海岸带生态安全的问题来看, 这些影响表现出潜在的、长期的、累积的、动态的和整体的特征,它们综合作用导致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功能退化,威胁生态安全。由于与资源持续利用相关的影响是海岸带生态安全的主要威胁,所以以海岸带生态安全为目标的战略环境评价内容也应以此为主。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海岸带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海岸带开发规划都有其特定的空间规划范围,评价的空间范

12、围不能单 以行政边界来定, 而应该以开发活动所影响的区域内较大的生态系统边界为界。作为海岸带的S E A还应该将海、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影响分析和评价。在时间范围上,根据规划期的范围适当的向过去及未来拓宽。这主要是因为海岸带各种影响的累积性、 潜在性、长期性和滞后性。对海岸带的变化应该以历史的观点了解区域过去的状况, 并对未来较长时间内可能的变化做出预测,从而了解海岸带地区环境状况的趋势,相对准确地做出评价。2.2.3评价的方法 很难找到一个共同的 S E A技术方法,因为针对不同的选择决策,要求不同的定量方法; 具体地点的评价和要求的程度不同,也会影响方法的选择;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是影响技

13、术方法选择 的重要方面10。对于S E A 的技术方法有赖于多种技术方法的集成和综合运用,如何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对象,选择合理适用的方法 尚待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面向海岸带生态安全管理的战略环境评价的主要评价内容是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对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则还没有成熟的方法。本文提出一种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方法资源定位法。资源定位法是一种复合方法,通过明确海岸带资源的最优的开发利用方式, 为海岸带地区资源开发决策提供决策信息,使海岸带资源利用结构合理化、不同利用方式间协调化和整休放最大化。资源定位法考虑的是海岸带地区长远发展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探讨区域最优的资源利用方式。首先根据资

14、源经济学理论和区域发展理论,从区位条件、区域资源稀缺性对区域主要资源进行适宜性分析、定位。然后利用环境经济学的净效益分析法和机会成本法对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产业(旅游、养殖、港口等) 进行分析、评估。最后综合上述的分析结果,确定海岸带区域资源的最优利用方式。 3 实例研究: 以资源定位的平潭岛战略环境评价 3.1平潭岛相关规划分析 与平潭岛开发利用相关的规划有: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 福州市市水运发展规划、 福州市市海洋开发总体规划和 福州市平潭岛海洋功能区划。在上述四个相关规划中,福州市市海洋功能区划与福州市平潭岛海洋功能区划 一致,都把平潭岛主导功能确定为海水增养殖保护区,兼顾临海工业

15、、港口航运、海洋工程建设、 旅游及军事等功能。而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和福州市水运发展规划将主导功能确定为港口功能,其次是工业功能、水产养殖功能、旅游功能、城市功能。港口航运和海水增养殖两类主导功能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资源的利用存在明显的冲突。若以港口确定为主导功能, 必将严重损害港内的海水增养殖,除了占据大面积的海域作为锚地、 航道和码头建设外, 航运所产生的油污染等影响将使海水增养殖难以继续维持和发展;若以海水增养殖为主导功能,海水增养殖必将与航运争夺海域,影响锚地、航道和码头建设,从而影响港口功能的 正常发挥。对于海岸带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需共同利用的资源包括海域面积、 岸线和海域的

16、环境资源( 以海水水质为主要代表)。在海域面积 和岸线的利用中,航运、海水养殖、旅游、潮汐电站等利用方式之间存在着资源的利用冲突,是难以兼容或完全不能兼容的。 3.2平潭岛区位条件分析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海西建设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地处海西“桥头堡”的平潭加快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国务院意见指出,“在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福建沿海有条件的岛屿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根据这一精神,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7月底召开的省委八届

17、六次全会上正式作出了设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决定,提出积极探索开展两岸区域合作,建立两岸更加紧密合作交流的区域平台,努力把平潭建设成为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平潭是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岛县,距台湾新竹仅68海里(125公里),对台区位优势明显。长期以来,两地民众交流交往十分密切,两地宗教具有信仰趋同、商贸文化往来密切的文缘、法缘、商缘等优势。两地既有同名的苏澳镇,又有同名的北厝村(街),目前平潭在台乡亲有数万人,台北、基隆等地平潭同乡会在台湾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平潭历史上就是东南沿海对台贸易和海上通商的中转站,清咸丰年间被辟为福建省五个对台贸易的港口之一。 改

18、革开放以来,平潭成为最早被批准设立台轮停泊点和开展对台小额贸易的县份之一,随着两岸经贸交流的不断发展,平潭与台湾在贸易、劳务等方面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截止目前,平潭对台贸易额累计达20多亿元,接待台轮逾2万艘次、台胞10万多人次,渔工劳务输出量居全国县市之首。平潭成为台湾民众了解大陆、认识大陆、走进大陆的一个特殊“窗口”。重要的对台区位和对台联系,有利于在平潭构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同时,平潭四面环海,相对独立,有利于对外开放的整体运作,实施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在拓展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前沿平台作用。 平潭作为海岛县,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较大的发展潜力。一是开发空间充分。主岛

19、海坛岛可建设用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其中中部平原可建设用地约100平方公里),加上12座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的小岛,总计可开发面积达255平方公里,具有充分开发空间。二是岸线资源丰富。全县海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08公里,人均海岸线长度居全省第一;岛上拥有众多避风条件良好的港湾和深水岸线资源,通过工程措施,具备建设大中型港口条件。平潭岛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平潭风光秀丽,素有“海滨沙滩甲天下,海蚀地貌冠全球”之美誉,海滩、海岛大部分保留了原始自然生态,日照充足,拥有石牌洋、海坛天神、王爷山、坛南湾、青峰顶、山歧澳、南寨石林、君山等8个国家一级景点、23个二级景点、57个三级景点、40个四

20、级景点;1994年1月被评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3年3月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2006年1月被评为国家自然遗产,是我国沿海待开发的世界级旅游观光休闲目的地之一;平潭还拥有世界级的水下文物资源,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古沉船发现最密集的地区。四是风能和潮汐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平潭是国家新能源开发试验岛,可供开发的风能资源在100万千瓦以上(主要为海上风电),目前建成规模达10.6万千瓦;平潭海域是全国大潮差地区之一,平均潮差4.31米,潮汐能可供开发的有11处;花岗岩、沉积硅砂(石英砂)储量丰富(属全国标准砂),分别达到8亿吨和3亿吨。3.3环境经济学分析 平潭岛区域内水产、滩涂、港

21、口航道、岸线、矿产、旅游等自然资源丰富,其中水产、港口和旅游资源尤为突出。为了科学有效地配置资源,考虑平潭岛资源长远的利用效益,分别对港口、水产养殖和旅游这3种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5 0a 将带来的净效益进行估算, 并分析其机会成本。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备选方案进行比较排序,从中择优,为象山港最佳主导功能的定位提供参考依据。其中,对于港口开发,采用类比分析法,以年吞吐量 ( 万 t ) :年营运收入( 万元) :年营运成本( 万元)=1 :5 0 :2 0的比例估算5 0 a总的营运净收益,再扣除工程建设及其防护费用得到其净效益。平潭岛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有滩涂及浅海围塘养殖、网箱养殖和港

22、湾放牧。根据现状调查、 有关部门提供的规划数据及资料分析,估算得到养殖5 0 a将获得的净收益。对于旅游开发, 主要考虑休闲型和度假 型两类 , 根据资源承载力对规划开发区和各海区可利用的旅游岸线 的游客容量进行预测, 以游客容量乘以游客的平均消费额得到旅游总收入,旅游净收益按旅游总收入的3 0进行估算。估算结果表明,平潭岛3种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本身并存在明显的效益差异, 其 5 0 a 净效益的排序为港口泊位(1753.1 亿元) 滨海旅游( 7 3 7.7亿元) 水产养殖 ( 7 0 1.8亿元) 。如果象山港以港口作为主导功能,其机会成本为 1439.5 亿元,即水产养殖和滨海旅游二者的

23、直接净收益之和。因此,若考虑环境代价,平潭岛以港口为主导功能的净效益为313.6亿元,即港口泊位开发利用效益扣除机会成文1439.5亿元,仍然相当可观。综上所述,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以港口作为象山港的主导功能,同时兼顾滨海旅游和水产养殖是最佳的选择,因为这样的资源利用方式净效益最大,而机会成本最小。 4 结 论 ( 1 ) 对于一个海岸带地区来说,如平潭岛,维护其生态安全的根本在于确定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和强度。只有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和强度,才能避免人类的开发建设破坏到自然的健康和完整,才能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海岸带生态安全。 ( 2 ) 对海岸带人

24、类活动的调控和确定合理资源利用方式的工具是战略环境评价,而其核心就是要明确海域使用的主导功能。要使战略环境评价成为生态安全管理的有效工具,应将战略环境评价纳入到区划的制定中去,避免决策的失误,避免不同部门之间在规划上的冲突。 ( 3 ) 资源定位法是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一个有效方法。对资源开发方案的确定或是战略分析,可以用区位分析和资源适宜性分析这一手段。通过分析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认清所处的环境和自身条件,为制定资源开发方案、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和打下基础。环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是对不同开发方案进行比较的有效工具。净效益分析法和机会成本法可以运用在不同资源利用方式之间的冲突协调,确定主要的资

25、源利用方式,避免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 4 ) 本研究所做的战略环境评价是对已完成并实施的相关规划进行评价,对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难以纠正。因此在实践中应注重将战略环境评价综合到战略、规划的制定中,在决策前就纳入战略环境评价,这样才能提高辅助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实现有效的生态安全管理。参考文献: 1吴国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及其评价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2001,16 (3) :227-233 2 左伟,王桥,王文杰,等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 (1):6 7-71 3肖荣波,欧阳志云,韩艺师,等海南岛生态安全评价 J 自然资源学报,2004,

26、 19 (6):769-775 4杜巧玲,许学工,刘文政黑河中下游绿洲生态安全评价 J 生态学报,2004,2 4 (9):1916-1923 5崔胜辉,洪华生,黄云凤,等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报,2005,25 (4):861-868 6VAL L E GA ASea Management:A Theoretical Approach MNew York:Elsevier Applied Science,1992 7崔胜辉,洪华生,张珞平,等全球变化下的海岸带生态安全问题与管理原则 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1(增刊):173-178 8刘 岩, 张珞平, 洪华生以

27、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战略环境评价 J 中国环境科学,2001,21(1):45-489THERIVEL R,ELIZABETH W,THOMPSON S,et a1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London: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1992 10FINNVEDEN G,NILSSON M,JOHANSSON J,et a1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ologiesapplications within the energy sector J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2003,20:91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