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70495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9.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医学]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医学]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学]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oc(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分类号: 密级: U D C : 学号:405611807133 南 昌 大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学 位 论 文 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Resource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four major Chinese carps in the Xiajiang reach of Ganjiang river 张 建 铭 培养单位(院、系):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吴志强 教授 申请学位的学科门类:农学 学科专业名称:水产养殖 论文答辩日期:2010 年 6 月 15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2、: 评阅人: 2010 年 5 月 20 日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南昌大学南昌大学 或其他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 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

3、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 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导师签名(手写):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摘要 II 摘摘 要要 赣江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发源于石城县洋地乡赣源岽,于永修县吴城镇 注入鄱阳湖,主河道全长 823km,以赣州、新干为界, 赣江分为上游、中 游和下游三段,其

4、中上游长 312km,中游 303km,下游 208km。峡江县位于赣 江中游,介于北纬 27272745和东径 1145311531之间。赣江峡江段的 江面狭窄,流水急湍,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该地区丰 富的鱼类资源。在赣江中游河段,1993 年建设了万安水利枢纽,近几年,陆续 开始建设石虎塘、峡江水利枢纽。这些水利设施对赣江中游的鱼类资源构成了 严重的威胁,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本文对赣江峡江段的渔业状况、四大家鱼当龄幼鱼的形态学、四大家鱼资 源现状和赣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场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对四大家鱼遗传结构进 行 ISSR 分子标记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

5、资源现状及其繁殖 群体情况,为保护四大家鱼的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水利工程对鱼类资源 的影响研究打下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2008年的12月和2009年46月,对赣江峡江段的渔业状况进行了采样调 查,共采集鱼类标本8134尾,鉴定为71种或亚种,隶属7目16科58属,以鲤形 目鱼类为主要类群,占总数的70.42%。对比文献,赣江鱼类新增记录6种:短 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革条副鱊(Paracheilognathus himantegus)、寡 鳞鱊(Acheilognathus hypselonotus)、侧条光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l

6、lens)、 青梢红鮊(Erythroculter dabryi)、间下鱵(Hyporhamphus intermedius)。 2. 2009年7月和8月,分别采集到青鱼、草鱼、鲢、鳙当龄幼鱼 4、47、32、37尾,对其常规形态学数据进行测量,结果显示4种鱼的种内差异 较小,显示出种群比较整齐,但4种鱼各自表现出特有的形态学特点。 3. 2008 年 46 月和 2009 年 46 月,对赣江峡江段的四大家鱼资源现状 进行调查,共采集四大家鱼 464 尾,其中青鱼 49 尾,占 10.56%;草鱼 272 尾, 占 58.62%;鲢 84 尾,占 18.10%;鳙 59 尾,占 12.72

7、%。结果表明:赣江峡江 段四大家鱼资源匮乏,四大家鱼占总渔获物的比例很少,除草鱼还有一定数量 外,青鱼、鲢、鳙的较难捕到。年龄以 12 龄为主,其数量超过整个四大家 鱼总数的 80%。除青鱼个体相对较大外,草鱼、鲢、鳙均个体均较小。另外, 繁殖群体的数量极少,仅占四大家鱼总数的 3.2 %。 摘要 III 4. 2008 年 12 月和 2009 年 6 月,通过现场采样分析、问卷调查渔民等方 式对赣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场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赣江中游 12 处传统四大家鱼产卵场已逐渐消失,产卵场的规模已经大大缩小。仅位于万安 水利枢纽上游的赣州储潭和下游的峡江产卵场保存较好。 5. 利

8、用 I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 青鱼、草鱼、鲢、鳙扩增出的位点数分别为 47、74、55、59,多态性位点数分 别为 33、50、29、30,多态性位点比例分别为 70.21%、67.57%、52.73%、51.72%。青鱼的 Nei s 基因多样性和 Shannon 信息 指数分别为 0.2606 和 0.3846,草鱼为 0.2391 和 0.3560,鲢为 0.1858 和 0.2769,鳙为 0.1908 和 0.2827。4 种鱼的遗传相似度和变异指数为:青鱼 0.7486 和 0.2514,草鱼 0.7700 和 0.2300,鲢 0.8184

9、 和 0.1816,鳙 0.8150 和 0.1850。结果显示赣江四大家鱼群体遗传相似度较低,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空 间,其遗传多样性丰富,仍然保持着天然种群的遗传性状。 关键词:关键词: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资源现状;遗传多样性 本论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60188) ,鄱阳湖水系四大家鱼的资源现状及仔稚鱼洄 游规律研究的资助。 Abstract IV ABSTRACT The Ganjiang river locates at south shore of Yangtze River and originate from Ganyuandong in Yangdi township

10、、Shicheng County, pour into Poyang lake at Wucheng town of yongxiu country, the main stem of Ganjiang river is Length 823 km, fringe by Ganzhou state and Xingan country, Ganjiang river is divided into upstream, midstream and the downstream, among which the upstream Length 312 km, midstream Length 30

11、3 km, downstream Length 208 km. The Xiajiang county locates at midstream of Ganjiang river, the Longitude east of Greenwich is from 11453to 11531, and the Northern latiutde is from 2727to 2745. The rivers noodles of the Ganjiang river in the Xiajiang reach is narrow, flowing water rapids, owning to

12、its special geography position and complicated natural environment, it is abundant in fish resources. In the middle reach of Ganjiang river, the wanan Dam was build up in 1993, in recent years, are starting to build Shihutang and Xiajiang Dam. These water facilities in the middle reach of Ganjiang r

13、ivers fish resources constitutes a serious threat, resulting in a very negative impact. This paper study the fish resource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Four major Chinese carps young fish, resources status of Four major Chinese carps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Four major Chinese carps in Xiajiang rea

14、ch of Ganjiang river. In addition, we studied spawning ground status of four major Chinese carps in the middle reach of Ganjiang river, Aim at reveal the resource status and breeding population of four major Chinese carps in Xiajiang reach of Ganjiang river, and offer scientific proof to the protect

15、ion of four major Chinese carps resource status, at the same time evaluate the influence by the water project of fish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in the future. The primary results were showed as follows: 1. Investigated the fish resources in Xiajiang reach of Ganjiang river in December, 2008 and April

16、to June, 2009. 8134 specimens, including seventy-one species, belonging to fifty-eight genera, sixteen families and seven orders, were collected. Cypriniformes, including 46 species, is the most species-rich order, account for 70.42% of total stream fish. Six new records of fish fauna were found suc

17、h as: Acheilognathus hypselonotus, Coilia brachygnathus, Acrossocheilus parallens, Abstrcat V Erythroculter dabryi, Paracheilognathus himantegus, Hemirhamphus intermedius. 2. Gather young fish of four major Chinese carps, we collected 4 black carp, 47 grass carp, 32 silver carp and 37 bighead carp.

18、Measure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them, The results showing, intraspecific difference in 4 kinds of fishes is small and these population growing tidiness, but 4 kinds of fishes respectively express a special appearance of characteristics. 3. Investigated the resource status of the four major

19、Chinese carps in Xiajiang reach of Ganjiang river from April to June in 2008 and 2009, Collected 464 samples in all,including 49 Mylopharyngodon piceus, 272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84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and 59 Aristichthys nobilis, each of them takes the proportion of 10.56%, 58.62%, 18.1

20、0%, 12.72%. Among these carps, fewer sexual maturation individuals were found, which are 8 Mylopharyngodon piceus, 5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1 in each of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and Aristichthys nobilis, accounted 3.2%. Besides,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m are simple, mainly low age groups fish

21、of age 1 and 2, which accounted over 8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Xiajiang reach of Ganjiang river is lack in the resource of the four major Chinese carps and also less amount of reproduction groups. 4. December, 2008 and June, 2009, through survey sampling analysi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nq

22、uiry fisherman etc. we investigated the status of in the middle reach of Ganjiang river, the result display the midddle reach of Ganjiang rivers 12 tradition four major Chinese carps spawning ground that has already disappeared gradually, the size of them has decreased. Only the chutan spawning grou

23、nd and Xiajiang spawning ground keep better. 5. The oclonial genetic variations in four major chinese carps were analyzed with ISSR. Which generate 47(black carp), 74(grass carp), 55(silver carp), 59 (bighead carp)bands. The number of Polymorphic band was33, 50, 29, 30, and the Pecerentage of Polmor

24、yphism was 70.21%, 67.57%, 52.73%, 51.72%. The index of Nei s gene diversity and Genetic diversity quantified by Shannon Index varied of black carp are 0.2606 and 0.3846, grass carp are 0.2391 and 0.3560, silver carp are 0.1858 and 0.2769, bighead carp are 0.1908 and 0.2827. The genetic similarity b

25、etween populations and coefficient of gene differentiation are: black carp Abstrcat VI (0.7486,0.2514), grass carp(0.7700,0.2300), silver carp(0.8184,0.1816), bighead carp (0.8150,0.1850). The date above showing four major Chinese carps in Xiajiang reach of Ganjiang river is lower in its coefficient

26、 of gene differentiation, the heredity and variation space is larger, they still keeping natural populations genetic character. Keywords:Xiajiang reach of Ganjiang river; Four major Chinese carps; Resource status; Genetic diversity 目录 VII 目目 录录 第 1 章 前言 .1 1.1 赣江概况 .1 1.1.1 赣江流域的自然环境.2 1.1.2 赣江的渔业状况

27、 .3 1.2 峡江简介 .5 1.2.1 自然概况 .5 1.2.2 水文特征 .5 1.2.3 峡江水利枢纽 .6 1.3 四大家鱼概述 .6 1.3.1 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6 1.3.2 形态特征 .7 1.3.3 四大家鱼研究进展.9 1.4 遗传多样性 .11 1.4.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11 1.4.2 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12 1.4.3 研究遗传多样性的意义.13 1.4.4 ISSR 分子标记及其在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14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6 第 2 章 赣江峡江段鱼类及其渔业资源现状.18 2.1 采样方法 .18 2.2 结果与分析 .18 2.2.1

28、渔业概况 .18 2.2.2 种类组成 .18 2.2.3 渔获物 .20 2.3 讨论 .21 2.3.1 赣江中游峡江段鱼类组成特点及资源现状.21 目录 VIII 2.3.2 资源变动的原因分析.22 2.3.3 保护赣江中游峡江段鱼类资源的建议.22 2.4 本章小结 .23 第 3 章 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当龄幼鱼的形态学.24 3.1 研究方法 .24 3.1.1 标本采集 .24 3.1.2 标本测量 .24 3.2 结果与分析 .25 3.2.1 形态性状测量 .25 3.2.2 可量可比性状 .25 3.2 讨论 .26 3.3.1 人工养殖与野生群体之间的差异.26 3.3.

29、2 四大家鱼形态的深入研究.27 3.4 本章小结 .27 第 4 章 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的生物学和资源现状.28 4.1 研究方法 .28 4.1.1 标本采集 .28 4.1.2 年龄与生长 .29 4.1.3 繁殖生物学 .30 4.1.4 数据处理 .30 4.2 结果与分析 .30 4.2.1 组成分析 .30 4.2.2 鳞片特征与年龄组成.31 4.2.3 生长 .32 4.2.4 繁殖群体 .37 4.3 讨论 .38 4.3.1 四大家鱼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38 4.3.2 峡江水利枢纽的兴建对鱼类的影响预测.39 4.4 本章小结 .42 目录 IX 第 5 章 赣江中游四

30、大家鱼产卵场现状调查.43 5.1 研究方法 .43 5.1.1 数据获取 .43 5.1.2 历史资料收集 .43 5.1.3 问卷调查 .43 5.1.4 现场调查采样 .43 5.2 结果与分析 .43 5.2.1 主要的产卵场 .43 5.2.2 赣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的外界因素与产卵场的关系.44 5.3 讨论 .48 5.3.1 赣江中游四大家鱼成色变化及苗卵资源下降的原因.48 5.3.2 水利设施对四大家鱼产卵场的影响.48 5.3.3 赣江四大家鱼产卵场保护措施建议.49 5.4 本章小结 .50 第 6 章 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遗传多样性的 ISSR 分析.51 6.1 材料与

31、方法 .51 6.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51 6.1.2 基因组 DNA 提取.51 6.1.3 DNA 模板的浓度与纯度分析52 6.1.4 PCR 反应体系与条件.52 6.1.5 ISSR-PCR 反应随机引物筛选.52 6.1.6 数据分析 .53 6.2 结果与分析 .53 6.2.1 基因组 DNA 提取效果.53 6.2.2 Mg2+浓度与 dNTP 浓度的优化 .54 6.2.3 引物浓度与模板浓度的优化.56 6.2.4 ISSR 引物筛选结果57 6.2.5 ISSR 标记多态性分析58 6.3 讨论 .64 目录 X 6.3.1 ISSR-PCR 反应的优化.64 6

32、.3.2 四大家鱼的遗传多样性.64 6.4 本章小结 .65 第 7 章 小结与展望 .67 7.1 主要结果 .67 7.2 不足之处与展望 .68 参考文献 .69 致 谢 .76 图版 .77 图版 .78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80 第 1 章 前言 1 第第 1 章章 前言前言 1.1 赣江概况赣江概况 赣江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江西省内第一大河流,长江的第七大支流 (图 1.1) 。赣江发源于江西省石城县洋地乡石寮岽(赣源岽) ,位于东经 116 22,北纬 2577。赣江注入鄱阳湖的主支,其河口位置为江西省永修县吴城 镇望江亭,位于东 经 11601,北纬 2911。赣江主河

33、道全长 823km,以赣 州、新干为界, 赣江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段,其中上游长 312km,中游 303km,下游 208km。流域面积 82809 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 50%1,2。 图 1.1 赣江的地理位置 Fig.1.1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Ganjiang river 第 1 章 前言 2 1.1.1 赣江流域的自然环境赣江流域的自然环境 1.1.1.1 地质地貌 赣江流域呈现山地丘陵为主体的地貌格局,山地丘陵占流域面积的 64.7(其中山地占 43.9,丘陵 20.8) ,低丘(海拔 200m 以下)岗地占 31.5,平原、水域等仅占

34、 3.9。赣江流域西部为罗霄山脉,构成赣江水系与 湘江水系的分水岭,由一系列北东向山脉构成,自北向南依次有九岭山、武功 山、万洋山、诸广山等,海拔多在 1000m 以上;南端地处南岭东段,主要山地 有大庾岭和九连山,大致走向东西,构成赣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东端 也主要由若干北北东向山地构成,其南端为武夷山,系赣江水系与闽江水系的 分水岭;北端为雩山,系赣江水系与抚河水系的分水岭;流域南部为花岗岩低 山丘陵区,并在其间夹有若干规模较小的红岩丘陵盆地,中部为吉泰红岩丘陵 盆地区,北部则为赣江下游,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体兼有低丘岗地和少量 平原的地貌组合类型。 这种地貌格局自南向北沿着赣江的

35、流向呈阶梯状分布,流域上游区山地丘 陵面积占 83,低丘岗地占 15.6,平原仅占 1.5;中游区山地丘陵面积占 56.7,低丘岗地占 38.1,平原占 5.2;下游区山地丘陵面积占 37,低 丘岗地占 55.9,平原占 7。很明显,山地丘陵依秩减少,低丘岗地则渐次 增多,河谷平原面积相应扩大3。 1.1.1.2 流域形态特征 赣州以上为赣江上游,贡水为主河道,习惯上称为东源,流域面积 27095 km2,河长 312km。上游河段,河道多弯曲,水浅流急,流经变质岩区,山岭 峻峭。属山区性河流,多深涧溪流,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沿途注入主要 支流有湘水、濂江、梅江、平江、桃江、章水等。 赣江

36、自赣州市至新干县为中游,河段长 303km,东岸有孤江、乌江,西岸 有遂川江、蜀水及禾水。干流水流一般较为平缓,河床中多为粗、细沙及红砾 石岩,部分穿切山丘间的河段则多急流险滩。赣州至万安的 90 km,因流经变 质岩山区,河床深邃,水急滩险,以“十八险滩”著称,素为舟师所忌。自 1993 年万安县县城以南 2 km 处建有万安大型水电站以来,险滩均被淹没,现 已不复存在。出吉安后赣江穿流于低谷之间,江中偶有浅滩,其中有段河谷格 外束狭,遂称“狭江” 。 赣江至新干以下称为下游。新干至吴城干流长 208 km,东岸无较大支流汇 第 1 章 前言 3 入,西岸有袁河、锦江汇入。江水流经辽阔的冲积

37、平原,地势平坦,河面宽阔, 两岸傍河筑有堤防1,4。 1.1.1.3 气候状况 赣江流域地处南岭以北,长江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 雨量丰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雨、梅雨明显,夏秋间晴热干燥,冬季阴 冷,但霜冻期较短。赣江流域南北地跨 4 个纬度,干流天然落差达 937m,导 致南北气候出现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气温:根据 19592004 年气象部门的统计,南北年平均气温相差 3 左右,流域平均气温 16.319.5,以于都县的 19.7最高,南高北低;相应 10的积温,上游区6000,中游区5500,下游区5500,同样无 霜期南部比北部长。但由于

38、南北地势不同,南部山地多,北部低丘岗地多,南 北年平均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均差别不大3,5。 (2)降水:受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流域内降水分布很不均匀, 大小相差悬殊,其分布特点是:山区多于河谷盆地,形成以罗霄山脉南端为中 心,及九岭山脉为中心的两个高值区。以吉泰盆地和赣州为中心的低值区。全 流域 19562000 年平均降水量在 14002000mm。西部山区年降水量普遍在 1700 mm 以上,河谷盆地均小于 1500 mm。年平均降水量最大的站为处于九岭 山脉的院前站,降水量达 2077mm,最小为处于赣州的长村站,降水量仅 1372 mm。流域内年平均最大降水量与最小降水量比

39、值为 1.54 倍6。 (3)蒸发:受气候变化影响,赣江流域水面蒸发量的地域分布总的趋势是山 区小于丘陵,丘陵小于盆地、平原。蒸发量以南昌为最大,其次为赣州,均大 于1200mm。以罗霄山脉井冈山为中心低值区,蒸发量普遍小于800mm。流域 最大站年蒸发量1307 mm,最小站年蒸发量707mm,其比值为1.85。蒸发量年 内变化较大,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冬季气温低,蒸发量小。全流域月最大 蒸发量绝大多数出现在7月,其蒸发量占年蒸发量22左右;月最小蒸发量出 现在1月,其蒸发量占年蒸发量5.5左右6。 1.1.2 赣江的渔业状况赣江的渔业状况 1.1.2.1 渔业概况 据文献初步统计7,赣江

40、流域有渔业队 250 多个,渔业人口 22600 多人, 占全省渔业人口 27%。大小船只 4000 多艘,占全省 28%。捕捞工具主要有三 第 1 章 前言 4 层刺网、丝网、撤网、浮网、大围网、捞子网和滚钩等 20 余种。捕捞对象主 要有青鱼、草鱼、鲤、鳜、鳊、鲂、翘嘴红鮊、蒙古红鮊、鱤、乌鳢及黄颡鱼 等,占总产量的 7085%。其次是鲥鱼、赤眼鳟、银飘鱼以及鯮等,亦有一定 比重。赣江渔产量上世纪五十年代为 3500 多吨,到了八十年代下降到 2200 多 吨。表 1.1(田见龙,1989)列出了峡江县的鲥鱼产量,由表可知,产量下降 的幅度比较明显,从 1982 年开始,年平均下降 46.

41、2%。 表 1.1 19731986 年峡江鲥鱼产量(单位:kg) Tab.1.1 Production of Tenualosa reevesii between 1973 to 1986(unit:kg) 年份197319741975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 年产量7769.51232.86640338443408280460042001000500248 据文献记载7,8,赣江重要鱼类产卵场的分布如下:万安以上有赣州储潭、 望前滩、良口滩及万安四处,万安以下有百嘉下、泰和、沿溪渡、吉水、小港、 峡江、新干及三湖等八处,且都是青鱼、草鱼、鲢、鳙等鱼类

42、的产卵场,12 处 产卵场又以沿溪渡、吉水、小港及峡江为主,占产卵量的 34。鲥鱼的产卵场 集中在峡江至新干一带,该江段水深 34m,深潭可达 10 余米,河床为砂石 底质。 1.1.2.1 鱼类区系 据文献记载 7,8,赣江鱼类计 118 种和 5 个亚种,隶属 11 目 22 科 74 属。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占总数的 58.5%,其次为鲿科 9.3%,鳅科 5.9%, 鮨科 5.1%,鳀科、银鱼科、鲇科、塘鳢科、 虾虎鱼科、斗鱼科和鳢科等各 占 1.7%,其余 11 科共占 9.3%。 赣江鲤科鱼类中,以 鮈亚科和鲌亚科最多,各占鲤科种类的 23.2%, 其次是雅罗鱼亚科和 鳑鲏亚科,各

43、占 14.4%,鲃亚科占 8.7%,鲴亚科占 7.3%,鲤亚科、鳅鮀亚科和鲢亚科各占 2.9%。其中不少是我国江河平原区 的特产鱼类 。如青鱼、草鱼、鲢、鳙、 鳡、鳊、鲂、红鳍鲌、红鲌属、银 鲴、黄尾鲴、细鳞斜颌鲴及银飘鱼等 。它们在各个水域中已成为渔业的重 要对象。 赣江鱼类从主要生活水域和洄游习性来看,大致可分四个类型9-11: (1)咸淡水洄游性鱼类,如中华鲟、白鲟、鲥鱼、长颌鲚、弓斑园鲀、 舌鳎、鳗鲡等。 第 1 章 前言 5 (2)江湖半洄游性鱼类,如青、草、鲢、鳙、鳤、鳡、鲴。 (3)湖泊定居性鱼类,如鲤,鲫、鲂、乌鳢、鳊、鲶、鳜、黄颡鱼。 (4)山溪定居鱼类,如异华鲮、胡子鲶、月

44、鳢、鳠、中华纹胸鮡、平 舟原缨口鳅、东坡长汀拟吸腹鳅。 1.2 峡江简介峡江简介 1.2.1 自然概况自然概况 峡江县位于赣江中游,介于北纬 27272745和东经 1145311531之 间。地势为东南、西北部高,向中部赣江倾斜。地形以丘陵为主,兼有低山。 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 均日照 1872.3h,年平均气温 17.6,年平均正积温度 6490,年平均降水 1592.4mm。 赣江流经峡江县境内 34km,有黄金江、盘龙江、象口水、沂江等支流 34 条,县城至蒋沙段赣江最低水位保持 78m,是良好的鱼类越冬场所,主要越 冬鱼类有青鱼、草鱼、

45、鲤、鳊、团头鲂、蒙古红 鲌、拟尖头红鲌、翘嘴红鲌、 鳤等。巴邱镇南面的玉峡仅宽 400m,为千里赣江最狭处,是天然良好的水电 枢纽坝址12。 1.2.2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 据统计12,赣江峡江段丰水期水深 3.710.3m,枯水期水深 17.6m,峡 江站年径流量 651.28 亿 m3,最大流量 19900 m3s,最小流量 147 m3s,平 均流量 2080 m3s。表 1.2(峡江县县志,1995)列出了 19521990 年赣江峡 江站各月水位情况,最高水位出现在 1962 年 6 月 29 日,最低水位出现在 1987 年 2 月 26 日。 表 1.2 19521990 年赣江峡

46、江站各月水位极值、平均值一览(单位:m) Tab 1.2 The water level in Xiajiang station of Ganjiang river in monthly of 19521990(unit:m) 水位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最高35.9234.5837.1537.7842.2844.9344.0235.8836.1136.7036.3435.25 最低34.5934.3934.4734.7735.5836.6835.5335.0934.8434.7334.7934.58 第 1 章 前言 6 平均34.9934.5035.3436.

47、4538.3340.2537.6535.4535.3435.2935.2334.70 1.2.3 峡江水利枢纽峡江水利枢纽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13位于赣江的中游峡江县上游峡谷河段,控制流域面积 6.29 万 km2,是一座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兼顾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1) 型等水利枢纽工程。工程主要由拦河坝、泄水建筑物、发电引水系统、电站厂 房、船闸、灌溉引水口等建筑物组成。水库最大坝高 15.2m,正常蓄水位 46m,总库容 11.87 亿 m3。工程静态总投资 82.41 亿元,总工期 6 年,工程已 于 2009 年 8 月动工修建。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控制了赣江 78%的流域面积,以防洪

48、、发电、航运为主, 兼顾灌溉、供水等综合效益。工程建成后,可把南昌的防洪标准由现在的 100 年一遇提高到 200 年一遇;增加下游灌溉面积 11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21 万亩; 增加电站装机容量 36 万 KW,增加年发电量 11.42 亿 KWh,有效缓解江西电 力供需紧张状况;有效改善枢纽上游 77km 航道条件,提高通航等级。峡江水 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对完善江西水利工程体系,提高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保障 能力,改善当地民生,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1.3 四大家鱼概述四大家鱼概述 1.3.1 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 青鱼(Mylophar

49、yngodon piceus)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青鱼属。 俗称螺蛳青、乌青、青鲩。分布范围广,除青藏高原外,从黑龙江到珠江、元 江的中国东中部地区均有分布。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 俗称草鲩、鲩、混子、草混等。分布范围广,除西藏和新疆外,从黑龙江至珠 江、云南元江的中国东中部地区均有分布。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属鲤形目、鲤科、鲢亚科、鲢属。俗称 白鲢、鲢子。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各江河、湖泊、水库、自元江、珠江、长江、 黄河至黑龙江。 鳙(Aristichthys nobilis)属鲤形目、鲤科、鲢亚科、鳙属。俗称花鲢、黑 第 1 章 前言 7 鲢、胖头鱼。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大水系及其湖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