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理化生]九年级双语物理教案.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70617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理化生]九年级双语物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初三理化生]九年级双语物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初三理化生]九年级双语物理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理化生]九年级双语物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理化生]九年级双语物理教案.doc(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九年级教学设计 授课人:热萨莱提.奥斯曼 授课时间:课题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1节 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识别扩散现象;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难点课型,课时新课,第一课时教学手段书,教案,黑板,多媒体设备等教具教学方法范读法,指导法,讨论法,回答法。教学过程一、了解分子运动论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

2、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探究学习:扩散现象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3、。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 现象。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 体和 体之间、 体和 体之间。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 体和 体之间发生。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想想议议:1)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

4、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2、分子间的作用力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 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学生讨论)是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铅分子聚合在一起的。演示实验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如图(a)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这个实验表明 。 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因为分子之间还存在另一种作用力斥力。正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

5、缩。请看课本图161-6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三、课堂收获:四、自我检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B、像一杯水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C、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板长久紧压在一起,金板中渗有铅,铅板中渗有金D、配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2、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沙尘暴来临时,漫天沙尘B、“八月桂花遍地香”时,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芳香C、扫地

6、时,室内尘土飞扬D、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压紧,一段时间后不容易把它们拉开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越快,它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越快B、液体凝固成固体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停止了C、固体被压缩到分子之间无间隙才不能被压缩D、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4、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A、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D、破镜不能重圆5、劣质的装修材料含有超标的甲醛等有毒有机物。用它们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表明 。用胶粘剂可以把装修板粘在一起,这说明 。6、分子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我们可以通

7、过墨水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它(从宏观现象揭示微观本质)。将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通过观察现象可知:温度越高, 过程越快,这说明温度越高, 。五、拓展如图(b)所示,把一块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玻璃板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向上提弹簧测力计,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大,请用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分子间的作用力板书设计分子之间的引力分子之间的斥力分子热运动布置作业课堂小结课题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2节 内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内能的初步概念及内能跟温度的关系.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

8、.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难点课型,课时新课,第二课时教学手段书,教案,黑板,多媒体设备等教具教学方法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新课教学(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

9、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实验

10、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4)内能和机械能通过机械能和

11、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首先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棗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小结:(1)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2)内能所指的动能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3)内能所指的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分子具有的势

12、能。作为物体整体跟地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板书设计第二节 内能一、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 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2做功布置作业课堂小结课题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3节 比热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

13、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课型,课时新课,第三,四课时教学手段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各2个150克水150克油火柴1盒秒表1块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提问:前面学习了物质的哪些属性?提问:在夏天的中午当我们赤脚走在水泥路上觉得很烫人而到小河边洗脚却发现河水比较凉,这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进行今天的学习。课题: 3、比热容(二)进行新课一、活动:探究物体吸热升温的属性。1、引导学生猜想:物体吸热后升温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2、复习强调控制

14、变量法物质的状态保持不变时,影响物质吸放热多少的因素较多,为了能更好地研究各个因素对物体吸放热多少的影响,通常在改变一个物理量的同时,要保持其他物理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3、设计实验(1)、讨论:探究物体吸热升温的属性时,需要控制哪些量、需要改变哪些量、需要测量哪些量?、讨论:你准备用什么方案进行探究?方案1: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观察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方案2:给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看谁吸收的热量多。、设疑:在实验中如何看出物体吸热的多少。用相同的加热器看加热的时间,加热时间长的吸热多,反之则少。、如何设计实验记录表格?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要

15、求学生按照两种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分组探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A)实验时应使用同一酒精灯进行加热。B)为保证温度均匀升高,从而能准确的测量温度,在加热时需用搅棒不断搅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初步结论: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沙子升高温度快。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比沙子多。引导理解:上述结论能不能理解为沙子比水更容易升温,沙子容热的本领比水小或是水比沙子更难升温,水容热的本领比沙子大。二、比热容1、物理上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一度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一般是不同的。3、单位JKg水4.2103 JKg4、看比热

16、容表了解常见物质的比热容。三、热量计算: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其吸收的热量可用公式吸cm tcm(tt0)来计算:当物体温度降低时,物体放出热量可用公式放m tcm(t0t)计算。例题1:在20的室温下,烧开一壶5Kg的水,至少需要吸收多少热量。例题2:质量是850克的铝壶里装了5千克的水,把水从10加热到100,共需吸收多少热量?(三)学习小结1、为了表示物质“容纳”(吸收或放出)热的本领,引入了比热容的概念。这相当于把各种物质都拿出1Kg,让它们的温度都升高1,看哪种物质“容纳”进去的热量多。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2、我们第一次接触包含三个基本单位(Kg )的复合单位,很不适应,但我们可

17、以考虑:离开了这三个量中的任何一个,能表示物质“容纳”热的本领吗?3、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对理解地理课中季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四)课堂练习1精选习题(1)水的比热容是 J/(Kg),它的物理意义是 。2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铝块和铜块(铜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则发生热传递的情况是( )A铜块向铝块传热 B铝块向铜块传热C铜块和铝块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以上都有可能3甲、已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升高温度比为4:3,它们的比热容比为5:8,则它们吸收的热量比为( )A1:5 B5:1 C5:4 D4:54质量为1Kg的铁锅中放有2Kg的水,要把它们从20加热到80,已

18、知铁的比热容为0.46103 J/(Kg),求铁锅和水共吸收了多少热量。板书设计第三节 比热容 一、比热容定义 比热容:符号表示(c) 比热容单位:J/(Kg)二、热量的计算 Q吸=cm(t-to) Q放=cm(to-t)cm t三、比热容应用布置作业课堂小结课题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3节 比热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机中能量的转化2、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个工作过程的异同,学习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这些内燃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技术进步在工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汽油机的

19、工作过程难点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课型,课时新课,第五课时教学手段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提问学生几个问题你们曾经乘坐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当今社会主要的交通工具有哪些?你能说出它们的动力装置是什么吗?汽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那么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靠什么提供动力?火箭为什么又能上天呢?课件动画展示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今天我们学习课题:14.2热机(二)进行新课与此类似,下面这些机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

20、为机械能)你想知道这些机器是怎么工作的吗?请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1、 什么叫热机?热机工作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四冲程热机工作过程中有哪四个冲程?每个冲程活塞怎么运动?能量怎么转化?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过程有什么异同?(热机:热机是指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火箭等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常的内燃机:汽油机、柴油机最常见的内燃机是汽油机和柴油机,下面我们以汽油机和柴油机为例讲解热机,首先介绍汽油机板书:一、汽油机:用汽油作燃料的内燃机(出示动画)构造(出示模型、动画演示,边指示边讲解)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

21、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工作原理解说。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动画讲解,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动作情况)热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板书:吸气冲程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板书:压缩冲程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压缩冲

22、程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由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板书:做功冲程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由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汽油机的缺点:汽油机采用汽油作为工作物质,但汽油的燃点低、能够承受的压缩比也比较低,如果压缩比过大,很容易在活塞不到顶点的时候就会发生爆炸,十分不好控制,所以汽油机工作时用火花塞点火,因此汽油机功率比较小,适合应用于小型机械。有没有一种工作物质能克服汽油的缺点,能够承受较大的压缩比,不发生爆炸,而又能够提供更大功率的动

23、力呢?这就是柴油。柴油不易点燃和汽化,但柴油在高温高压下自燃温度低,人们采用柴油做工作物质,制成了柴油机,柴油机工作时,用压缩空气的方法,使空气的温度超过柴油的自燃温度,这时喷入柴油,柴油自燃推动活塞做功。二、柴油机柴油机: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柴油机与汽油机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热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构造方面:柴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工作过程上:吸入的气体不同(汽油机吸入的是什么?柴油机吸入的只是空气)点火方式不同(汽油机靠火花塞点火。柴油机由于压缩气体温度已超过柴油燃点,从喷油嘴喷入雾状柴油便可立即

24、燃烧。这种方式称为压燃式)用途方面:柴油机比汽油机便宜,但汽油机一般比柴油机轻巧,所以汽油机通常用在飞机、小汽车、摩托车及一些小型农用机械上。而柴油机一般用在舰船、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以及发电机等大型设备上。学习小结不同点 汽油机 柴油机构造 火花塞 喷油嘴收入气体 汽油和空气 空气压缩程度 较大点火方式 点燃式 压燃式特点 小巧 笨重板书设计第一节热机热机:热机是指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汽油机四个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往下运动压缩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下往上运动,(机械能内能)做功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关闭

25、,活塞由上往下运动(内能机械能)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由下往上运动,一个冲程只做一次功,曲轴转动两周。布置作业课堂小结课题第十四章 热机第2节 热机的效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常识性了解热机的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个工作过程的异同,学习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重视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机的效率难点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课型,课时新课,第六课时教学手段挂图,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一 复习提问:什么是机械效率?二 新

26、课引入: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三 新课内容。1热机是利用燃料来做功的装置。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做功)。2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占最多,应减小废气的能量损失。由于损失的原因比较多,所以热机的效率一般都较低。(参阅课本中的几种热机的效率,内燃机的能流图以及火电站的能流图。)3如何提高热机效率的效率?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减小内能损失,运动部件润滑良好。4内能对环境的影响。(1)废气污染(CO、SO、酸雨),(2)噪声污染。5保护环境

27、,减小污染措施。(1)改进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2)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把直接烧煤、燃油改为烧其工业副产品;把内能的一次利用变为多次利用(如用余热供暖等)。(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问题,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只要我们大家都能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环境,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难题也就变得不难了,就一定能使天更蓝、水更清。学习小结1、热机的能量损失包括哪些方面?2、怎样减小热机的能量损失?3、热机的使用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课堂练习1、热机是把 能转化为 能的机械,在热机里,转变为 的能量和燃料完

28、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2、如何提高热机效率,是减少能源消耗的重要问题,要提高热机效率,其主要途径是减少热机工作中的各种 损失,其次是保证良好的 ,减少机械损失。3、为节约能源,需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效率的是( )A、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B、尽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C、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D、尽量减少热机部件间的摩擦4、目前,社会上有一些旧的被淘汰的内燃机,从长远看,你认为有必要修一修再使用吗?说明原因?板书设计第二节 热机的效率一、热机能量的损失1、燃料未能完全燃烧2、废气和散热带走一部分内能3、克服摩擦做功二、热机的效率: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

29、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三、如何提高热机的效率布置作业课堂小结课题第十四章 热机第3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2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生自已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2通过学生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建立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思维方法打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量守恒定律是重点。难点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是难点。课型,课时新课,第七课时教学手段挂图,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边学边实验,

30、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1)来回迅速摩擦双手。(2)黑塑料袋内盛水,插入温度计后系好,放在阳光下。(3)将连在小电扇上的太阳电池对着阳光。(4)用钢笔杆在头发或毛衣上摩擦后再靠近细小的纸片。课题:14.3能量的转化和定恒(二)进行新课1整体感知自然界有各种形式的能,如化学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内能、原子能等。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2教学互动互动1:讨论四个小实验中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明

31、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来回迅速摩擦双手,手会感觉到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黑塑料袋内盛水,插入温度计后系好,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可观察到温度升高。 光能转化为内能。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教师总结:说明经过长期的探索,发现各种现象间常常存在着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反映这种联系。互动2:学生填教科书中图15.5-1明确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后填写,不要强调答案的统一,只要学生认真思考,合理就行。互动3:学生思考乒乓球弹起后为什么最终静止。明确 教师实验:乒乓球在地上弹起来,最终会静止。通过讨论小球的运动过程,提示学生机械能减少了,是不是能量丢失了?实际上是

32、通过摩擦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从而引出能量守恒定律。互动4:能量守恒定律。明确 讲解守恒定律的内容时,要突出定律的物理意义,即突出“转化”和“守恒”。在教科书中图15.5-1有关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说明人的一切活动(包括生活和生产活动)都含有能的转化问题,自然界的任何实际变化也都含有能的转化问题。因此有关能在转化中守恒的规律,就成为最重要的自然科学规律。(三)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它的内容是: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2)方法归纳本

33、节课采用了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四)课堂练习(1)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且在这一过程中,一定遵守能量的转化和守恒。(2)下列现象中,只有能的转移而不发生能的转化的过程是(D)A子弹从枪膛射出B用火焰烧开水时,水温升高C电灯发光D冬天用手摸户外的东西感到冷(3)写出下列现象中能量的转化或能量的转移关系。木炭燃烧发出光和热。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冬天双手互相摩擦感觉暖和。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用钢锉锉工件,工件发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工作。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点燃爆竹后,爆竹腾空而起。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给蓄电池充电。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4、热水瓶中的水蒸气把瓶塞冲起。 内能转化为动能风吹动帆船前进。 风能转化为动能人跑动时,身体发热出汗。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一杯热水慢慢变凉。 热传递板书设计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定恒一、举例:自然界各种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二、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布置作业课堂小结课题第十五章 电流与电路第1节 两种电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

35、电子和电荷的移动。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课型,课时新课,第八课时教学手段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教学方法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边学

36、边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二、进行新课:1摩擦起电带电体 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 小 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

37、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介绍防止衣服产生静电的方法。 建议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 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2)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3两种电荷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

38、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演示实验: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学生实验: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捋的次数越多,看到的现象:_。引导学生分析: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归纳:这些事

39、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1)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2)用验电器来检验。观察实物知道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实验(演示、分组):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带_电

40、,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_。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说明了_不同。小结: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它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5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

41、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电荷的概念。元电荷:最小的电荷。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6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演示实验: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板书设计第一节 两种电荷1.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 电荷量的多少叫电量,单位是库仑(库),符号是C。元电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