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71374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教育]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初中教育]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初中教育]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教育]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育]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doc(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三物理总复习初三物理总复习教程(一)主 讲:宋世敏(金陵中学 高级教师)一、本讲主要内容: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一册 第一章 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二章 简单的运动1. 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为了使用方便,还有一些比米大的和比米小的导出单位,主要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10千米; 1米10分米; 1米10厘米; 1米10毫米;1米10微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毫米10微米.2.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1) 在使用刻度尺前,必须先对刻度尺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观察: (a)零刻度线是否完好,有无磨损.如零刻度线是完好无损的

2、,则可以用此刻度线为测量的起始位置,如零刻度线已磨损,则必须另外确定一个完好的刻度线作为测量时的起始位置,但读数时要注意减去起始位置前的数字. (b)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就是指刻度尺的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由该数值才能确定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c)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量程就是指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2)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做到下面几点:(a) 尺放正、不歪斜,使刻度尺边缘与被测物边缘齐平. (b)刻度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物.用较厚的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要特别注意做到这一 点. (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3)

3、正确记录好测量结果.测量应记录的数字是由准确数字和估计数字两部分组成,准确数字是指由刻度线直接表示出来的数字,也就是指最小刻度值以上的各位数字;估计数字是指最小刻度值下一位的数字,这数字虽已不准确,但和准确数一样都属于有效数字,都应记录.测量结果必须要有单位,没有单位的结果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可归纳如下: 单位 测量结果 准确数字 数字 估计数字(4) 要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刻度尺.在实际测量时,应根据被测物的长度和测量所需 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确定所用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例如,为了安装玻璃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应准确到毫米,就要选择最小刻度是毫米,量程 大于玻璃长度的刻度尺较适宜;如

4、果为了给此玻璃窗配窗帘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选用 最小刻度是厘米的米尺就可以了.3.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方法(1) 累积法 用一般的刻度尺是不能直接测量出一些尺寸很小的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的,但如 果把很多这样相同尺寸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能够测量出累积起来后的总量,再用 总量除以累积的个数,就能得到每一个物体原来的长度或厚度.例如用累积法可以测量出 一张纸的厚度或测量出一根细铜丝的直径.(2)替代法 用替代法可以较方便地测量出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圆形花坛的周长,测运动 场的弯道处长.(3)平移法 用平移法较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4.机械运

5、动和参照物(1)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改变,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位置的改变则是静止的.(3) 整个宇宙是由不断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说的.5.速度和平均速度(1) 速度在物理学中是用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的,且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即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因此,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

6、的路程,即:(3) 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断变化的,即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是不断变化的.(4) 平均速度就是用来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大致情况,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这里的只表示物体在时间内或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6.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除此以外,还有厘米/秒,千米/时. 对这些复合单位,不仅要求能够会读、会写、会说明它们表示的意思,还要会进行单位换 算.二、典型例题 例1.下列数据分别表示不同物体的长度,其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相同的? (1) 0.0006米 (2)60微米 (3)610分米 (4)610毫米 (5)610千米

7、(6)610厘米 分析 长度单位不统一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必须进行单位换算,用一个统一的单位来表示这 些物体的长度,就可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是相同的. 解: 0.0006米610米 60微米6010米610米 610分米610米 610毫米61010米60米 610千米610米610米 610厘米610米610米 因此,长度为60微米的物体、610分米的物体和610厘米的物体,长度是相同的. 例2.下列物体长度较接近1厘米的是 A.物理课本的宽度 B.大姆指甲的宽度 C.新铅笔的长度 D.十张纸的厚度 分析与解答 当前初中生所用的物理课本的宽度和新铅笔的长度都远远大于1厘米;一张 普通纸的厚度是0

8、.710110米,即0.0070.01厘米,远远小于1厘米; 只有大姆指甲的宽度较接近1厘米. 应选:B 例3.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去精确测量玻璃窗的宽度,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 0.420米 B. 420毫米 C. 0.0420米 D. 4.202分米 分析与解答 该次测量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毫米,在记录有准确数的情况下,还应记录 有毫米的下一位,即0.1毫米位数上的估计数字. 0.420米和420毫米这两个 数据都没有估计数字,因此不符合要求;0.0420米,虽然有估计数字0,但都与 实际不相符合,因为玻璃窗的宽度不会只有4厘米左右;这是记录结果时单位 记错了;4.202分米

9、符合上述要求,而且测量结果也有单位,是符合要求的记录 数据. 应选D. 例4.站在路边的甲看见乙驾驶轻骑超过了骑自行车的丙,甲说乙在前进,乙说丙在后退,丙 说甲在后退,则他们各自选择的参照物是 A.甲是以乙为参照物 B.乙是以丙为参照物 C.丙是以甲为参照物 D.甲、乙、丙分别以自己为参照物 分析与解答 由题意可知,甲说乙在前进,甲可能以自己、地面或丙为参照物;乙说丙在后 退,乙可能以自己为参照物,但不能以地面和甲为参照物;丙说甲在后退,丙可 能以自己和乙为参照物,但不能以地面为参照物.由此可知,甲、乙、丙都是 以自己为参照物. 应选:D 例5. 下列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抛出后正在空

10、中飞行着的排球 B.在圆形跑道上快慢不变行驶着的摩托车 C.从树上正在下落的苹果 D.在平直轨道上快慢不变地前进着的火车 分析与解答 抛出后正在空中飞行着的排球,其运动路线及快慢都在不断地变化着,所以不 是匀速直线运动;圆形跑道上行驶的摩托车速度大小虽然不变,但运动方向在 不断变化,也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从树上正下落的苹果,它的速度将越来越大; 平直轨道上快慢不变行驶着的火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应选:D 例6.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前一半路程内平均速度为30千米/时,后一半路程内的平 均速度是50千米/时,则汽车的全程平均速度是_. 分析 从A到B全程的平均速度必须用A到B的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11、. 解: 设A到B的路程为,则前、后一半路程都为,即. 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 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 A到B全程所用时间: A到B全程的平均速度: 即:应填37.5千米/时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单位换算0.025米_厘米_毫米 6.7米_千米 2.给下列测量记录补上合适的单位(1) 物理课本厚0.93_.(2) 我国男排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为1925_.(3) 地球赤道周长大约是40076_.3.速度是表示物体_的物理量,若野兔以16米/秒的速度奔跑,坦克以54千米/时的 速度行驶,运动得快的是_.4.一辆汽车行驶在一条公路上,每隔2秒钟就驶过一根相距40米的电线柱,这辆汽车速度是 _千米/时.

12、5.“坐地日行八万里”,这句话是以_为参照物的;“地球的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 某处上空”又是以_为参照物的.6.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用的时间是乙的2倍,乙通过的路程是甲的,则甲的 速度是乙速度的_倍.7.某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150秒后速度为25米/秒,接着匀速运动100秒后减速,经过50秒 停下,共行驶6900米,则该物体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米/秒.二、选择题 8.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长度,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20.84厘米,20.85厘米,20.837厘 米,20.43厘米和20.85厘米,此长度的真实值最接近 A. 20.85厘米 B. 20.84厘米 C. 20.75厘米

13、 D. 20.76厘米 9.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B.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认真细致地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 10.下列 物体的长度接近6厘米的是 A.教科书的长度 B.普通墨水瓶的高度 C.钢笔的长度 D.乒乓球的直径 11.甲、乙两车在同一条道路上,乙车驾驶员从观后镜中看到甲车距自己越来越远,则 A.甲车在向后倒车 B.甲车已停止 C.甲车速度比乙车速度小 D.三种情况均可能 12.旗鱼在海洋中游动的速度可达到290分米/秒;猎豹在地面上奔跑时速度为1.68千米/分; 灰面鸫在空中飞翔时,速度达80.5千米/时,世界冠军刘易斯

14、的百米记录是9.86秒,其中运 动速度最快的是 A.旗鱼 B.猎豹 C.灰面鸫 D.刘易斯 13.下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A.沿平直轨道出站的列车 B.沿平直轨道进站的列车 C.斜向上抛出的皮球 D.放在快慢不变运行着的传送带上的纸箱 14.某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8秒内通过320米,则此物体在后4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A. 40米 B. 80米 C. 100米 D. 无法判断三、计算题 15.某人用1小时走完了3600米,休息半小时后,又用半小时走完了1440米,他休息前的平均 速度是多少米/秒?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 16.某同学乘坐着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钟

15、听到回声.求: (1)若汽艇静止在水面,他离高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多远?答 案一、 填空题 1. 2.5 、 25 、 6.7 2.(1)厘米 (2)毫米 (3)千米 3.运动快慢 野兔 4. 72 5.太阳、地球 6. 1.5 7. 23二、选择题 8.A 9.C 10.B 11.D 12.A 13.D 14.D三、计算题 15. 1米/秒 0.7米/秒 16.(1) 850米 (2) 875米初三物理总复习教程(二) 一、本讲主要内容: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一册 第三章 声现象第四章 热现象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源: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16、 声音就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会发出声音,但这声音人耳不一定都能听得到. (2)声源振动发出的声音,需要有介质来传播.介质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固体、液体和气体. 真空中不能传声. (3)声速:声音传播的速度叫声速.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除此以外,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声速也是不相同的. (4)回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若遇到高大障碍物,会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人耳要能区分清楚原声与回声,其间隔时间必须在0.1秒以上.这就是说,人耳

17、在听到原声的0.1秒以后才听到的回声是能区别清楚的,若在0.1秒以内,则不能区分原声与回声. 回声有许多重要应用,例如可以用来测水的深度、测高大建筑物的距离. 2.乐音的三个特征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越快,即频率越大,音调则越高,发声体振动的越慢,即频率越小,音调则越低.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除此以外,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所决定的,它是声音的品质.我们根据不同的音色,能区分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或是其他什么声源发出的声

18、音. 3.温度和温标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跟温度有关的现象叫热现象. 常用的温标有二种: (1)摄氏温标.单位:摄氏度. 符号:.在摄氏温标中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O度,(即0)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度,(即100).将0到100之间的长度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 (2)热力学温标(即绝对温标). 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 热力学温标规定:以绝对零度为起点,即以273为O K. 以t表示摄氏温度,以T表示热力学温度,它们之间的关系是:Tt273K. 4.温度计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温度计在使用前要先观察它

19、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不能用它测量高于或低于它测量范围的温度.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一定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测液体温度,则玻璃泡一定要浸没于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并且要等到温度计内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温度计玻璃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 5.熔化与凝固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它是熔化的逆过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熔化完毕,全部变为液体,再继续吸热时温度才上升.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凝固成固体后,再继续放热时,温度才下降.

20、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凝固点.同一种晶体它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它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也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 常见的物质中,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都是非晶体. 6.汽化和液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它的相反过程,即物质由气态变成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 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要从周围物体吸收

21、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因此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沸腾,这个温度叫做液体的沸点.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气体温度和压缩气体的体积. 7.升华和凝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它的相反过程,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升华过程要不断吸热,凝华过程要不断放热.二、典型例题 例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 (2)耳朵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激起人体神经振动.( ) (3)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最快.( ) (4)声音在空气中的

22、传播速度可以大于或小于340米/秒.( ) 分析与解答 (1)错.声音要靠介质来传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例如在真空中发声的物体,其发出的声音人们是听不到的. (2)错.人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传到人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 (3)错.查阅声音传播速度表可知,声音在固体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固体中慢些.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4)对.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仅与介质有关,还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加快;温度降低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慢,因此,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大于或小于340米/秒. 例2 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

23、,那么他开始计时的时间将比实际的起跑时间晚多少?(设当时的气温是15) 分析 当站在终点处的计时员听到起跑处传来的枪声时,则表明发令枪声已通过了从起点到终点这整整100米的路程,运动员在这段时间里也已跑过了一定的路程.但是由于计时员直到此时才开始计时,因此所记录的时间比实际跑步的时间少,这时间差,就是声音通过100米路程所用的时间. 解 s100米,15空气中声音的速度是v340米/秒. t0.294米/秒 答:这样记录的时间比实际的起跑时间晚0.294秒. 例3 在某一温度计的管子上刻有150格均匀的标度.在1标准大气压下,当温度计的玻璃泡进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位置在40刻度处;当玻璃泡

24、进入沸水中时,水银柱的位置在90刻度处.当水银柱上升到100刻度处时,应相当于多少摄氏度?相当于热力学温度多少度? 分析与解答 摄氏温标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度,由此可见,题中所说的40刻度处就是0,90刻度处就是指100.从40到90有50等份,每1等份的实际温度是:2. 当水银柱上升到100刻度处时,共占有的等份数是:1004060.所以100刻度处的实际温度是: 260120. 由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式:Tt273k可得120相当于热力学温度: T(120273)k393k. 即,该温度计100刻度处相当于120,相当于393k. 例4 如图1

25、所示 是萘的熔化图象. (1)AB段萘是_状态,处于_过程. (2)BC段萘是_状态,处于_过程. 在这过程中,_热量,温度_. (3)CD段,萘是_状态,它_热量,温度_. 图 1 分析与解答 萘是晶体,它在AB段时是固态,吸收热量,温度由70上升到80;在第4分钟时(即开始达到80)开始熔化,在这阶段中,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到第9分钟熔化结束.这一阶段即用BC表示;最后的CD段则是处于液态,继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应填:(1)固态 吸热升温 (2)固液共存 熔化 吸收 不变 (3)液态 吸收 升高 例5 当水壶里的水被烧开以后,在壶盖小孔上方一定高度可以看到“白

26、气”,而紧靠小孔的地方却看不到.为什么? 分析与解答 这个现象应以液化现象的特点去进行分析. “白气”是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凝结成的雾状小水珠。而水蒸气是无色透明气体,是看不见的,当水壶里的水被烧开以后,会产生大量温度较高的水蒸气,这些看不见的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遇到外界温度较低的空气时,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放出热量,液化成许多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便是我们所看到的所谓“白气”.而紧靠壶盖处由于温度较高,水蒸气不能放热液化.所以看不到“白气”.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物体的_产生了声音,产生声音的物体叫_. 2.声音在空气中(15)每秒钟能传播_米的路程,发生雷电时,我们能听到雷声,它 的传

27、声物质是_. 3.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不一样,这主要是由声源的振 动_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不一样, 主要是由声源的振动_决定的. 4.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 示采用_温度,它把_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_ 温度规定为100度. 5.图2所示的是松香和海波的熔化图象,其中_是 海波的熔化图象,_段表示熔化过程,在这个过 程中必须_热量,但温度_,这个温度就 是海波的_. 图 2 6.蒸发和沸腾是_的两种方式.洒在地面上的水,不管温度高低,总能变干,是因为蒸 发在_下都能发生的;为了让湿

28、衣服干得快些,常把衣服晾在通风处,这是因为 _;擦酒精处的皮肤感到凉,是由于酒精蒸发时要_热 量. 7.0的冰比0的水冷却效果好,是由于冰_时会_热,100的水蒸气比 100的水烫伤严重,是由于水蒸气_时会_热. 8.冬天,0以下的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是_现象,在这个过程中,需_热量;寒冷 的冬夜,房间的窗玻璃上常结冰花,是_现象,这个过程会_热. 二、选择题 9.在装满水的水管的一头敲击一下在水管的另一头能听到的响声的次数是 A.1次 B.2次 C.3次 D.无法确定 10.用箫和提琴同时演奏一支乐曲,一听声音就能区分是箫声或提琴声,这是因为提琴和 箫的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

29、不同 D.无法确定 11.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着的物体: 甲: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嘴发生的频 率为100000赫的振动;丙: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56赫的音叉.对以上物体的一些说 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甲、乙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声音. C.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D.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 12.中国南极长城站使用的是液体温度计中的酒精温度计,这是由于这种液体的 A.凝固点较高 B.凝固点较低 C.沸点较高 D.沸点较低 13.在发生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需吸热的是 A.露的形成

30、 B.雾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冰消雪融 14.在(1)冰熔化 (2)酒精蒸发 (3)水沸腾 (4)铁水凝固过程中,都要在一定温度下 发生的是 A.(1)、(2)、(3) B.(2)、(3)、(4) C.(1)、(3)、(4) D.(1)、(2)、(4)三、实验题 15.在“研究水沸腾实验”中 (1)在水沸腾的过程中,必须对它继续加热,这表明液体沸腾过程中要_热 (2)水沸腾过程中,温度_.图3中, _段表示水沸腾过程,温度t0 是水的_. 图 3 (3)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可知沸腾是在液体_和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 现象.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 振动、声源 2. 340、空气 3. 音调、

31、频率、响度、幅度 4. 热胀冷缩、摄氏、冰水混合物、沸水 5. 乙、BC、吸收、不变、熔点 6. 汽化、任何温度、液面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越快、吸收 7. 熔化、吸、液化、放 8. 升华、吸收、凝华、放出二、选择题 9.C 10.A 11.C 12.B 13.D 14.C三、实验题 15.(1)吸收 (2)不变、BC、沸点 (3)表面、内部初三物理总复习教程(三) 一、本讲主要内容: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一册 第五章 光的反射第六章 光的折射1.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例如太阳,点燃的烛焰,通电发光的电灯等;都能自行发光,都是光源.2.光的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如在影剧

32、院看电影,放映机射出的“光柱”就是直的,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也是直的.光线是沿光的传播方向,画一条用箭头表示指向传播方向的直线.即: .影子、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所形成的.架设电线杆、在风景区植树,以及我们做广播操时排成的队列,都是应用了光的这一传播规律来检验是否成一直线. 3.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108米秒,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光在其他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要快.4.光的反射(1)光线射到物体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改变方向后的光线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2)如图1所示,A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 ON是法线;入射光线AO与法线ON的夹角叫做

33、入射角,即AON为入射角;反射光线OB与法线ON的夹角叫反射角, 图1即BON叫反射角.(3)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一束平行光线射到光滑平整的镜面时,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光束.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当平行光束照射到凹凸不平的反射面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向着不同的方向无规则散开的光束,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我们平时能从各个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由于这些物体表面发生的是漫反射的缘故.5.平面镜(1)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虚

34、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此规律可理解成: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与物体以镜面对称. (2)平面镜的应用,可用来成像,还可用来改变光线传播的方向.6.球面镜(1)凹镜 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做凹镜. 凹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它有一个实焦点.太阳灶、太阳炉、汽车头灯及探照灯的反射面都是凹镜的重要应用.(2)凸镜 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做凸镜.凸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它有一个虚焦点.汽车上的观后镜:及马路交叉路口处安装的都是凸镜,可用来扩大视野.7.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射击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2)如图

35、所示,AO是由空气中射向水面的入射光线,MM是水面,NN是法线,OB即为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与AO相比,OB的传播方向已发生了改变.AO与的ON夹角叫入射角,折射光线OB与法线ON的夹角叫折射角.(3)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图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人在水面外斜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此虚像比原物体靠近水面;人在水中斜看水面外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此虚像比物体的实际位置高.这都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8.

36、透镜(1)折射面是两个球面,或者一个是球面,另一个是平面的透明体,即为透镜.(2)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它有两个实焦点.(3)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它有两个虚焦点.9.凸透镜成像规律(1)当u2f时,通过凸透镜,可得到倒立、缩小、实像,实像在透镜另一侧,位于fv2f范围内,照相机就是凸透镜这个规律的应用.(2)当fv2f时,通过凸透镜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实像在透镜的另一侧,位于v2f的范围内.幻灯机就是凸透镜这个规律的应用.(3)当uf时,凸透镜能够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成像的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这

37、个规律的应用.三、典型例题 例 有一束光线和水平面成45o角,照射到地面上,为了使光线能水平照射到墙壁上,地面上的平面镜应如何放置?分析 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分析(1) 如图所示,AO为入射光线,它与OC成45o夹角, 则OB为反射光线水平方向射向墙壁,作出法线ON,则反射角BONAOB(180o45o)67.5o所以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应是:90o67.5o22.5o 图3(2)如图4所示,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向左水平射向墙壁,作出法线ON,则反射角BON45o22.5o所以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90o22.5o67.5o解答:平面镜应与水平面成22.5o角或67.5o角放置 图4例 某人身后米处的墙壁上有一挂钟,在他的面前有一竖直悬挂着的平面镜,如果镜中挂钟的像离人米,则该人与平面镜的距离是_米.分析与解答 如图所示,M为竖直悬挂的平面镜,A点即为镜前N站立的位置,B点即为挂钟位置,B即为B在平面镜M中所成的像,由题意可知,AB米,AB米.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BMMB,而BBBAAB米米米BMBB米3.5米所以人到平面镜的距离:AMBMAB3.5米米1.5米 图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