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通选课广西地方历史研究pptConvertor.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72609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3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通选课广西地方历史研究pptConvertor.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历史学]通选课广西地方历史研究pptConvertor.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历史学]通选课广西地方历史研究pptConvertor.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学]通选课广西地方历史研究pptConvertor.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通选课广西地方历史研究pptConvertor.doc(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广西历史研究状况及广西概况一、广西历史研究的意义1、学习广西历史,可以了解广西辉煌灿烂、历史悠久的文化,认识勤劳勇敢、和睦团结的各族人民。2、学习广西历史,可以洞悉广西发展规律,从中我们可以大约知晓今天广西的发展趋势。 3、学习广西历史,可以以史为鉴,避免我们犯类似的错误,避免走弯路。 二、广西历史研究现状(一)成果相对较少。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13卷) 、张声震主编壮族通史(上、中、下)、钟文典主编近代广西圩镇研究、莫济杰主编新桂系史(13)、钟文典主编:20世纪30年代的广西、钟文典主编:桂林通史、朱浤源从变乱到军省:广西的初期现代化1860-1937马援平定交趾、瓦氏夫人、太平天

2、国起义、中法战争、镇南关起义、桂系等(二)研究方法仍偏重于传统。宏观研究较强,微观研究较弱,尤其在社会史、经济史方面,未能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三)近现代历史相对较强,古代历史、当代历史研究较弱。三、广西概况(一)行政区划广西陆地区域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5%,居各省区市第9位。(二)广西人口2008年末全区总人口5049万人,2008年末常住人口4816万人人口总数排全国第10位。汉族人口占61.46%;各少数民族人口占38.54%。广西是五个自治区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有12个世居民族,壮族 占广西人口的33%,瑶族 占广西人口3.06%,占全国

3、瑶族人口的62%。苗族约占广西总人口0.96%,约占全国苗族人口的6.7%。约占广西人口的0.67%,占全国侗族人口的16%,仫佬族 占广西人口的0.34%。毛南族 占广西人口的0.15%,还有回族,京族、水族、彝族、仡佬族。(三)广西经济2010年广西国民生产总值为 9502.39亿元,排全国第17位,人均GDP 11417 元,排名第27位。(四)自然地理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貌特征: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状。1、盆地大小相杂。2、山系多呈弧形,层层相套。桂东北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米,为广西第一高峰,也是南岭最高峰。越城岭猫儿山与海洋山之间的湘桂走廊是中国四大走廊之一(河西走廊、辽东

4、走廊、海上走廊)。湘桂走廊是长江水系湘桂上游与珠江水系漓江上游最接近的地段,是中原内地通往岭南最便捷的孔道。在古代 ,大批从北方南下迁移的人口通过湘桂走廊进而扩散到岭南各地。 大化七百弄 凤山县盘山公路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组成的“中国丹霞”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8处世界自然遗产。广西八角寨为何榜上无名?八角寨又名云台山,丹霞地貌发育丰富程度及品位世界罕见,其山势融“泰山之雄、华山之陡、峨眉之秀”于一体,被国内众多专家誉为“丹霞之魂”。 3、丘陵错综,占广西总面积10.3%,在桂东南、桂南及桂西南连片集中。4、平地

5、(包括谷地、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及低平台山)占广西总面积26.9%。广西平原主要有河流冲积平原和溶蚀平原二类。较大平原有浔江平原、郁江平原、宾阳平原、南流江三角洲等。其中浔江平原最大,面积达630km2。5喀斯特广布,占广西总面积37.8%,集中连片分布于桂西南、桂西北、桂中、桂东北。其发育类型之多为世界少见。广西喀斯特地貌广西山多地少。在陆地总面积中,山地(海拔400米以上)占39.8%,石山(海拔400米)占19.7%,丘陵(海拔200400米)占10.3%,台地(海拔200米以下)占6.3%,平原占20.6%,水面占3.3%。 现有耕地面积约4000万亩,占土地面积的11%,人均耕

6、地0.82亩。(四)广西河流众多河流多沿着地势呈倾斜面。从西北流向东南,形成了以红水河西江为主干流的横贯广西中部以及支流分布于两侧的树状水系。分属珠江、长江、桂南独流入海、百都河等四大水系。珠江水系是广西最大水系。主干流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自西北折东横贯全境,全长1239km,出梧州流向广东入南海。长江水系分布处于桂东北。主要河段有湘江、资江,属洞庭湖水系上游,经湖南汇入长江。其中湘江在兴安县附近通过秦代开凿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独流入海水系主要分布于桂南,较大河流有南流江、钦江、北仑河等,均注入北部湾。2008年底,广西区党委、政府作出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打造西江亿吨黄

7、金水道。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打通交通瓶颈是一大关键。西江黄金水道西起云贵,穿越广西,东经广东出海,主航道全长1480公里,流域面积30.49万平方公里,涵盖云贵两广和港澳,自古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广西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西江流域的黄金水道优势以及北部湾的产业和政策优势,通过调动与整合江海地区的各种资源,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以产业和企业合作为突破口,做强北部湾这一增长极,做大西江流域这一增长带,实现江海联动。西江黄金水道是我国第二大内河水运通道,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水运主通道,是直达粤港澳、与国际海运对接、通江达海的水运大通道。建成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广西将有一半地级市有千吨级水

8、上高速公路通江达海,在全国得天独厚,绝无仅有。 建成西江亿吨黄金水道,一条西江运量就相当于5条铁路。开通这个“黄金水道”,柳工一年的运输费用,可以节约1个亿。(五)气候概况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降水丰沛、干湿分明,日照适中、冬少夏多,灾害频繁、旱涝突出的气候特征。1、气候温暖,热量丰富。2、降水丰沛,干湿分明。3、日照适中,冬少夏多。(六)广西森林资源广西境内广泛分布着多种类型的天然次生林(天然森林被砍伐后,树根生出来幼树组成森林)和人工林,森林资源丰富,是中国南方重要林区之一。2010年,广西森林面积206亿亩 ,全区森林覆盖率58%,居全国第

9、四位。(百色大王岭原始森林、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广西珍贵树种主要有可供军工、造船用的柚木、铁力木、格木、母生、红椎等;供制乐器特种工艺用的檀香、小叶红豆、苏木等;供制特殊器材、高级家具用的枧木、金丝李、坡垒、桃花心木、降香黄檀等。珍贵树种全区均有分布,但以十万大山、都阳山、龙州、宁明,以及桂中大瑶山、桂北九万山、花坪林区、猫儿山等最为丰富。广西的人工林以松、杉、桉等用材林和油桐、油茶、八角、肉桂、栲胶等经济林为主。林产化工业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八角、松脂、松香及深加工、玉桂、茴油、桂油、栲胶等林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野生动物多。有野生动物500多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有40多种,占

10、全国30%。高等植物500多种,是全国植物种类资源最多的省区之一。白头叶猴、长臂猿、白海豚、金花茶(七)广西矿产资源丰富广西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较大,以有色金属矿藏最富有,素称“有色金属之乡” 。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96种,探明产地1067处,有53种 矿产保有储量位于全国前10位。其中,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锰、锡、砷、膨润土等14个矿种。锰和锡矿保有储量均占全国储量的1/3;储量居全国第26位的有钒、钨、锑、银、铝、滑石、重晶石等25个矿种。广西的矿产资源品位较高,质量较好,分布比较集中。广西矿产分布集中,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集中开采。(二)从历史上看广西有五大特点:1、广西历史悠久。挑战“莫氏

11、线”的百色手斧(80万年前)。20世纪3040年代,美国 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士(H.L.Movius) 到东南亚考察。在缅北等地区发现了大批仅单面打制的石器。莫维士在欧亚大陆的中部划了一条著名的“莫氏线”,将旧石器时代早期一分为二:左边是先进的“手斧文化圈”,包括全非洲、欧洲的南、中、西部以及中东和印度半岛;右边是落后的“砍斫器文化圈”,包括东亚、东南亚和印巴次大陆北部。西面的“手斧文化圈”代表人类文化发展的主流;而东面的“砍斫器文化圈”是一个“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2001年1月,由科技部组织、由我国著名院士组成的评选小组,将“百色旧石器研究”与“纳米技术”、“人类基因组”、“夏商周断代技

12、术”等重大科学成果一起,评为“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阿舍利文化 高岭坡遗址、百色手斧 柳江人距今20万年前,就有原始人类在此生活。距今2万1万年前,生活在广西的人类以“柳江人”、“麒麟山人”为代表,已学会制造和使用简单的石器。约在四、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已进入以血缘为纽带,处在母系氏族社会初期的“柳江人”在桂西、桂北的山区活动。广西最早纳入中国统一的行政区划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攻取岭南,设置桂林、象、南海等3郡。唐朝于咸通三年(公元862年)设置岭南西道,旧治在今天的南宁市。宋朝于端拱元年(公元988年)设置了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旧治在今天

13、的桂林市。公元1363年,设置广西行中书省,旧治在今天的桂林市。公元1376年,广西行中书省改为广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广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改为广西行省,治在桂林。民国时期,广西行省改为广西省,初旧治在今天的南宁市,1936年迁于桂林市。1957年7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撤消广西省,设立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广西僮族自治区更名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为何又称“八桂”历史上桂林是广西的省郡,广西简称桂,又称“八桂”。最早以八桂称广西的是山海经海内南经:“桂林八树在番隅东”。(“番禺之西,八桂成林”)南朝梁朝的诗人沈约齐司空柳世隆行状:“临姑苏而

14、想八桂,登衡山而望九凝。”最早以“八桂”称广西的是陈代的徐陵,在欧阳顾德政碑中说:“八桂之士,蛮夷不宾”。唐朝诗人韩愈:“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文人以八桂称广西,唐代以后,八桂成为广西的专称。 大明一统志:“八桂,广西桂林府郡名”。 2、农民起义多。广西人有英勇、善战的历史。从春秋开始,广西就有起义,元朝后进入顶峰。西瓯君译吁宋率领部族抗击秦军。(译吁宋是秦代壮族先民西瓯部族联盟酋长,为秦瓯战争时期带领西瓯人抗击秦军的部族联盟领袖。 )句町国反王莽斗争。西原少数民族反唐起义。宋朝侬智高起义、区希范起义。 最著名的有明朝的古田起义(永福)、八寨起义起义(上林、忻城)、府江农民起义、大藤峡瑶民

15、起义;清朝金田起义、黑旗军抗法战争;孙中山1907年领导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战役;1929年、1930年邓小平先后领导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等。 3、广西境内有十二个世居民族。广西有40多个民族,12个世居民族:汉族、壮族、苗族、侗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水族、回族、仡佬族、京族、彝族。广西崇左板价屯“短衣壮”4、独特的民族文化。骆越方国创造的稻作文化、大石铲文化、龙母文化、青铜文化,青铜文化中的铜鼓文化、花山文化等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1)“那文化圈”壮族先民适应江南主要是珠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把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是我国最早创造的稻作文化之一,所以壮族是稻作民族,他们

16、称水田为“那”,所以称之为“那文化”。壮族地区早在距今9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便开始食用稻米,并发明了与食用稻米有关的杵、磨、锤、陶罐等加工工具和炊煮工具。 东起我国的珠江口,西到缅甸西南部,南起泰国南部、越南中部、老挝和我国的海南省,北到我国的贵州省中部,在这一个广大的区域内,分布着大量的“那”字地名,形成了“那文化”圈。 龙胜梯田(龙胜梯田开造始于元代,完工于清初,已有650多年历史。 )(2)大石铲文化在桂南的扶绥、江洲、大新、宁明、龙州等地都发现有大石铲遗址,是极富有地方特色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它大约是由本地区有肩石斧发展而来的一种木石复合生产工具,可用来翻土,开沟、平整土

17、地等。有一些小型的石铲一直用作生产工具,但专门用于祭祀的石铲则不能用于生产,而是古代一种神器或权力重器。表达对丰稔虔诚的祈求,对劳动热情的美感。标志着新石器时代壮族稻作农业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水平,标志着源于稻作生活的祀神意识、审美观念和艺术创造达到相当的高度。(3)左江流域花山崖壁画花山壁画的“五大谜团”:谜团一,壁画所表现的内容和主题是什么? 谜团二,壁画绘在江边的悬崖峭壁上,它又是怎样画上去的呢? 谜团三,赭红色的壁画久经千年风雨长留至今,现在仍然鲜艳清晰,它到底是一种什么颜料?谜团四,花山崖壁画成画年代尚未定论,考古学家们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据历史学家考察,至少在20003000

18、年以前,到底具体是多少年呢? 谜团五,在花山崖壁画群附近的(扶绥县城对岸)贝丘遗址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物,是否与花山壁画有直接联系?是壁画作者留下的还是他们的先祖? (4)龙母文化龙母文化源头:大明山。龙母崇拜是由于龙母赡养一条小龙蛇并为民治百病和小龙蛇对龙母报恩的远古神话派生而来的。龙母是秦代岭南地区豢龙部落的首领,其五子是她管理的5个部落,她领导当时的部落成员为过往船只保驾护航,力拒强秦的暴政,风骨铮然。她又发动大家整治水患,造福西江两岸的百姓。这集中体现了龙母保国安民的情怀。龙母温柔慈爱而深明大义。龙母文化是一种母亲的文化,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亲切的。拜龙母其实是寻找一种认祖归宗的情怀。龙母

19、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引导人们向善、向美。龙母文化从西江源头扩展到珠江流域,扩展到东南亚和世界。这也就是壮族龙母文化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和谐,民族之间的和谐。 (5)“铜鼓”是广西的象征绣球。绣球原来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现在已经延伸为友谊、幸福、祝福的象征。山歌:广西的少数民族爱唱歌,用歌来对话。秦始皇时期修的沟通珠江和长江水域的灵渠。地方曲艺主要有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邕剧、广西鱼鼓、铜鼓音乐等。云南文山发现的坡芽歌书5、语言丰富多彩。广西绝大多数人和地区(包括少数民族中的许多人)讲汉语方言,有粤语、西南官话、客家话、平话、湘语、闽语等6种,为我国汉语方言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中以讲壮语居

20、多。流传在梧州、南宁、钦州、防城港、北海一带的“粤语”;流传在桂林、柳州一带的“西南官话”;流传在梧州市、玉林市和贺州地区一带“客家话”;流传在南宁地区、百色地区、河池地区一带的“壮话”,以及“桂北湘南的方言”、南宁市郊的“平话”等,还有瑶语、侗语、仫佬语等语言。第 一 讲 清代以前广西概况一、清以前广西社会概况(一)广西出土的旧石器时代化石广西目前已发现的人类化石,出土地点明确的已有17处。这些人类化石都是在石灰岩洞穴中发现的。从洞穴中的堆积情况看,共存的有巨貘、剑齿象、中国犀、鹿、牛、猪、熊、狼、熊猫、沙獾、麂、豪猪、长臂猿等动物群化石。白垩纪早期(1.3亿年前)扶绥龙(扶绥山圩镇)195

21、6年,裴文中到广西考察,找到人类发展的三个代表阶段的牙齿在大新县黑洞的洞穴堆积中找到巨猿牙齿3枚和一批哺乳动物化石。猿人、古人(早期智人)、新人(晚期智人)广西将成为研究人类化石的中心旧石器时代广西先民的生活80万年前广西就有人类活动。且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至距今5万年前至2万年前间,已有人类活动的踪迹了。他们不止在体质形态上失去了猿的特点,而且能够制造比猿人、古人较为进步的生产工具,不断提高征服自然的力量。他们已经知道把兽骨磨制成骨针、骨锥。表明人类开始懂得用兽皮和其它可穿用的东西缝制遮身之物,借以御寒保暖,增强人类对自然的抵抗能力。骨针、骨锥、隆安发现六千年前遗址柳江人的生活情况1958年9

22、月,广西柳江县新兴农场的职工,在柳江县通天岩挖出了柳江人完整的头骨(中年男性)。距今35万年。柳江人是中国以至整个东亚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晚期智人。 柳江人以狩猎为主,食物来源丰富。柳州白莲洞遗址(旧石器晚期新时期早中期,距今3万7000年)。1956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室华南调查队,在裴文中、贾兰坡两位教授带领下,在柳州发现了白莲洞古人类遗址,发掘出石器500多件、人牙化石2枚、动物骨胳化石3500多件、人类用火遗迹2处。 (二)新石器时代的广西先民1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 大约距今1万年前左右,广西各地居住的人类开始步入新石器时代。他们从岩溶洞穴、河谷阶地,走向大河流域、海滨和丘陵

23、山地。在广西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至少已有200多处。洞穴遗址、贝丘遗址和山坡遗址(1)洞穴遗址洞穴遗址是旧石器时代人类古老居住形式的延续,大部分代表了新石器时代文化早期。洞内堆积主要富含螺蛳壳,出土遗物仍以打制石器为主,但已有磨制石器和夹砂粗陶片出现。代表性的遗址桂林甑皮岩遗址:华南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代表,年代约距今9000多年7500年。1973年起发掘。(2)贝丘遗址贝丘遗址是以富含古代人类食余抛弃的贝壳为特征的一种文化遗址。河旁贝丘遗址分布在河流转弯处,或在支流汇入主流而形成的三角嘴上。是人类从山区向河边台地发展的结果。人们以捕捞淡水鱼类和介壳类水生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同时也开始经营粗

24、放的农业。代表性贝丘遗址顶狮山遗址1997年47月,中科院考古所广西工作队、广西文物队和南宁市博物馆进行了为期4个月较大规模的发掘。共发现墓葬149座。获得了大量地层关系明确的文化和自然遗物,包括陶片、石器、骨器和蚌器等史前人类生活用具、生产工具以及人类食后遗弃的水、陆生动物遗骸。顶蛳山遗址代表了岭南地区距今1万6千年的史前文化发展序列,其中河边阶地类的新旧石器过渡时期文化遗存,距今1万年左右的陶器,距今80007000年的100多座墓葬,罕见的肢解葬式以及大量的出土文物等,填补了中国史前文化的空白。作为中国史前文化中一种独特文化类型的代表以奇特肢解、屈肢葬式,完整的陶器,层次清楚的文化序列令

25、中外著名考古专家为之迷醉。其内涵、意义和科学价值完全可以和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博物馆相媲美。199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3)山 坡 遗 址山坡遗址:主要分布于沿河的山坡台地上。桂北的山坡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以横截面呈长方形的斧、锛为其特征,器体厚重,棱角分明,有较好的穿孔技术。陶器以绳纹夹砂陶为主,出现少量划纹和印纹泥质红陶、灰陶,火候较高。山坡遗址在全州、灌阳、兴安等县沿湘江及其支流两岸分布相当密集。2、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的生活广西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一般没有达到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发达程度,原始农业水平低,采集和狩猎在先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6、其中尤以山区为甚。生活在平原和河谷地区的先民们,农业和渔猎比较发达。每处文化遗址都长达100多米,宽五六十米,厚二三米。人们在这里已形成一个氏族或数个氏族长期定居的聚落。3。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代表广西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器最具特色的是广西各地出土的大石铲。 广西是我国野生稻的故乡之一,随着生产工具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是较早出现的。原始农业是由点耕发展到锄耕,广西各地出土大量磨光的石斧、石锛、石刀、石杵、石铲等,就是广西先民进入锄耕时代使用的生产工具。以驯养家畜为开始的原始畜牧业的产生。新石器时代广西先民的生活用具发明和制造生活用具。用泥土制成各种陶器以便盛藏粮食、储水和炊煮之用。陶器大致有炊煮用

27、的釜、鼎,吸水和储水用的壶、附耳小口罐;饮食用具有钵、盘、杯、豆等;储藏食物用具有大罐、坛等。 石锛原始纺织业、渔猎和商业陶纺轮和陶网坠的出土,说明新石器时代广西先民们的生活水平和手工技术已大为提高。妇女已知道野麻的纤维可以织布,她们把这些从野麻树上剥下的纤维,用陶纺轮纺成细线,织成麻布,布面窄而质地疏朗。从出土陶、石网坠和骨鱼钩来看,人们已掌握了捕鱼的先进工具。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广西原始社会末期的各氏族和部落之间,发生了交换的行为。 4。古人类的原始宗教和自然崇拜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妇女具有崇高的权力和地位。人们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尊敬和哀思,常常把赤铁矿粉末撒在死者的身上。我国有

28、不少地区远古人类葬式,多数为屈肢蹲葬。自然崇拜北齐魏收五日诗:“因想苍梧郡,兹日祀东君”之句。壮族人崇拜太阳、雷神、土地、灶王、龙王等。壮族有的地方定每年农历六月二十日为雷神诞辰,家家户户都要在这一天到庙里去供奉雷神。 图腾崇拜青蛙崇拜、牛崇拜、狗崇拜、鸟崇拜青蛙被看成是雷神的儿子。因为蛙的呜叫无不与晴雨有关,崇拜青蛙也就是敬重天上的雷神。中国南方民俗中有关青蛙信仰与崇拜的起源说法较多,大致可归纳为三种:一是稻作祈丰收,二是生殖崇拜,三是戏剧之神等,其中的稻作祈丰收说与生殖崇拜说得到较普遍的认同。广西各地流行的“牛魂节”,是广西先民们对牛崇拜的遗俗。农历四月初八“牛魂节”狗为先民最亲近的动物和

29、最得力的助手。传说谷种是狗帮助得来的。崇拜盘王的瑶族禁吃狗肉。布洛陀 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的“布”,壮语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道、知晓的意思,“陀”是很多、很会创造的意思,“布洛陀”就是指“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 “无事不知晓的老人”等意思。他是一个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创世神,为父系氏族部落时代的主神。布洛陀开始可能是只是部落 (鸟图腾部落)的祖神,由于其力量较强大,大部落联盟的形成中占了主导地位,因而,其所信奉的祖神也“联盟”化为民族统一的祖神了。布洛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绩主要是开天地、定万物、

30、取火、开红水河、造谷物、造牛、教养家禽、造屋、射太阳、造铜鼓,以及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等。布洛陀是壮族的创世史诗,是史前时期壮族先民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包含远古壮族祖先的生产斗争、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原始宗教、原始意识乃至原始社会崩溃过程等丰富的内容。布洛陀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初八、初九这三天,来自田阳及周边百色、田林、田东、平果、凌云、靖西、德保、巴马等县市的十多万壮族民众,都自发来到敢壮山举行隆重的朝拜布洛陀祭祀大典和歌圩盛会。 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祖先是诸神中最亲近的善神,既能保佑生产丰收,又能驱鬼降灾,保佑家人平安,六畜兴旺。米洛甲,壮族里的创世女神,一说为布洛陀之妻,另一说为布洛陀的母亲。花

31、婆崇拜。花婆原型为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姆六甲,专司人类生殖繁衍的女神,亦是婴儿的保护神。壮学家梁庭望认为:“姆六甲”实为壮族读音,“姆”是壮族妇女的统称,“六甲”表示一种鸟。“姆六甲”完整的意思是:“六甲鸟祖母”。 壮族有的地方定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花婆的诞辰,有的确定三月三为“花婆节”。大新壮民认为,一对夫妻婚后要架桥求花,祈求花婆赐予花枝,只有花婆婆赐给花枝,妇女才能受孕并开花结仔,即生育和繁衍后代。在大新村落,凡结婚后不育的家庭均在家中设坛祭花婆神,小孩出生后都被视为“花童”,孩子被认为是花婆婆神赐予的,所以每逢节日祭祖时也要顺便祭拜花婆神,祈求花婆神保佑孩子健康聪明。如果小孩生病了,便以为是得

32、罪了花婆神,要烧香、烛、摆三牲祭拜花婆神,请求原谅和保佑。 2010年4月13日至16日,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寺山乡鳌山风景区举行盛大的壮族布伢花王节。农历三月三是壮族布伢花王节,鳌山花婆庙每年都举办花王节。三界神崇拜与三界庙三界神崇拜是岭南地区特有的的原生态民间宗教信仰。这一民间信仰最早的形态是天界、地界、人界三界之王的崇拜,明代以后随着汉族人大量迁入广西,这一古老的民间信仰在汉族人的聚居区逐渐演变为一个神祗,变成了药神和冯姓的保护神。对三界神的 崇祀则以西江流域最为普遍,上至左、右两江地区,下至珠江三角洲的东 莞、南海、顺德、佛山等地区都有三界庙。(三)夏商周时期的广西春秋战国时期是西瓯、骆越

33、的活跃期。战国秦汉时期,百越族分为吴越(包括东瓯、闽越)、南越、西瓯和骆越四大支系。广西主要有仓吾、西瓯、骆越等三大部族。大体苍梧族在今两广北部,西瓯族大致分布在汉代之苍梧郡和郁林郡大部分地区,即今桂江流域和西江中游(浔江)一带。骆越族则主要聚居于西瓯族的西部和南部,即今广西的左、右江流域和贵州省的西南部以及越南的红河三角洲地区。楚国强大,向四周扩张领土,在向岭南扩张时,首先侵占了苍梧族居住地区。骆越名称的由来据现有文献记载“骆越”的“骆”,是由“骆民”演变来。一说“骆”通“落”。由于利用潮汐的涨落以灌溉水田而得名。当地人把这种潮田称为骆田。耕种骆田的人称为骆民。而治理这些骆田、骆民的人则分别

34、称为骆王、骆侯、骆将。一说为崇拜鸟的部落。一般认为紧接西瓯、骆越的第一个族称是东汉时出现的乌浒,然后魏、晋、隋、唐时代的俚僚,宋代以后的僮、俍、沙、侬以至今天的壮族。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仡佬族、黎族等民族,多与秦汉南朝之瓯骆、乌浒、俚、僚有关。骆越分布:越南北部,广西南部和西部、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南岛。西瓯、骆越交错,大致分布在今广东茂名、海南岛至广西的陆川、博白、玉林、贵港、灵山、合浦一带。商周时期,骆越与中原地区已经有了联系。骆越接近滇,受滇文化影响较深,有滇文化色彩。广西与中原文化交流的物证商末周初兽面提梁卣(1974年武鸣马头乡逸岭出土)铜卣是一种盛酒器,是商

35、代人用来祭奠祖先和神灵的酒器。此铜卣整件器物构图严整,装饰华丽,有极强的立体感。具有浓郁的中原文化特点,当是北方传来之物。说明了早在商代晚期,中原的青铜文化已经进入广西腹地,使壮族先民对青铜器有了最早的认识,同时刺激了广西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西周)武鸣马头乡元龙坡夔纹提梁卣(春秋)蛇戏蛙铜尊、贺州嘉会乡秧家村出土 (春秋)编钟/田东县林逢乡出土 (春秋)神兽铜尊贺州嘉会乡秧家村出土(战国)青铜短剑田阳县隆平村出土(战国)人首纹青铜剑/广西灵山县石塘镇 楚式蟠螭纹铜鼎双虎耳蟠螭纹铜罍(春秋)1971年广西恭城县加会秧家)铺首衔环铜匜(1976年出土于贵县罗泊湾1号墓) 反映了岭南地区西瓯骆越与

36、楚地的经济文化交流。1963年广西贺县桂岭出土,春秋时期器物。这是一种与春秋时期青铜器共存的印纹硬陶器,其纹饰模仿中原地区青铜礼器的装饰图样,反映了中原文化对广西地区的影响。 漆绘提梁铜筒(1976年贵港罗泊湾出土)画面中有人物、禽兽、花木、山岭和云气等。内容以上下不同层次展开,每段均自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故事的发生,是以人物的行为动态提领情节,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神话题材,也有人认为,这个画面应从下往上看,是方士引导墓主人的灵魂一步步升天的情景。这种神怪、典故之类的叙事性主题图案是受汉文化的影响,画面内容以上下不同层次展开的表现方式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帛画相同。所画内容,造型生动,线条流畅,

37、给人以惟妙惟肖之感。人物的造型、服饰可在战国楚人绘画中找到源头。说明南越国的铜器花纹,呈现出一种汉、越、楚诸文化因素并存的风貌。滇文化以其造型精美奇特、纹饰细腻丰富的青铜器闻名于世 ,并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故又称为“滇青铜文化”。1977年广西田东县祥周甘莲锅盖岭出土,战国时兵器。田东位于广西的右江河谷地区,临近云南,为当时骆越人聚居地,此种一字格剑应是受西部滇文化的影响。广西文物历史上记载有关广西的资料我国从夏商时期起,就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阶段。夏代时包括广西在内的岭南已和中原有了接触。舜命(夏)禹“定九州,南抚交趾”。交趾系指岭南地区。(史记五帝本纪)商代时,百越族曾向商

38、王朝进献“仓吾翡翠”。周代初年,“王命召虎,式辟四方,于疆于理,至于南海”,说明周王朝的势力,已深入两广。(四)春秋战国时期的广西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在长江中游兴起,史藉称“及楚子称霸,朝贡百粤”。文献通考 舆地考记,静江府为“战国时楚国及越之交,荔浦以北为楚,以南为越”。现在桂北地区,已并入楚国版图。洮阳(今全州)系楚国设置的县治。洮阳应是广西第一个设置的县级政府机构。桂北全州、灌阳等地,元代以前一直归属湖南管辖。在春秋战国时期,岭南特别是广西北部地区的西瓯通过湘江顺流而下,不断保持与中原的联系,其青铜制造和冶铁也有较大的发展。楚越在经济文化上关系密切平乐银山岭战国墓:银山岭地处五岭山脉都庞岭

39、的南侧,是平乐县张家镇燕水村旁的一座小土岭。这里上通湘漓,下达西江流域,西通郁江、黔江,东达南海。1950年代以后,在银山岭西北麓的锰矿开采区不断发现有青铜器、陶器和铁器等古代遗物。在此共发掘了110座战国墓,出土了11件铜铁器;出土铁器181件。解放后在桂北平乐、恭城、兴安、灌阳、贺县等地发现了不少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出土的许多文物如鼎、垒、编钟、尊、戈、剑、斧、镞、刮刀、凿等,皆与中原器物相似,纹饰亦同,同属中原文化系统。西瓯地区已进入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西瓯已进入阶级社会,产生了国家形态所特有的“君”。 新石器时代,居住在广西的先民,已进入农耕阶段,特别是平原河谷地区,农业和渔猎都比较

40、发达 。春秋战国时,西瓯、骆越族已使用铁器,数量较多 。先秦时期的广西经济二、广西地方政权的设置及演变(一)秦代广西地方政权的设置1。秦始皇设置岭南三郡。 2。五岭之戍(秦戍五岭):时间:公元前219年(始皇二十八年)。目的:开拓疆土,统一岭南百越。五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骑田岭、大庾岭。尉屠睢率领50万大军进攻岭南。西瓯君译吁宋战死。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 ,“伏尸流血数十万”,主将尉屠睢也战死阵前 。3。公元前217-公元前214年监御史史禄“以卒凿渠,而通粮道”。灵渠全长36公里,沟通了湘江和漓江。4。秦始皇任命任嚣为主将,经过四年努力,公元前214年,秦军最后征服

41、了岭南的南越和西瓯族,开设了桂林、象、南海三郡。统一岭南的意义消极意义:给岭南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破坏,秦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积极意义:有利于祖国统一和岭南经济文化发展的进步事业。岭南的越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岭南地区成为祖国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处于中央王朝的统一治辖之下,有利于岭南与内地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使其他的社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三郡分布桂林郡设于广西境,其统辖区域,大抵北起兴安,南至邕宁,东起玉林;西至河池,郡治设于布山县(今贵港)。南海郡:今桂东的贺县、钟山、梧州、苍梧、岑溪一带;象郡:今钦州地区,横县、天等以南及桂东南之博白、陆川地;桂北的全州、资源、灌阳等地属长

42、沙郡;桂西的南丹等地属黔中郡。秦实行郡县制,以郡统县,广西境内设有零陵、临尘(今崇左)、中留(今武宣)、布山4县。5。秦王朝对广西的开发第一,岭南越人各部, “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有骆田,仰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但基本上还处在原始农业的粗放阶段。岭南设置郡县以后,秦王朝迁徙大批的中原劳动人民到岭南来“与越杂处”,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对岭南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的进步,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 第二,尉屠睢进入岭南遭到越人猛烈抵抗而受挫,秦始皇派赵佗率兵增援,赵佗“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秦王朝对广西的开发作用:使远戍岭南的中原土兵

43、,安心南疆,既可以稳定建立郡县制以后的岭南社会秩序,又能起到促进岭南地区民族融合的作用。 (二)西汉时期的广西政权设置1、南越国的建立(公元前204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国是岭南地区的第一个封建制国家,传国五世,历时93年。国都位于番禺(今广州),疆域包括今天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它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广西除桂北、桂西少量地区外,皆属南越王国统治区域。南越继承秦制,也参用西汉制度,郡县设置应大体照旧。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重新统一岭南。 赵佗(前238前137) 河北省正定县人南越国世系姓名 在位时

44、间 谥号赵佗 前207年前137年 南越武王赵胡(赵昩mo) 前137年前122年 南越文王赵婴齐 前122年前115年 南越明王赵兴 前115年前112年 南越哀王赵建德 前112年前111年 (赵建德无谥号,史称南越末王) 2、南越国的疆域与郡县 南越国的领土包括了今粤桂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闽、湘、黔、滇的一小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3、南越国与汉朝的关系(1)刘邦采用绥抚政策解决南越问题。公元前196年,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使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南越国和汉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刘邦成功的通过和平的方式,使得赵佗归顺,没有

45、成为汉朝南边的敌对势力。 (2)吕后掌权时期,南越称帝,与汉朝对立公元前195年,吕后掌控朝政,和赵佗交恶。她发布了和南越交界的地区禁止向南越国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赵佗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并出兵攻打长沙国,出兵攻打长沙国,并在打败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 赵佗凭借着他的军队扬威于南越一带,并通过财物结纳的方式,使得闽越、西瓯和骆越都纷纷归属南越,领地范围扩张至顶峰。赵佗也开始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与汉朝对立。(3)汉文帝时期,赵佗归汉。汉文帝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赵佗决定去除帝号归复汉朝,仍称“南越王”。一直到汉景帝时代,赵佗都向汉朝称臣。在南越国

46、内,赵佗仍然继续用着皇帝的名号。(4)赵胡(赵昩)统治时期公元前135年,闽越王郢借机向南越国发动战争,攻打南越国的边境城镇。赵眜向汉武帝上书,说明闽越侵犯南越的事实,请求汉武帝处理此事。汉武帝派遣王恢、韩安国两将军前去讨伐闽越。汉朝的军队还没有越过南岭,闽越王之弟余善就发动叛变,杀死了闽越王郢,投降了汉朝,于是汉朝的军队停止了讨伐的行动。赵昩派太子赵婴齐跟随严助回汉朝的朝廷当宿卫。 但一直未去长安朝见汉武帝。(5)赵婴齐统治时期赵婴齐曾经在南越娶当地的南越女为妻,生长子赵建德,赵婴齐去长安做宿卫后,又娶了邯郸樛(jiu)家的女儿做妻子,生子名赵兴。赵婴齐继承南越王位后,向汉武帝请求立妻子樛氏为王后,赵兴为太子,汉武帝批准了他的请求,此举舍长立幼,为将来南越国之乱种下了祸根。一直未去长安朝见,只派遣儿子赵次公去长安当宿卫。(6)赵兴统治时期与南越国灭亡樛太后与安国少季关系暧昧,南越人多不信任樛太后。樛太后害怕发生动乱,也想依靠汉朝的威势,劝说赵兴和群臣归属汉朝。 汉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