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72990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初一语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初一语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适中小学课时计划(教案). 七 年级 班 学科 语文 总第 4 节 审核人 审核时间: 年 月 日课题第1 课时 共 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教师:周靖滨教学目标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教学重点1 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2 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教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媒体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1、查找有关作者的背景2、熟读短文两篇回答以下问题积累课后字词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什么样的

2、思想感情?导入新课以席慕蓉的一首诗导入,引起学生对作者和作品的兴趣。 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一篇虚幻的神话 任它/绿草如茵 花开似锦/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在坠落的昏眩里/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摘自无怨的青春距离)重难点教学过程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掌握生字词。2教师范读,思考两篇课文的主旨。二、比较阅读,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从内容、主题、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比较。明确:相同之处:(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不同之处:(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2)蝉对

3、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三、品读课文,揣摩字句,讨论交流。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合作学习:找出你们组不理解的语句或是你们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进行交流。(1)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2)贝壳中“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

4、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总结应用学生自已搜集席慕容或小思的诗文,学生欣赏。板书设计蝉先抑后扬 贝壳直入主题。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 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对生命的感悟典型错例分析适中小学课时计划(教案). 七 年级 班 学科 语文 总第 5节 审核人 审核时间: 年 月 日课题紫藤萝瀑布第1 课时 共 2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教师:周靖滨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

5、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教学重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教学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教法学法导、学、练教学媒体挂图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1、积累课后字词,并写到作业本上2、熟读课文,划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分析抒了怎样的情? 3、利用早读时间熟悉课文,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导入新课出示紫藤萝花的挂图,导入新课。重难点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2、教师范读课文。 3、朗读比赛:自由朗读,大组朗读,指名朗读。二、理清思路1、用简洁

6、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哪部分是“看花、忆花、悟花”?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简单的内容归结:看花一一繁花似锦 忆花一一思绪万千 思花一一生命的永恒2、读第7-11段,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自由朗读,注意文中表达情感的词语。交流明确:焦虑和悲痛宁静和喜悦振奋精神3、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受的。以前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现在的紫藤萝美在什么精神?前后的对比有什么作用? 以前的紫藤萝是枯萎的、稀落的,现在的紫藤萝开得繁茂、旺盛,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而前后形成对比引发作者思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4、如何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

7、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总结应用1、 小结:通过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研究这一篇比较含蓄的文章,你取得了什么经验?2、 作业:抄写本课字词。板书设计看花一一繁花似锦忆花一一思绪万千 思花一一生命的永恒焦虑和悲痛宁静和喜悦振奋精神典型错例分析适中小学课时计划(教案). 七 年级 班 学科 语文 总第 6 节 审核人 审核时间: 年 月 日课题第1 课时 共 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教师:周靖滨教学目标1、 揣摩词语和句子,学会赏析语句的方法。2、 学习本文写法,学会运用这种写法。教学重点揣摩词语和句子,学会赏析语句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写法,学会运用这种写法。教法学法导、学、练教

8、学媒体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导入新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重难点教学过程一、赏析语句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你的理由。出示赏析语句的方法:1、推敲句子中的用词。2、分析句子运用的修辞。3、揣摩有深刻含义的语句或饱含思想情感的语句。二、学习写法:1、为什么以“瀑布”比喻“紫藤萝”?形态相似、颜色相似、意义相似2、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紫藤萝?色、形、态、味2、作者描写紫藤萝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一树一穗一朵,从整体到局部。总结写景方法:(1)抓住景物特征,全面观察。(2)注意写景顺序(

9、3)运用恰当的修辞(4)情景交融三、口头表达:出示一组图:紫藤萝、小草、梅花、荷花、蒲公英、喇叭花、菊花等,请以“我喜欢( ),不仅喜欢( ),更喜欢它( )的精神。”句式写话。总结应用1、 小结写作借鉴的经验。2、 作业:研讨与练习。板书设计典型错例分析适中小学课时计划(教案). 七 年级 班 学科 语文 总第 7 节 审核人 审核时间: 年 月 日课题童趣第1 课时 共 2 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教师:周靖滨教学目标1、准确划分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3、学习积累重点词语。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2、初步了解古文

10、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教法学法学生反复朗读,正确停顿,疏通文意。教学媒体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3、初步疏通文意。导入新课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

11、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重难点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第五遍:指名朗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藐(mio),项为之强(jing),鹤唳(l),怡(y)然,凹凸(o t),为壑(h),癞(li)虾蟆 二、疏通课文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活动形式:1、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

12、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3、小组代表翻译课文。三、当堂训练: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项为之强(脖子、颈项)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以丛草为林(树林)兴正浓(兴趣) 方出神(正)驱之别院(赶、驱逐) 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总结应用整理文言知识板书设计典型错例分析适中小学课时计划(教案). 七 年级 班 学科 语文 总第 8节 审核人 审核时间: 年 月 日课题童趣第2课时 共 2课时课型新授课执

13、教教师:周靖滨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2、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教学重点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教学难点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教法学法结合生活、体会教学媒体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背诵本文。导入新课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重难点教学过程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明确: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观蚁成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 3、三件趣事中,你最喜欢那一个?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

14、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4、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5、读了此文,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学生讨论明确: 热爱生活,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热爱自然,保持一颗童心;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和想像,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作者简介及作品介绍。总结应用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板书设计典型错例分析适中小学课时计划(教案). 七 年级 班 学科 语文 总第

15、9节 审核人 审核时间: 年 月 日课题理 想第1 课时 共 2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教师:周靖滨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教学重点通过关键的语句,探究全诗的脉络,理解诗句蕴涵的哲理。教学难点通过关键的语句,探究全诗的脉络,理解诗句蕴涵的哲理。教法学法诵读法、揣摩体味法教学媒体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1、搜集有关理想的名言名句2、查找作者背景资料3、朗读诗歌,理解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并把它们积累到作业本上。导入新课理想,一个诱人的字眼。词典上说,

16、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恰值花样年华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的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重难点教学过程一、诵读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欣赏。2.学生诵读: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3.自主学习:正音、正字、释词。二、合作探究:1.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2.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3.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朗读,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三、品读明理:1.品读课文,逐段理解研讨

17、,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2.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

18、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总结应用1、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诗句,小组进行交流,再在全班交流。2、由学生挑选一节诗进行朗读,并谈谈自己对这节诗的理解。大家进行点

19、评、交流。用“我喜欢( ),因为( )”进行说话练习。学生自由挑选与大家赏析。(提示:可以从修辞、语言表达等角度进行赏析。)板书设计典型错例分析适中小学课时计划(教案). 七 年级 班 学科 语文 总第 10 节 审核人 审核时间: 年 月 日课题理 想第2课时 共 2 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教师:周靖滨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2.理解诗中的意象,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教法学法诵读法、揣摩体味法教学媒体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

20、熟读课文。导入新课朗读诗歌第1-7节。重难点教学过程一、 继续品读明理: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第1

2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体验拓展:1.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2.语言运用: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总结应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理想,“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理想

2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的理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理想。如果说人生是海,理想便是照亮航程的灯塔;如果说人生是桥,理想便是默默支撑的桥墩;如果说人生是路,理想便是黎明开启时的启明星。因为有理想,人生才充实;因为有理想,人生才美好;因为有理想,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板书设计典型错例分析适中小学课时计划(教案). 七 年级 班 学科 语文 总第 11节 审核人 审核时间: 年 月 日课题短文两篇第1 课时 共 2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教师:周靖滨教学目标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2.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

23、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教学重点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教学难点1. 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教法学法自主体味法教学媒体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1、熟读文章,理解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在文章中的意思,并积累到作业本上。 2、熟读文章,完成以下题目。你觉得行道树中哪些词语或语句很关键,圈画出来,并写上自己的理由。读完了行道树,你认为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请从文章找出理由。读完了行道树,你觉得作者通过写行道树,主要想表达什么?导入新课(一)看导

24、语,默读行道树。(二)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贪婪 堕落 点缀 自豪 冉冉 苦熬 繁弦急管 红灯绿酒 多姿多彩重难点教学过程1.学习方法。行道树这样的文章中有精辟的议论,是点睛之笔。初读要抓住这种文眼,再读,要从文眼入手,回味思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引出应有的结论,从而获得教益。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2)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3)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4)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5)找出课文中的一个哲

25、理性语句,三个关键词。老师点拨:(1)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2)为神圣的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3)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4)堕落是沦落、流落的意思。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在行道树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

26、点缀”。(5)“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关键词是“神圣”“痛苦”“深沉”。总结应用总结: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板书设计行道树“神圣”“痛苦”“深沉”典型错例分析适中小学课时计划(教案). 七 年级 班 学科 语文 总第 12 节 审核人 审核时间: 年 月 日课题短文两篇第2课时 共 2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教师:周靖滨教学目标 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了解选材的典型性。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 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教学难点学

27、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教法学法思考质疑、合作探究教学媒体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1、掌握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回忆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经历,准备课堂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导入新课“第一次”是多么另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妙呢?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重难点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 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掌握

28、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要求:注意朗读时的情感和速度。思考质疑出示问题组,默读课文独立思考: a“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b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c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 d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 e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本文所说的“第一次”属于哪一种?为什么?明确: a“第一次真好”指感觉真好: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b“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c作者从不同角度写了两件事:前者写的是植物;后者写的是动物。前者写的是静态;后者写的是动态。前者的感觉没有变化:只是喜悦和新奇;后者的感觉随

29、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先是惊喜,再是恶心,而后喜爱。这样写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现作者的个性体验,也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有典型意义。 d详略得当: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略写的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e本文写的是有益的“第一次”。因为所举的每一个事例,都有益于人生的健康发展,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二、合作探究 : 出示问题组: 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我喜爱他们

30、又甚于那些老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力的赞叹。 找出课文中带有议论性的句子,试分析它的作用。三、体验反思 综合以上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解释课文有关内容,并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深化理解。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尝试吗? 提示: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可能是更有益的,也应当积极尝试。如舍己为人等。 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回忆你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它对你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总结应用1、教师

31、小结: 同学们,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据说西红柿最早只是一种观赏植物,没人知道它可以吃,且营养丰富。我们应当感谢那个第一次吃西红柿的人,他当时的勇气决不亚于视死如归。我猜想,他尝试以后的感觉一定是新鲜而刺激的,是令人回味的。而他的那个第一次,竟使西红柿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佳品。 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的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 2、拓展巩固: 写一篇题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与大家分享你第一次的故事吧!板书设计第一次真好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典型错例分析适中小学课时计划(教案). 七 年级 班 学科

32、 语文 总第 13 节 审核人 审核时间: 年 月 日课题8、人生寓言第1课时 共 2 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教师:周靖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掌握本课字词(2)、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3)、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2、过程和方法目标理解寓言含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寓意,培养学生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教学重点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教学难点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教法学法诵读法、自读与

33、点拨法教学媒体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1、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2、 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导入新课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重难点教学过程一、简介寓言: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二、整体感知: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34、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 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4、 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三、体味感知: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四、探讨研究: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总结应用拓展延伸:1、 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2、 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3、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4、 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板书设计白兔和月亮寓意:

35、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典型错例分析适中小学课时计划(教案). 七 年级 班 学科 语文 总第 14 节 审核人 审核时间: 年 月 日课题8、人生寓言第2 课时 共 2 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教师:周靖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掌握本课字词(2)、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3)、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2、过程和方法目标理解寓言含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寓意,培养学生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教学重点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教学难点

36、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教法学法诵读法、自读与点拨法教学媒体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1、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2、 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重难点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

37、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思考品味: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二、问题探究:1、 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 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3、 “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4、 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5、 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

38、是一条定律吗?三、拓展延伸: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1、 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2、 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3、 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四、体验反思:1、 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2、 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3、 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总结应用一、教师小结:同学们,学

39、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二、巩固训练: 完成“研讨与练习”板书设计落难的王子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典型错例分析适中小学课时计划(教案). 七 年级 班 学科 语文 总第 15 节 审核人 审核时间: 年 月 日课题我的信念第1 课时 共 1 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教师:周靖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

40、,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3、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获取信息,理解文意教学重点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教学难点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教法学法朗读梳理法。讨论探究法。教学媒体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1、查找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了解她的生平及成就。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并将它们积累到作业本上。3、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你认为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试着从文章中找出依据。读完课文,把你不能理解的语

41、句划出来。导入新课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为什么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如此之高?今天我们就走进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从中寻找她伟大的人格魅力。重难点教学过程1、课文朗读(全班齐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相结合) 2、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问心无愧()渲染()闲暇()奢望() 呵责()蹂躏()猝然()眺望() (2)解释下列词语。 问心无愧-致力-专心致志- 盛名-蹂躏-呵责- 逆来顺受-迷醉-沉醉- 3、品味思考: (1)、默读,搜集、筛选信息: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讨论归纳:坚韧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俭朴 重大发现 保持安静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