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机械装备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77498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机械装备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学]机械装备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学]机械装备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学]机械装备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机械装备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机床的性能要求:工艺范围;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的度; 生产率; 自动化; 可靠性; 机床寿命;工艺范围:指机床适应不同生产要求的能力。工艺范围的内容:在机床上可完成的工序种类; 加工零件的种类、材料和尺寸范围; 毛坯大的种类。机床的加工精度:被加工零件在尺寸、形状和相互位置等方面所能达到的精度。机床精度分三级:普通精度级、 精密级、 高精度级。机床精度包括:(1)几何精度:机床在不运动或运动速度较低时的精度; (2)传动精度:内联传动链两末端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精度; (3)运动精度:机床的主要部件以工作状态的速度运动时的精度; (4)定位精度:机床主要部件在运动终点所达到的实际位置的精度;

2、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1)机床本身有一定得刚度; (2)构件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3)热变形和磨损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机床的生产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机床所能加工的工件数量;可靠性: 保证机床长期无故障工作。机床寿命: 机床保持它应具有的加工精度的时间。柔性制造系统(FMS):是一种具有较大灵活性的生产系统,是以提高灵活性和生产为目的,有效地综合了加工、传送和控制功能的高度自动化系统。工厂自动化(FA):指能够进行多品种小批生产的自动化系统,属于柔性制造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机床系列化工作时包括:制定机床参数标准、编制机床系列型谱、进行系列设计。制定机床的参数标准主要是:确定某类型机床的主要参数系列

3、和第二主参数。机床的系列型谱是根据机床主参数标准的规定确定。机床的通用化设计:在行业内部利用较少的几种结构,去适应较多的产品的需要,以减少企业生产的零、部件种数,使制造厂的生产和管理过程简化,已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部件通用化:指在系列型谱中,相同规格的基型与变型机床之间通用。机床的基本型式:传统型式:如卧式、立式、单臂式、龙门式卧式机床:回转中心线是水平的;重心低,占地面积大;如:卧式车床、卧式铣床、外圆磨床、卧式拉床立式机床:占地面积小,工人操作位置灵活;适合加工径向尺寸大而轴向尺寸小的零件。如立式铣床、立式钻床单臂式机床:摇臂钻床;需提高刚度龙门框架式机床:适于加工箱体零件或加工精度高的平

4、面零件;刚度高、加工精度高;如龙门刨床、龙门铣床。机床的联系尺寸包括:(1)机床的外形尺寸,各部件的轮廓尺寸; (2)各部件间的连接、配合和相关位置的尺寸;(3)移动部件的行程和调整位置尺寸;(4)机床的装料高度和操纵台的高度尺寸;(5)机床主机与液压站和电器柜的间距;第七章机床的主参数:代表机床规格大小的一种参数,各类机床都已有规定的尺寸做主参数。 包括:运动参数和尺寸参数主运动参数:主运动是直线运动的机床,主运动参数是每分钟的往复次数。对于不同的机床,主运动参数有不同的要求。标准公比:机床转速是从小到大递增的,所以 1,为使最大相对转速不超过50%,则 2 因此 1 2规定的公比标准值:1

5、.06 1.12 1.26 1.41 1.58 2公比的选用:确定了最高和最低转速后,应选取公比 公比越小,级数越多,使机床结构复杂,转速损失减小动力参数包括:电动机的功率、 液压缸的牵引力、 液压马达和伺服电动机或步进的电动机的额定转速。主运动功率包括:切削功率、 空转功率损失、 附加机械摩擦损失第八章机床的成形运动分为:简单运动和复合运动,它们都有一条外联传动链。只有复合运动才有内联传动链设计外联传动链时:主要考虑保证要求的速度和传递的功率设计内联传动链时:主要考虑保证传动精度。转速图:表达主轴每一级转速是通过哪些转动副得到的,这些传动副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各传动轴的转速等。扩大变速范围的方

6、法:(1)增加一个传动组;在原来的传动链后用串联的方式增加一个传动组。 会产生一些转速重复。 (2)采用背轮机构;主轴的功率(转矩特性):主轴所传递的功率或转矩与转速之间的关系。主轴大的计算转速:主轴能传递全功率的最低转速传递的功率随转速的降低而降低。对中型机床:(1)车床:计算转速为主轴从之低转速算起,第一个1/3转速范围内的最高一级转速, (2)立式钻床、摇臂钻床:计算转速为主轴第一个1/4转速范围内的最高一级转速,内联传动链的设计原则:1、传动误差的来源和传递规律(误差的来源、传递规律) 2、提高 传动精度的措施和内联传动链的设计原则提高传动精度的措施和内联传动链的设计原则: (1)缩短

7、传动链;传动链中传动副越少或传动链越短,误差越小。(2)采用降速传动;(3)合理地分配各传动副的传动比;(4)合理地确定各传动副大的精度;(5)合理选择传动机件; (6)采用校正装置;第十章对主轴组件的基本要求:(1) 旋转精度; 取决于各主要件(轴承、主轴、壳体孔等)的制造、装配精度(2) 静刚度;反映了机床或部件抵抗静态外载荷的能力(3) 抗振性;原因:主轴组件的静刚度、质量分布和阻尼;办法:主轴的固有频率应远大于激振力的频率(4)温升和热变形;温升使润滑油的粘度下降,影响轴承的工作性能。温升产生热变形时主轴伸长,轴承间隙变化。 允许温升:高精度机床810, 精密机床520, 普通机床30

8、40(4) 耐磨性;主轴滚动轴承的种类:(1) 角接触球轴承;(2) 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 双向推力角接触球轴承(4) 深沟球轴承;(5) 圆锥滚子轴承;主轴轴承的精度:P2、P4、P5(旧标准B、C、D)三级, SP级和UP级作为补充,SP和UP级的旋转精度分别相当于P4和p2级主轴轴承的转速:最高转速取决于轴承的类型,负荷,间隙的调整,允许的温升,选用的润滑剂和润滑方式提高主轴组件性能的措施:1、 提高精度;保证主轴和轴承的精度,采用定向装配法。2、 控制温升、提高转速、减少热变形;3、 改善动态特性;主轴的滑动轴承:按产生油膜压强的方式分为:动压轴承和静压轴承动压轴承:靠轴的转动形成

9、油膜而具有承载能力,承载能力与滑动速度成正比。低速时承载能力低。静压轴承:油膜压强是靠液压泵建立的,与主轴的转速关系不大,常用于低速或转速变化较大的地方。液体动压轴承:多油锲有固定多油锲和或活动多油锲(1) 固定多油锲轴承;(2) 活动多油锲轴承;主轴悬伸量:主轴前端面到前支撑径向支反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主轴的跨距:前、后轴承之间大的距离。润滑的作用:降低摩擦,降低温升,并与密封装置在一起,保护轴承不受外物的侵入和防止腐蚀。 润滑剂和润滑方式取决于轴承的类型、速度和工作负荷。第十一章支承件:机床大的基础构件,包括床身、立柱、横梁、摇臂、底座、刀架、工作 台、箱体和升降台等对支承件的基本要求:1

10、、 应具有足够的静刚度和较高的刚度;2、 应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 3、 应具有较好的热变形特性,使整机的热变形较小或热变形对加工精度较小4、 应该排屑畅通、吊运安全,并具有良好的工艺性支承件的受力: 中、小型机床:载荷以切削力为主 精密和高精密机床:已精加工为主,切削力较小。载荷以移动件的重力和热应力为主大型机床:机床工件较重,切削力较大,移动件的重量较大。载荷必须同时考虑工件重力、切削力和移动件的重力。支承件的变形:自身变形、 局部变形、 接触变形支承件的静刚度:自身刚度、 局部刚度、 接触刚度支承件的时效处理有什么作用? 支承件的材料主要是铸铁和刚。在铸造或焊接中的残余应力将使支承件产生蠕

11、变,所以要进行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最好在粗加工之后。 铸铁大的时效处理应在530550范围内,既能消除内应力,又不降低硬度 刚质焊接件时效处理应在600650范围内。 普通机床的支承件进行一次时效就可以了,精密机床最好进行两次,粗加工前、后各一次。提高支承件动刚度的措施: 动刚度:共振状态下激振力幅值与振幅之比,措施:1、提高静刚度:合理设计构件大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注意整体刚度、局部刚度和接触刚度的匹配, 2、提高阻尼:采取保留砂芯的办法。 三阶模态(一次弯曲、一次扭转、两次弯曲)封砂结构比不封砂的阻尼分别提高40%、78%、214%提高支承件的热变形特性:散热和隔热,均热,使热变形对精度的的影

12、响较小。第十二章1、导轨的功用:导向和承载2、轨的分类:按摩擦性质分为滑动导轨和滚动导轨 按受力状况分为开式导轨和闭式导轨3、应满足的要求:导向精度、精度保持性、低速运动平稳性、及结构简单工艺性好。4、导轨的截面形状:三角形、矩形、燕尾形、圆形可以互相组合。5、导轨的组合: 窄式组合:由一条导轨的两侧导向。 宽式组合:由两条导轨的左、右侧面导向。(图124)6、轨间隙的调整:镶条和压板7、镶条的特点:用来调整矩形导轨和燕尾形导轨的侧隙保证导轨面的正常接触。镶条的两个面分别与动导轨和支承导轨均匀接触,加工困难。8、压板:用于调整辅助导轨面的间隙,和承受颠覆力矩,结构简单9、什么要用卸荷导轨?可以减轻支承导轨的负荷,相当于降低导轨的静摩擦系数,从而减少摩擦力,提高导轨的耐磨性和低速运动的平稳性,减少或防止爬行10、导轨润滑的目的:降低摩擦力,减少磨损,减低温度和防止生锈。11、提高导轨耐磨性的措施:争取无磨损、争取少磨损、争取均匀磨损、损后应能补偿磨损量12、爬行现象:低速运动时运动不平稳的现象13、产生爬行现象的原因:摩擦副存在着静动摩擦系数之差、运动件的质量较大,因而具有较大的惯性、传动机构的刚度不足。14、消除爬行的措施:(1)减少静动摩擦系数之差和改变动摩擦系数随速度变化的特性 (2)提高传动机构的的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