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同步课件:第2章第1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共47张PPT).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78128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同步课件:第2章第1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共47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同步课件:第2章第1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共47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同步课件:第2章第1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共47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同步课件:第2章第1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共47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同步课件:第2章第1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共47张PPT).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何特点? 提示:城市化发展迅速。,尝试探究:,社会生产力,社会分工,非农业,手工业,商业,单一,政治,增加,扩展,经济,特大,专业化,大学,2城市的发展,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概念: 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 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 活动的过程。 2主要表现 (1)城市人口 。 (2)城市人口在 中的比重上升。 (3)城市 扩大。,农业人口,城市,非农业,增加,总人口,用地规模,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概念: 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 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 活动的过程。 2主要表现 (1)城市人口 。 (2)城市人口在

2、 中的比重上升。 (3)城市 扩大。,农业人口,城市,非农业,增加,总人口,用地规模,3衡量标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4当代世界城市化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 。 (2)大城市 迅速增加, 带出现。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加大。 发达国家: 较高,一般在70%以上,出现 城市化和 现象。 发展中国家:表现为乡村人口向 移动,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大城市 膨胀,城市 剧增。,加快,数量,大城市,差异,城市化水平,郊区,逆城市化,城市,规模,数量,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积极影响:积极引导和推动 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国家实现合理用地、 用地及 耕地的 和有效途径

3、。 2不利影响 (1)产业和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对 和环境产生巨大影响,造成资源短缺,并加剧了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等。 (2)城市人口剧增和大城市迅速膨胀,导致城市道路拥挤, 事故频发; 紧张,外来流动人口居住条件恶化;就业困难, 混乱等城市问题。,合理有序,节约,保护,基本措施,资源,水污染,噪声污染,交通,住房,社会秩序,1教材P33“图213 1950年以来世界城市化趋势” 提示:该图通过两条曲线变化说明了1950年以来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的特点。一条曲线是城市人口增加曲线,从图中看出,1950年世界城市人口为7.34亿,2000年达到28.54亿,2020年将达到44.8

4、8亿;另一条曲线是城市化水平曲线,从图中看出,1950年城市化水平为29.2%,2000年达到46.6%,2020年将达到57.4%。总之,世界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的原因: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和民族经济的迅速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数。,2教材P34“图215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 提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城市密集地区,城市地域不断向四周扩展,城市之间有连成一片的趋势,从而形成城市群和大城市带。目前世界六大城市带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各地的自

5、然、社会和经济状况的不同,其出现的原因也不同。,世界主要城市带及其成因,续表,3.教材P35“图217世界各国和地区城市化水平” 提示:从图中可看出,当前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拉丁美洲、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都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其中,拉丁美洲是由于人口增长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从而推动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而中东和北非地区因自然环境不利于农业发展,同时石油丰富,本地区和外籍工人都聚集于城市而使得城市化水平很高。,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日前发布的报告称,中国城市化目前仍处在“半城市化”状态

6、,仍大约有1.28亿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没有城镇户口及享有城镇居民待遇。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促进人的发展”,关键是使久居城市的农民工真正成为城市市民,最终实现“全城市化”。,城市化的概念和内涵,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什么是城市化? 2城市化、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有何区别和联系? 【例证1】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答案 D,【练习

7、1】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1)(2)题。,(1)30年间该地区 (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 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2)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答案 (1)B (2)C,城市化是个动态发展过程,对其理解可从其表现、过程、动力和结果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下:,【方法技巧】 判断某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方法 (1)城市化的表示有多种方式,包括城市面积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等。其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

8、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这也是最重要、最常用的一个表现方式,其被称为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2)城市化的三个表现是相对的,不能作为绝对指标,在分析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时,还应考虑城乡收入、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异性、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各项指标,以全面衡量、分析城市化水平及合理程度。,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的工业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纵观世界各国,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为70%80%或更高,发展中国家也普遍在50%左右。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分析,2011年

9、我国城市化水平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已经从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农业大国,进入以城市文明为主的新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有何不同? 【例证2】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1)A、B两条曲线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曲线。 (2)从图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水平_,_年以后,_曲线速度加快,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3)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

10、始,出现了_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_萎缩,_发展迅速。 (4)城市化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和后期阶段,其中,后期阶段容易出现_城市化现象。,答案 (1)A (2)晚 低 1950 曲线B (3)逆城市化 中心区 中小城镇 (4)逆,【练习2】下图为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 )。 A B C D 解析 图中为城市化进程初期阶段,为加速阶段,为成熟阶段。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加速阶段,发达国家则处在成熟阶段。 答案 C,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两者城市化差异明显。具体如下所示:,发达

11、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特别提醒】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不合理的原因 (1)农村劳动力过剩,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2)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与城市化的速度不相适应; (3)城市化水平提高主要是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使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超过了工业化发展速度; (4)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5)大城市就业困难,交通拥挤,贫民区环境质量差。,“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当初钱钟书先生用此形象地影射婚姻,如今看来,这也是中国城市化的真实写照。城外的人不断地“冲进”城里,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城市化的建设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问题是,

12、因为过于追求城市化的扩张与速度,而忽视了城市的内涵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2如何治理城市化问题? 【例证3】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城区地表温度的 ( )。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 (2)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 )。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答案 (1

13、)C (2)A,【练习3】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解析 第(1)题,城市建设使硬化地面面积增大、绿化面积减少,地表径流汇集速度由于没有植被等的阻碍,汇集速度加快。地表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蒸发量减少,汛期洪峰流量加大。第(2)题,城市建设后,硬化面积增大,阻碍了降水下渗,使大气降水在短时间内迅速汇集,形成地表径流流入

14、河湖或海洋。 答案 (1)D (2)C,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两层含义:一是城市数量的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是引起城市居住地的变化。列表比较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提醒】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和工业的大量集中。 (2)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城市建筑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教材P32活动 提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多数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中国的黄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谷地、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15、等),这些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共同特点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从区位看,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的共同特征是:分布于中低纬度的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区。,教材P37活动 提示:(1)从地形上看,城市建设会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从气候上看,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如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从水文上看,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容易使城市在多雨期形成洪涝灾害,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变臭;从生态上看,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脆弱。,(2)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要占用一些耕地,耕地保护的形势相当严峻。只有坚持在保护中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不断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并严格依法实施,才能做到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又能保护好耕地,使城市化真正有利于实现集约用地,做到城市化与耕地保护并重。从长远来看,城市化可以节约用地,其人均建设用地要比农村低,但是,由于现行法律和土地制度等影响,进城后的农民在乡村仍然有宅基地,致使城市化节约用地的功能未能发挥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