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教版课件:4.5 交锋时刻(共34张PPT).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78270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教版课件:4.5 交锋时刻(共34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教版课件:4.5 交锋时刻(共34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教版课件:4.5 交锋时刻(共34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教版课件:4.5 交锋时刻(共34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教版课件:4.5 交锋时刻(共34张PPT).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交锋时 刻 关于北京 城墙墙的存 废问题废问题 的 讨论讨论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20世纪50年代,成为新中国首都的北京开始规划城市建设方案, 当时的意见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苏联专 家为代表,提出以旧城 为基础进 行扩建,以天安门为 中心、沿长安街建设政府机构;另一 派,以梁思成与陈占祥先生为代表,提出完整保存北京古城,另在古 城之外建设行政中心区的方案。历史选择 了前者,历史也让今天 的北京为当初的选择 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时拆除派的声音越来 越大,梁思成抱病写下了本文,系统阐 述了自己的观点。发表于 1950年5月7日出版的新建设杂志。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梁思成(1

2、9011972),广东省新会人。1923年毕业 于清华学校。 中国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他融汇古今,学贯中西,一生留下众 多的学术著作,其中不仅涉及中国建筑史、古建筑保护、城市规 划、建筑创作和建筑教育等学术领 域,而且广泛涉及建筑美学领 域。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 重要贡献。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他曾参加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国徽的设计 和人民英雄纪 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 工作,对建筑设计 的民 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 研究古代 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 的重视,他的著述是

3、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著有清式营 造则例中国建筑史等。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3.解词语 (1)磊拓:多而错杂 ,宽大。 (2)见树不见林:比喻只见部分不见整体或目光短浅。 (3)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4)马马虎虎:马虎;随随便便。用来形容办事草率,不细心。 敷衍;疏忽大意。 (5)庸人自扰:本来没有问题 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4.辨近义 (1)阻碍妨碍 辨析:“阻碍”,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起阻碍作用的事物。“妨碍 ”,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阻碍”含阻挡之意,

4、“妨碍”含造成不 利影响的意思。 例句:我们已经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破除阻碍民间 投资进入市场、进入到重大工程当中的政策障碍。 警方称,对于任何挑战执法权威,妨碍公务,侵害执法人员人身 权益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将会依法处理,严厉打击。 (2)蔓延曼延 辨析:“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 展;“曼延”,连绵 不断。两者都有向 前延伸的意思,都是动词 ,“蔓延”多用于贬义 。 例句:至2016年8月初,“黑广播”案发数相比2016年4月高发期下降了 50%,“黑广播”违法犯罪活动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石板路曲曲弯弯,时而陡峭,时而平坦,向山顶曼延。是什么人,在什 么时候,铺就这青石板

5、路? (3)体形体型 辨析:“体形”,人或动物身体的形状,也指机器等的形状。“体型”是人 体的类型(主要指各部分之间的比例)。 例句:这种处理既有充分的功能依据,又极大丰富了建筑物的体形 和外部轮廓线的变化。 近日,美国“罗代尔健康网”分析了人们最常见的3种体型及其相应 的锻炼方法。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目标标一】分析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争论论的观观点 1.请概括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 提示首先说明北京城墙的存废是一个重要问题,应该慎重研讨, 然后归纳拆除派的四大理由,接着以主张保存者 的口吻具体地分条辩驳了拆除者的话,并给出了有效的措施。最 后作者认

6、为城墙并不阻碍城市的发展,而且有利,会丰富人民大众 的生活,永远地成为我们可贵的环境。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2.文中“主张拆除”者与“主张保存”者是怎样针锋 相对交锋论辩 的?最后的结果如何?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目标标二】学习习作者有理、有据、有节节、有情的辩驳艺术辩驳艺术 1.在文中梁思成论述自己观点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提示(1)内容上,运用大量历史事实,讲历史变迁,阐述观点的同时, 给人以历史凝重感和艺术美感。 (2)形式上,问答方式,问题相互关联,回答紧扣问题,运用反问、举 例子、打比方,阐明观点,形象有力。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2.作者并没

7、有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是摆出主张废 除和主张 保存城墙的双方的观点。你认为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1)辩论式比单一论述更活泼,更生动。(2)辩论式把双方观 点、论据摆出来,让读者辨清是非。(3)辩论式易激发情绪,引起“参 与争辩”意识,印象深刻。 3.梁思成先生是怎样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理性的辩驳 当中的? 提示梁思成先生的辩驳在理性当中渗入了浓烈的情感,他动情地 歌赞北京城墙,对这样珍贵的历史遗产,梁思成痛心地疾呼:“我们岂 可随便把它毁掉!”有了这一番入理动情的辩驳,主张拆除一方的理 由就显得“偏差幼稚”了。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本文论辩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提示“特点”首先

8、考虑行文思路的条理性,另外还应考虑作者在辩论 过程中辩论手法运用的特点。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态度真诚,语言得体。标题 的“讨论 ”体现出一种坦诚 交流的态度。虽然本文涉及重大问题 ,也指出对方思考问题简单 (如 “主张拆除者在这些问题 上面没有费过脑 汁,也许是由于根本没有想 到,乃至不知道墙心内有混凝土的问题 吧”),甚至指出毁城墙是“罪过 的行动”,但总的来说,文中以“朋友们”相称,全文是在真诚地与意见有 分歧的人交流,所以才有这种耐心细致、冷静中时显 激情的心态。 逐条反驳,论证 充分。梁思成以其作为科学家的广阔的视野、 严密的推算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举重若轻,对对 方的观点逐一

9、反驳,或 援引外国的正例反例,或详举 史实,或旧谬演算,论证 游刃有余、严密 充分。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议论过程中怎样使观点明确 议论 文写作的目的是要表明己见,进而关注生活,对议论 文观点 的要求是观点明确。明确是要态度鲜明地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肯 定什么,否定什么。要符合客观实际 ,不要陷入绝对 和片面的境地, 要实事求是,切合实际 。 一篇议论 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即作者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议 论文可以有分论点的设置,但分论点是服务于中心论点的。论证 过程中,要围绕观 点多层表述,但不可旁枝逸出,中途偏离中心。另 外,论点的位置在文章中没

10、有一定的限制,根据议论 的需要,放在文 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都行。初写议论 文最好采取开宗明义的 手法,开门见 山,把论点放在文章的开头,这有益于避免或减少偏离 中心的现象。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 梁思成:一念执着 顾学文 1925年,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 在宾大完成学业后,梁思成踏上了欧洲的土地,观摩各地建筑。 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都写出了本 国的建筑史,唯独中国这个东方古国没有,梁思成被深深刺痛了。 他说:“作为一个中国建筑师,我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匆匆回国,梁思成和林徽因一道投入建筑事业中。1932年,梁思 成开始了中

11、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古建筑调查。跳蚤、臭虫、蝙蝠是 调查路上的“亲密伙伴”。但对于执着于所爱事业的人而言,苦难有 时也会伴随快乐。梁思成甘之如饴:“被(臭虫)咬得很厉害,但我追 猎遗构多年,以此时此刻最感快慰。”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 “当年先生和营造学社的同仁们一起,共测绘了2 738座古建筑!那 是什么年代?战乱!他们真的是拿命在做啊。”他的学生杨鸿勋唏嘘 不已。 1942年,梁思成开始编写中国建筑史。在这时,妻子患了严 重肺病,长年卧床不起,自己也得了脊椎软组织硬化症,行动不便,全 家贫病交加,他依然伏案写作。 1944年,中国建筑史一书完稿。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 写的比

12、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引起了国际 建筑界的震惊,但没有人能想象得出,这样一本著作,诞生于李庄(四 川省南溪县李庄镇上坝村,1940年初冬,梁思成、林徽因所在的中 国营造学社迁徙到这里)那样一个偏远落后的地方。”杨鸿勋说。 不仅是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成就几乎都 是在战乱中完成的。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 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在奉命 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时,另外加上了 两个不属于中国的城市日本的京都和奈良。他和林徽因一起, 把这两个城市的古迹详尽地标注出来,并以自己的专业精神说服美 军司令,对日本

13、的那些古迹也要保留。而此前,梁思成一家已有两 名亲属牺牲在抗日前线。 “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 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目睹古建筑被毁,无论是哪 个民族的,都是人间悲剧,梁思成无法不心如刀绞。 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与热爱,才有这样震撼心灵的以德报怨。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一生执念,当20世纪50年代,北京城陷入大拆 大建的热潮中时,梁思成一次次仗义执言,秉笔直书。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 1950年,梁思成与城市规划专家陈占祥共同撰写了关于中央人民 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一文,这就是著名的梁陈方案。在 这份长达数十页的方案中,梁思成与陈占

14、祥详尽地阐明了他们对于北 京未来规划的方案:北京应该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而不是工业中心; 不应该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在北京古城的基础上建设首都行政中心, 而应该在北京西郊开辟一个新的行政中心。 然而,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放弃老城重建新城几乎没有可能 。 梁思成激烈地与人争论、大声地呼吁。如杨鸿勋所言,他确信自己 的观点是正确的。在当时一边倒的社会热潮中,他没有人云亦云。“我 敢于争论,一个人没有主见是不行的。”然而,轰隆隆的铲车声、一下 下沉闷的大锤声还是淹没了梁思成的呼喊,古迹一点点消失,迎接他的 是默默的悲苦:“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 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

15、我的一层皮。”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 “1956年之后,由于政治运动不断,加上繁重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活动任 务,梁先生很难再潜心学术研究。”那时伴在梁思成左右的杨鸿勋心里 非常清楚:“他其实很想开展民居研究。”但只有一次,梁思成带着杨鸿勋 和其他几个学生去了趟东交民巷,后来再也没有了第二次。因为,对梁 思成的批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时,为爱妻林 徽因设计墓碑是梁思成唯一能做的设计。 的确,虽然在梁思成生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脊椎病恶化,直不起 腰来;但无论什么时候,他的人格都没有弯,他在精神上站得笔直。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 1972年,梁思

16、成走了。但他所开拓的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和建筑教 育事业还 在延续着。 21世纪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在呈现现代性的同时也要 珍视传统,在面向未来的同时也要回首往昔,这时,人们也想必会频 繁地回想起,许多年前,一位建筑师和他的一生执念。 (摘编自顾学文梁思成:一念执着)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 思维训练 1.梁思成说“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 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请结 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段话 的含义。 参考答案梁思成为北京古建筑被毁而痛心疾首,那是凄苦的眼泪和 无助的悲哀。 2.梁思成的主要贡献有哪些?请结 合材料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系统地整

17、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编 写了中国建筑史,梁思成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是一位伟大的建 筑教育家。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致力于古 建筑的保护,是享誉世界的建筑历史学家和建筑师。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 罗马废墟的辉煌(节选) 早就听说罗马是一件精致的建筑艺术作品,尤其是那规模宏伟、 金碧辉煌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高耸云天、气势非凡的圣天使城 堡,巍然屹立、威风凛凛的埃曼纽尔二世骑像纪念碑,充满神秘色 彩的许愿喷泉,更是以它们独特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因此,在我 的想象中,罗马一定很美,很繁华。然而,当汽车进入

18、市区时,我简直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流光溢彩,没有生机盎然,一切都是旧的, 街道是旧的,房屋是旧的,整个罗马就像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历 史文物。 我不禁有些失望,谁能料到举世闻名的罗马竟会是这般模样。就 在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时候,汽车在一座残破却很雄伟的椭圆形建筑 物前停了下来,我的眼睛顿然一亮,这不就是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 吗?这座于公元72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起来的巨大建筑,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 虽然毁坏严重,残破不堪,但不愧为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陪同 的宋群先生告诉我们,从斗兽场建成的第一天起,里面就浸满了野 蛮与血腥。达官贵人们为了寻求刺激和欢乐,在这里上演了长

19、达 500多年的“人兽斗”。那是怎样一种残酷的场面啊!奴隶、囚犯同 老虎、狮子在进行血淋淋的搏杀,统治者和权贵们却在看台上开怀 大笑。最后,鲜血流尽了,兽性也满足了。望着这座体现了人类高 度文明的建筑,我怎么也无法把它和野蛮、血腥联系在一起。在诅 咒它的同时,我又暗暗地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 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要不然我们只有从史学家的笔下去寻找它 的踪迹了。 离斗兽场不远,便是罗马广场废墟。这个古罗马的心脏地区,曾 经殿堂高耸、神庙林立,如今却杂草丛生,成了一片断壁残垣。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 从罗马广场出来,我以为再也看不到什么废墟了。谁知罗马城简 直就是一个

20、废墟的世界。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 一根根斑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手少臂的雕像尤其使人惊讶 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市区的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 醒目之处。凝视着这些废墟,我忽然发现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 ,一种古旧的美。是的,比起完整的建筑来,残缺的废墟更能给人以 震撼,更能给人以深思,更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启迪。 于是,我不由得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 他们不愧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一族。面对古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 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重现 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 因

21、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 墟也就毁掉了历史和文明。这无异于民族精神的自杀。只有尊重 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正因为如此,罗马人才以巨 大的勇气和胆识精心地保护着每一处废墟,罗马也因此成为全世界 人都向往的地方。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废墟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摩肩 接踵,旅游业成为罗马空前兴旺的朝阳产业。罗马人把废墟变成了 宝贝,变成了无与伦比的财富。 罗马废墟,一个千古的绝响,一个永恒的魅力,一个不灭的辉煌。 (有删改)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 品读提示 古城废墟是古城存在的最有力的、也是最好的见证,它 比任何记载都直接、直观。作者带着憧憬与美好

22、的想象而来,却失 望地发现废墟的残破不堪,而后从废墟中感受到了古代文明的震撼 力量,庆幸罗马人保存下了这一历史遗迹。文章以其深刻的哲理思 辨增加了文章的深度。作者用近乎呐喊的声音传达了“毁掉了废 墟也就毁掉了历史和文明”的思想。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 (1)60多年前,梁思成先生为保护北京古城墙,如杜鹃啼血,奔走呼 号,结果是无可奈何城毁去。梁思成在国人的盲目热情中,在与“当 权势力”的顶撞中,一句“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 的!”断喝,凸显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现实中不随流俗,始终保持公 正的学术立场,保持对历史、社会的人道关怀的操守和自觉。 运用方向 良知;操守

23、;远见 。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 (2)梁思成说:“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 的艺术特征,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大可痛心。”北京古城墙,经 受了数百年腥风血雨的洗礼,它太厚重了,厚重的不是那一片片石 一块块砖,而是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它曾是北京这座千年帝王之 都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标志。正像有人曾说的,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是文明的载体,是时代的缩影,是社会的印痕,是历史的轨迹,是文化 的代表。没有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就没有了历史,没有了文化。保 住了包括古城墙在内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也就保住了我们的传 统和个性,保住了我们的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绝不能以毁

24、弃历史文化遗迹、毁弃我们的传统和个性为代价。 运用方向 见证 ;遗憾;传统 与现代的融合;思索;传 统;个性;扬弃。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 如今,在社会生活中,经济 条件日趋完善,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日 益加快的现实 生活中,出现了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现象。这在 学生、家长和老师间 引起了广泛的争论。那么,中学生到底该不 该带 手机进校园呢?请围绕 “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这一问题 写一段 话,要求观点明确。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 写作示例我认为,中学生不应该带手机。第一,手机对人体有辐射, 长时间用手机对眼睛不好。第二,学生的防范意识还比较弱,加上 由于贪玩,所以手机很容易丢失。另外,带手机的中学生很有可能 会成为不法分子的猎物,被不法分子盯住,轻者可能被恐吓、威逼; 重者则有可能遭受暴力逼迫,甚至有生命危险。第三,容易引起同 学攀比,造成不良风气。尤其对于很多农村学生或在城市读书的农 民工子女,有的甚至还会带来家庭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学习成绩下 降。第四,手机作为通信工具,对学生来说极容易造成一些不健康 行为。比如上课偷发短信、聊天、玩游戏、考试作弊、偷拍甚至 是上网,会成为同学间传播不良信息的媒介,很容易影响课堂教学 质量和纪律。另外,也很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纠纷,给自己和 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认为,中学生不应该带手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