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同步课件: 第3课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40张PPT).ppt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78368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学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同步课件: 第3课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40张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8学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同步课件: 第3课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40张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8学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同步课件: 第3课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40张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学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同步课件: 第3课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40张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学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同步课件: 第3课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40张PPT).ppt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自主学习:,1秦始皇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查;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这种人才选拔标准变化的原因是( ) A法家思想的兴衰 B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C统治者个人喜好 D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答案】B,2秦代设立的全国最高监察长官御史大夫一职,银印青绶(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汉初仍然沿用。到了汉成帝时,金印紫绶,史称“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这反映出( ) A御史大夫权势日重 B汉代君权有所削弱 C宰

2、相制度日益完善 D御史大夫职权未变 【答案】A,3. 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 B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 C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 D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 【答案】B,4.有研究发现,在唐代有案可稽的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有11人,占107%;寒士出身的只有6人,占 82%。这反映出当时( ) A与察举制相比选官方式相同 B科举制消融了阶级差别 C科举制录取名额受到限制 D上层社会具有入仕优

3、势 【答案】D,课程标准: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概念解释:,材料一: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某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材料一中的“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指的是什么制度?原因?结果如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制度:郡国并行制;原因:加强对地方管理,巩固统治;结果: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

4、统治和中央集权。,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吸取秦亡教训,体验高考:(2018海南高考2)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 ) 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承秦制(郡县制)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郡县制使得“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可得出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故C项正确;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官僚制度已经建立,故D项错误。 【答案】C,1、汉初政治制

5、度:“汉承秦制”及“郡国并立”。,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贾谊治安策,推恩令前,诸侯王封地,嫡长子继承,推恩令后,封地,诸侯王死后,“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2、唐朝节度使和藩镇割据:,唐朝藩镇的分布和中央与藩镇力量对比图,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的根源是什么?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军事上收归兵权,强干弱枝(收其兵) 政治上文官掌任,通判监督(夺其权) 财政上设转运使,中央掌控

6、(制其谷),3、宋朝过度的中央集权:,(赵匡胤)问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北宋的权归中央:,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你怎样看待其利弊?,弊端:过度限制地方权力,层层控制,不利于地方和国家协调发展,是后来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4、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实行行省制,晋、冀、鲁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设宣慰司

7、管理边远民族地区。,影响:元朝行省制度。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对中国地方行政区划产生重大影响,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措施:,汉初:郡国并行制 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唐朝中期地方上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实行行省制度,小结、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演变发展:,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权力不断增强,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严密,军事上: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 行政上: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督; 财政上:中央掌控地方财政.,比较: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西周 (奴隶社会),秦朝,元朝,权力地位世袭,有很大的独立性,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

8、作用;但容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被后世沿用,影响深远,性质: 目的: 结果:,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长官都由中央任命,对中央负责,无独立性,1、汉朝内外朝制度:,二、君主专制的演进:,2、唐朝三省六部制:,体验高考:(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

9、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三省六部制(武则天时期削弱相权) 【解析】由材料“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可知这一做法削弱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故A项错误;由“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可知是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而非为了官员的晋升,故B项错误;由材料“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更替频繁”可知通过增加宰相数量,分割宰相权力以达到削弱宰相加强皇权的目的,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故C项正确;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宰相职权被削弱而非强化,故D项错误。 【答案】C,3、宋朝二府三司制:,4、元朝中书省制:,内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中书省为

10、最高行政机构,内朝取代外朝,分散相权,,分割相权,,相权反弹,小结:从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一种是多人共同行使宰相职权,相互牵制,归纳古代皇帝削弱相权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身边的亲信近臣,形成决策核心,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自下而上推荐,品行,评定授官,门第,分科考试,才学,血缘,世袭,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发展趋势:,1.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 2.选拔标准渐趋公平、公正 3.选官的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秀才看榜图,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政治制度?,世官制,遵照嫡长子继承

11、原则代代相传,占有封地,“家天下”,魏晋南北朝时期,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 九品中正制实质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看德行、才能,以举荐为主,辅以考试,但标准不客观。,任用,思考评价科举制: 唐时:抑制门阀士族;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素质;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促进诗歌和教育的发展。 明清:八股取士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阻碍科学文化的发展。,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 3、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1/27/2019,38,从汉

12、至元宰相制度的变化,体现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 从汉至元地方行政制度变化,体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制度) 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 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西汉和唐朝分别继承了秦朝和隋朝的政治制度。,一个“继承”,两个“趋势”,三个“创新”,1/27/2019,学习思路:,本课小结:,在效忠和效率这对困扰所有国家官僚机构的矛盾中,中国传统国家一向着意点就是前者;一个庞大的全能式的行政体系,本身存在无限扩张权力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另外一种机制制衡,后果将难以设想。这将会导致皇权无法有效地控制局面,中国古代监察系统即是这种制衡机制的表现之一。传统中国的制衡机制,跟其他古代国家相比,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当然,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